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四大菩薩 (無限的慈悲—觀世音菩薩)

四大菩薩 (無限的慈悲—觀世音菩薩)   文珠法師講述 一九九二年十二月廿七日於香港九龍政府文化中心   一、慈悲的意義 二、慈悲的類別 三、慈悲的重要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聖號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性別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本跡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道場...

2013年3月31日 星期日

李炳南居士是真善知識--淨空法師



這是真善知識,這是什麼人?像釋迦牟尼這個人,像六祖惠能這樣的人,真正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於畢竟空中建立一切法。建立一切法是生心,於畢竟空中是應無所住,這是諸佛如來、法身菩薩,心地清淨平等,一絲毫的染著都沒有。這是一個好老師,我們要找這樣的人。「不著聲聞緣覺境界」,聲聞是小乘,也很不錯了,不能學他,為什麼?心量不夠大。小乘聖人你去求他,他教你,你不求他,他不教你。菩薩不是,菩薩你不求他,他找你來教你,所以菩薩作眾生不請之友。菩薩看到你可以教,找到你來,你不找他,他找你,慈悲!小乘不行,小乘沒有這樣的心量,你找他,他教你,他要不高興的話,他也不教你,找到,他還要高興,所謂有緣。不像菩薩,菩薩心平等,對一切眾生,只要能信、能夠理解,他就會找你,他就不會捨棄你。這樣的心量好!
「雖現塵勞,心恆清淨」,雖然教學很辛苦,領眾很辛苦,但是他心清淨。我在台中跟李老師十年,我看到了,李老師每天的工作量,五個人,五個人的工作量。他自己本身的職務是奉祀官府的主任祕書,他的上司是孔德成先生。奉祀官府的編制是特任官,就是現在所講正部級,他是部長的主任祕書。兩個大學的教授,他每個星期還去上幾堂課。自己創辦的事業,台中佛教蓮社。我到台中去親近他,蓮社成立十年了,多少蓮友?二十萬。他有名冊,蓮友有名冊,二十萬人,在那裡講經教學十年,有這麼多!這些蓮友每一個月要跟老師見一次面,當然不是全體,他們分班,分成四十八個班,班裡面推選的代表,大概一、二百人的樣子。每天要跟一個班見面,至少兩個小時。老師講開示一個小時,再回答問題一個小時,天天要幹,每天下午就是接見蓮友,這是自己家人,不是外人。他是一個非常好的中醫,還有人請他看病,外人比較少,我們蓮友、他的學生有病都找老師,不會到外面找別人,這個一定要照顧的。
他還辦了一個圖書館,還辦了一個老人院,辦兩個幼兒園,你說他有多少事情!跟他見面,一個星期之前預約,不是一個星期,時間排不出來,這樣大的工作量。我認識他,他七十歲,我離開台中,他八十歲。我離開台中的時候,台中蓮友多少人?五十萬。我跟老師開玩笑,我說老師你要想競選台中市長,只要你在這裡說一句話就行了,你的選票就夠了。所以在那個時候他有這麼大的影響力,真不容易!一天到晚匆匆忙忙,還要給我們上課,我們這些學生,每個星期經學班教講經,我們二十多個同學,學講經的,這個一定親自上課。還有學古文,古文是一切法的基礎,所以每一個星期,星期五晚上三個小時講古文。每一個星期三,圖書館講經是教我們。另外的時候,還要給我們開一個班,教我們講經,也是三個小時,他哪有時間!
再告訴諸位,他每天吃一餐飯,一餐飯吃多少?一點點。我在台中學他,不但經教跟他學,生活也跟他學,我也一天吃一餐,我在台中吃了五年,吃一餐。但是我們年輕,我們妄想多,我的一餐分量比他多,那個小饅頭,他一餐兩個,我要吃三個,這就比不上他。他的一天生活費用,那個時候台灣錢兩塊錢,我一天生活費用要三塊錢,一餐飯三塊錢,他兩塊錢就夠了,一個月六十塊錢,合美金一塊多一點,不到兩塊錢。你說生活多簡單!他收入也相當可觀,全做布施了,做慈善事業,一分錢不留。我們看到他的時候,他沒有出家,他真的是苦行僧,一天到晚,你看他笑咪咪的,歡喜,生活真的快樂,真是方東美先生所講的,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們親身見到的,老師給我們做了榜樣。
我學成之後,我的緣在國外,不在台灣,所以經常到世界上許多國家地區去走,可是回到台灣我一定看老師,老師問問我國外情形,非常歡喜。那個時候他的學生當中,在國際上弘法只有我一個人。所以老師要做出榜樣,雖現塵勞,心恆清淨。這個我跟老師談過,我是吃一餐吃了八個月我才告訴他。我說老師,我現在也日中一食。「多久了?」我說八個月了。「身體怎麼樣,有沒有什麼感觸?」我說很正常。他桌子一拍,「永遠下去,一生不求人」。生活簡單,人到無求品自高,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他日中一食,他告訴我,三十多歲他就開始,一生,生活非常簡單,我在台中是完全學他的。生活可以自理,不需要人照顧。你看他到九十五歲,生活還是自理,自己洗衣服、自己燒飯。那一餐飯大概半個小時。從生火,煮飯從生火,到吃完了,洗得乾乾淨淨,半個鐘點,不浪費時間。
他是山東人,喜歡吃麵食,每天吃的那個細麵,一般人叫線麵,我們家鄉叫掛麵,很容易消化,營養又好,水煮開,麵放下去,讓它再滾一滾,再把菜放進去,青菜、豆腐放一點進去,火熄掉,蓋上,蓋個十分鐘全好了。鍋也是它,碗也是它,所以洗就洗一個,很簡單,帶著把子的鍋,鍋帶著把子的,方便,不求人,九十五歲還自理。九十五歲那一年,才有兩個同學一定要照顧他老人家,才接受。不接受證明什麼?證明身體健康,可以自理,走路不需要拐杖,這就是學佛人生最高的享受。我這個身體跟李老師大概差不多,身體健康狀況,自理的能力,可以跟李老師看齊。所以學佛就是要真幹,把學到的東西統統落實到生活,你才體會到那個快樂、那種自在。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節錄精華(第575集)--淨空法師2011/9/3

善知識者是大因緣--淨空法師



「該經復云」,下面還是《法句經》裡的話,「一切眾生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翻成中國話就是無上菩提,一切眾生要想證得無上菩提,無上菩提是成佛,「當親近善知識,請問法要」,這特別留意這句話,你要想成就,你不能不親近善知識,你要請善知識教導你。沒有善知識的指點,自己要想去摸索,太困難,非常容易摸到岔路上,摸到彎路上,那太容易了。所以善知識的指點太重要,沒有親近善知識,怎麼可能成就?這是我們中國自古以來所說的師承,你是繼承哪一個老師的,沒有師承,閉門造車,很少有成就。「又《法華經妙莊嚴王品》曰:善知識者是大因緣,所謂化導令得見佛,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這引用《法華經》上說的,為什麼要親近善知識?善知識是大因緣。
我感到我很幸運,年輕的時候愛好哲學,找到方老師。那個時候我在台灣生活非常困難,讀書要繳學費,我連自己生活都要靠自己,自己做一個小工,收入非常微薄,僅僅夠自己糊口,哪有能力去讀書?聽說台灣有這位大德,是當代的哲學家,台灣大學的教授,我是毛遂自薦,寫一封信給他,我自己寫了一篇文章附在信裡頭寄給他看,目的希望能到學校旁聽他的課程。一個星期之後,老師真的回信給我,約我到他家裡去見面。星期天我就去了,去的時候問我學歷。我說我初中畢業,高中念了半年。他說你有沒有騙我?我說我想親近老師,跟老師學習,我不敢騙老師。他說你寫的信,寫的文章,我們台灣大學的學生寫不出來。我說這一點,我雖然抗戰時期失學三、四年,但是我喜歡讀書,書本沒有丟掉,喜歡讀書。
我寫給他的信,毛筆工楷,端端正正,這是什麼?表示自己的敬意,尊師重道。如果我要像現在人寫的這種信很潦草,老師就丟到字紙簍去,就不理會你了。可見得在那個時候,像我這樣虔誠的這麼一個人的話,不太容易遇到,所以約我見面。我把我的目的向老師報告,老師就告訴我(這是六十年前的事情),他說現在的學校,先生不像先生,學生不像學生,他說你要到學校去旁聽,你會大失所望。這幾句話對我來說是涼水澆頭,希望沒有了。所以當時的表情一定是很沮喪、很難過。老師停了五、六分鐘,我們都在沉默當中,最後老師說,這樣好了,你每個星期天到我家裡來,我給你上兩個鐘點課。這是我求之不得,為什麼?不耽誤我工作的時間,每個星期天兩個小時,上課在他家裡,在他小客廳,小圓桌上,我們就是一對一的上課,我是這樣學出來的。
給我講了一部哲學概論,從西方哲學講到中國,最後講到印度,印度最後講到佛經哲學,最後的一個單元。把我對於佛教那種誤會完全掃除,原先我們以為佛教是宗教、是迷信,而且什麼?多神教,多神教在宗教裡頭是低級宗教,高級宗教只有一個神,唯一的真神,什麼神都拜的話,這是低級宗教。你看這個觀念錯了,錯到哪裡去了!所以老師那時候說,你不知道,你太年輕,你不認識。這個單元學完之後,我們對佛教的概念完全刷新了,知道這個裡頭是大學問。他給我介紹,「釋迦牟尼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他這樣介紹給我,「佛經哲學是全世界哲學的最高峰」,後面還說了一句,「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這個話很中聽,人生最高的享受是學佛,那我得試試看,我從這裡入門的。
以後我出家了,我去看老師,老師一看到我,「你真幹了?」我說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怎麼可以不幹!我出家,實在講沒有一個人是贊成的。我的長官不贊成,我還有好多老師,抗戰時期的老師,他在台灣看到我,不贊成,同學、同事都不贊成。他說你怎麼迷了?說我迷了,學佛學迷了,怎麼把工作辭掉,去做和尚去了,迷了,這人可惜了,迷了。可是二、三十年之後,我們碰到之後,都豎起大拇指,你的路走對了。二、三十年,他們都退休了,退休之後沒事情幹了,看到我在全世界到處弘法,也看到我的光碟,那個時候是錄音帶、錄影帶,早期的,那個時候還沒有光碟,看到的時候都歡喜,你的路子走對了。
我的路章嘉大師指導的,方教授啟蒙的,章嘉大師給我紮根的,在李老師手上完成的,我跟李老師學經教十年,跟章嘉大師三年。這個十三年專攻,等於讀專科學校一樣。所以善知識是大因緣,沒有這三個老師,缺少一個,我都不能成就。所以我這一生永遠感謝三個老師,我的教室都掛上老師的照片,我面對著他,我在這裡做報告,他在那裡聽。念念不忘老師教育之恩,不忘父母養育之恩,這是把孝親尊師做出來。不忘國家的恩典,我們這個小佛堂供奉著國家領袖長生牌位。佛教導我們,「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我們要幫助這三途苦難眾生,給他立超度的牌位。用什麼超度?講經就是超度他,教學就是超度他,沒有任何其他的儀式,觀想當中,大家統統到這個地方來一起學習,我們想成就,也希望幫助大家統統成就。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節錄精華(第575集)--淨空法師2011/9/3

