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四大菩薩 (無限的慈悲—觀世音菩薩)

四大菩薩 (無限的慈悲—觀世音菩薩)   文珠法師講述 一九九二年十二月廿七日於香港九龍政府文化中心   一、慈悲的意義 二、慈悲的類別 三、慈悲的重要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聖號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性別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本跡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道場...

2016年11月27日 星期日

淨空老法師開:外忍的解說



「雲何名菩薩外忍?菩薩從他聞惡言罵詈、毀辱誹謗,或毀辱父母兄弟姊妹眷屬、和尚阿闍黎師徒同學,或聞毀佛法僧,有如是種種毀訾,菩薩忍辱,不生瞋恚,是名外忍。」前面的苦惱是從內來的,饑渴寒熱、憂悲疼痛、身心楚切都是從內發的,特別是病痛,衰老、病痛,所謂是老苦、病苦。外忍是講從外面來的,這些逆境是從他,別人以惡言譭謗、侮辱這一類的,乃至於陷害都要能夠忍。或者聽到別人毀辱自己的父母、兄弟姊妹、眷屬,無論是有意無意。出家學佛了,譭謗你的老師,阿闍黎這都是老師,和尚是親教師,他雖然沒有親自教我,他講經教學我去聽過他的課,這個人就稱他作阿闍黎。師徒、同學,在我們面前譭謗這些人,或者是譭謗佛法,譭謗佛法僧。在這種狀況之下,修菩薩道的人要能忍。
我在很多年之前,五十多年前,還沒有出家,在台中跟李老師學經教。那個時候李老師派我在慈光圖書館服務,圖書館是老師創辦的,我在裡面做管理員。管理員有三個人,我是其中一個,也是做義工。有一天遇到一個同鄉,不認識,他說他是安徽人,同鄉,是個虔誠的基督教徒。看到我學佛了,好像很同情我,路走錯了,怎麼會搞迷信去?對於佛教嚴厲的批評。我看到這個樣子,一切順著他,他怎麼批評我都點頭,是、是。講了一個多鐘點,他很累了,我倒了一杯茶給他喝,繼續再講,足足講了兩個小時。我說難得你說了這麼多話,原來佛教是這樣子,你真正救了很多佛教徒,讓他們回頭是岸,所以信基督教好事情。我說我有個問題向你請教。好,什麼問題,你問。我說我們要批評一篇文章,是不是要先把這個文章看一遍?那當然的。我說請教你,你有沒有看過佛經?這一問,他沒看過。我說我們這個地方圖書館,每個星期三老師在這裡講經,你有沒有來聽過?沒有。我說這不行,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你沒有看過經、沒有聽過講,你這樣批評佛教,我說你膽子倒不小,閱覽室還有很多人,你不怕那些人笑話你嗎?我這幾句話一說,他滿臉就紅了,不好意思了,走了。
第二天來了,帶了牧師來,很客氣,有點君子風度,不錯,來道歉。我說歡迎,歡迎你來聽經,歡迎你來聽講,把佛教毛病統統找清楚了,你把它一一糾正過來,你救了多少佛教徒,這個功德無量!他們走了以後,我們旁邊還有兩位我們的老同修,告訴我,他說他那些批評,我們看到你一面聽,頭不斷的在點頭,我們都替你著急,沒有想到你最後有這麼一著。我說我一聽就曉得他是外行,讓他發,發得足足的,這一棒打下去,那就有分量了。我這樣告訴大家。佛教是禁得起批評的,我說對這種人不能夠跟他辯駁,他沒有看過、沒有接觸過,一無所知,道聽塗說,這種人給他發足了再來問他。我們問他是很合理的,我們歡迎你批評,不是拒絕,也不是說你不應該,應該批評。但是,你一定要對佛教瞭解,沒有透徹的瞭解,沒有說話的資格,這是求學的態度,不能不知道。 所以不忍不行,忍,你看我們應對他的都是和顏愛語,沒有一點點偏袒我們的教,而抵制其他宗教,沒有。我們說宗教都是好的,深入經藏你就明白了。那以後就變成朋友,到這邊來找我聽我談,不是我聽他的,他來聽我的。我們告訴他,佛教跟任何宗教沒有衝突,佛陀在世,有許多宗教裡面的傳教師、宗教裡面的執事人員都來皈依佛陀、來學佛,釋迦牟尼佛沒有讓他放棄宗教才可以來學佛,沒有。你們在經典上都看到,《地藏經》婆羅門女,佛菩薩沒有叫她放棄婆羅門教,她兩樣都學,婆羅門是她的宗教,佛教是她的教育,不衝突。信仰宗教,在學校一樣念書,學校沒有說你有宗教信仰不可以到學校來,沒有這一條。我們把這個說給他聽,他很驚訝。這是你說的嗎?不是,經典上這樣說的,你去看就明白了。佛陀是教育,但是現在社會國家把它列入宗教,我們稱它是宗教的教育。對外要忍,忍才能夠化解誤會、化解對立、化解衝突,如果說一聽到就生氣,那就錯了,這個怨愈結愈深,這樣會造成無謂的衝突。這是講外忍。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解演義(第二八九集)2011/2/18 檔名:02-039-0289

蔡禮旭老師主講: 教出不計較、勇於承擔的下一代


有一些道理我們靜下心來想一想,這一些習氣不應該起來,不應該讓這些習氣繼續傷害自己的本善。
   包含人會生氣是容易指責、要求他人,這個就容易生氣了。那一天我聽一個總經理講了一段話,我看他們團體滿和諧的,事業做得很好。他說,凡事不指責,勇敢來負責。還有押韻。任何時候發生事情了,先不要指責誰錯了,先協助善後,看到自己哪一點還有不足。看起來,是別人錯,怎麼還要我反省?”
   我記得上一代的人教孩子,怎麼教?比方三、四個孩子,老三犯錯了,全部給我跪下去,全部處罰。諸位朋友,你們家是這麼處罰的請舉手。請放下,不多了。每一個方法背後都有道理,大家用心去感受感受,這什麼道理?我們先拉回現在,你看現在這些三十幾歲的年輕人,二十幾歲年輕人,在團體裡面,哪一個人犯錯了,他們第一個反應是什麼?“是他,不是我!能推的儘量推,是吧?可是假如他從小教育,是他爸爸,弟弟犯錯了,全部跪下!全部罰!他就知道兄弟不可以分,而且兄弟錯也是他的責任。我假如提醒我弟弟一件事,他不就沒犯錯了嗎?”“我還得照顧弟弟,還得幫忙這些兄弟姐妹。從小就有這個心境,那他時時可以關心到整個兄弟姐妹,他的心量很大。
   以前的人,一個家族住在一起,一、兩百人,三、五百人是常有的,那個時候,他時時要為三、五百個人設想,所以家齊而後國治。他從小為所有的人設想的心境已經養成了,他再去當官,人情事理他都很敏銳,都會以和為貴。所以從這一代開始,處罰孩子的方式要回到這個方式,才能教出不計較、勇於承擔的下一代。


