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四大菩薩 (無限的慈悲—觀世音菩薩)

四大菩薩 (無限的慈悲—觀世音菩薩)   文珠法師講述 一九九二年十二月廿七日於香港九龍政府文化中心   一、慈悲的意義 二、慈悲的類別 三、慈悲的重要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聖號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性別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本跡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道場...

2016年11月27日 星期日

蔡禮旭老師主講: 教出不計較、勇於承擔的下一代


有一些道理我們靜下心來想一想,這一些習氣不應該起來,不應該讓這些習氣繼續傷害自己的本善。
   包含人會生氣是容易指責、要求他人,這個就容易生氣了。那一天我聽一個總經理講了一段話,我看他們團體滿和諧的,事業做得很好。他說,凡事不指責,勇敢來負責。還有押韻。任何時候發生事情了,先不要指責誰錯了,先協助善後,看到自己哪一點還有不足。看起來,是別人錯,怎麼還要我反省?”
   我記得上一代的人教孩子,怎麼教?比方三、四個孩子,老三犯錯了,全部給我跪下去,全部處罰。諸位朋友,你們家是這麼處罰的請舉手。請放下,不多了。每一個方法背後都有道理,大家用心去感受感受,這什麼道理?我們先拉回現在,你看現在這些三十幾歲的年輕人,二十幾歲年輕人,在團體裡面,哪一個人犯錯了,他們第一個反應是什麼?“是他,不是我!能推的儘量推,是吧?可是假如他從小教育,是他爸爸,弟弟犯錯了,全部跪下!全部罰!他就知道兄弟不可以分,而且兄弟錯也是他的責任。我假如提醒我弟弟一件事,他不就沒犯錯了嗎?”“我還得照顧弟弟,還得幫忙這些兄弟姐妹。從小就有這個心境,那他時時可以關心到整個兄弟姐妹,他的心量很大。
   以前的人,一個家族住在一起,一、兩百人,三、五百人是常有的,那個時候,他時時要為三、五百個人設想,所以家齊而後國治。他從小為所有的人設想的心境已經養成了,他再去當官,人情事理他都很敏銳,都會以和為貴。所以從這一代開始,處罰孩子的方式要回到這個方式,才能教出不計較、勇於承擔的下一代。


恭摘自《群書治要36001-002-6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