救世經典--《群書治要》--淨空法師



我也是六十年遊化在人間,哪裡有緣哪裡去,也走遍了全世界,跟大家結法緣。現在遇到些災難,這都是緣分,我們相信佛菩薩安排的,安排我到澳洲,在澳洲跟學校結了緣,跟三所大學,布里斯本的格里菲斯大學、昆士蘭大學,圖文巴的南昆士蘭大學,跟他們結上緣了。代表學校去參加聯合國的和平會議,我參加了十幾次,對這個世界一般狀況有一點了解了。今天社會出了問題,問題的根源在哪裡?我們把聖賢教育丟了,所有問題的根就是教育出了問題,今天能把教育問題解決,社會就安定,什麼問題都解決了。這個教育要傳統教育,現在教育不行,解決不了問題,它製造問題,它不是解決問題,製造問題。所以我們要回去找老祖宗,中國古諺語有一句話,我們遇到困難、遇到麻煩、遇到災難了,怎麼辦,找誰?找老祖宗。就像小孩,你看三、四歲的小孩,他遇到困難,他找誰?找他爸爸媽媽。我們今天遇到困難,找老祖宗就對了。老祖宗的智慧,老祖宗的方法,老祖宗的經驗,老祖宗的效果都記載在經書上,你把這個東西找來,肯定能解決。
老祖宗還有非常簡單扼要的方法,幫助我們救急難,這是我們更要重視的。唐太宗搞了一套《群書治要》,救急難的。現在這個社會的災難比那個時候不知道要重多少倍,他那套書分量就太多,我們現在救急的時候,在他那裡面擷取精華。我找了一批老師,叫他們在裡面去節錄,節錄多少?三百六十句,一年三百六十天,一天一句。今年年底可以搞成功。節錄出來,我要求老師給我注音、註解,翻成白話文,翻成外國文字,向全世界流通。《群書治要三六0》,書名字用這個,《群書治要三六0》。確實有許多國家領導人等著看這部書。這個書搞出來之後,要大量流通,印成小冊子裝在口袋裡。我交代這些老師,不是這一次就完了,每一年做一本,做多少本?做十本,一年做一本,沒有相同的。在這裡是第一冊,然後第二冊,一共十冊圓滿,我用這個方法來帶動大家學習《群書治要》,這個對於社會有非常大的幫助!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節錄精華(第575集)--淨空法師2011/9/3

善知識太重要了!--淨空法師



「善知識者,是汝眼目」,這一個人在五官上,眼睛最重要,沒有眼睛什麼都看不見。「能見一切善惡道故」,你有智慧,你才真正看出什麼是善、什麼是惡。祖宗、聖賢、佛菩薩雖然常常說,我們也能夠說得出來,與性德相應的是善,與性德相悖的是惡。性德是什麼?中國老祖宗告訴我們,要知道,說這個話的時候,佛教沒到中國來,「人性本善」,這是老祖宗說的、聖人說的。這個善不是善惡的善,善惡的善是第二義了,這是第一義,這個善是讚美的意思,也就是人性好極了,圓滿極了,一絲毫缺點都找不到。佛教人,我們學習終極的目標是什麼?「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佛的這句話跟我們中國老祖宗講本性本善是一個意思,說法不一樣,意思完全相同。中國老祖宗教人,人人都能成聖人,佛法是人人都能作佛。我們學佛的目的何在?成佛,不是幹別的,學佛就是成佛去也。我們中國老祖宗,成聖成賢,聖賢君子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三個學位,最高的學位聖人,第二個學位賢人,第三個學位君子,三個學位。佛教裡面也是三個學位,最高的學位佛陀,第二個學位菩薩,第三個學位阿羅漢,學位的名稱。人人可以成佛,應該成佛,也就是你受教育,應該拿到最高的學位,是這麼個意思,這個不能不知道。
所以善知識好比眼目,你才能知道什麼是善、什麼是惡。違背性德的那就是惡,這是善惡的惡,第二義了。第一義裡面,我們老祖宗告訴我們的,五倫、五常、四維、八德,善;佛門裡面講的十善,五戒、三皈、十善。反過來十惡,十惡是惡,殺、盜、淫、妄,妄裡面有四種,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瞋、痴,這是惡。你得認識,這個東西不是好事情,絕對帶給你災難。你要是幹殺盜淫妄,你要是幹貪瞋痴慢,你決定是有難,要遭難。你能夠反過來,不殺、不盜、不淫、不妄語;不兩舌,兩舌是挑撥是非;不綺語,綺語是花言巧語欺騙別人;不惡口,說話粗魯;不貪、不瞋、不痴,你決定帶來利益。第一個利益,身心健康,你自在快樂,帶給你家庭一定是幸福美滿,帶給社會安定和平,帶給國家長治久安,帶給天下的是太平、和諧,你得要認識。
那我們現在認不認識?我們會講,我們都懂得,沒做到,什麼原因?你不是真的認識,道聽塗說,你要是真認識的話,你就會真幹。所以是不是真的認識,就是看你做到多少成,你做到一成,你是一分認識;你做到十成,你有十分認識。你認識程度的淺深,是你表現在日常生活當中,他真做到了,認識哪有不幹的道理!這個標準是早年章嘉大師告訴我的,他老人家告訴我大乘佛法知難行易,知難行易是哲學的名詞。譬如十善、五戒、三皈,你懂得是真難,你要真正懂得,你就做到了,沒有做不到的。真正了解十善帶給我們有真實利益、真實智慧,他怎麼會不幹?哪有這種道理!帶給我們現實的、現前的,我常說,身心健康。世間人所求的智慧、福德、健康長壽,它統統可以給你帶來,帶給你家庭幸福美滿,這是很現實的事情,你什麼災難都遇不到。你出入有善神、有吉神保佑你,你不會遭難。你居住的地方風調雨順,所謂五穀豐登,沒有自然災害,也不會有盜匪來劫奪,不會的。為什麼?仁義道德的感化,這是多麼美好的世界。所以我們要相信,你有能力辨別是非、辨別善惡,你懂得取捨,這是善知識的教導。
下面說,「善知識者,是汝大船」,這是比喻,「運度汝等出生死海故」,這是講佛法。佛門裡面的善知識,諸佛菩薩,他能夠幫助我們脫離六道輪迴,生死苦海就是六道輪迴。真能,一點都不假,特別是這部經。「善知識者,是汝絙繩」,絙繩,古時候拴印紐的絲帶,這個東西很輕,也很好看,這個拉的力量很大、很堅固,「能挽汝等出生死故」。現在我們在長江黃河看不見了,從前帆船,沒有輪船的時候,抗戰時期,長江我走過,兩岸有拉縴的,那個縴繩是竹子編的,這個意思跟那個一樣,它能夠拉你出生死苦海。不過絙繩是絲織的,又柔軟、又美,它能夠帶你出生死故。由此可知,老師多重要,此地說的善知識,老師!你要遇不到好老師,你就不會成就。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節錄精華(第575集)--淨空法師2011/9/3

老師的恩德等同父母--淨空法師



求善知識,下面《法句經》裡面有一些比喻,比喻得好。「善知識者,是汝父母,養育汝等菩提身故」。佛法裡常說,我們的身命得自於父母,父母養育之恩,這個恩德跟佛是平等的。淨業三福是大乘佛法菩薩修行成佛最高指導原則,第一句話就是「孝養父母」,第二句「奉事師長」,可以說孝親尊師是世出世間一切法成就的根本。不孝父母、不敬師長,世出世間法都不會成就,這是大根大本。你看此地也是頭一句用這個比喻,善知識是我們的父母,我們的法身慧命,菩提身就是法身慧命,得自於老師。身命得自於父母,慧命得自於老師,老師的恩德跟父母是平等的,怎麼可以不敬老師?現在聖教推行最大的麻煩,就是學生不信老師,這是最大的麻煩,再好的老師教,他不能接受。他為什麼不敬老師?他不敬父母,他不孝父母,所以一切災難的根、根源在這個地方。我們今天這個災難是受老天懲罰,天譴,什麼罪過?不孝、不敬,不孝父母、不敬師長,你就要受老天懲罰。
在古時候,如果不孝父母,這個人就是死罪。我知道在民國初年,刑法還有這一條,我那個時候小,我有這個印象,聽大人講的,叫親權處分,有這條法律。親權是你的父母,父母要是告到衙門去了,「我這個兒子不孝,你們把他處死。」立刻執行,沒有辯護的。為什麼?你的父母,哪個父母不愛護兒女?父母不要你,你沒有資格做人了。有這麼一條法律。這個法律什麼時候廢除的?民國二十幾年,應該就是中日戰爭的那個前後,我還記得,這條法律沒有了。那條法律是對的,不會錯!所以現在的法律跟古時候比一比,好像古時候法律太苛刻一點,不苛刻,古時候法律非常有道理,順應天道。我們現在講求人權,父母也不可以侵犯兒女的人權,換句話就是父母不能管,不能管兒女;老師不可以侵犯學生的人權,老師也不能管學生,這個問題嚴重了。人權帶給我們的災難,天災人禍,怎麼來的大家不知道,人權帶給我們的天災人禍,這有得受了。
所以中國傳統的教育實在是太好,尤其是周公定的這部法典叫《周禮》。《周禮》是什麼?用現在的話說,周朝的憲法,治國的大典。這部書我有,書架上放在那裡,從來沒看過。我的老師倒是叮嚀了幾遍,方東美先生,他希望我把這個書多看幾遍,他說你就知道,全世界的法典沒有能夠跟它相比的。他說如果周家後代子子孫孫都奉行這一部法典,依教奉行,不折不扣,他說現在還是周朝。就這麼好!這是方老師告訴我的。我對政治沒興趣,所以他介紹這個我沒看,他介紹佛法我都天天喜歡讀。佛法是他老人家介紹的,不是他介紹的,我不會走向佛門來。因為從小以為佛教是迷信、是宗教,不願意接觸。老師是正式課程當中教我的,他跟我講一部《哲學概論》,最後一個單元「佛經哲學」。我從這裡入門的,才知道佛門經典是大學問,經典好!這個路走的,你看讓我這一生,確實是他老人家說的,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這六十年過得真的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感謝老師,要沒有老師指導,我怎麼會有這麼幸福,怎麼會有這麼快樂!可能老早都不在人間了。老師這條路子指得正確,我們走對了。所以善知識是老師,老師跟父母一樣,養育我們法身慧命。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節錄精華(第575集)--淨空法師2011/9/3

化解災難,教學為先--淨空法師



今天社會問題出來了,地球問題也出來了,災難這麼頻繁,你要問什麼原因?給諸位說,我們把教學疏忽了,古聖先賢的教學沒有了,把中國傳統,這個文化傳統,曲解了、誤會了,認為那是古代的,跟不上時代了,應當要淘汰掉,不要了。佛法是迷信,是宗教、是迷信,也應該把它取消,不要了。而不知道佛法跟我們中國傳統文化儒釋道三家,都是諸法平等,究竟如如,人家都到這個境界,人家心地清淨平等,大徹大悟,所建立的這些法,與性德完全相應。你看中國老祖宗講的五倫,五倫是什麼?關係,人與人的關係,主要是講這個。父子關係、夫婦關係、君臣關係、長幼關係、朋友關係,講得多好!現在這五種關係都沒有了,都破裂了,所以社會亂了,家不家、國不國,人民可苦了,可可憐了。中國從上古到滿清,社會都能夠維持和諧、安穩、安定。現在亂世,整個社會混亂,傳統的教育丟掉了,佛法的教育丟掉了。我們很有幸看到近代二十年,這世界上有許多量子物理學家,他們最近發現,意念有非常大的能量,能夠改變物質。這個信息我們聽到很歡喜,為什麼?跟佛經上講的一樣,跟中國傳統儒釋道講的一樣,他們能用科學來證明。那我們就有理由相信,中國的儒釋道它不是宗教,它是什麼?肯定會被這些人認定,肯定儒釋道三家是高等哲學、是高等科學,它會從宗教裡脫胎換骨,搖身一變變成全世界最高的科學與哲學。能夠幫助社會恢復安定和平,能夠化解地球上這些災難。用什麼方法?還是教學為先。老祖宗的智慧不得了,沒有人能趕上,我們對老祖宗要有堅定的信心。老祖宗都是諸佛如來的化身,有堅定的信仰,肯定他們的教誨是至善,是大圓滿。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節錄精華(第575集)--淨空法師2011/9/3

