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四大菩薩 (無限的慈悲—觀世音菩薩)

四大菩薩 (無限的慈悲—觀世音菩薩)   文珠法師講述 一九九二年十二月廿七日於香港九龍政府文化中心   一、慈悲的意義 二、慈悲的類別 三、慈悲的重要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聖號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性別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本跡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道場...

2014年5月16日 星期五

譚居士廣東梅縣千佛塔寺學佛分享——正確認識佛法


學佛,我們首先要正確認識佛教,然後再來發心依照佛法修正我們的行為來修行,這樣我們才會得到佛法的真實受用;如果你對佛教、對佛法、對事實真相沒有了達,你學一百年佛可能都沒有意義,你就不知道念的阿彌陀佛是什麼意思,也不知道念阿彌陀佛就是在修行。   學佛的目的是幹什麼?就是要明白這個真妄、善惡、是非,佛就是讓我們對這些徹底明瞭。現前很多人迷惑顛倒,學了這麼多年的淨土念佛法門,現在還到處去跑去求,一點定力都沒有。使我痛心的是,很多人聽老法師講經這麼多年,現在改了,不聽了,不學了,去學其他的了,這叫半途而廢,廢了!你學其他的還要重新開始,學的是不是跟佛相應,這就有問題了,如果你真能辨別得了真妄、真偽,還用去改學其他嗎?就證明你不老實,不聽話,不是真幹,這是忙修瞎練! 

  我們這一生能遇到好老師,真的是不容易,萬劫難逢,一定要珍惜!像我們在千佛塔寺這麼莊嚴的道場,我們一定要知道這是我們宿世的因緣成熟了,能夠親近三寶,親近明慧大和尚,我們就不要聽其他的了,就依千佛塔寺的三寶共修,就不會出問題。剛剛我去大覺寺拜肉身菩薩,我們梅州有成就者,這個地方有佛出世,肉身菩薩不就是佛嗎?我聽明慧老和尚講,一部《無量壽經》,一句阿彌陀佛,其他統統都不要了。這是在給我們示現,肉身不壞就是全身舍利,菩薩給我們示現佛法不可思議,念佛成就了,我們還有什麼選擇的呢?別無選擇,不要再迷惑顛倒忙修瞎練去了。其他法門我們贊不讚歎?統統都讚歎,法法平等,無有高下,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但是其他的方法,我做不到,接受不到,那我就不學,我讚歎。這個方法適合我,我就按照這個方法去做,不能自贊毀他! 

  其實成佛不是很難的事。中峰禪師告訴我們,一念回光而易往,究竟不居心外,分明只在目前。大家一定要知道念阿彌陀佛就是阿彌陀佛,現在我們最大的問題是到心外找佛成佛去,這就麻煩了。法界唯心,我們要明白這個真相,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什麼樣的心作佛呢?老法師寫出來給我們看,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這個心就是佛心,怎麼能夠達到這個心呢?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念阿彌陀佛你就是阿彌陀佛,佛告訴我們只要老實去念,保持不變就成佛了。 

  我們要認識佛,然後才能夠成佛,你帶著迷信去學佛,正法就被你搞邪了。各位要聽懂,我們是受了三皈依的三寶弟子,如果你還搞迷信,那麼你就有罪,造業了,你把正的搞邪了,眾生看見你,他不學佛了,甚至誹謗三寶,這叫斷人慧命!叫滅佛!佛教是誰給滅的?是我們學佛的給滅的。 

 這個字是有體有用的,從本體來說是智慧,從作用來說就是覺悟。一切眾生皆具佛性,佛性是指本體說的,本體啟用就生智慧,智慧哪來的?本體生出來的。慧能大師講弟子心中,常生智慧;那我們這個本性起作用怎麼樣呢?愚癡,迷惑,所以我們叫凡夫。   從體上講呢,智有三種:第一,一切智,用現代哲學的名詞來講就是正確地瞭解宇宙的本體,這樣的智慧在佛法裏面稱一切智。第二,道種智,是能夠正確明瞭宇宙萬象的智慧,叫做道種智。第三,一切種智,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究竟圓滿明瞭,沒有一絲毫的迷惑,也沒有一絲毫的誤差,這樣的智慧叫做一切種智。這三種智是佛所具的,由這個智慧起作用,對於整個宇宙人生真相完全正確明瞭。 