恭摘自《群書治要36001-002-62

2016年11月24日 星期四

蔡禮旭老師主講:教孩子一輩子正確的做人做事態度比考試成績一百分重要



整本《弟子規》事實上都在講一個孝字,我們能從孝心展開來,《弟子規》的落實就會水到渠成。像出則弟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他一定懂得友愛兄弟姐妹,他一定懂得要尊敬長輩。《弟子規》的,因為德有傷,貽親羞,他一定懂得謹言慎行。謹第一句是提到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有孝心的孩子他絕對不會糟蹋他的生命,因為糟蹋生命就直接傷了父母的心。有謹言慎行,接著孝弟之後,有仁慈之心就能落實泛愛眾的教誨,所以孝開了,百善皆開。我們從這裡就應該反思,教孩子一輩子正確的做人做事態度重要,還是要讓他的考試成績從九十八分拉到一百分才重要,是前者還是後者重要?這就是人生的抉擇。
  相信家長都會講一定是前者重要,教孩子做人做事是一輩子的事。而往往回到生活當中,家長在做前者的工作還是在做後者的工作?大半還是在做後者的工作。為什麼會言行不一致?根源還在信心問題,根源還在對義理,對這些做人處事的道理,對孩子一生深遠的影響並沒有很深刻的體悟。當我們只重視孩子的成績,孩子會患得患失,孩子只會注重自己的分數,他很難學會去體諒別人,幫助別人。我自己在念初中的時候,確實也是很認真,認真的動力是因為有好的成績表現。記得有一次我考了九十八分,哭得很傷心,還打電話給我父親訴苦。我父親在電話那頭一直跟我說:才差兩分而已,不要太傷心,不要患得患失。我是因為自己的個性得失心比較重,幸好父親母親對人生的態度都很正確,才慢慢把我引導回來。
  但在求學的過程當中太注重成績的態度,讓我的心性有些不好的發展,看到別人考得比我差,我幸災樂禍;看到別人的成績比我高,我會嫉妒,不高興。這樣的存心會走出什麼樣的命運來?必然會有很多的不順利。我們常說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諸位朋友,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它是個結果,人生的理智要建立在能夠從結果把原因找出來。原因在哪,才會造成不如意事常八九?有沒有人的人生是人生如意事有八九,有沒有?那我們是要學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的道路,還是要學那些走出人生如意事常八九的人生格局?根源還在一念存心。當我們一念是自私對他人,一定會造成不平,不平再發展會變什麼?這是很微妙的變化。不平再發展就變埋怨,埋怨再提升就變懷恨,懷恨再提升就變禍患。我們往往只看到與人的禍跟恨,卻沒有省察到根源還在我們一念自私造成的。只要把這一念自私放下,家庭和樂,人際關係會很融洽。還是不能把責任往外推,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恭摘自 吉隆玻幸福人生講座52-141-0001

淨空老法師開示:起心動念就造業了,分別執著就造重業















十法界裡面所居住的地方,除了空居天之外,地居天都跟我們這裡環境相似。居住的這個星球隨著居住眾生意念在起變化,它是無常的,它不定的。居住的眾生念頭善,這個地方好,念頭不善,這個星球慢慢的它就產生變化。這個變化,大地鬆散,地殼起大變化,最嚴重的,這星球爆炸了,這個星球沒有了。這個事情幾乎每天都有,在天文望遠鏡裡頭每天能看到,太空當中很多星球沒有了,消失掉;也有很多地方新的星球生出來,出現了。這叫成住壞空。
所以成住壞空,在天文裡面,天文望遠鏡裡面能看到。這個天空這一塊從來沒有星星的,突然發現一顆星星,那就是一個新的世界成立了。成、住,壞的時候產生變化,到最後爆炸沒有了,就滅了,空了。佛說成住壞空,在今天天文望遠鏡上證實了,看到了。人有生老病死,跟成住壞空很相應,這個人出生就是成,在這個世間住幾十年那是住,到最後生病的時候就壞了,死亡就空了。一個道理,換個名稱,對於星球叫成住壞空,對我們人叫生老病死,對於植物叫生住異滅。統統叫無常,無常就不是真的,是假的。
只有諸佛菩薩他能夠知道當體即空,不要等它成住壞空才知道它是空的,現在面對著目前也知道它是空的。知道空的有什麼好處?不起心不動念了,起心動念不空。所以為什麼把假東西當作真的,道理就在此地,我起心動念了,就把假的當真的,把假的當真就叫做造業。業有三類,有善業、有惡業、有無記業,無記業是說不到善惡,他造了,不能說善,也不能說惡。造作不外乎這三種,我們天天都在幹。
現在人所做的,不善的業多,不善的業重,善業很少。諸佛剎土,特別是十法界依正莊嚴,有善、有惡,全都是念頭善、不善所變現的。所以,起心動念太重要了。所有一切果報全都是自作自受,這個地方公平到極處。你看,你如果能夠知道事實真相,我們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這就成佛,你在世間過的是佛的生活。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間,過的是諸佛的生活,我們看不出來。
六祖惠能大師過的也是諸佛的生活,中國歷代祖師當中,真正開悟了的,見性了的,沒有一個不是過佛的生活。所以他自在,他沒有煩惱,他沒有業障,他住在世間,充滿了智慧。德行、相好,有時候我們粗心大意看不出來,細心觀察慢慢就發現了。這個細心,就是清淨心、平等心,用佛法的術語來說就是禪定。禪定,大家一定要記住,不是盤腿面壁閉著眼睛那叫禪定。那也是禪定,那初級禪定,剛剛學是要從這地方開始。
真正禪定功夫成就了,行住坐臥都是禪定,他坐在這個地方是禪定,走著路也是禪定,跟你說了話還是在禪定。就像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講經教學四十九年,他在禪定當中。怎麼叫禪定?他沒有起心動念,他沒有分別執著,無論幹什麼事情,都是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而做得非常圓滿,做得一點缺陷都沒有。這是我們講自性流露,性德現前,沒有一點造作,所以他不造業;起心動念就造業了,分別執著就造重業。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科注(第五一五集)2012/9/15 檔名:02-037-0515