德教為天下太平之源--淨空法師



像釋迦牟尼佛出現在世間,為我們建立三乘佛法,聲聞、緣覺、菩薩;給我們建立五乘佛法,五乘是人、天,人乘、天乘、聲聞、緣覺、菩薩。學佛從哪裡學起?從做人學起。人要學什麼?人要學道德仁義禮。這些東西不是理想,在我們中國五千年文化裡頭都實現過。三皇五帝,三皇以道治天下,道法自然,無為而治。他自己能夠契入這個境界,在中國傳統裡面講的明德、親民、止於至善,入這個境界。在佛法裡面講,就是入佛的境界。佛菩薩再來,可不可能?可能。佛菩薩無盡的慈悲,應以老師的身分出現,他就以老師身分示現在世間,給一般學校,那個時候的學校是私塾,給私塾老師做個好榜樣,菩薩老師。
三皇時代人心純樸,用現在的話來說,老實、聽話、真幹,所以居上位的人(領導人)無為而治。到五帝就差一等,五帝時候,我們講物質生活改善很多,人民心就不清淨了,沒有上古那麼清淨,上古是大同之治。五帝時候還不錯,雖比不上上古,也算是大同,堯舜禹湯,這是五帝時候,以德治天下。德是道的外顯,顯示在外面,一切精神物質現象,五種能量,這都是自然的。這五種能量就是仁義禮智信,依倫理、四維八德、因果感應教化眾生。道德遍宇宙,現在講太空、講萬物,它無所不在,佛法裡面所說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道,因為人心浮動,道不能行了,則用德,五帝時候用德,就是仁義禮智信,五德,用這個治天下。差不多一千多年,我們中國人稱之為大同小康,出現過大同之治,歷史上記載堯舜的時代;小康之治,這是講的三代,夏商周這三代。
大同跟小康差別在哪裡?大同是沒有私心,我們這經上所說的,諸法平等,究竟如如。國家領導人是選出來的,不是人民選舉,帝王選舉,帝王沒有私心,在全國選最有德行的人、最有學問的人、最愛護人民的人,選他出來接班。堯選舜,舜選禹,大同之治,沒有私心。對於這個人觀察至少是二、三十年,這人真是個好人。堯選舜,差不多觀察三十多年,把兩個女兒嫁給他,九個兒子跟他做朋友,觀察他,他的德行是不是真的,是不是表裡一如。兒女向堯王報告真實不虛,然後才把位子讓給他。舜選禹都是這個樣子。禹也了不起,禹年歲大了,傳位找賢人,兒子賢慧,人民喜歡,大家推選王啟,是夏禹的兒子,所以他的位子傳給兒子。以後世世代代都是變成家天下了,禹之前天下為公,禹開始傳兒子、傳孫子,這樣一代傳下來。這個歷史差不多三千年。但是在夏商周這個三代,德,德教,推行得非常成功,所以歷史上稱之為小康之治。
這是說明中國古人重視教育,重視老師,就是善知識,求好老師教下一代,用的是道德,仁義禮智信。用它來修身,用它來齊家,用它來治國,用它來實行天下公平,這個平天下就是天下得到公平的意思。所以這是聖賢的政治,聖賢的教化。現在很多人都知道,文化是民族的靈魂,一個國家政權喪失不可怕,中國在歷代兩次喪失政權,元朝的時候,蒙古人統治中國;第二次是清朝,滿清人統治中國,但是文化存在,文化沒有失掉。所以蒙古跟滿清都被中國文化同化,變成一家人,從前是異族,以後變成一家人,漢滿蒙回藏變成一家人。所以教育是文化的生機,講到師道了,不教可不行。
所以老祖宗三千年之前,我們相信可以能夠推到四千年,四千五百年,黃帝。我們相信「建國君民,教學為先」這句話絕不是在三王之後提出來的,我們相信這兩句話是在上古時代祖宗提出來的。中國人是非常重視教育的一個族群,有教育的智慧、有教育的經驗、有教育的方法、有教育的效果,世代相傳,「建國君民,教學為先」。我們把它引申,創業齊家,現在這個企業規模很大,大企業員工幾萬人,創業齊家,教學為先;安身立命,教學為先;穩定和諧,教學為先;禮義之邦,教學為先;國豐民安,教學為先;長治久安,教學為先。我們看佛經上,看到極樂世界諸佛剎土,諸佛報土,教學為先,極樂世界也是教學為先。我們今天要求太平盛世,不是教學為先做不到!教學成敗關鍵在老師,老師是善知識,你說這個多重要。只要著重教學,著重教育,沒有一個事業不成功。如果是疏忽了教育,肯定出亂子,福報再大,他享受不久。在歷史上我們能看到,這不重視教育怎麼行?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節錄精華(第575集)--淨空法師2011/9/3

正知正見用什麼做標準?--淨空法師



《圓覺經》裡面特別是提出末世眾生求善知識,你真正想修行,要求一切正知見人。我們著重這一句,正知正見用什麼做標準?經典。他的思想不違背經典,他的言論不違背經典,這就是一個正知見人,經典是標準。如果他所講的、他所教的,跟經典不一樣,我們就要小心謹慎。為什麼?如果跟他走了,走上邪知邪見,我們就吃虧,我們就錯了。染上這個氣,以後再回頭很麻煩。那怎麼辦?離開。如果這個人他所講的,在日常生活當中看他的談話,都跟經典、跟聖賢這些典籍統統能相應,這個不容易,非常非常之難得,那就不能離開。甚至於,這裡講得好,心不住相,不著聲聞緣覺境界,這是一樁一樁事情。心不住相,這個難,這就不是普通人。不著聲聞緣覺境界,這是小乘境界,那是修大乘的。雖現塵勞,心恆清淨。他工作量大,我們在台中看到李老師,他的工作量是一般人五個人的工作量,年歲那麼大,我跟他的時候七十歲,我離開他的時候,他八十歲,十年。五個人的工作量,那麼大的年歲,他能受得了。七十歲的時候,你看他的人,大概好像只有五十多歲的樣子,精神體力旺盛,心地清淨。示有諸過,讚歎梵行,有些他做不到,自己做不到,別人做到,讚歎別人。自己謙虛,自己懺悔,那個人比我修得好,我不如他。不令眾生入不律儀,自己戒律有些做不到的,希望別人能做到。這就是正知正見,心量大,沒有嫉妒,沒有障礙,那你跟他就對了。所以求如是人,即能成就無上菩提。
下面是念祖黃念老說的這句話,「彼經示曰」,《圓覺經》裡面所說的,「欲求善知識,首須求具正知見之人」。正知見的標準是什麼?這下面說的,「《圓覺大疏》曰:善達覺性,不因修生,抉擇無疑,名正知見」。這底下是註解,「覺性者,性覺妙明也。善能通達本有性覺,故云善達覺性。本有覺性,不從外來,非因修得,故云不因修生。因此正是行不到處也」。這就是自性的流露。「抉擇者,善能分別諸法相」。就是說他對於經教能講得很清楚、講得很明白,這樣的人才是善知識,這樣的人一定要親近,我們跟他、接受他的薰陶,慢慢薰養成正知正見。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節錄精華(第574集)--淨空法師2011/9/3

要求什麼樣的善知識?--淨空法師



這一段更精彩。「欲證菩提,當求善友。求友之道應如《圓覺經》所云」。我們要想證菩提,證菩提就是成佛道。要想真正成佛、成菩薩,那這個老師是關鍵,太重要了,你得要找好老師。求友之道,這就是親近善知識,親近老師之道。應如《圓覺經》所云,《圓覺經》上有這麼一段話。「末世眾生將發大心」。末法時期,就是講我們現在這個時代,真正發大心,想學聖賢,想學佛菩薩,希望消業障、長智慧。「求善知識欲修行者,當求一切正知見人。心不住相,不著聲聞緣覺境界。雖現塵勞,心恆清淨。示有諸過,讚歎梵行,不令眾生入不律儀。求如是人,即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一段經文的意思非常好!求善知識,過去老師教我們,要求什麼樣的善知識?有修有證,這是我們決定要求的。可是在這個時代沒有了,這個時代有修的人已經不多,有證的人沒有了。那怎麼辦?不得已而求其次,求其次就是能真正了解經義,能修行沒有證果的,他所學的東西他還能做到。如果實在沒有,他做不到,但是他講的沒講錯,也行。他做不到,我們自己能做到,這最好,這個就是古人所講的「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學生成就超過老師,老師能說不能行,學生能說能行,這也是個好老師。最怕的是老師知見不正,那這個人就不能跟他,所以關鍵在知見。
在今天確實,找一個知見正的人很難很難,我這個年代碰到三個,那個時候還有,我遇到的是方東美教授、章嘉大師、李炳南老居士。這三個人不但是正知正見,還真修行,真正可以做我們的榜樣,這真善知識。親近善知識不怕苦,你真正想學,在現在這個時代,所謂嫉妒障礙決定不能避免。那怎麼樣?一定要修忍辱波羅蜜,你要不能忍,不學了,算了,別的地方去吧!你機會就失掉。我遇到的障礙就很多,我絕對不離開老師。為什麼?老師沒有叫我走,我決定不走。除非老師自己叫我,你去吧!那我只好走,老師沒有說這個話,任何人想什麼方法逼著我走,我都不會走。能忍辱,能受得了,這一點比什麼都重要。你在這個地方學,同學很多,信徒更多。李老師雖然是個在家人,他創辦這個蓮社,我跟他的時候,他的蓮社已經十年了。蓮友有多少人?有二十萬,真了不起。所以他在台灣有很大的影響力。你說這麼多人當中,有人瞧你不順眼,欺負你,你要是不能忍受,你就離開了,你什麼都學不到。我們是來學習的,來學習那就得學習忍辱波羅蜜,無論用什麼方法逼我,我自己也知道,我就是不走,我不學成我不會離開。那個時候有些好的朋友我說過了,跟他們講過,我說我學成之後,我不會再到台中來了。沒有學成,我絕不會離開。我在那裡住滿十年才離開。這些都是古大德早年就說過,叫「同行相」,同學們嫉妒你。信眾裡頭也有少數,有擁護你的,愛護你的,有嫉妒障礙的。所以這是說明求友的重要。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節錄精華(第574集)--淨空法師2011/9/3

人不可以沒有善知識--淨空法師



「善知識者,是汝父母,養育汝等菩提身故」。這下面從比喻上說,善知識多重要!人不可以沒有善知識,不可以不親近善知識。「善知識者,是汝眼目,能見一切善惡道故;善知識者,是汝大船,運度汝等出生死海故」。生死海就是六道輪迴,我們淪落在六道無量劫,生生世世出不了。可是確實有很多不知道事實真相,他永遠沒有想到我要出離六道,沒想到。遇到善知識,聽到善知識之教,曉得事實真相,想求出離,找不到門路。門路有,佛家常講的八萬四千法門,門門都能幫助你出離。可是每個人根性不相同,根利的人行,他依照這個方法修學,他能出去,根性差一點的人不行,修定得不到定,得定不能開智慧,佔絕大多數,確實少數人成就了。你說歷代修行人多少?有幾個人成就?沒有遇到淨土法門,沒有遇到念佛的法門,遇到了,對這個道理搞不清楚、搞不明白,對這個法門就半信半疑,沒有認真修學,機會又當面錯過,這佔的比例很大。如果真搞清楚、搞明白,不難,淨宗修學的總綱就八個字,「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你就成功。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節錄精華(第574集)--淨空法師2011/9/3