  佛在經上告訴我們,覺也有三種:第一是自己覺悟了;第二是能幫助別人覺悟,這叫做覺他;第三是圓滿的覺悟。《圓覺經》中講得很清楚一切眾生本來成佛,這也是《華嚴經》上說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換句話說,眾生與佛都是平等的,沒有一點差別,那我們怎麼會有煩惱痛苦呢?作用不同,本性是一樣的,但是作用就不一樣了。   釋迦牟尼所講的教法,統統是幫助眾生圓滿覺悟成佛的。佛教我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他告訴你一切有相的都是虛妄的,無常變化的,緣生緣滅的,沒有實性,我們修行就是破相、離相的一個過程。頓悟成佛,參悟成佛,覺悟成佛。你得往裏面悟,《楞嚴經》裏佛講的開示悟入佛之知見,不是往外面入,往外面入是入塵了,入塵就著相生煩惱了,往內入,佛法是內學。跟自性相應的叫正知正見,與自性相背的是邪知邪見,有妄想分別執著這就是染汙,就是煩惱。 

  我們從佛境界落到今天這個地步,就是受妄想執著之害。有的人執著都成病,現在的人不堪一擊,為什麼要學佛?你必須學佛,不學佛,六根不清淨,天天生貪嗔癡,就是生毒,就是生病;你不學佛,不能知道一切有相都是虛妄,色聲香味觸法六塵境界是所現所變的,不是本有的。我們現在的承受能力不行,我們聽到一點不好的譭謗、嫉妒、侮辱、陷害等等,我們就受不了了,就生氣了,生氣就變抑鬱了,到後來就變成狂躁症、精神病了,現在特別多。 

  我們學佛明白自性是阿彌陀佛,也明白因果和六道輪回,可為什麼不能成就呢?因為你不能保持,要想保持不變必須要明白真相。老法師跟著李柄楠老師幾年?李柄楠老師告訴他跟著他5年,然後老法師自己又加了5年,十年;六祖慧能大師在獵人隊裏幾年?15年,我們要明白他在獵人隊裏幹什麼呢,修定力,修戒定慧呢。我們現在人,自己在一個房間裏面還生煩惱呢,人家在獵人隊裏面生智慧!人家用戒定慧來保持不變。若能轉境則通如來,我們知道一切有相都是虛妄,都是因緣生因緣滅不可得,我們就不住境界了。我們要跟佛學,不執著,在現實生活當中,貧窮也作佛,富貴也作佛,不妄想、不貪戀、不分別。   老法師給我們講過,第一念是智,第二念就是識,識就有了,就煩惱了,識就是妄想,我們就是這樣迷的。若能見境不思境,見相不著相,就是本來面目。 

  我們每天在不斷地搞生死輪回,生死輪回哪裡來的?都是自己造的!《華嚴經》上面佛給我們說的很清楚,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由心造。迷人求佛不求己,學佛開智慧了,智者求己不求佛。你想得樂,就做樂的事,有樂因就會得樂得果,這不是求來的,佛告訴我們,要斷惡修善,離禍得福,造惡就得禍,行善就得福。善惡禍福都不是本來面目,自性本來無一物,沒有善惡禍福。佛告訴我們要把善惡禍福統統都放下,造了善惡禍福才有了六道輪回,善惡形成了六道,如果斷惡修善加上念佛,我們就超越出來了。念佛成佛,成什麼樣的佛?成本來的佛,回歸本來的真我,就是回歸本來的真面目。   現在的人貪心特別重,欲望特別大,從未有滿足的時候,我們世間人統統在造苦,沒有樂,妄想執著是一切災難的病根,造成這個世界的災難。我們要了生死出輪回,今生就要圓滿,不要再造業了。 