2016年11月23日 星期三

蔡禮旭老師主講: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一個人有德行的時候,自然而然他會名副其實。所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他的德行自然就會讓很多有心學習的人主動來跟他學習、參學。中國人最尊崇的就是至聖先師孔夫子,夫子為什麼值得我們尊重?我們要瞭解到夫子他是怎麼樣的存心,才會贏得眾人對他的尊重?夫子曾經就提到他有四件憂慮的事情,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所以夫子每天擔心的是自己的道德沒有增長,自己所領會的道理沒有能夠好好的讓學生、讓眾人受益。聞義不能徙,當他知道道義的事情,他不能馬上去做,他就覺得不好受。不善不能改,當他瞭解到自己不好的地方,他就要趕快把它改掉,不然他就會很難受。這是夫子他每天憂慮的事。
  諸位同修,您憂慮的事跟夫子一不一樣?所以我們就可以瞭解到,為什麼夫子值得我們尊敬,念念自行化他,念念克己復禮。學所以治己,教所以治人,唯有透過教育才能夠真正徹底解決一個人人生的問題。所以夫子才說學之不講是不行的,唯有教育才能夠真正徹底幫助人。當我們以這樣的存心去處事待人,相信也能夠增長德行,也能夠贏得他人對我們的敬重;絕對不是因為長得很帥,“非貌高”。現在的年輕人都以什麼為偶像?都以長得很帥的為偶像,所以現在的青少年影星親,父母不親,這都是由於他們沒有機緣聞到聖教的原因。
  所以教育刻不容緩,不然孩子的認知會有相當的偏頗。我們從這裡也領會到,推展中國文化刻不容緩。我在一次中學演講的時候,也感受到這些中學生都很善良,當他看到我們是義務講學,他當場眼淚都掉下來。還有些同學聽完以後,他們的分享我們也很驚訝,有好幾個孩子拿起麥克風都說:我今天聽完以後,深深感覺我不夠孝順,我以後一定要再加把勁好好孝順父母。所以善根都是容易調動起來的,我們一定要趕快盡力扭轉社會風氣。


恭摘自 52-118-0028

淨空老法師開示:尊師重道--父母要為孩子樹立榜樣



我們懂得尊敬老師,是父母教的。我在六、七歲的時候,好像念了四個月的私塾,以後就沒有了,以後私塾漸漸的被小學代替。我們住在農村,私塾裡有一位老師,課程都是古籍,大概是《千字文》、《百家姓》、《唐詩》、《古文》、《四書》這一類的。一個老師教二十幾個學生,年齡不一樣,從六、七歲到十五、六歲都有,每一個人念的書本也不一樣,各人念各人的。年歲比較大的,老師給他們上《古文觀止》、《四書》;我們年歲很小的,念《百家姓》、《千字文》、《唐詩》。上學的頭一天,這個學校在祠堂裡面,祠堂的大殿就做為禮堂,當中供奉孔老夫子的牌位,是個很大的牌位,「大成至聖先師孔老夫子」。我們上學先要在孔老夫子牌位面前行禮,我父親在前面,我跟在後面,行三跪九叩首的大禮,就跟從前見皇帝一樣;拜完了至聖先師之後,請老師上座,也一樣的,我父親在前面,學生在後面,向老師行三跪九叩首禮,再送禮物供養老師,我們從這裡學會了尊師重道。家長這樣隆重的禮節對老師,老師要是不好好管教學生,就對不起家長,這叫師道。現在沒有了,現在老師管學生,學生回家告訴父母,父母立刻就告狀,老師還能教嗎?所以我還接觸到古老教學的邊緣。
現在家庭教育沒有了,學校教育也有了嚴重問題。學校教育是建立在家庭教育的基礎上;換句話說,老師能不能把學生教好,專看學生家長對老師的態度。做父母的人不尊重學校老師,學生怎麼會看得起老師?「我爸爸都瞧不起你,你算什麼?」他怎麼會聽老師的話?縱然有好老師想教,也困難重重;看到許多障礙,老師也知難而退。
  現在沒有教育,現在人不懂禮,不會做人,不會生活。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一無所知,完全憑著自己意氣用事,廣結冤仇,前途一片黑暗。我們過去看到這個事情非常難過,讀到《無量壽經》時,心情才輕鬆一點,放下一些了。為什麼?佛在《無量壽經》裡說了,現前的社會,大眾無知,胡作妄為,把這個社會搞成這個樣子。其根本原因就是經上所說的,「先人不善,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殊無怪也」。我們今天對於這些造作罪業的眾生不能怪他,因為他的父母、長輩沒有教好他。沒有教就不造罪業,這是聖人,不是凡人,那是佛菩薩再來的。凡人要教,不教怎麼行?
  今天的教學比過去困難太多了,過去有基礎,從小教好教,儒家常說的「教子嬰孩」。真正有學問、有德行的人,從胎教開始。一般沒有這種大德大能的,都知道小孩生下來之後,兩、三歲的時候就要管教。現代人疏忽了,忙著賺錢,錢賺到了,下一代完了,把小孩交給傭人去照顧。我聽說有很多父母非常忙碌,一個月去看小孩一次,把錢送給傭人時才去看孩子。一、兩年之後,這個小孩認傭人是媽媽,自己父母不認識,絲毫感情都沒有。錢是賺到了,後代毀掉了,得不償失!這種情況在現在社會,國內、國外都相當普遍,這是社會的隱憂,這個社會能安定嗎?世界能和平嗎?看看現前的人,他想什麼?他說什麼?他在造什麼?這個世界的前途,大致上我們可以預知。

  (文摘--大方廣佛華嚴經(第三四三卷)2000/8/16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2-17-0343

2016年11月22日 星期二

蔡禮旭老師主講:勇猛精進需要堅久的心




我們剛剛講到,精進很重要,勇猛精進需要堅久的心還有信心。有時候人行善,遇到一些境界,要不懷疑真理,要不懷疑自己的能力,這都會在行善當中半途而廢。所以在《弟子規》裡面講到,人勇猛精進就應該勿畏難,任何境界來不怕;勿輕略,是勿以善小而不為。其實善的大小,從心地上看,統統是出自孝心、恭敬心、善心。今天假如一件小善不去做了,那這個善心已經跟事情不相應,自己的心已經生分別了,大的我才做,小的不做了,那叫貪功。真有善心,很細微之善,他都會很自然的去做。
  不知道有沒有跟大家提過,我們二OO四年到澳洲跟大家分享《弟子規》,剛好師長這十天的課程都參與,那我們每天就跟師長坐著車子去參加課程。結果有一天回來,我坐在前座,我心裡想,我一開這個車門,老人家要下車,我車門一定擋到他。所以我就想,等師長走過去了我再下車。結果師長走過去,餘光看到我還沒下車,他就幫我開車門,把我嚇得不行。但是那種自然就會讓我們弟子很感動、也很受教。你說師父這麼高的威望,很自然的看到任何人有需要,趕緊就去協助、去幫忙,勿以善小而不為
  我們也不能隨著,比方名氣大了、地位高了,還有沒有那種時時都能體恤他人的態度?假如這個行小善的敏感度低了,那其實我們已經被外在這些名相、這些身份給污染了。所以修清淨心得要在很多這些細微心態當中去觀照,才比較容易看到自己是在進步還是在退步。比方我們的平等心、我們對人的真誠心,都不能因為外在的這些條件增加而墮落。
  而且這個勇猛精進當中,也不能在人前很積極,沒人看到的時候就退步,這就是用應付、虛偽的心在修行。包含行善要有始有終,不能虎頭蛇尾。剛剛講的是陽奉陰違,現在還要防虎頭蛇尾。你比方,今天聽了這個道理,非常積極,做了兩個禮拜,慢慢的又退了,這個就是沒有有始有終。所以用功要不間斷,不只不間斷還要不斷提升才對,才叫精進哦。,就是提升上去。所以這個堅久心重要。
恭摘自 55-033-0024