真正善知識能說深法--淨空法師



「又《安樂集》依《法句經》曰」,引用《法句經》上說的「佛言,善知識者,能說深法」。哪些是深法?「謂空、無相、無願。諸法平等,無業無報,無因無果,究竟如如,住於實際。然於畢竟空中,熾然建立一切法,是為善知識」。這是真正說得深,這個不是假深。空、無相、無願是大小乘法裡頭叫大三空三昧。諸法平等,無業無報,無因無果,究竟如如,住於實際,這是誰的境界?如來的境界,法身菩薩的境界。有我就不平等,只要有我,平等就不見了,只要有我就有業有報,就有因有果真的無我,這些真的沒有了。那我們想想,阿羅漢有沒有到這個境界?沒有阿羅漢無我了?阿羅漢不是無我,阿羅漢不承認身是我,他還有我執的習氣。《金剛經》前半部所說的破四相,「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這是破四相,但是他還有習氣,習氣沒斷。《金剛經》後半部破四見,「無我見,無人見,無眾生見,無壽者見」。見是什麼?念頭,還有這個念頭。這個念頭都沒有了,才真正叫無我。這是什麼境界?禪宗所說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是這種人的境界。換句話說,十法界裡頭,聲聞、緣覺、菩薩、佛,都沒有達到這個境界,他們還是有業有報,有因有果。一定要到實報土,也就是超越十法界,才能說無業無報,無因無果。所以它真的是深!嚴格的來說,實報土裡面三賢菩薩,這是《華嚴經》圓教,十住、十行、十迴向三十個位次。實報土裡一共有四十一位菩薩,後面是十地、等覺,這十一個位次。前面三十個位次,業報因果習氣還在,沒有乾淨。什麼時候真正乾淨?佛常講八地以上。大乘法裡頭,連妙覺果位總共是五十二個位次,五十二個位次最高的五個位次沒有,這幾句話是真的,一點都不假,八地以上。七地之前還有餘習,還有習氣,事決定沒有了,但是習氣有。才知道這幾句話太深!真正善知識能說深法,這個真正善知識不是普通人,決定是法身菩薩,不是法身菩薩做不到。
在中國歷代確實祖師大德當中有不少法身菩薩,惠能大師是的。惠能大師會下,就是他的學生當中有四十三個,證得的境界跟他平等,都是明心見性。諸佛、大菩薩應化到我們這個世間來的,在中國有。永明延壽,阿彌陀佛再來的,善導大師也是阿彌陀佛再來,這化身來的,真善知識。智者大師是釋迦牟尼佛再來的,布袋和尚是彌勒菩薩再來的。這都很著名的,大家都知道。還有真正再來人身分沒有暴露的,我們相信比身分暴露的人會更多,這些人能說深法。但是你看看,真正是佛菩薩,他能夠於畢竟空中建立一切法,像釋迦牟尼佛一樣,釋迦牟尼佛確實證得空、無相、無願三昧,這幾句用在釋迦牟尼佛身上完全相應,是釋迦牟尼佛現實的寫照,諸法平等,無業無報,無因無果,究竟如如,住於實際。
「然於畢竟空中,熾然建立一切法」,那是什麼?為我們講經教學四十九年,給我們講有,給我們講空,最後給我們講空有是一不是二。這就是建立一切佛法。初級的佛法,初學,給你講有,你懂,有因有果、有業有報、有六道輪迴、有十法界。這些眾生現前生活在其中,你給他講他很熟悉,他完全能接受。佛的教學是慢慢把他向上提升,四十九年講經教學,前面十二年是奠定基礎,阿含教。這個基礎是什麼?先把人做好。人都做不好,怎麼能成佛?沒這個道理。先教你做人,小乘教裡頭,教你怎麼做一個好人,這個分量非常之大,跟中國老祖宗教導我們五倫五常、四維八德。這是中國聖賢教育的核心,幾千年來世世代代都奉行,所以社會安定,人民幸福,政治出現大治、聖世,是教育成就的,不是別的。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什麼成就的?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五劫修行之所成就。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節錄精華(第574集)--淨空法師2011/9/3

真正的善知識--淨空法師



「《圓覺經大疏》曰」,十五是第十五卷,「善能知真識妄,知病識藥,名善知識」,這是從對治上來說的。這個善知識為什麼稱他善知識?他知道真妄,哪是真哪是妄,凡夫不知道。道德仁義禮是真,貪瞋痴慢疑是妄,他們知道,我們不知道。我們知道就決定不幹妄,妄就會放下。貪瞋痴慢還是喜歡,還是捨不得放下,好朋友!道德仁義禮,不理它,好像對我沒有什麼關係,沒有什麼好處,排斥、拒絕,這是什麼?不知道真,不認識妄,不知道病,也不認識藥。病發作,知道苦了,為什麼得的病不知道,怎麼樣來治這個病也不知道。現在在這個時代這樣的人太多太多了。我們身邊這些人,如果是真正學佛,真的把經聽懂、聽明白,真的依教奉行,你的心態完全不相同。這娑婆世界是妄,極樂世界是真。六道輪迴是病,念佛求生淨土是藥。你真搞明白,你能不幹嗎?我們沒有真放下,還有許多牽掛,還有許多雜念,那是什麼?愚痴,迷惑。真搞清楚、搞明白,心態就不是這樣的。所以真回頭不容易,真難。
「是謂能了別真妄」,了是明瞭,別是分別,真正明瞭分別哪是真、哪是妄。「通達真際」,真際是真性,真際,明心見性,叫實際。「知眾生根」,知道眾生的根性,「應病與藥」。所以今天絕大多數的學佛人,在大乘佛法來說,只是種善根而已,這一生得不到受用。在現前不能離苦得樂,將來出不了六道輪迴,這就是只有善根,不得真實利益。我們這一次下定決心,應病與藥,把所有的經教都停下來,不講了,專講這部《無量壽經》,專講黃念老這部註解。為什麼?這是良藥,真能治病。如果我們把這部經聽懂、聽明白了,能夠依教奉行,確實能解決我們現前的問題肯定可以幫助我們煩惱輕、智慧長,幫助我們調整人事關係,我們跟一切人都能夠和睦相處,化解衝突。我們自己好了,家庭好了,社會就好了,國家就好了,世界才能恢復正常的秩序,它真的是阿伽陀藥。如果真覺悟了,一心念佛求生淨土,那你什麼問題都解決了,來生到極樂世界去作佛去了,真正得大圓滿。這叫真正的善知識。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節錄精華(第574集)--淨空法師2011/9/3

為什麼展開經卷看不透?--淨空法師



現代這一代的年輕人,比過去有很大的差距這個過去要指一個世紀,我們都比不上。一個世紀之前的念書人,讀書人,真的有君子之風,風範還在,認真努力,有那分誠敬的意思。這一百年之內,這種心態逐漸就淡薄,愈來愈少了在我這個年齡的就不多了。我能遇到三位善知識,他們熱心來教我,我很感激,很多人為我慶幸,說我的運氣好。我也曾經冷靜思考,這什麼原因?還是印光大師講的誠敬,我還有那麼一點點誠敬。換句話說,別的同學連我這一點點誠敬都沒有。我這一點誠敬在一百年前,善知識是不會理我的。為什麼?不夠,只有一、二分誠敬,不夠。可是在現在已經沒有誠敬,那一分、二分也很可貴,也不容易,所以他就不捨棄我。這是真的,一點都不假。所以人應當要謙虛,不要跟現在人比。跟現在人比,好像我覺得很了不起,跟古人一比就比下來,差遠了,你的貢高我慢就消掉,你的謙誠恭敬心就生起來。我們現在這幾分恭敬心算什麼!所以展開經卷看不透。
古人說的,我們自己也知道,經典裡頭字字句句含無量義。無量義我們能看到多少?你要是瞧不起釋迦牟尼佛,瞧不起孔子,那是封建時代,落後時代,你要這樣說他們。他們對於這些經典字字句句真的是無量義,我們今天甚至於一個正確的意思都沒有看到,所看到的全是偏的,全是邪的。為什麼?我們的心邪,我們的心偏,偏心看偏的,邪心看邪的,沒有正念,所以正的東西你一點沒看到。還有什麼值得驕傲的?心要是正,你態度也正了,你的行為也正了。你有幾分正,都表現在外頭,瞞不住的。瞞那些無知的人,他不知道,真正有學問,有道行的人,你瞞不住,人一眼就看穿了,不說而已,人家有德行不說你。所以遇真知識要用真心,總得有幾分誠意,你才真正遇到,真正得利益,否則的話,遇到等於沒有遇到。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節錄精華(第574集)--淨空法師2011/9/3

老師講經字字句句都是為我講的--淨空法師



『遇善知識,聞法能行,此亦為難』。遇到真正善知識,聽到說法,能夠去修行,這個難。我講經這麼多年,在我身邊的出家眾、在家眾,可能在家眾修行比出家眾還好一點。我也是耳聞,耳聞我自己都嚇呆了,天天講經,這些出家眾聽經,彼此都互相說,「這是師父說給別人聽的,不是說給我們聽的。」我也承認,為什麼不是說給他們聽的?因為他們不聽,說也沒用,這跟我一輩子,什麼也沒學到。我們回想我在台中十年,李老師講經確實我一堂都不放過的,在哪裡講我都跟到哪裡,我們是常隨眾。常隨眾有十幾個人。老師講經字字句句都是為我講的,我們是這樣的心態,所以能學到一點東西。老師是給別人講,不是給我講,那我不是什麼都學不到?那十年不是白跟了?所以你能學到多少東西,說實在的話,釋迦牟尼佛所說的,後來的弟子把它結集成經典,留傳給後世,我們今天得到,展開經卷字字句句是為我說的,不是為別人說的,與別人不相干,我才能看得懂經,我才能體會到意思。在馬來西亞,有一次我跟馬哈迪長老聊天談到,我告訴他我讀《古蘭經》我是什麼心態我是最虔誠的穆斯林。如果不是最虔誠的穆斯林,《古蘭經》的意思你不能領會。我讀《新舊約》、讀《聖經》,我是最虔誠的基督徒,我才了解它所說的是什麼。這就是印祖所說的「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你讀誦、你聽講,一點誠敬心都沒有,你什麼都得不到。那沒有跟我見面的,他們在網路上聽經,在電視螢幕前面聽經,他有我當年學佛的那個心態,「法師字字句句是為我說的」,他就得利益,他就真學到了。如果說法師講的是為別人,與我不相干,他什麼都得不到。
諸佛如來、法身大士講經教學,是以清淨心、平等心、真誠心、慈悲心普為一切眾生,一切眾生個個都有分。他能接多少,那是他心態的問題,印祖所說的,你有幾分誠敬,你就得幾分利益。我曾經說過,我用惠能跟神秀做比喻。神秀大師追隨五祖時間長久,總有十幾二十年,成為五祖座下的大弟子。五祖的法沒傳給他,傳給一個大家根本不認識的惠能,什麼原因?我用這個做比喻。神秀對五祖有百分恭敬,神秀得的利益是百分利益;惠能對五祖是萬分恭敬,他得的是萬分利益,所以衣缽傳給他,沒傳給神秀。你就想到,這個跟老師在一起時間長短沒關係,聽經多少也沒關係。神秀可以說,五祖說法,神秀一堂不缺;而五祖說法,惠能大師一堂都沒有聽過,只是最後召見半夜三更在方丈室裡面,跟他講《金剛經》大意,他就上了這麼一堂課,一生當中就聽這一堂課,我們估計不超過兩個小時,他得萬分利益!這個道理一定要懂。祖師大德、中國古聖先賢無不是教給我們,直下承當,這一句話重要。佛對誰說的?對我說的;孔子對誰說的?對我說的,直下承當你就全得到了。你要客氣,要不敢當,不願意,那好了,那你什麼也得不到。佛菩薩的加持、祖宗恩德的加持都是真的,都不是假的,也看你的心態是什麼。加持的力量跟你的心態一定成正比例,你要真信,要真正能理解,真信深解,你才能得到。如果你發心依教修行,為人演說,那個加持的力量就大,往往出乎你意料之外。為什麼?你不為自己,你為別人,為眾生。這個心態跟佛菩薩的心態完全相同。佛菩薩沒有一個是為自己的,都是為一切眾生,沒有自己。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節錄精華(第574集)--淨空法師2011/9/3

