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四大菩薩 (無限的慈悲—觀世音菩薩)

四大菩薩 (無限的慈悲—觀世音菩薩)   文珠法師講述 一九九二年十二月廿七日於香港九龍政府文化中心   一、慈悲的意義 二、慈悲的類別 三、慈悲的重要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聖號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性別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本跡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道場...

2014年5月16日 星期五

蔡禮旭老師:『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不願意別人這樣對待我們,我們也不應該這樣去對待人。


壞的事情不可以這樣,好的事情也不能強加於人是吧?叫「教人以善勿過高」,你勸他為善,可是問題是你要用他能接受的方法,他才能慢慢循序漸進的提升起來。「教人以善勿過高,當使其可從」。其實看起來是在教人為善,可是為什麼對方沒有辦法接受?還是沒有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設身處地。假如能設身處地,一定能感受到他的接受程度,你不會強壓給他。會強壓還是我們心上的問題,叫什麼?叫貪欲,要他聽我的,馬上照我的做,這叫控制的念頭。

恭錄自:《群書治要360》學習分享(第四十八集)

《群書治要三六○ 》桌布
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卷九 論語)

【注釋】
大賓:泛指國賓。 
大祭:古代重大祭祀之稱。包括天地之祭、禘祫之祭等。

【白話】
仲弓請教如何實踐仁德。孔子說:「出門與人相見,像接待貴賓一樣恭敬,差遣民力像承擔重大祭祀一樣慎重。凡是自己不願接受的事情,不要強加於人。在諸侯的國家裡沒有人怨恨,在大夫的封地沒有人怨恨,無論在哪裡做事,都不會使人抱怨,這便是仁德。」

桌布連結:http://edu.hwadzan.com/fabodetail/135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