淨空老法師開示:選擇善知識,知見第一,他的行為還是其次



「不著聲聞緣覺境界。如《稱讚大乘經》雲:寧在地獄經百千劫,終不發二乘之心。」二乘人什麼?自利,不主動的利他。寧願墮地獄百千劫,我也不學二乘。「從雖現塵勞乃至入不律儀諸句,總之,如《大疏》所示:壞見之人雖不壞行,不堪與眾生為其道眼」,這是選擇善知識,知見第一,他的行為還是其次,最重要他是正知正見,這是好老師,「雖壞行而不破見,是則人天真勝福田」,真正的殊勝福田。
天臺大師曾經說過,智者大師,他講「能說不能行」,他所說的一點錯都沒有,跟經典講的相應,跟祖師說的相應,他沒有做到,「國之師也」,這個人可以做國師。為什麼?他說得不錯,跟聖賢、跟佛菩薩講的沒有兩樣,可以做國師。如果說「能說又能行,國之寶也」,那是國寶級的。他能說到,沒有做到,你要聽他的話去做,你得好處、你得利益,他自己做到做不到沒有關係。由此可知,真善知識最重要的是知見正確,他有一點小毛病,有一點習氣,這個無所謂,無傷大雅。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解演義(第五七六集)2011/9/4 檔名:02-039-0576

2016年11月21日 星期一

蔡禮旭老師主講:非寧靜無以致遠



“非寧靜無以致遠”,人能夠靜得下來,所謂“靜水照大千”,“淨極光通達”,人安靜、清淨到一定程度,他的智慧會流露出來,他看事情就不一樣了。其實我們雖然還沒有大徹大悟,很多道理可以去感受看看。當我們很煩躁的時候,考慮事情深不深遠?當我們比較靜下心來,反而很多事想通了,很多事考慮得遠又周到。從我們自身的狀況就可以感覺到,安靜下來的時候,可以看得特別深遠,考慮得比較方方面面。那假如我們的心更寧靜了,那智慧就更彰顯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經驗,就是有一件事都想不通,想到很煩,算了算了,睡覺去吧,別想了。然後就睡一睡。早上一醒過來,在那裡刷牙,想通了。為什麼?你一直想一直想,那就是煩惱在那裡轉。結果睡覺了,把它放下了,啥都不想,通了。當然不是說讓大家想不通都去睡覺。就是說在你很多雜念都沒有的時候,反而容易把事情給想通。

  所以讀經是修智慧,你心定下來、靜下來了,煩惱不紛飛了,定在這個經文當中,突然開智慧了,突然好像什麼事情明白了,定能生慧。但這個定,一定心要能靜得下來,心才能慢慢定。而人心靜下來、定下來了,領會道理才對;心浮氣躁,領會可能都錯。我們說到這裡,就想到章嘉大師教導師長,第一次見面,師長請教問題,章嘉大師半個小時才說話。這個就告訴我們,心完全靜下來才能真正領受這些道理。所以“寧靜”才能“致遠”。

恭摘自 55-028-0008文言文—開啟智慧寶藏的鑰匙


2016年11月19日 星期六

蔡禮旭老師主講:陶侃之賢,且惜分陰

 

【陶侃之賢,且惜分陰。】
  陶侃是晉朝時候人,他也是很有德行,他也效法大禹,珍惜分陰,其實就是一分一秒都不願意虛度、浪費掉。大禹是夏朝開國的天子,其實大禹並沒有想過要開什麼朝代,大禹他是舜把天子位讓給他,他也為天下人找到一個很有德行的人,他也把天子位讓出去了,他讓給了益,益處的,也是很有德的人。可是他讓出去以後,老百姓都去找他兒子啟,希望他兒子出來當天子。所以大禹也沒想到說他兒子以後是當天子。所以禪讓,大禹也是禪讓,把天子位讓出來,但老百姓還是希望他的兒子出來當天子,結果夏朝就形成。從那個時候以後,才是傳給兒子,以前都是讓位于賢德之人來坐天子位。
  而大禹也給他的後代子孫一段教誨,說到,內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牆,有一於此,未或不亡。前面兩句話,內作色荒,外作禽荒,就是我們很熟悉的玩物喪志,玩人喪德,內作色荒就是玩人喪德,外作禽荒,玩物喪志。這個禽荒就是出去打獵,然後都沉溺了,一出去就是好幾天,都樂不思蜀,都不幹正經事了。這個禽荒再延伸去就是沉溺在很多玩樂當中,有些人賭博、打電動玩具,甚至有的玩球類,玩到書也不讀、工作也不做,這個是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喝酒,酒色財氣,然後喜歡聽靡靡之音。峻宇雕牆,就是喜歡生活奢侈,要住很好的房子,要吃很好的東西。這個告訴我們是,前面這些欲望,只要有一條,這個人、這個家、這個國可能就要敗了。那我們冷靜看一下,我們現在的孩子有幾條?內作色荒,現在看一些殺盜淫妄的東西,外作禽荒,大家算一算有幾條?所以橫批,死定了。你說這些欲望都形成了,怎麼得了?所以這些提醒都很重要。大禹又提到,克勤於邦,克儉於家,一個人要勤奮的為國家社會付出,這是我們每一個人應盡的本分,不管在哪一個行業,克勤於邦;克儉於家,勤儉來持家。
  所以這裡提到大禹,又緊接著舉陶侃,而陶侃也是以大禹為榜樣。所以我們接觸傳統文化,也聽過不少聖賢人的事蹟、風範,我們就要把他們的德行風範深深印在自己的心上。我們學一個聖賢人,他的精神就跟我們融成一體,那假如學十個、學一百個呢?那我們這一生就能成聖賢了。你們怎麼頭都低下去了?真的不難,難在真用心、真學,學一個像一個。所以我們這一篇文章讀完,勤儉就成為我們人生的態度。所以這裡講到這兩位聖賢人都是這麼樣珍惜光陰。