釋迦牟尼佛用哪一個法門成就道業?--淨空法師



釋迦牟尼佛看清楚、看明白了。很年輕,十九歲他就搞清楚、搞明白了,把王位放棄,榮華富貴放棄,去求道求什麼道?了生死出三界的道。釋迦牟尼佛用哪一個法門成就道業?《彌陀經》上說的,我們念《彌陀經》都含糊籠統,沒有留意,蕅益大師給我們點出來,這才恍然大悟,釋迦牟尼佛是念阿彌陀佛成佛的。這一個點醒,我們要感恩蕅益大師,從來沒有人點醒過。經上說他在五濁惡世,難行能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那就成佛了。五濁惡世難信能信、難行能行,就是念佛法門。大家不相信,大家不肯幹,他給我們做了一個榜樣,「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做樣子給我們看,我們這才能相信,這才能發心,以世尊做榜樣,認真跟他學習。一生雖然講那麼多經典,唯獨《無量壽經》多次宣說,這什麼意思?《無量壽經》傳到中國,從漢到宋八百年間十二次翻譯,這是不是佛力在加持?如果不是佛力加持,怎麼會有這樣的現象!《金剛經》大家非常熟知的,這是佛門非常重要的一部經典,傳誦非常普遍,它只有六次翻譯。《無量壽經》加一倍,十二次翻譯。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節錄精華(第574集)--淨空法師2011/9/3

如來興世,難值難見。諸佛經道,難得難聞--淨空法師



『難值難見』,「《淨影疏》云:明值佛難。生當佛時,名之為值,目睹稱見,此皆難也。諸佛經道,難得聞等,明法難聞。於中先明經教難聞」。這是經上的第二句,難值難見。隋慧遠大師解釋得很清楚,這句經文是說明,值就是遇,我們遇到佛是非常難得的一樁事情。為什麼?生當佛時,你出生到人間,跟佛同一個時代,這叫值,就是遇到了。跟佛雖然同一個時代,你有沒有見過佛?經上說舍衛大城,釋迦牟尼佛在那裡講了不少經典。這個城確實在古時候是大城,居民十萬人,古代十萬人的城市確實是大城。只有三分之一的人見過佛,佛每天出去托缽見過;有三分之一的人聞名,沒有見過面;還有三分之一的人連名都沒聽說過,都不知道。生在跟佛同時代,同住在一個城市裡面,不見得人人都認識,人人都知道,所以這難事。遇佛那是很有福報,沒有福報的人遇不到。遇菩薩、遇阿羅漢、遇善知識,都要有福報、有緣分,這是提醒我們要珍惜。
『諸佛經道』,「經」是經典,所說的這是經典「道」是修行的方法,這道路。難得聞等,不容易得到,不容易聽到,於中先說經教難聞。「手得經卷名之為得」,這個得字,你得到這部經典。「耳聽曰聞」,我們聽到有人講這部經,聽到有人讀誦這部經。「亦可領誦名之為得」,這個誦名就是念佛,名是阿彌陀佛的名號,稱誦名號你聽到了,也叫得。「耳餐」,餐是採取的意思,我們聽到了,這就是大乘教裡常講「一歷耳根永為道種」。這一句佛號你在一生當中聽過一次,這個名號印在阿賴耶識裡頭,這是阿彌陀佛的種子。這個種子永遠不會消滅,生生世世都跟著你走。不一定在什麼時候,來生後世又遇到緣,再聽一聲阿彌陀佛,你的印象就更深,把阿賴耶識裡這個種子就提起來。所以眼見耳聞都得無比殊勝的利益,但這個利益不在這一世。
這一世我們得到的利益,你就可想而知,過去生中生生世世學習過,所以聽了歡喜,聽了真發願,真正要到極樂世界去。那聽這一部經,這一部經的內容介紹西方極樂世界,還詳細把極樂世界跟我們這個世界做了一個比較,讓你的印象更深刻,更清楚,你有所選擇。只有徹底明瞭的人,他才有正確的選擇,知道這個世間只有苦沒有樂。這是要我們冷靜細心去思惟觀察,你就明白了。這個世間人以為是樂,佛說了一句話說得好,不知樂是苦因。現在很快樂,死了以後到三途,也苦了。為什麼到三途去?享樂的時候造罪業。造什麼罪業?貪瞋痴。享樂的時候是不是在造貪瞋痴?自己縱欲,貪圖名聞利養的享受,貪心是餓鬼道。如果有人障礙你的貪欲,你就瞋恚,甚至於造殺業,地獄道去了。愚痴,對於事實真相完全不了解,認假不認真,聽騙不聽勸,這畜生道去了。你能把這個東西看清楚、看明白,你就不會幹這些傻事了。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節錄精華(第574集)--淨空法師2011/9/3

湯池小鎮實驗點--淨空法師



現在唯一的方法,不但要講、要學,得一定做榜樣來給大家看。搞一個小市區、小鎮,我們利用這個地方,或者搞一個新的鎮也可以,像現在的開發區。我們佛門弟子、喜歡傳統文化的人,大家都住在一起,我們這個小區做出樣子來給大家看。這小區和睦,人與人之間相親相愛,互相照顧,互助合作,做出來給你看,你一看到這個地方你就會羨慕。用這個方法把人的信心喚醒,頭一個是信心,他要不信,那一點辦法都沒有,那就叫無緣。他看到了他相信,他要不看到不相信,這也是緣分。緣分,我覺得佛菩薩安排的,我們如果要是沒有這個緣分參加聯合國的和平會議,就不會有這個念頭,想不到。參加聯合國的會議之後,從問題當中發現了。我參加了十幾次,每一次我都是主題講演,把中國傳統文化、大乘佛法裡面講到解決現在社會問題、化解衝突,向大家提出報告。我們會友聽到都鼓掌,歡喜。下台之後在一起聊天、吃飯,很多人問我;法師,你講得很好,那是理想,做不到!這句話給我帶來沉痛的打擊。為什麼?他們不相信。現在人相信科學,科學什麼?拿證據來,科學講這個。證據是什麼?我們必須要搞個實驗點,做出來讓你看,大家相信了。
所以湯池小鎮是逼出來的,他們那些人不逼我的話沒想到,不會動這個念頭;這一逼的時候想到一定要做實驗,不做實驗人不相信。實驗,自己有沒有把握都不知道,我自己也沒有把握,做吧,做了試試看。原先想的,兩年到三年,看看能不能有一點成就。沒有想到不到四個月,三個多月成績就出來了,這個小鎮的人良心發現了,這不容易。所以我說,那不是我們的功勞,我告訴我們這一群老師,我們要謙虛,決定不要認為我們有什麼了不起,把他教出來的。我說那你就大錯了。這是什麼?祖宗之德,三寶加持,我們哪有能力,我們要感祖宗的恩、感三寶的恩。確實是三寶加持、祖宗之德。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節錄精華(第573集)--淨空法師2011/9/2

佛把《無量壽經》留到最後的原因--淨空法師



「此《無量壽經》教人厭離娑婆,欣慕極樂,乃救濟凡夫之要法」,最重要的方法,「是故後滅也」。但是還是得有善根,沒有善根的人,遇到不相信,說你是宗教,說你是迷信。他不迷信,他不相信,他不會學這個東西。所以,這就是佛不度無緣之人,這個緣多生多世修得的,不是偶然的。「其有眾生」,乃至「皆可得度」,這是經裡末後的一段話,『其有眾生,值斯經者,隨意所願,皆可得度』,四句話。這個四句話,世尊苦口婆心的勸我們。「《淨影疏》曰:值斯經者」,這個值就是遇到,遇到這部經的人,「所願皆得」,你想求什麼願都可以滿願,你都能夠得到。「明留之益」,說明佛為什麼把這部經留到最後,原因何在。這部經真正能利益末世眾生,就是法滅盡的時候那時候的眾生,他要遇到了還能夠得利益。「法滅盡後」,佛法滅盡之後,「百年聞者,尚得利益,往生淨土,況今聞者,何有不生」。我們現在距離法滅盡還有九千年,這九千年之後的事情,我們在這個時候有緣讀到這部經、聽到這部經,哪有不往生的道理!我們要從這個地方建立信心。罪障,造再重的罪業都沒有關係,經上講得很清楚,五逆十惡,你遇到這個法門統統能得度。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節錄精華(第573集)--淨空法師2011/9/2

眾生為何愈來愈難度?--淨空法師



自性,自性裡面本具的般若智慧就是首楞嚴,一切眾生統統有,自性本具。為什麼顯不出來?煩惱、習氣障礙了自性,愈往後面去這些煩惱習氣愈重。你看看我們在前世染的習氣,到這一生又帶來了,不但沒有斷掉,又加深了。那你就知道,這九千年之後,愈往後面去習氣就愈加深,道理就在此地,眾生就是愈來愈難度。我們不看多,看三代,前一代,再前一代,再前一代是印光大師、諦閑老法師,他們那個時代度眾生,我們看起來方便多了,信的人多,懷疑的人少。到他們底下這一代,倓虛法師,像李炳南老居士,這是前一代。社會狀況跟從前不一樣了,眾生妄想、雜念多,他們度眾生就難了,比起印祖那個時候難多了。現在到我們這一代,比李老師那一代更困難。我們就能想到,將來我們底下一代比我們還要難。你從上面看,你就曉得了。根性一代不如一代,妄想一代比一代多,雜念一代比一代多,一些歪理論、邪知邪見,眾生根劣,無人能曉,一點都不錯。如果我們自己都不知道,你怎麼能夠解釋給別人聽?自己要怎樣知道?一定要煩惱輕、智慧長。你不能把煩惱放下,你就入不了門,天天聽講沒用,煩惱在障礙著,你決定聽不清楚、聽不明白。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節錄精華(第573集)--淨空法師2011/9/2

佛度有緣人--淨空法師



大乘教裡面講佛度有緣人,這句話講絕了。什麼是有緣人?有信心的人,這個信心肯定是過去生中學過。過去生中沒有深厚的底子,你遇到怎麼會相信?所以說不信,很難相信,這都是很正常的現象,我們看見,我們聽到,一點都不稀奇。知道你能夠相信,你能夠理解,聽得懂,過去世必定有深厚的善根,這個善根絕對不是一生一世能夠學出來的。像《金剛經》所說的,你能相信大乘,經上講得很好,決定不是一世、二世、三四五世種的善根。而是什麼?無量世你在諸佛面前種下的善根,你才能相信。有這種正信這樣的人,遇到的時候一定要自愛,為什麼?有這麼好的根柢,你這一生當中就可以超越六道輪迴,就可以往生極樂世界,一生證得大圓滿,你得有這種信心。你會把這個機會抓住,我不再空過,這一生就成就了,就圓滿了,解脫了,這是多幸運的事情。於是我們對於這個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再留戀,我就這一門,我就這一條路,決定走得通。釋迦給我做證明,彌陀給我做證明,十方一切諸佛如來給我作證,這還能懷疑嗎?
所以教導我們厭苦求樂,這是世人所希求的,我們學佛,生生世世沒有能往生得了,毛病也就出在這個地方。我們苦中作樂,以為有樂,不知道輪迴苦,不知道三途苦,所以對於佛所教導我們,我們疏忽了。不知道疏忽了多少次,這一世不能再疏忽了,一定要抓住。濟凡中要,救濟這些凡夫當中最重要的這個法門、這部經典,所以佛以威神加持,讓它最後滅度。「疏謂此經教人念佛生西,故獨留之,於最後之百年救度眾生。至於《大涅槃經》及《首楞嚴經》」,這是最先滅度的,「顯示人人本具佛性,乃聖教中甚深之法,於後末世,眾生根劣,無人能曉,是故先滅」。這說出來了。經典的義理太深,不契機了,現在沒有這種根機的人,他不相信,所以他也不會去學這個法門,這個經就先滅了。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節錄精華(第573集)--淨空法師2011/9/2

