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四大菩薩 (無限的慈悲—觀世音菩薩)

四大菩薩 (無限的慈悲—觀世音菩薩)   文珠法師講述 一九九二年十二月廿七日於香港九龍政府文化中心   一、慈悲的意義 二、慈悲的類別 三、慈悲的重要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聖號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性別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本跡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道場...

2016年11月24日 星期四

蔡禮旭老師主講:教孩子一輩子正確的做人做事態度比考試成績一百分重要



整本《弟子規》事實上都在講一個孝字,我們能從孝心展開來,《弟子規》的落實就會水到渠成。像出則弟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他一定懂得友愛兄弟姐妹,他一定懂得要尊敬長輩。《弟子規》的,因為德有傷,貽親羞,他一定懂得謹言慎行。謹第一句是提到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有孝心的孩子他絕對不會糟蹋他的生命,因為糟蹋生命就直接傷了父母的心。有謹言慎行,接著孝弟之後,有仁慈之心就能落實泛愛眾的教誨,所以孝開了,百善皆開。我們從這裡就應該反思,教孩子一輩子正確的做人做事態度重要,還是要讓他的考試成績從九十八分拉到一百分才重要,是前者還是後者重要?這就是人生的抉擇。
  相信家長都會講一定是前者重要,教孩子做人做事是一輩子的事。而往往回到生活當中,家長在做前者的工作還是在做後者的工作?大半還是在做後者的工作。為什麼會言行不一致?根源還在信心問題,根源還在對義理,對這些做人處事的道理,對孩子一生深遠的影響並沒有很深刻的體悟。當我們只重視孩子的成績,孩子會患得患失,孩子只會注重自己的分數,他很難學會去體諒別人,幫助別人。我自己在念初中的時候,確實也是很認真,認真的動力是因為有好的成績表現。記得有一次我考了九十八分,哭得很傷心,還打電話給我父親訴苦。我父親在電話那頭一直跟我說:才差兩分而已,不要太傷心,不要患得患失。我是因為自己的個性得失心比較重,幸好父親母親對人生的態度都很正確,才慢慢把我引導回來。
  但在求學的過程當中太注重成績的態度,讓我的心性有些不好的發展,看到別人考得比我差,我幸災樂禍;看到別人的成績比我高,我會嫉妒,不高興。這樣的存心會走出什麼樣的命運來?必然會有很多的不順利。我們常說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諸位朋友,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它是個結果,人生的理智要建立在能夠從結果把原因找出來。原因在哪,才會造成不如意事常八九?有沒有人的人生是人生如意事有八九,有沒有?那我們是要學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的道路,還是要學那些走出人生如意事常八九的人生格局?根源還在一念存心。當我們一念是自私對他人,一定會造成不平,不平再發展會變什麼?這是很微妙的變化。不平再發展就變埋怨,埋怨再提升就變懷恨,懷恨再提升就變禍患。我們往往只看到與人的禍跟恨,卻沒有省察到根源還在我們一念自私造成的。只要把這一念自私放下,家庭和樂,人際關係會很融洽。還是不能把責任往外推,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恭摘自 吉隆玻幸福人生講座52-141-000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