恭摘自 55-028-0013文言文開啟智慧寶藏的鑰匙

蔡禮旭老師講述:「言忠信,行篤敬」



『謹而信』,這個「謹」,做人做事、處事待人接物非常謹慎小心。「信」,人言為信,他說話言而有信,信守承諾。而且一個人的事業能不能成就,「信義為立業之本」;一個人的道業能不能成就,忠信是動力。一個人有忠,他怕對不起師父的教誨,他會盡力學習,他對家庭會負責任,他對國家、社會他要盡一分力。所以他那個忠會變成他事業、學業、道業的動力,忠信是動力。他曾經承諾過的事,他一定全心全意去做好。忠信是一個人奮發向上源源不絕的動力。
  孔子也說,「言忠信,行篤敬」,行篤敬就是謹,謹慎,做什麼事嚴謹,「雖蠻貊之邦行矣」,有這種言忠信,行篤敬jump,有謹而信態度的人,走到不同的種族宗教,還是得到當地人的愛戴。我們馬來西亞的華人,你們的祖先來到了言語不通的地方,能夠建立這樣的家業、事業,不簡單。他們就是把中華民族這個好的美德帶在身上,遠離家園也開創了一片天地。孔子的話有道理,「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裡行乎哉?」言不忠信,行為不謹慎,不篤敬,有時候還輕慢、隨便,連鄰居、跟自己住在同一個地方的人都不能認同我們,就寸步難行了。其實我們假如不謹而信,連家裡的人都不能認同我們了,更何況是家以外的人?
  這個謹的態度,在魏朝的時候,就是東漢末年,緊接著是魏晉這個時期,有一個讀書人叫管甯,大家有沒有聽過「管甯割席」?他的一個同學叫華歆,他們在讀書,剛好聽到有官員經過的聲音,華歆就好奇,就跑去看,心就不定。有一次他們在種田,剛好地上有塊黃金,管寧根本就沒有動任何的心,繼續耕作;華歆是拿起來看一下,好像不能貪財,才放下去。管寧看到他心都不夠定,然後他們本來坐在同一個席子上,他就把它割開來。其實那個動作是什麼?讓華歆一輩子要記住,不要再犯這樣的過錯,不然你的學業成就不了。而這些榮華富貴這麼容易吸引你,你以後去當官會是一個好官嗎?提醒他。而且管甯一生淡泊名利,他有很高的德行跟能力,所以當時候都要請他當大中大夫,很高的官。而且華歆那時候當太尉,很高的官,華歆佩服他說要讓給他幹。雖然你看那個割席下去,華歆也不簡單,覺得這個朋友是在教育他、在提醒他,還是打從內心佩服他。管寧都不為所動,一生從事教育工作。
  結果他在遼東一帶行教化,剛好魏的國君一定要請他回來當官。國君請的,縱使不做,最起碼禮貌上要回來一下。結果回來剛好在海上突然起狂風,眼看所有的船隻都要沉沒了,船上的人都開始哀嚎、祈求,「老天爺,饒命啊!我一定好好做人。」管寧眼看要滅頂了,他並沒有恐慌,他就說:「假如我今天就這樣命喪了,可能就是因為我曾經一次起床沒有戴帽子,一次去上廁所沒有戴帽子,然後三次太晚起床」,我臨時忘記了,剛好就都是這些生活很細的地方,他忘記了,就這幾次而已。然後他就覺得說,那可能就是這幾次沒有做好,所以今天才有這個禍。結果所有的人船都翻了,只有他那一條船沒有翻。所以我們看出他「謹」做到什麼火候了。「謹」做到這個火候,天地鬼神都護佑他,他這個災禍就化掉了。
  而且在歷史當中也記載,他坐在那個木榻上,坐到什麼程度?他膝蓋那個地方的木榻都破了。就是他坐的時候,都是恭恭敬敬坐,他的腳從來沒有張開,所以都是這樣坐,每次坐就是坐在那個點上,最後連那個木榻(他膝蓋的位置)都破了。所以從這些行誼我們非常感佩。
《群書治要36O》學習分享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一O九集)



2016年11月8日 星期二

待殺豬流淚痛哭下跪求佛弟子救命,感動得村人全部吃素萬人皈依佛門 。轉發就是慈悲的放生



常仁大師沒出家前,他在墳上守孝,人稱他是王孝子。他守孝圓滿,周圍四十八個村莊,聯合給他舉行一個慶祝的大會,共同商議造廟。
在這沒造成之前,後九家子吳家就請他到他家閉關。吳家有八十多口人,這一大家族都在一起住。六月二十五這一天,吳家想要殺豬,來賀二十六日馬王誕。想不到要殺的肥豬竟然越牆而逃,跑到大師閉關房裡,流淚向王孝子跪下,求他救命。這時王孝子對牠說:「你前生殺豬,今生人家也要殺你;現在你要受這個果報,你趕快去認帳。你既然求我,你被殺之後,我超度你去做人,不要抗債不還。」豬也很聽話,自己跑出去,心甘情願地被殺了,吳家也從此全家素食。
一個人不吃肉容易,全家近百人不吃肉,這是最難的事情。因為看見豬給王孝子下跪痛哭,「噢!豬也有人性的,我們不應該吃牠!」感動小孩子不再吃肉,大人也不吃肉了,影響所有的村人都吃素了,萬人也皈依三寶,因為「豬都去給老修行跪著,我們快去叩幾個頭,拜他做師父。」他皈依不像我這樣;你叩幾個頭,說:「我拜你做師父。」這老修行說:「好呀!」他就給你取個法名,他的皈依就這麼簡單!吳家後來雇工人的時候,都事先講明白,說:「你一年可以賺八千塊錢,我現在給你九千,但是你不可以吃肉。」工人能賺多點錢,也就歡喜吃齋了。
我到吳家很多次,只要談到這個公桉,吳家每個人都知道這個事情,他們會告訴我,那只豬怎樣跑,從什麼地方跳過去,還學那只豬跪著的樣子,所以我知道這是真真實實的事情。我那時候年紀也不太大,問吳家的年輕人:「為什麼那只豬會跪著呢?」他們說:「我不知道。」我說:「你現在養的豬會不會跪呢?」他說:「我們現在不養豬了。」
(原文編者按語:刀兵劫都因為殺生造成的,所以佛教講戒殺、放生、受戒。一個人不殺生,這個世界上就少一股戾氣;有十個人不殺生,這個世界就有十股的吉祥氣。你盡存殺心不戒殺,眾生對你也沒有好感;你要愛惜眾生,眾生對你也好,所以人與人之間、人和畜生,都有互相的關係。)
拜佛的豬

2015年正月初四,浙江省溫州市永嘉縣橋頭鎮的居士在一寺院門口拍到一頭豬跑到寺院門口下跪的情景。居士跑進寺院請師父出來為它做三皈依、開示已經誦心經後,這頭豬才起來走掉了。六道輪回,真實不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悟道法師:恭敬之心表現在外面就是禮。