《無量壽經》的重要性--淨空法師



獨留此經,這部經特別重要,是世尊當年在世多次宣講。留下來這些《大藏經》,這經典,佛一生就講一次,沒有重複的,唯獨《無量壽經》,確確實實是多次宣說,不止一次。《無量壽經》流傳到中國很早,跟中國特別有緣分,最早傳到中國來。安世高有譯本,非常可惜這個本子失傳了。從漢朝到宋朝,八百年間十二次的翻譯,《大藏經》裡有這個經的題目,但是經沒有了,七種失傳,留下來五種。從留下來的五種當中,我們就看出,不是一次講的。這部經裡頭,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願,阿彌陀佛發的願。有兩種本子四十八願,另外兩個版本二十四願,宋朝翻譯的本子是三十六願。不管怎麼樣翻譯,這個決定不會翻錯的,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差別?所以古大德就想到,至少是三次宣講,不一樣,才會有這麼大差別,從印度傳來的梵文經典不是一個版本。失傳的還有七種,沒看到的,如果看到了,可能更多。所以祖師大德判定至少三次,就是三次以上,顯示這個經特別重要,從來沒有過的。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節錄精華(第573集)--淨空法師2011/9/2

釋迦牟尼佛是我們學習的最好榜樣--淨空法師



我們今天實實在在說也是看到事實真相,這不是我看出來的,章嘉大師看出來的。我跟他老人家三年,他勸我出家,學釋迦牟尼佛。當時我不懂得什麼意思,以後慢慢體會到。他老人家往生走了,我想想他講的話很有道理,我可以出家,我沒有牽掛,為什麼?一個人在台灣。所以,就依照他老人家的指示選擇這條路子。第一本書《釋迦譜》,是他老人家指定叫我讀的,那就是釋迦牟尼佛傳記,看了之後對世尊才認識、才了解。他是個什麼人?用現在的話來說,他是個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家。從他一生行誼上去看,他一生他的工作來看,他是個多元文化教育義務工作者,一生教學。所以他是師道,他是老師,非常負責任的老師,又不收人的學費。教學的態度跟孔子一樣,有教無類,不分國籍、不分種族、不分宗教信仰,只要你肯來,他就教,教得非常認真。所以我們在經典裡面看到,他的弟子裡頭有婆羅門教、《華嚴經》上看到遍行外道,那都是宗教裡面的傳人,宗教師,都是釋迦牟尼佛的學生。釋迦牟尼佛沒有叫他改變信仰,就像學校,你來上學,無論信哪個宗教都沒有關係。所以我們肯定了佛教是教育,佛教是教學。
他給我們做最好的榜樣,教了一生,沒有在經上看到哪一天釋迦牟尼佛放假,沒有。從這些地方我們也體會到,釋迦牟尼佛身體好,真的是金剛不壞身。他那種生活方式我們不行,我們一天都受不了。夜晚在野外,樹下一宿,日中一食,身體不好不行。在年輕的時候還能過去,他走的時候七十九歲,七十以上依舊過這個生活,沒有說七十歲以後他住在房子裡,沒有。圓寂的時候在樹林裡頭,不在房子裡頭。這都是給我們做榜樣的,這裡頭含義都非常之深。所以,我們要以他做榜樣,要向他學習。他每天講經不止四小時,我們跟他比還差遠了,他沒有休息的。一個人來請也教,兩個人來也教,人多人少都無所謂,他又沒有正式開班,隨時到隨時教。你想多學就多住幾天,你學個一、二天夠了,行,你就走路,真是來者不拒,去者不留。我們都要能想到,他的風範值得我們後人學習。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節錄精華(第573集)--淨空法師2011/9/2

佛法承傳有時節因緣--淨空法師



「《淨影疏》云:當來之世經道滅者,舉彼未來法滅盡事」,法滅盡的事,「釋迦正法有五百年,像法千歲,末法萬歲,一切皆過,名為滅盡」。淨影是慧遠法師,這個慧遠跟我們的初祖名字完全相同,不是同一個人,不是同個時代人。遠公大師是東晉時候的人,南北朝那個時代的,這個慧遠法師是隋朝時代的,所以在我們佛門裡稱他作小慧遠。他住在淨影寺,後人對他非常尊敬,不稱他的名,稱淨影大師,這樣子稱呼他。他有《無量壽經》的註解,註解裡面說的意思跟善導大師意思相同。當來是將來,經道滅者,經是經典,道是法門,這個淨宗法門沒有了。舉彼未來法滅盡事,佛法在這個世間也不是永恆承傳的,有時節因緣。一萬二千年之後,佛的法運沒有了。往後當然法運就愈來愈薄,只有這個法門能幫助眾生一生成就,除這一門之外,在現在都不可能。現在我們聽到很多參禪的念阿彌陀佛,修密的也念阿彌陀佛,這正確,這真是有真實智慧。黃念祖老居士他是密宗的上師,他有承傳的,我們相聚的時間雖然不是很長,但是也是多次見面。他老人家在世,我一年至少會看他兩次,有時候三次,所以那時候常常到北京。北京還有個老朋友,趙樸初老居士,同鄉,我們是很談得來的,頭一次見面我們就聊了四個半小時,那是我的大護法。國內護法三個人,出家人茗山法師,還有一個天主教的,傅大主教傅鐵山。三個都走了,國內護法的人沒有了。所以現在有很多人問我為什麼不到國內去?老朋友都走了,自己也老了,念佛往生要緊,其他的不重要了。
世尊正法五百年,也有人說一千年。為什麼會變成五百年?經典上也有說,大愛道比丘尼出家,正法減少五百年。如果說一萬二千年,還是沒有減少。所以,正法、像法、末法應該我們遵守《仁王經》所說的,這個說得非常有道理。所謂正法就是三樁事情都有,說法的人、修行的人、證果的人,有這三種人這就是正法。有說法的人、有修行的人,沒有證果的,這叫像法。有講經的人,沒有修行的人、沒有證果的人,這叫末法。連講經的人都沒有,就叫做滅法。從這個意思上,我們就完全能夠了解,法運確實是有的,應該怎麼講法?我們生在哪個時代,正法裡頭有像法、有末法,像法裡頭有正法、有末法,末法裡頭也有正法、也有像法,完全看自己,這講得通,經典上有理論依據,那就是「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們想佛,想到西方極樂世界去親近阿彌陀佛,這就是正法,這是末法當中有正法。如果只有佛教的樣子,這個形式,經也不講了,教也不學,那就是滅法,末法當中的滅法。由此可知,完全在人,這個道理講得好。一切皆過去,這就叫滅盡。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節錄精華(第573集)--淨空法師2011/9/2

信是世出世法的根--淨空法師



「復因彌陀威德加持,會眾善根悉皆增上」,故云『所當為者,皆可求之』,真正是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會疏》云:所當為者,當為往生願行者。皆可求之,能順佛經可得之也」。隨順佛經就是隨順佛陀的教誨,我們希望往生,希望成就我們的大願大行,到西方極樂世界,這個願就圓滿了。這段末後這句話很重要,「段末佛垂誡曰,現即親自見聞,故不可於佛滅度後,於極樂依正淨土法門復生疑惑」。這最後一句話,『無得以我滅度之後復生疑惑』。現在大家在大會當中見到,你不懷疑,佛滅度之後,有沒有懷疑的?有,少數人。絕大多數的人不懷疑,為什麼?善根深厚。特別是生在中國這個地區,為什麼?祖宗教得好。中國古代傳統的教學,沒有教人懷疑的,跟外國不一樣。外國從幼兒園就教懷疑,我在美國住得很久,美國幼兒園就是這樣。我們看到韓館長的孫子,五、六歲去上幼稚園,就教懷疑,就要提醒他:這社會上壞人多,可別相信人,人家會拐你騙你。從小就這樣教!
中國自古以來教,一定要相信,仁義禮智信,信是世出世法的根,「信為道元功德母」。從小就教你信,教你不妄語,不可以欺騙別人,要相信,相信人性本善。學佛,相信佛所說的,「一切眾生本來是佛」,學佛的人第一個要相信我自己本來是佛,你才能成得了佛。你要不相信自己本來是佛,你決定不能成佛。所以中國古時候念書人都相信,聖人、賢人、君子,這讀書人的目標,等於說三個學位,一定可以得到。精進不懈,你可以證得聖人,聖人也得不到的時候,肯定可以得到賢人。所以人要立志,人要向上去求,總是要把最高的學位拿到。佛教人都是希望人成佛,不是說你成菩薩就不錯了,這不是佛陀的本懷。佛陀的本懷,確確實實是希望你證得佛果,這才叫得度圓滿,沒有成佛總是不圓滿。我們懂得佛的意思,知道佛的心理,我們這一生決定把目標擺在成佛上。得到極樂世界的助緣,得到阿彌陀佛的教誨,沒有一個不成就的。所以,淨宗法門是真正圓滿究竟、簡單容易,人人可以修學,個個可以成就。遇到了要珍惜這個緣分,不要錯過。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節錄精華(第572集)--淨空法師2011/9/2

學講經的好榜樣--淨空法師



我們今天最重要的是要培植講經的接班人,要訓練講經的。哪裡學?只要有電視、有網路你就都可以學,你就在家裡學。怎麼個學法?多聽,聽上十遍,肯定你就會講了。學講經最好用光碟,光碟自己可以控制,像劉素雲居士一樣,一天聽一個小時,就學一個小時。一個小時聽十遍,所以一天是聽十個小時,十個小時是同樣的,就是一個小時重複十遍,她用這個方法。這個符合古人所講的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都能學得會。她現在講得非常好,法緣很勝,好多地方請她講經。所以人人都可以學,要有耐心,她十年,十年你看就是一部《無量壽經》。除了聽經之外就念佛,一句阿彌陀佛,她一點都不雜,一點都不亂。一天一個小時聽十遍,她聽我早年所講的,在台灣講的,好像是六十個小時講完的,這一部《無量壽經》,她就專學這一部。兩個月一部就聽完,聽完她又從頭再聽,都用這個方法,一天十個小時十年不間斷。她得念佛三昧了,她真成就了,這個好樣子在。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節錄精華(第572集)--淨空法師2011/9/2

孝親尊師是世出世間的大根大本--淨空法師



我們在講經之前,先拜佛、拜老師,感恩!不是佛出現在世間,哪來的經典?飲水思源,展開經卷不要忘記釋迦牟尼佛。這是報恩,叫反本報始,始是什麼?開始的這個老師。現在一代一代傳,傳到我們這一代,我跟誰學的,所以我的老師也放在旁邊,這邊所放的是淨土宗十三代祖師,世世代代相傳,這個法沒有失掉。世出世間法的根我們必須要認識,就是孝親尊師。現在這個社會不孝父母,不敬老師,那就得受罪,要吃苦頭了,要承擔災難。能夠把孝親尊師提出來,這個災難就能化解。所以救是要從根救起,不從根救沒有辦法,決定找不到第二種方法能夠解決今天社會問題、能夠化解今天災難的問題,不可能。一定要從根,根就是「孝養父母,奉事師長」,中國人講孝親尊師,世出世間的大根大本。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節錄精華(第572集)--淨空法師2011/9/2

禮失去之後天下大亂--淨空法師



「復表此經所宣之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殊勝妙法,實是普濟眾生之阿伽陀藥」。這個世界愈往後面去,災難愈多,為什麼?古人或者能體會到,因為從過去歷史上來看,每況愈下,它走下坡,一代不如一代。在中國上古,國君以道治天下,道是什麼?無為而治,這是最高的。道失掉了,則有德,德是什麼?德教那就是倫理、道德、因果,這都屬於德教,以德治天下。德失掉之後,有仁,「仁者愛人,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誰做的?在中國歷史上三王。上古時候,三皇是以道治天下,五帝以德治天下,堯舜是屬於五帝。到夏商周這叫三王,禹王、湯王、周文王,以仁治天下,仁義。到春秋戰國的時候,這世間亂了。可是雖然亂,那些人還講義氣,連打仗,你的軍隊沒有排好的時候不打,要等你排好了才打,講義氣。所以五霸以義治天下。秦統一中國,十五年就滅亡,漢取而代之,以禮治天下。你看,道德仁義禮,這滑坡,一代不如一代。清朝滅亡之後,中國這塊土地上禮不講了,沒有禮了,沒有禮就是亂世,就現在是亂世。古人講的話沒錯,禮失去之後天下大亂。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節錄精華(第572集)--淨空法師2011/9/2