我們修行的目的是恢復本來的清淨自在,叫三昧現前。同學們要知道三昧就是正受,沒有苦受沒有樂受就是正受。聽懂了嗎?自性裏面沒有苦沒有樂,叫正受,本來就沒有苦沒有樂,就叫極樂,就叫三昧現前。念佛就是沒苦沒樂,恢復一份自在,就恢復一份智覺,要把妄想執著斷得乾乾淨淨的,我們就恢復到本來佛了。 

因為本來就是佛,六道眾生只要聞到佛法了都能成佛,我們要依法去行持。我們寺院有放生園,2013年有個同修花費了3萬多元買一頭3000多斤的大牛,是從朝鮮進口來的,春節前後這頭大牛往生了,師父告訴我牛是跪著走的。聽懂了嗎?它兩腿跪著走的,那頭牛一點毛病都沒有,就是在寺院裏面它聽經聞法往生的。我們是有福報的人,如果我們學佛還不覺悟,還不老老實實去修行,那我們就是愚癡。我們要常智觀照,往裏觀,向外面看是自找煩惱,向裏觀消災免難。為什麼?自性本來是空的。向裏觀,觀到空性,自性是空的,空現有,有觀空,外面有的是空現的,有不住空,空有不二,當下就是。 

  因為我們不覺,要跟覺者學,佛陀是覺悟的人,來教我們,我們要對覺者的教誨五體投地地去依教奉行,才能夠跟佛一樣。我們凡夫不覺悟卻還在傲慢,你不覺悟你就要受果報,你有什麼傲慢的?有人說不想學佛,那就是你不想做覺悟的人,也就是說你不想做一個好人。,我們一會好一會壞是好人嗎?一會對你好了,一會起煩惱了,佛才是圓滿覺悟真正的大好人,我們不是好人!我們的本能起作用,來障礙自己,障礙他人。什麼是佛的境界?就是徹底恢復本來面目,了達實相,明心見性。 

  自性就是一真,能知能覺就是所知所覺,是一不是二,真和妄是一不是二。《華嚴經》裏面講理無礙事無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無礙法界就是一真法界,這是華嚴最圓滿、最真實、最高的境界;這不是說別人,是說眾生本來如是,淨土宗講的西方極樂世界都是屬於一真法界。 

  大家學佛都是為了自己消災免難求這求那,哪裡是在佛教裏面求覺悟開智慧來自覺覺他?阿彌陀佛是本性,我們的本性跟阿彌陀佛是一樣的,還求這求那多冤枉!佛告訴我們求明心見性。你念阿彌陀佛,就是從妄想分別執著回歸本性!現在邪魔外道特別多,假的特別多,我們要來認識假的,明辨真的。真的是佛說的,假的是人說的,或者魔說的,人把法說邪了就是魔說的,魔說的就會害了我們這些人。邪師說法如恒河沙,凡是與教學無關的,也就是說看他的行為或者一個活動是不是幫助眾生開悟,如果不是,那都屬於邪魔外道。我們學佛要開智慧,要如理如法來學佛,如理如法的來供養三寶、來護持道場、護持大眾。 印光大師告訴我們,敦倫盡分,閒邪存誠,信願念佛,求生淨土!不是讓你把修行搞得很苦很麻煩,很簡單。每次法會我都跟大家念印光大師開示,無論在家出家,必須上敬下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勞,成人之美,靜坐常思己過,閒談勿論人非。行住坐臥,穿衣吃飯,從朝至暮,從暮至朝,一句佛號不令間斷,或小聲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別念,若或妄念一起,當下就要教它消滅。常生慚愧心及懺悔心,縱有修持總覺我功夫很淺,不自矜誇,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樣子不看壞樣子,看一切人都是菩薩,唯我一人實是凡夫。果能依我所說修行,決定可生西方極樂世界。印光大師這段開示就是教我們怎樣在生活中去修行、去作佛。 