敬是一個存心,恭敬之心表現在外面就是禮。你內心的恭敬是平等的,沒有分別的;禮表現在外面就有分別,表現在外面的禮就不平等,表現在外面的禮有分尊卑長幼、親疏遠近,依照身分、地位而不一樣,這一點我們一定要知道。我們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對人恭敬,對動物也恭敬。對人,長輩我們對他行禮,有禮節;對動物的愛護,像佛門裡面放生、吃素,不任意去殺害動物,連微小的昆蟲都不能殺害。不但佛教,實在講道家都是這樣教導的。你看《太上感應篇》裡面講,「昆蟲草木猶不可傷」,你看昆蟲(微細的昆蟲)、草木都不可以任意去給它毀傷破壞,儒家講仁。所以三教這個是共同點,不但儒釋道,世界上所有宗教,仁愛這個心都一樣的,不管哪個宗教,沒有一個宗教不講愛的,這個愛是仁愛的意思。所以這是講禮表現在外面不平等,內心恭敬是平等的,表現在外面有差別。所以我們不能看到一條狗,禮敬諸佛,這條狗也是佛,看到那條狗就給牠頂禮三拜,然後看到一隻貓也給牠頂禮三拜,給社會大眾看到了,大概這個人頭腦有問題,神經病。所以為什麼要禮,禮節它就分這個,在事相上分尊卑長幼、親疏遠近,表現在外面不平等,內心的恭敬是平等的。對桌椅板凳這些東西也是恭敬,你給它擺整齊,給它擦乾淨,就是對它的禮敬;你一雙鞋給它擺整齊,不要亂丟,也是恭敬。不是看到桌子就給桌子頂禮三拜,這樣會給大眾看到學佛的人怎麼學得怪怪的,這個完全把經義搞錯了。……
    其實禮道理很深,孔老夫子他都說他不懂,我們怎麼會懂?所以,「林放問禮」,問禮是什麼意思,問孔子禮是什麼?孔子說,「大哉問」,大哉問就是你問的這個事情非常之大。為什麼說大?林放問禮,他是問禮的根本、禮的精神,不是問枝枝葉葉的。禮,不是說見人鞠躬、對人頂禮,那個就有禮,不是的。如果你對人鞠躬,內心對人傲慢,那只有外表,內容沒有。我到日本看,日本就犯這個毛病,他外面做得很到位,我們真的是不如他,自歎不如,要向他學;但是他內心就缺乏恭敬心,傲慢,對你行禮,內心瞧不起你,那個就是傲慢。所以林放問禮就問這個,要怎麼樣才標準?就是內心恭敬,像普賢菩薩十大願王第一願「禮敬諸佛」,那就標準了,外面有禮,內心恭敬。不是外面有禮,內心傲慢,這個就不是真正的禮,這樣還不如內心對人恭敬,外面他禮數比較不懂,這個還比較可取,為什麼?因為他內心恭敬他是真心的,只是外面這些禮節上他比較不懂。所以孔老夫子在《論語》講,先進這個禮比較粗糙,後面這個禮比較細緻,如果選擇他選先進。為什麼選先進?以前的人心厚道,人心厚道。所以禮的精神、根本是最主要的,禮貌這是外表,這個我們必須要瞭解。
恭錄自【地藏菩薩本願經】第十二集 悟道法師主講 檔名:WD14-007-0012
〔注〕林放問禮之本。子曰:「大哉問!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也,甯戚。」

〔白話〕林放問禮的本意。孔子說:「你所問的意義十分重大,依禮而言,與其過於奢侈浪費,寧可節儉樸素。辦理喪葬大事,與其過於注重形式與外表的繁文縟節,寧可內心哀戚些好。」

蔡禮旭老師主講:學了經典不做叫知識;做了以後心神領會,解行相應叫智慧、叫德行



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學了經典不做叫知識;做了以後心神領會,解行相應叫智慧、叫德行。而知識會起化學變化,叫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知識很多沒有去做,反而內心裡會覺得我懂了不少,一覺得自己懂不少,傲慢就靜悄悄、慢慢的,就深入我們的心裡面,不知不覺就長浮華了。一長浮華副作用再起,拿著經典的道理去衡量別人,搞得整個家裡的人看到我們人心惶惶,親朋好友一看到我們坐下來,馬上:對不起,我要上廁所,這個人又來了,又要來數落我們。那這個作用就不好了。我們想一想,假如想到我們現在一句都沒有時時保持,我們又有什麼資格去說任何人,君子有諸己,而後求諸人,無諸己,而後非諸人。我們真的把這個習氣去掉了,我們才能協助別人改過。我們自己傲慢,要幫別人改傲慢,人家說你五十步笑我百步,你跟我差不多,還教我?人家心裡不服。我們不能把很多的精力都放在看別人的過上面,自己墮落了,反而把這段好的人與人緣分、法緣給斷送掉,就不好了。


恭摘自 《群書治要360》學習分享55-057-0040

2016年11月6日 星期日

現世速報:這些人為何會家破人亡或身患怪病?