遇斯經者,隨意所願,皆可得度--淨空法師



「直至當來經道滅盡」,就是一直到將來,這將來是什麼?九千年之後,釋迦牟尼佛的法運到了,他老人家法運是一萬二千年。講法運大家不懂,換個名詞大家就懂了,釋迦牟尼佛教學的影響,他影響的時間之長是一萬二千年。現在已經過了三千年,後頭還有九千年,有這麼大的影響力。這個後面九千年就靠這部經,遇到這部經決定得度,決定成就。「佛以慈愍」,慈悲憐憫苦難眾生,「獨留此經」,所有一切經都沒有人學習了,沒有人再去研究、講解了,這部經有,「止住百歲」,它還能在世間流通一百年。「遇斯經者,隨意所願,皆可得度」,遇到這個經的,隨你的意思,你想得人身可以,你想生天也可以,都能滿你的願,你想到極樂世界也可以,隨你自己意思,都能幫助你成就。「深顯佛慈無盡」,佛的慈悲沒止境,「佛恩無極」。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節錄精華(第572集)--淨空法師2011/9/2

人生最高的享受是精神文明,不是物質文明--淨空法師



在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裡面,日子過得最辛苦的是六道眾生。迷惑、造業、受報,受報又迷惑,這就是輪迴的理。惑業苦,迷惑、造業、受果報,受果報的時候又迷惑,永遠可以說是一世不如一世,他往下墜落,他不往上提升。只有遇到聖賢教誨,他才能向上提升,物質文明不行,物質文明的教誨依舊是往下墮落。今天我們看到了,擺在面前,物質生活方面提升,倫理道德下墜。六道的升沉,不是物質文明,是倫理道德。倫理道德沒有,大家都知道底下一世就可憐了,這是現在許許多多人疏忽了這樁事情。
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他表演給我們看了。你看看他出身是帝王家,不是平民,他父親是國王,兄弟當中他是老大,大太子,他是繼承王位的。他能在十九歲捨棄王位的繼承權,他去求學去了。求學過的是什麼生活?苦行僧的生活。這是什麼意思?意思很深,告訴我們,人生最高的享受是精神文明,不是物質文明。他物質文明捨掉了,他去過精神生活,雖然日中一食,三衣一缽,他快樂無比。居無定所,遊學四方,天天去學習,沒有一定的老師,看到什麼就學什麼,聽到什麼就學什麼。所以廣學多聞,學了十二年,在那個時候,世出世間一切法他都學完了。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節錄精華(第572集)--淨空法師2011/9/2


釋迦牟尼佛的法運--淨空法師



釋迦牟尼佛的法運分三個時期,正法、像法、末法,末法最後就是滅法,法就滅了。這四個時期怎麼分的?《仁王經》上講得很清楚。在這個世間有人教學、有人修行、有人證果,教行果這三種都具足這叫正法;如果有教、有行,沒有證果的,那就叫像法;只有教,沒有行,也沒有果,那就叫末法;如果教都沒有了,這叫滅法。《仁王經》上這個意思講得好。從時間上說,這大家都知道,所謂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這是從時間上講。在這個一千年當中,這三個字統統具足的,有教、有行、有證果的,這叫正法。第二個一千年,人的根性就不如從前,煩惱習氣重了,有教、有修行,沒證果的,這叫像法。第三個時期很長,一萬年,有教,修行證果沒有,真正修行證果沒有了,這叫末法。如果教都沒有了,也就是講經的都沒有了,這叫滅法。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節錄精華(第572集)--淨空法師2011/9/2

一生《無量壽經》念念阿彌陀佛--淨空法師



「末後普勸大眾」,勸導大眾。『專心信受』,這個專心信受跟一心信受是一個意思,一心一意沒有絲毫疑惑,沒有絲毫後悔,真相信,完全接收過來。『持誦』,這是自己修學,也就是我們平常常說的,把經裡面這些道理變成自己的思想、見解,把經裡面所有的教誨變成我們日常的生活行為,這叫依教奉行,這就是過佛菩薩的生活,把我們自己的生活調整過來,我們要過佛菩薩的生活。『說行』,這是化他,化他自己要做到,自己沒有做到,別人不相信。所以教別人先教自己,我們自己真做到了,會感動別人。譬如在目前這個災難的前夕,愈來愈近,我們看到媒體資訊的報導,確實全世界的災難現在是一個月比一個月增長,頻率在增加,而且一次比一次嚴重,這個絕對不是一個好現象。我們在這個狀況之下,不驚不怖,每天還在這裡認真學習,沒有把災難看成一樁什麼了不起的大事,心是定的,心情是快樂的、是安穩的。這許多人看到,他就佩服,他就向你請教,為什麼你不害怕?我們就可以細細給他分析,就可以教導他,用不著害怕,我們念頭能夠轉變境界,教他棄惡揚善,過去做錯的事情認真懺悔,後不再造。改邪歸正,端正心念,起心動念全是阿彌陀佛,這端正心念裡頭第一殊勝的,我念念不是別的,念念都是阿彌陀佛。念念是阿彌陀佛,就是念念都是四十八願,念念都是彌陀圓滿功德,這多殊勝,這個多自在!
「謂如經而說,依教奉行。」我們學到這個地方感觸很深,我講經教學五十三年,也相當的長久了,但是沒有專注,五十三年講了幾十部經,不符合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所以我們從去年清明,我們就把《華嚴經》放下專講這部經,這部經講完之後從頭再講。我有生之年不再講別的經,就這一部。我們要表法帶個頭,帶什麼頭?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帶這個頭。所以其他地方有人請我去講經,我還是講這部經,我要求的條件就是,這個道場要有網路,可以對全球直播,我就去。無論在哪裡講沒有關係,統統講這部經。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節錄精華(第571集)--淨空法師2011/9/1


持說《無量壽經》的功德--淨空法師



「《仁王經》曰:劫火洞然,大千俱壞。」這兩句話就非常嚴重,是大的星系,大千世界,至少是整個銀河系出了毛病。「又《俱舍論》曰:風吹猛焰燒上天宮,乃至梵宮無遺灰燼。」這是講到大火,燒到哪裡?燒到初禪,初禪天是大梵天,大梵天王的宮殿都被燒掉,這是初禪天。「佛記彼人」,佛對這一個念佛的人,自己能念佛,又能勸別人念佛,佛為這個人授記。「於臨終時,縱使此三千大千世界,皆被劫火所燒,彼人亦能從中超出,往生極樂國土。」他沒有妨礙,他能夠平平安安通過,什麼原因?我們現在有一點體會,第一個是他有堅定的信心,第二個是佛力加持,所以他可以平安通過。信心比什麼都重要,人有信心,他決定不懷疑,他為什麼能穿過?這經上講得很清楚,「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既然是虛妄,就不會傷害一點點,所以他可以順利通過。為什麼有人通不過?認為這東西是真的,你就真被火燒了。你要知道這是幻相,它不是真的,你就會平平安安、若無其事通過,而且非常快速通過。彼人亦能從中超出,往生極樂國土。
「彼人以持說是經之功德力」,他自己能夠依照這個經教去修行,這叫持;說是為人演說,說這部經,說這個法門,自己修行又能夠勸導別人。「及十方如來威神加被力」,決定得到佛力加持。「故於此界,雖是劫火洞然,大千俱壞。仍能安穩自在,從容往生。」這種殊勝不可思議的威力,我們決定要相信,沒有絲毫懷疑。迷惑的人不了解事實真相,他在這個裡面感到是熱,像地獄一樣,一片火海。菩薩了解事實真相,進入這個裡頭清涼自在,這不就是說一切法從心想生嗎?看你是怎麼個想法,你想它有,它真有,你想它沒有,它真沒有,為什麼?「一切法從心想生」,這一句話,佛在大乘經裡不曉得講多少遍,我們要把它記住。所有幸福、災難都是自己負責,決定不可以怨天尤人,為什麼?統統從自己心想生,你怎麼能怨人?人家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也不必羨慕,什麼原因?他為什麼能去?他的心跟阿彌陀佛的心合成一個。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功德成就的,我們今天念這句阿彌陀佛,信阿彌陀佛,一點都不懷疑,把阿彌陀佛的功德變成自己的功德,道理就在此地。所以你搞清楚、搞明白了,你決定沒有懷疑,你才知道隨時可以往生,得大自在。
今天這個世間,真的是末法裡的末法,為什麼?沒有人講經了。有人講經,沒有人修行,沒有人證果,這叫末法;沒有人講經,法就滅了,滅法了。我們還在這撐住,如果我們能講又能行,依教奉行,那就提升,把末法提升成為像法,我往生那一剎那,那是正法。所以這些道理都能夠貫通,沒有憂慮、沒有懷疑,你說你多幸福、多快樂,你對這個世間所有一點憂慮都沒有。沒有憂慮,沒有恐怖,沒有驚嚇,沒有懷疑,在這個世間災難來了兩種現象,一種現象,佛來接引,我們跟佛去了;另外一種現象,佛加持你,保護你不受災難,你平安度過。那是什麼?你還有任務,你還有事情沒有辦完,你得要處理大災難後面這些問題。災難後續的問題,那也是非常沉重的一個任務,幫助這些苦難眾生,都是好事。所以安穩自在,從容往生。
下面,「如《普賢行願品》:唯此願王不相捨離」,這個願王是普賢菩薩十大願王。「於一切時引導其前,一剎那中即得往生極樂世界。」這些經文都是說明事實真相,信受奉行的真實利益,為人演說不可思議的功德。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節錄精華(第571集)--淨空法師2011/9/1

生死是身,輪迴是我--淨空法師



凡夫都執著這個身體是自己,這就是身見,有身見就不行。這個身是假的,不是真的,身不是我,你偏偏執著是我,你就錯了。你看你這一生為這個身造多少業?造善業是為這個身,造惡業也是為這個身,這個身有什麼好處?造惡業墮三途,造善業不過享人天福報。這頭一個難關,佛要叫你看破、放下,身不是我。身不是我,是什麼?是我所有的,要搞清楚。像衣服,衣服不是我,衣服是我所有的,身也是如此,身跟衣服一樣是我所有的,不是我。為什麼?它有生死,生的時候好像衣服穿上,死的時候脫掉了,丟掉了。丟掉怎麼?你又去找一個身,這不就叫投胎嗎?所謂六道輪迴,又去找個身,就這個意思。所以六道裡頭的身都不是自己,叫捨身受身。捨身,這個身體不要了,馬上又去找一個身,這就是六道輪迴。如果身是我,我死了,那哪裡還有輪迴?不就沒有輪迴了嗎?這就說明什麼?沒有死。這學佛頭一個要肯定我沒有死,是我這個衣服壞了,不要了,丟掉了,我沒有死,我又去投胎去了。我是永遠不會死的,你真正把這個事情搞清楚、搞明白,你就不會貪生怕死。為什麼?沒有生死,生死是身,我沒有生死,這是不能不知道的一樁大事情。
那現在就講到我的問題了,我迷惑顛倒,沒覺悟,這個狀態叫什麼?叫靈魂。實在靈魂是恭維的,不靈。實實在在是什麼狀況?迷魂。孔子講得很好,孔子不是不知道,他知道這回事情,孔子稱叫遊魂。這個正確,為什麼?不穩定,速度很大,到處遊蕩,去找有緣的,找到有緣就投胎去了,它找父母,遊魂。如果覺悟呢?覺悟就不叫魂,覺悟的時候我們叫靈性,佛教裡面稱作阿賴耶。最重要的要覺悟,覺悟就不迷了,覺悟不會在六道裡,出去了,有能力出去。迷了沒有能力,迷了的活動範圍就是六道。覺悟了肯定出六道,所以覺悟叫靈性,那個才是我。一直到成佛,我成佛了,我證得阿羅漢,我證得菩薩,我證得佛果,那是我。所以別再搞六道輪迴,一定先要把身看破,對身完全不留戀,一切隨緣,有很好,沒有也好,不要執著。我都沒有了,何況身外之物?我都放下了,身外之物哪有放不下的!這個才有條件學佛了,你才能夠契入佛的境界,真正很快速你就脫離生死,脫離生死就是脫離六道輪迴,佛經上講的生死就是代表六道輪迴,不再到輪迴裡幹傻事了。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節錄精華(第571集)--淨空法師2011/9/1