  我們現在有一個問題,就是想快速成佛,快速成佛就是念佛!中鋒禪師告訴我們一念回光而易往,只要你念阿彌陀佛,就是回歸自性,就是與自性相應,就是阿彌陀佛!哪有比這快的呢?念念清淨,皈依自性,離自性就無佛可成了,多簡單。 

  一個道場建立,有一個老和尚、老法師,是我們眾生的福報,像我們梅州的眾生就是有福報,有我們慧明長老,大慈大悲像佛菩薩一樣,我們有問題就來請教他,不要誰都信。我們只學一個法門,只能跟一個老師釋迦牟尼佛,只能選一個善知識,跟佛說的相應,跟自己的根性相應就可以了。不要搞多,搞多就麻煩了。 

在佛教裡面我們求的是什麼呢?開智慧。我們這個身有生老病死;這個宇宙有成住壞空;物質有生住異滅,都是無常的。所以我們要徹底明瞭,要覺悟,不是要去求到什麼東西,用有所求的心去學佛,那也是煩惱,求到了放不下,不還是煩惱嗎?我們學的是破迷開悟,離苦得樂的教育,擁有究竟圓滿的智慧這是佛教教學方針;佛教的總綱領是覺正淨;修行的方法是戒定慧。我們是修淨土念佛法門的,老師教我們佛法修學五大科目,其實哪一宗哪一派都離不開這五大科目:三福、六和、三學、六度、普賢十大願王,最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念佛導歸極樂。對這個教育不搞明白,那還是迷! 

  佛法的智慧是讓你知道,本來沒有,本來無一物;有,是我們迷惑不覺造成的。這學佛沒什麼難的,總目標、方法知道了,修行其實很自在的,是最快樂的事,但是被我們搞得很麻煩。原因在那裡呢?我們向外求去了,不知道在心地上下功夫。我們跟佛菩薩的差別在哪裡?我們有自私自利心,佛菩薩是大慈大悲的心,我們對自己的父母都不願意去孝順,何況是一切眾生呢?我們的道業一天比一天精進,煩惱一天比一天少,智慧就會一天比一天的增長,這就是盡孝!一子成佛,九族升天,這是真的。 

  佛法教我們看破、放下,明白這個事理,往生其實不難。《金剛經》裡面講,如來不去也不來,阿彌陀如來就是你的自性,自性沒有去來。你往生西方,就是放下了這個貪嗔癡的心,放下了妄想、分別、執著的心,從染汙回歸清淨。佛法是智慧,並不是現在就讓你死了,是讓你把心死了,不是讓你把命斷了!念佛是幹什麼的?念佛是回頭,從妄想、分別、執著回過頭來! 

   所以,要用智慧把外面的一切境界看破,用戒律來保護自己身心清淨,清淨心就是淨土、就是極樂、就是佛!自性彌陀起作用還念彌陀,彌陀念彌陀,你不就是彌陀嗎?還去哪裡找彌陀呢?彌陀念彌陀,怎麼不能往生呢?念彌陀就超度了,度到能生妄想、執著的這個本體;從妄回歸真,就這麼簡單! 

   所以要持戒、念佛,要懇切,只有這一條路走了,沒有第二條路了!戒定慧三學,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從初發心一直到圓滿菩提,必須遵守的三個原則,用戒、定、慧度貪嗔癡,這叫自性自度。戒定慧三學就是幫助我們恢復本來清淨的,也叫做三寶,慧是佛寶,定是法寶,戒是僧寶,這是我們講的佛法僧三寶,三寶具足叫行菩薩道,叫學佛,三者缺一條都決定不能成就。念佛就是持戒、就是修定,念佛就是智慧,念佛是戒、定、慧三學齊修了,希望大家都能夠依三學修行。道理明白了我們就要去做,解行要相應。不是說我們來道場參加一次法會就成佛了,一定要知道,我們在生活當中時時刻刻都要用佛法來指導自己的行為,使我們從染汙回歸清淨,清淨要保持不變! 