這是我家保姆講述的發生在東北嫩江某村真實的故事。去年開心網上一段皮毛市場活剝狐狸的視頻廣為流傳。一天我和保姆偶然看到這段觸目驚心的視頻,當我哭的泣不成聲的時候,我家保姆好似受了驚嚇似地問我:小王,你說這世界上真有因果報應嗎?我被阿姨眼神中的一抹驚恐而震驚,與她相處快一年了我從來沒有見過她像這樣丟了魂似地。於是我說:當然有因果報應了!你沒事吧?於是阿姨緩緩神和我說:我沒事,只是從來沒有想過活剝動物這麼慘。我看的時候就想“我要是狐狸,絕饒不了你們!!”然後我就想起來我們村裡發生的兩件事情。太可怕了!小王,我告訴你真有狐狸鬼魂回來報仇的事情呀!
我家阿姨是黑龍江嫩江縣某村人,故事的主人公賴子是我家阿姨同村同齡的人,事情發生在2000年左右。賴子在村子裡的名聲不是很好,屬於村裡不務正業的年輕人。事發那年賴子剛娶妻生子,得了一對特別可愛的雙胞胎男孩。夏天的時候,賴子不知道從那裡掏兔子洞掏出了一隻野生的母狐狸和兩隻剛剛出生的小狐狸。大家都知道,野生狐狸是特別狡猾的。專業獵人都很難逮到活的,如果不是這只母狐狸正在哺乳兩隻剛出生的幼仔,一般人根本不可能捕獲它們。很快村裡人都知道賴子“好運”逮到野生狐狸的消息,都來看熱鬧。有的人建議賴子把狐狸放了,說狐狸有靈性不好養。有人就說現在野生狐狸皮能賣一兩千呢,建議他等兩隻小狐狸長大了就去賣狐狸皮。賴子一聽能賣那麼多錢,二話沒說就要宰了狐狸。當場很多人都說,你現在把狐狸殺了兩隻小的怎麼辦?你再等等,好歹等小的長大一點。可是賴子不聽大家的勸告,像著魔一樣非要當時就殺了狐狸賣皮去。於是,賴子就當著兩隻小狐狸的面和很多圍觀的老鄉把母狐狸吊起來殺死了。我家阿姨說:當母狐狸死的時候,都不是先流出來血,而是奶水不停的往外噴!~!!(我想是狐狸媽媽臨死的時候整個身心還想著要給自己的孩子餵奶呢!)很多很多村民包括我家阿姨都看不下去了,大家紛紛說這也才造孽了...
那年大年三十,賴子出去外面耍大錢(東北話--賭博),很晚才回家。說來也真是奇怪,全村家裡都沒事,就他家停電了。賴子也喝了點酒,回家看沒電就摸黑找蠟燭來點。找來找去找不到,最後終於找到了蠟燭,他竟然忘記了那是他堆放批發爆竹的庫房!於是他一把火點燃了爆竹庫房,發生了大爆炸!結果他逃了出來,可是他的妻子和兩個不滿周歲的雙胞胎男孩沒有逃出來,葬身火場!!!賴子的報應來得太快,連年都沒過去!從那以後,賴子就變的神神叨叨的在村裡晃悠。逢人就講那天晚上自己竟然忘記了那是爆竹倉庫的事情,而村裡人都說是狐狸的鬼魂來討債的,剛剛好是一個女人和兩個不滿周歲的孩子,還要留著賴子在人間活受罪!
還有一個故事的女主人公是我家阿姨在村裡最要好的女伴小玲。我家阿姨09年一月到我家幹活,當時和我說她兒子今年在複讀高三準備再考大學,她的夢想就是讓自己的孩子上大學脫離農村,所以她才背井離鄉的出來打工。我和她說,那你每天打掃佛堂的時候記得多和菩薩說說願望哦!7月阿姨兒子如願考上了福州大學,成為村裡唯一的國家正規大學的大學生。阿姨高興的請假20天回家辦請客酒,她說這可是村裡的大事呢!她回家請客的時候,看見小玲大夏天的帶著個帽子來參加酒席。於是阿姨就問咋回事,小玲脫下帽子嚇了阿姨一跳---小玲這個頭上就像得了牛皮癬一樣,爛的不成樣子。晚上小玲來家裡幫忙,和阿姨說:她得的這個怪病是狐狸找她來剃頭了。原來這幾年東北養狐狸的人特別多,小玲本來是養兔子的,見養狐狸回報大就改養狐狸收皮了。結果剛改了一年多,就開始莫名其妙的掉頭發,到齊齊哈爾、哈爾濱看了無數的病都治不好。從09年開始,頭髮掉光了開始爛頭皮,特別癢還特別疼。撓都撓不了,可受罪了!後來聽村裡人說這是狐狸報復你給你剃頭呢。小玲起初不信,後來因為太遭罪了,只能把狐狸都賤賣了,圖了心裡安慰...
以上這兩個故事是阿姨親口講述的,我想是絕對真實的!我們城市裡的人,看見如此殘忍的視頻頂多是傷痛、氣憤、感傷等等情緒。而我家阿姨正是因為親身經歷過如此真實的果報事件,才能讓她在看見活剝狐狸的視頻後那樣的驚慌失神。阿姨和我說,當我心裡想“我要是狐狸,絕饒不了你們”的時候,她自己也被自己的想法嚇死了。於是她更加堅信那些發生在同村人身上的事情,都是狐狸的鬼魂來報復的。我和她說,也不一定是狐狸的鬼魂來報復。這個世界上因果一定不會落空的,老天有眼看著呢!我們老百姓就要時時記住:舉頭三尺有神靈,諸惡莫作,諸善奉行~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蔡禮旭老師主講:靈活運用“話說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話說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所謂言多必失,話確實不可以滔滔不絕。因為你滔滔不絕,很多話還沒有思考清楚就怎麼樣?可能就說出去了。結果一出去就怎麼樣?收不回來。所以夫子才說三思而後行,三思而後言,所以言語也要謹慎。在《易經》裡面有提到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眾。吉祥的人言語怎麼樣?少,急躁的人言語很多,因為你看一個人滔滔不絕,他的心安不安?不安,很急躁,很沒安全感。當一個人處於這樣的心境就很容易說錯話、很容易得罪人。那你心亂,俗話說禍不單行,那都是心沒有主宰,才會一而再、再而三犯過失,所以心要能靜得下來。當言語少的時候心就比較平和,人心一平和,對於所處的環境、所發生的事就可以明白清楚去觀察、去觀照,就不容易出差錯。
  諸位朋友,不要聽完這一段之後,回去都不講話。該講的時候還是要講。像我從小就很熱心,然後後面再加兩個字過頭。所以一看到別人不用功念書,我就霹靂啪喇在旁邊跟他講,他已經聽了頭都快怎麼樣?都快暈了,我們又沒有敏感度,要適可而止。在念高中的時候,很多同學都有交女朋友,我都沒有交女朋友。為什麼?因為那些同學都不喜歡講話,然後臉看起來就很酷。很酷,好像就容易交到女朋友。所以我就開始裝酷也不講話,一天都不要講。結果我想說要堅持一段時間,後來堅持一天以後,我說:還是算了罷!人還是要當自己好。
  當別人真正需要我們一定要盡心盡力去引導他,去規勸他。但是時機不成熟的時候,確實也不要講太多,可能會讓人生煩惱。所以這個進退之間,緣分的成熟與否,這也不是用講可以講清楚,還要諸位朋友自己去累積經驗。那可以用孟夫子一個方法,叫觀其眸子,比方說你跟他談《弟子規》很重要,然後舉了幾句經文置冠服,有定位,這對你孩子做事的能力有直接相關。你這麼一講,他的眼睛就放光,發亮了。那你要不要說:好,今天就講五分鐘就好,我回去了。這樣好不好?這樣就沒有隨緣。當緣分成熟,我們可以順勢而為。另外一個人你跟他講了,講了五分鐘,他眼光呆滯,你要不要再講兩個小時?要不要?那就太攀緣。所以時時刻刻觀察緣分的狀態,緣分是動態的不是靜態的。假如我們學經文都學成靜態,那就學呆了。

