精選文章

四大菩薩 (無限的慈悲—觀世音菩薩)

四大菩薩 (無限的慈悲—觀世音菩薩)   文珠法師講述 一九九二年十二月廿七日於香港九龍政府文化中心   一、慈悲的意義 二、慈悲的類別 三、慈悲的重要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聖號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性別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本跡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道場...

2017年4月11日 星期二

淨界法師開示:如何憶佛念佛


「念佛」是一種「止」─安住的一種念力。佛號在念佛當中,它主要是靠音聲來攝持我們這一念心,你要「一句阿彌陀佛,念、誦、聽」。你在心中要產生一種皈依的心念,然後透過嘴巴的讀誦,創造音聲,最後你再聽回去。打佛七也好,打佛三也好,剛開始你只有做一件事情─「聽你的音聲」─你的心就跟著你的音聲走,就對了!你每一個動作都要聽到你自己的音聲,這個就是念佛,把心安住在你佛號的音聲。在整個打佛七當中,剛開始你就創造一個音聲,然後把你的生命投進去,念到最後你的身心世界不存在,只有一句佛號─「法界一聲」。念佛主要是安住的「止」。

「憶佛」是關鍵─平常的「觀照」。我們平常除了念佛以外,要不斷憶念阿彌陀佛的功德。

「憶念阿彌陀佛本願功德」這個地方,善導大師講得就很清楚,善導大師在講四十八願的時候,他講到往生的三資糧:「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善導大師把「至心信樂」有詳細的發揮。「至心信樂」在善導大師整個開示當中,他解釋為「順從本願」──就是我們一個罪惡凡夫,你時時刻刻每一個念頭,要歸順在阿彌陀佛本願的座下。比方說,你必須把你生命的功德,我為什麼能夠創造善業,我為什麼能夠拜佛,你要不斷的觀想,這是阿彌陀佛本願的攝受;你為什麼能夠有今生的福報,你也要觀想這是阿彌陀佛本願的攝受。

我們在往生淨土的人避免去思考──「自我意識」,說是我自己有這個善業,那就完了!那你就是活在自我意識,那你這個叫做「順從本願」?不是,你這叫「順從自我」,那表示你還有力量來面對生命。那你這算是什麼叫做「一心歸命,通身靠倒」?三歲的小孩子他沒辦法站,他的身體全靠在阿彌陀佛的身上。
「憶佛」的意思就是─你不斷的憶佛,你的心跟佛陀是永遠同在一起…
                                                                                   
我現在為什麼還能夠走路?因為阿彌陀佛本願攝受我。為什麼我能夠拜佛呢?答案只有一個,阿彌陀佛本願對我的攝受。印光大師說:你必須要「即眾生心,投佛覺海。」你必須要把你的身心世界全部的、毫無保留的投入到阿彌陀佛的本願功德海當中,這樣子叫做「順從本願」。善導大師講出一個標準:你如果你認為你業障深重,你不能往生,抗拒本願!你還活在自我意識裡,表示你沒有完全投大覺海。你認為你福報不夠、不能往生,抗拒本願,你沒有真正的憶念佛陀。所以「憶念」這個『憶』字,要以善導大師的解釋,就是有「順從」的意思──你必須把你的身心世界,毫無保留的跟阿彌陀佛的本願結合在一起──而你平常就要有這種心態。

所以我們這樣子講,我們的心跟阿彌陀佛的心,要能夠心心相印、感應道交,最大的障礙是什麼?「自我意識」非常可怕,我們捏造一個自我,然後以自我為中心,那你很難跟阿彌陀佛感應道交,你活在你自我意識當中。


「禪觀」它要破的,就是幫你掃除這個障礙「五陰身心」,照見五陰皆空,「我空、法空」。五陰裡面它只是一個「因緣和合,虛妄有生,因緣別離,虛妄名滅。」一個暫時的水泡,暫時的假相,沒有真實的自我,你就很容易順從本願。修般若的人要我們順從本願非常簡單,因為我們知道身心世界沒有一個「常一主宰」的我。我們在念佛當中,除了你的佛號以外,你那一心歸命的心是非常重要的。你用什麼心態來念佛,你必須把你的生命,完全的投入阿彌陀佛的本願海當中,依止這樣的心情把佛號提起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