  非常感恩我們明慧長老,還有我們千佛塔寺的所有法師,所有義工菩薩們給我們一次機會,來到寶刹跟大家交流學習。末學是在家人,三寶都是我的老師,有不足的地方請師父們多多慈悲教化,使我們這些在家菩薩們早日開智慧,能夠自度度他!    ——2014.3.21-3.23講於廣東梅縣千佛塔寺

蔡禮旭老師:領導者要好好照顧員工的生活、員工的家庭


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我們來體會一下,假如你現在是在當老闆,你是處在什麼樣的位置?領導者假如把下屬看做手足情深,下屬會把你看成什麼?像心腹一樣。假如把員工就當做想要騎馬,想要呼喚一下,來來來,幫我做事,你只把他當作一個工具,他把你當什麼?就跟平常的陌生人一樣,五點了,多一秒我都不願意給你做,現在有沒有這種情況?有,那就停留在第二種。再來,君之視臣如土芥,你覺得我很有錢,可以請很多人,對員工不尊重,那員工下了班之後怎麼說你,把你形容得像仇人一樣。所以有一個餐廳,他的員工都在廚房裡面給他動手動腳,後來他關店了,經營不下去了。所以整個團隊的風氣,領導人影響特別大。所以要君仁,臣就會忠。所以當領導者要把員工的生活、員工的家庭都要好好去照顧,這樣他們感你的德,你會得到很多的支持擁護。

恭摘自認識《弟子規》 52-117-0003

淨空老法師:最大的供養是佈施歡喜、佈施恭敬


供養是下對上,一般叫佈施,用最誠敬的心。普賢菩薩,他看一切眾生都是如來、都是佛,所以他沒有佈施,他只有供養,最恭敬的,最恭敬的心幫助別人。如果說我們自己生活很清苦,沒有東西能供養別人,我們的禮節可不可以供養?我們的笑容可不可以供養?太方便了,不一定要花錢。最大的供養是佈施歡喜、佈施恭敬,這個人跟你接觸都會歡喜。如果有能力,一定要幫助別人,而且什麼?不求回報,在佛法裡講與一切眾生廣結法緣。你要幫助人,人家要能夠接受,那就得有緣,沒有緣,你幫助他,不接受你的。所以結緣在佛法裡頭就比什麼都重要,與一切眾生結緣。

恭錄自:淨土大經科注(第六十五集)

桌布連結:http://edu.hwadzan.com/fabodetail/1353

蔡禮旭老師:要教孩子懂得珍惜情義、珍惜恩義



「勿厭故,勿喜新」。當一個人很厚道,他不只會對人念恩念情,甚至於對物也會很有感情。當他能夠體諒別人的辛勞,所有親人買給他的東西,他絕對不會糟蹋。因為他這一分孝、這一分恭敬已經成了他的存心。所以對事對物的恭敬,必然是建立在對人的恭敬之上。所以從根本來講,還是要教孩子懂得珍惜情義、珍惜恩義。

恭錄自:2005年幸福人生講座-細講《弟子規》(第三十六集)

《群書治要三六○ 桌布》
貧賤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卷二十二 後漢書二)

【注釋】糟糠之妻:貧困時共患難的妻子。糟,酒滓。糠,谷皮。糟糠比喻粗劣食物。 下堂:女子被丈夫遺棄或和丈夫離異。

【白話】人不能忘本,縱使自己飛黃騰達了,患難當中的知交朋友不能遺忘,對於跟我們胼手胝足的妻子也不能拋棄。

桌布連結:http://edu.hwadzan.com/fabodetail/1361

淨空老法師:逆境,你就把它看淡了,心就可以定下來了。


我們的生活,順逆境是不定的,常常會遇到惡境、環境不好的時候,這個時候怕生煩惱,最怕的是退心,所以要有方法來對治。要觀「平等法性」,或者觀察像《金剛經》上所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逆境,你就把它看淡了,心就可以定下來了。真正能想到一切無常,人生如夢,不必認真、不必計較,這心才能定得下來。我們的功夫不至於失掉。