恭摘自 細講《弟子規》52-116-0029

悟道法師:「慎終追遠,民德歸厚」,我們祭祖就是《論語》這兩句話。


在《論語》裡面講,「祭如在」。我們這裡要祭祖,祭祖這個道理要講,祭祖道理不講,大家從這個儀式拜一拜,不曉得拜是什麼意思。很多人說迷信,你說我們老祖宗迷信嗎?我們都不迷了嗎?實在講,我們是迷得很厲害。以前當主祭官的,祭祀以前是很嚴格的,主祭官祭祀要齋戒三天。這三天不見客,像佛門閉關一樣,吃飯有人送給他吃,齋戒沐浴。齋是什麼意思?讓這個身心放下萬緣。我們打佛七,主七師都會說,「放下身心世界,提起一句佛號一直念下去」,就是叫你放下萬緣。端坐思惟就是放下萬緣,只有念佛,不想其他的。主祭的人,祭祀的人他要放下萬緣,這三天幹什麼?專門想祖宗、想父母。譬如想你父母他生前的生活習慣、他的聲音、他的容貌、他的舉止、他的動作,他觀想這個,專心的想,想了三天,到了祭祀這一天就有感應,祖宗都來了。「神之來格」,來格就是來受享,接受祭祀,就感應。如果沒有這種誠敬之心,祭祀就沒感應,神不來格。如果你再找一個沒有仁義的人、不孝的人來祭,那更沒有感應。所以,祭如在。
  「慎終追遠,民德歸厚」,我們祭祖就是《論語》這兩句話。慎終追遠,慎是謹慎,父母臨終要謹慎,不能草率處理。像我們淨宗是最謹慎的,又助念,又不能動他,那是最具體的。古代古禮都是很慎重的,不像現在,父母一斷氣,在醫院一斷氣,拉到冰庫去,馬上下寒冰地獄,那很慘。有的一天就把他燒掉了,像死一條狗一樣,甚至連一條狗都還不如,人家有錢人的狗葬的墳墓都還滿漂亮的。現在人不懂這個禮,那就很慘。所以,慎是謹慎;終是臨終,到命終。命終謹慎處理之後,不是這樣就完了,每一年要上墳,清明要去掃墓,不要忘記。對現在的父母是這樣,對不認識的,祖父母有的還認識,有的曾祖父母,有認識,可能有不認識,再上去有很多祖先都不認識,那統統要追思的。你祭祀想父母,父母就會感應到列祖列宗都來了。所以「祭如在,祭神如神在」,這是跟佛法講觀想的道理是一樣的。這個一定要講,不講不行,大家不懂。不懂,他看到拜那個牌位,拜祖宗牌位,他就跟你講,「你拜那個木頭幹什麼,那個木頭也不會講話!」
  現在四大文明古國剩下中國,為什麼中國還在?現在就是還有人在拜牌位。我家我弟弟都還在拜,拜祖宗牌位。現在大陸自己家裡沒有人在拜祖宗牌位了,只有我到貴州去還有,雲南貴州那邊我還有看到拜祖宗牌位的,其他地方好像沒看到,自己家裡不拜祖先。拜祖先是把祖宗祭祀一代一代列入交代,不拜他是沒有後代的,沒有兒女,沒有兒女去奉祀,那只好把牌位送到寺院去。如果有兒女,不能把祖宗牌位請到寺院,自己兒女不拜。過去在臺灣臺北景美華藏圖書館就有同修跟我講,悟道法師,我們家那個祖宗牌位請來道場,來立個永久牌位,我們就不拜了。我說你這個大不孝,你拿個五百塊,叫我幫你拜你家的祖宗,哪有這個道理!《論語》講,不是自己家裡的鬼去拜叫諂。諂是什麼?諂媚巴結。他跟你沒關係你拜他,那一定有目的,求他保佑,保佑升官發財,這個就是諂,這個心態就不對。所以我說,你來這邊立臨時牌位,你家那個祖宗牌位不但你要拜,你還要教你的兒女去拜。找法師來給你拜,拿個五百塊叫我們給你拜,那個是太不象話了。所以這個如果沒有教他們,他們也不懂。拿到寺院是他沒有兒孫拜,沒辦法,只好請到寺院去,是這樣的。
恭錄自【地藏菩薩本願經】第十二集 悟道法師主講 檔名:WD14-007-0012

淨空老法師開示:人死後墮畜生道的故事


天目山齊居士跟我們講一個故事,她是親耳所聞的,就發生在她那個地方,是她的親戚。晚上她們鄉下開拖拉機的,路上遇到五個人,要坐他那個拖拉機,請他快一點把他們送到另外一個村莊,有急事,五個人。他敲竹槓,他說行,我送你們去,一個人二十塊,人民幣一百塊,把他們送去了。給了他一百塊,回來之後高興得不得了,結果一看是紙錢,以為自己上當被騙了,一晚沒有睡覺。第二天天還沒有亮,就開了拖拉機到那個地方去找人,你為什麼拿紙錢給我?就敲人家的門,人家說我們家裡沒有人來?我昨天明明看了五個人走進你家裡,怎麼沒有人進來?那個家裡的主人想了半天,沒有人,確確實實沒有人,他說昨天我們家裡的老母豬生了五個小豬。他也奇怪,他說那我得去看看。他說昨天給我錢的那個人,頭上戴個白帽子,一看五個小豬,果然有一個小豬頭上有幾根白毛,我昨天晚上遇到鬼來投胎。人死了變豬,人吃豬肉,將來自己變成豬被別人吃。這是最近的事情。還有天津有位同修,到這邊來跟我們講人投狗胎。天津有個老太太,兒子死了兩年,結果投胎做狗了,在一個寺廟裡頭看門。托夢給他媽媽,他媽媽到寺廟裡看到這條狗,狗看到他媽媽,人跟狗抱起來痛哭。這不是迷信,千真萬確的事實。所以每天吃這些肉食,你就傷害眾生,就在那裡造業。這個話我們不能說,說了人家說我們迷信,起反感。我們平常不講這些話,我們很清楚、很明白,動物也是一條命,我們過去當過畜生,未來還會做畜生,你只要不能夠出離六道輪回,你就決定免不了做畜生、做餓鬼、墮地獄,免不了!
  《地藏菩薩本願經》裡面講得很詳細、很明白,聰明人、有智慧的人,佛常講:「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我們得人身、聞佛法無比的稀有,決定要在這一生當中做個轉變,下定決心再不搞六道輪回了。有沒有辦法達到這個目的?辦法是肯定的。不但是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十方一切諸佛都勸我們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用這個法門脫離六道輪回,穩穩當當,所謂是「萬修萬人去」。可是對於淨土的理論要清楚、要明瞭,你才不懷疑。你懷疑,你的信心不能夠建立;搞清楚、搞明白了,斷疑生信。最近這一、二十年當中,我們親眼看到往生的人,親耳所聞的,生西方極樂世界,不生病!有站著走的,坐著走的,歡歡喜喜走的,很多很多。

恭錄自太上感應篇 第一四六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