恭錄自: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研習報告(第六集)

桌布連結:http://edu.hwadzan.com/fabodetail/1352

蔡禮旭老師:時時提醒自己念念為人想



孟子講「強恕而行,求仁莫近焉」,強就是也能時時提醒自己守這恕道,我們自私自利太強了,得要時時提醒自己念念為人想、念念為人想,就這樣去要求自己、提醒自己。強恕而行,慢慢的為人想的心就可以保持,就可以慢慢契入仁慈。

恭錄自:《群書治要360》學習分享 (第四十七集)

《群書治要三六○》 桌布

有一言而可常行者,恕也;一行而可常履者,正也。恕者仁之術也,正者義之要也。至矣哉!(卷四十六 申鑒)

【注釋】履:執行、實行。
【白話】有一個字是可以恒常奉行的,就是「恕」,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有一種行為是可以恒常實踐的,就是「正」,正直無私。恕,是施行仁德的方法;正直,是遵守道義的要領。真是太重要了!

桌布連結:http://edu.hwadzan.com/fabodetail/1337

蔡禮旭老師:『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不願意別人這樣對待我們,我們也不應該這樣去對待人。


壞的事情不可以這樣,好的事情也不能強加於人是吧?叫「教人以善勿過高」,你勸他為善,可是問題是你要用他能接受的方法,他才能慢慢循序漸進的提升起來。「教人以善勿過高,當使其可從」。其實看起來是在教人為善,可是為什麼對方沒有辦法接受?還是沒有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設身處地。假如能設身處地,一定能感受到他的接受程度,你不會強壓給他。會強壓還是我們心上的問題,叫什麼?叫貪欲,要他聽我的,馬上照我的做,這叫控制的念頭。

恭錄自:《群書治要360》學習分享(第四十八集)

《群書治要三六○ 》桌布
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卷九 論語)

【注釋】
大賓:泛指國賓。 
大祭:古代重大祭祀之稱。包括天地之祭、禘祫之祭等。

【白話】
仲弓請教如何實踐仁德。孔子說:「出門與人相見,像接待貴賓一樣恭敬,差遣民力像承擔重大祭祀一樣慎重。凡是自己不願接受的事情,不要強加於人。在諸侯的國家裡沒有人怨恨,在大夫的封地沒有人怨恨,無論在哪裡做事,都不會使人抱怨,這便是仁德。」

桌布連結:http://edu.hwadzan.com/fabodetail/1359

淨空老法師:迷悟不二,生佛不二


法性像大海,我們一個人就像大海裡一個水泡,水泡有沒有離開大海?沒有離開,水泡就是大海。沒有破的時候,就好像你迷,你有起心動念,就變成水泡;起心動念沒有了,那個水泡好像破裂了,就是大海。知道我們心的廣博跟佛的境界沒有兩樣,迷悟不二,這話都是真的,迷悟不二,生佛不二。不二裡面現在變現出二,是不同了,這個我們要反省、要檢點,我怎樣能恢復到不二?那就要把障礙突破,突破的方法沒有別的,放下而已。所以你放下執著,你就是阿羅漢,再放下分別,你是菩薩,再放下起心動念,恭喜你,你成佛了。

恭錄自: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五八六卷)

桌布連結:http://edu.hwadzan.com/fabodetail/1371


蔡禮旭老師:人能真誠,絕對不吃虧


人生應該選擇如何去經營,是作德、還是作偽,作德成就德行、成就幸福的人生,作偽那就自討苦吃。作德之人首先在心態上要懂得學吃虧,這個時代作德,會被人家笑有沒有?哪有人像你這麼傻?你一定會被人家騙的,你一定會被人家佔便宜的,你到時候就什麼都沒有了,有沒有道理?我記得我念大學的時候,就有很多朋友跟我講,你出社會一定會被人家騙的。
大學畢業以後,我也沒有誰欺負我、誰騙我,所以我感覺好像很多人生都是自己想得很複雜。反而自己的心性產生很多的懷疑心,跟人不能真誠相待。一個人真誠絕對不吃虧的,一個人在這個時代能真誠,他老天爺的獨生子。我們閩南話說的,叫「天公疼憨人」,老天是疼傻的人。

恭錄自:《群書治要360》學習分享(第五十四集)

作德,心逸日休;作偽,心勞日拙。(卷二 尚書)
【注釋】休:喜慶、美善。
【白話】積德行善的人,心定神閑而一天比一天更喜悅快樂;作假造惡的人,心思費盡卻一天比一天更窘迫困苦。

桌布連結:http://edu.hwadzan.com/fabodetail/1388



淨空老法師:對自己的身體不要過分的愛護



對你自己的身體不要過分的愛護,為什麼?你要處處都愛護你這個身體,這是增長我執,佛法叫你破我執的。你一定要曉得身是不淨之物,我們要利用它作為修行的工具,不要過分的去重視它,要充分的去利用它,這是對的。太愛護了,把它保護住了,不肯去用它了,一點價值都沒有了,這個諸位要曉得,要明瞭。你是個機器,像我們這個錄影機,我們得到了就要充分去利用它,如果過分的愛護它,捨不得用它,把它裝在箱子裡頭,藏在那裡當寶貝一樣,過上三年就沒用處了,作廢了。你想想看你這個愛護就錯誤了,要充分的去利用。你這個身體怎麼樣保護、怎麼樣愛護,到了一百年還是要死的,結果這一生空過了,什麼也沒辦到,這個身體充分去利用,利用它來修行,這「觀身不淨」。

恭錄自:阿彌陀經要解(第十五集)

桌布連結:http://edu.hwadzan.com/fabodetail/1377

淨空老法師:隨喜功德不可思議



懺除業障之後一定要懂得隨喜,隨喜就能夠破除自己的身見、邊見、見取見跟戒取見,有這個功效。也就是我們跟大眾相處要放下主觀觀念,要能夠隨順大眾。大眾有小錯都可以隨順,重大的錯誤不能隨順,要講解清楚。小毛病,沒有什麼大礙事的,統統隨順,大家歡喜。

如果個人主觀觀念太強,都要別人順著我,我不能順著別人,這個很難跟大家相處;什麼人都可以隨順,這就很容易相處,讓這個團體一團和氣,真正做到成為六和敬的團體。所以隨喜功德非常之大,它還能夠破除我們嫉妒心。嫉妒這個障礙很嚴重,這個心人人都有,從小朋友都看到。

你看小朋友,五、六個月大的小朋友,還不會說話,你放一個糖放在這裡,兩個小朋友就會去搶,搶不到他就會生氣,就會哭、叫著,你就能看得出來。這個煩惱是與生俱來的。所以隨喜能夠把它化解掉,沒有嫉妒,別人有好事情我們隨喜他,我們有能力幫助他、成就他,全心全力成就。

成就,他有多少功德,我也有多少功德,隨喜的功德把他的功德不是分給我,一樣的,他並沒有損少,我也沒有增加,我的這個功德跟他的功德同時起來,不能破壞。破壞的時候,破壞他只破壞三分,破壞自己七分,不合算。所以障礙別人實際上是障礙自己,成就別人是成就自己圓滿功德,何樂而不為之!

他做我做都一樣,他做我享他的福多好!所以人要懂得會享福。他能造福,我享他的福,這是聰明人。他造福,我討厭他,我嫉妒他,我要破壞他,那不是破壞他,是破壞自己,自己要辛辛苦苦苦一輩子,沒福享。為什麼?福都被你折損掉了,都被你自己破壞了。所以一定要懂得隨喜的好處,隨喜不可思議。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科注(第六十五集)02-037-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