未聞淨宗法門一億菩薩退轉--淨空法師



「是諸菩薩,雖能於佛法中,開顯淨宗以外之種種方便法門」。就是這些菩薩們,他們有能力,開是開示,是講經教學,顯是顯示,是把它做出來給大家看,淨宗以外的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說明他們修學,他們都在真幹。「但以未聞此法故」,淨宗法門沒有聽說過。那就是這些菩薩當中善根深厚的有成就,善根稍微差一點的被淘汰掉,好像參加考試分數不夠被淘汰掉了,多少人?「一億菩薩退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一退退到哪裡去了?退到聲聞、緣覺,退到權教菩薩。如果他要是遇到淨宗法門的話,這些菩薩肯定是上品上生。為什麼?他們有很好的基礎,他不是凡人,凡人都能往生,他們還有什麼問題?所以小乘聲聞從須陀洹到阿羅漢,包括辟支佛,他們要遇到這個法門,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生方便有餘土;菩薩遇到這個法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是實報莊嚴土,這遇不到真可惜。
下面說,「何以故?」假設個問題,為什麼?「以念佛三昧是三昧中王」。菩薩都修三昧,三昧就是禪定,禪定功夫不一樣,禪定的等級無量無邊,不一樣,不相同。在《華嚴經》上我們看到菩薩五十一個等級,那就是三昧淺深不同有五十一種。初信菩薩有初信菩薩的三昧,二信就比他高,三信又更高一點,經歷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五十一個位次,五十一個位次再上去就是妙覺,總共五十二個位次。這大分,細分可多了,那有多少種三昧?佛經上講無量三昧,你細分不就是無量嗎?五十二個階級是大分,等級不一樣。念佛三昧是三昧中王,因為念佛三昧太殊勝,得一小小的三昧就能往生。這小小的三昧是什麼?我們平常講功夫成片,實在講這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的。功夫成片這個意思,就是心裡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他什麼都放下了,就叫成片。有這樣的程度就決定得生,生凡聖同居土。程度要高的,凡聖同居土裡頭也有三輩九品,凡聖同居土的上輩,上三品,上品上生、上品中生、上品下生都是生死自在。什麼叫自在?想什麼時候往生就可以,你一動念頭佛就來接引你,就生死自在了。有些人壽命很長不要了,我提早往生,佛也來接引你,這妙不可言。我們跟阿彌陀佛這個聯繫非常快速,一絲毫差誤都沒有。下三品的多半要人助念,中三品的助念都不需要了,自己預知時至,什麼時候走清清楚楚。這些,我們這些年來見到很多,一點都不假。所以念佛三昧不容易遇到。「若不聽聞修習,難於究竟自覺。」究竟自覺難,這個究竟自覺是指開悟,先得定,然後就開悟,所以說是因戒得定,因定開慧,這個難。
「再者,念佛法門是普被三根徑中之徑」,這個徑是指近路,成佛之道,近路當中的近路。「若不聞知此法,則難於普度有情,速脫生死,以圓滿利他之行」,這是菩薩。你要沒有機緣聽到這個法門,你教化眾生為人演說,你想普度眾生速脫生死不容易。P13~15「於自身則跋涉於艱險之途」,就是菩薩度眾生,沒有聞到這個佛法,對自己來講他在六道這是悲心,自己並沒有成佛,菩薩位次也不高,慈悲心重,就先到六道去度眾生,跋涉於艱險之途。為什麼?怕他心不定,又被六道迷住了。這個情形有,阿羅漢到六道裡來度眾生,又迷了,迷了怎麼樣?退轉,阿羅漢會退轉,退到哪裡?他退得低退到初果,退到須陀洹,不會再退了,須陀洹是個底限。本來他是七年級的學生,一下掉到一年級去了,他不穩定。菩薩也是這樣的,菩薩會墮落到二乘,二乘再墮落的話就墮落到須陀洹,須陀洹是底限。你說這上上下下費多少時間?這就叫艱險之途。「於眾生則導引於坑坎之路」,坑坎是難行的道路,這個道路不平坦,不好走。下頭把原因說出來,「未契如來方便,難入一乘願海」。這是他沒有契入,如來有方便法,這個方便法就是淨土法門、就是念佛方法,你要是依淨土,你就很容易入一乘願海。一乘是佛乘,願是四十八願,四十八願願願度一切眾生,所以他不知道。「是故將有一億菩薩」,這一億並不是個定數,是舉例說的,就是很多很多的菩薩。「因未聞此法而退轉於無上菩提」,可見得這個法重要,這個法難得。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節錄精華(第571集)--淨空法師2011/9/1

住彌陀名號離一切諸相--淨空法師



下面引用《金剛經》一句話來作證,《金剛經》:「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離一切諸相是什麼?六根對六塵境界放下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就叫做離一切諸相。六根在六塵境界裡頭,眼見色,耳聞聲,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就是諸佛如來法身菩薩的境界。凡夫做不到,凡夫見色聞聲他起心動念,喜歡的他就生貪愛,不喜歡的他就生嫉妒、瞋恚,他就造業。諸佛菩薩見色聞聲他不造業,他沒有分別執著,他沒有起心動念,所以則名諸佛。當然這個境界,「實非凡夫生滅之心所能及也」,我們知道諸佛菩薩跟我們不一樣的地方就在此地,我們沒有辦法離一切諸相,他們有辦法。「淨宗妙用,實為方便中之方便」,因為它依相專至。
我從年輕的時候,李炳南老居士就常常教導我們,就用這個方法。他老人家教我們換心,我們這個心裡頭不是亂七八糟的嗎?想東想西,把這個統統放下,換成阿彌陀佛。把阿彌陀佛請進來,這心裡頭亂七八糟的東西丟出去,阿彌陀佛引進來住在你心當中,他說你就成佛了。這就叫什麼?這就叫住相,專至,依相專至,這個方法好。怎麼知道自己真的把阿彌陀佛請進來?起心動念都是阿彌陀佛,不起心、不動念他還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沒離開,這個法子好!這個法子沒有一個人不往生,沒有一個人不成佛,因為它的道理,「我心即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即是我心」。阿彌陀佛從哪來的?大乘經上講得好,「唯心淨土,自性彌陀」,阿彌陀佛是我自己心裡變現出來的,西方極樂世界也是自性變現出來的,這是大乘經裡面講的道理的總綱領,「一切法從心想生」。極樂世界是我心想生,阿彌陀佛也是我心想生。雖然,這經上講得很清楚,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五劫修行功德之成就。那我們今天念阿彌陀佛,我在前面給大家做比喻,阿彌陀佛好像是老闆,我們加入股東,我念一聲阿彌陀佛的時候就加一份股東進去,念得愈多,那我的股份就愈多,我跟阿彌陀佛不二。一定要有這個想法,這個想法是正確的,這絕不是假的。聲聲阿彌陀佛就在那裡增加我們的股份,你念得愈多,你的股份就愈多,這個大家好懂。別在世間搞什麼股東,那你就錯了,那是搞三途六道。我們加入阿彌陀佛的股東,這個是西方極樂世界,我們很快就成佛了。千萬別搞錯了,現在講投資,到極樂世界去投資。淨宗的妙用,真的是方便當中的方便。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節錄精華(第571集)--淨空法師2011/9/1

什麼樣的人不遭難--淨空法師



現在眼看這個災難怎麼辦?我告訴大家一句話,有信心的人,有仁義禮智信的人,不遭災難。這就是我們幫不了社會,我們可以幫自己,我們可以幫自己家,這一家,這肯定做得到。建立信心重要!聖賢的經典要講。你看前面《仁王經》上說的,講到什麼?正法、像法、末法,最後是滅法,滅法它沒有講,我加上去的。什麼叫正法?有講經的人,有學習經教的人,有證果的人,這是正法。釋迦牟尼佛滅度之後的一千年,有!正法時期。第二個時期像法,像法有講經的人,有學習經教的人,有真正有修行的人,證果的人沒有了,那叫像法。末法是什麼?末法有講經的人,沒有真修的人,沒有證果的人,這叫末法。什麼叫滅法?講經的人沒有了,法就滅掉。
這個教學多重要,講經就是教學,中國老祖宗知道,「建國君民,教學為先」。一個國家也是如此,這個國家有講學的人,有真正依照古聖先賢去學習的人,那人都學成聖人、學成賢人、學成君子,這是什麼?這是天下大治,這是大同世界,盛世來了。有講學的,也有認真學習的,沒有聖賢,這就是小康,中國人講的小康。有講學的,真正學習的人都很少,都看不到,更沒有聖賢,但是還有君子,社會還能夠得到和諧。如果連講學、教學的人都沒有了,那就是亂世。跟佛法這三個法運是一個意思,你去看,然後你才曉得這教學多重要。釋迦牟尼佛一生苦口婆心給我們做榜樣,一生教學,沒有一天空過,教了四十九年。三十歲開悟就開始教學,七十九歲圓寂,教一輩子。教古聖先賢知道,教佛菩薩知道,佛菩薩知道冥陽兩利,聽眾當中有我們眼睛看得見的,還有我們眼睛看不見的,都在聽。鬼神聽經覺悟了,他就不搗亂,他就不會擾亂社會了。鬼神擾亂社會是叫什麼?叫這個世間人頭腦迷迷糊糊的,不清楚,所以很容易出事情。鬼神不作亂了,實在講,對於社會的安定、社會的和諧幫助太大了。所以講經教學確實有一定的好處,佛法講有真實的功德,這樁事情也不須懷疑。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節錄精華(第571集)--淨空法師2011/9/1

懷疑聖教,感得災禍--淨空法師



今天地球出了毛病,到處都有災難,什麼原因?念頭出了問題,統統是不善的念頭。這是佛在《楞嚴經》上說得好,貪的念頭,貪婪,無止境的貪婪,感應的是什麼?水災、洪水、海水上升、江河氾濫,感這個;瞋恚,這發脾氣,感得是火災,火山爆發,地球溫度上升,感得這個東西。我們起心動念有關係,跟地球有關係,不但跟地球有關係,跟整個宇宙都有關係,因為整個宇宙跟我們是一體的。宇宙確實就像一個電網,看不見的一個電網,我們動一點點念頭,遍法界虛空界全知道了,這個事情也被最近的科學家發現了。我們只要謹慎我們的念頭,可別錯了,與性德相應,一切美好。愚痴的念頭,愚痴,不了解事理,不了解事實真相,感應的是風災;傲慢感應的是地震。懷疑是最麻煩,比前面三個還嚴重,懷疑什麼?對應的是大地鬆散了。這大地是堅固的,出了毛病大地組織鬆了,就很容易陷下去。現在我們常常聽說天坑地陷,那個原因是什麼?懷疑。懷疑到嚴重的時候,我們這個陸地沉到海底,高山崩塌下來。換句話說,就是貪瞋痴慢疑,對我們自己的身體,貪瞋痴慢疑感應五臟六腑的病毒,對外面山河大地帶來這麼多災難。我們要救這個災難,實在講不難!念頭轉過來,不貪就沒有水災,不瞋恨就沒有火災,不愚痴就沒有風災,不傲慢就沒有地震,不懷疑,大地就安定,像《地藏經》上講的「堅牢地神」,這個地球上不會出毛病。如果你對這個懷疑,不相信;不相信,地就會塌下去,山就會崩下來,你不相信。現在這個時代,我覺得煩惱裡最嚴重的就是懷疑,因為他懷疑,所以前面他都不相信,如果人不懷疑,前面就相信了。所以懷疑是所有一切災難,一切疾病、災禍的根本原因。
你看現在麻煩,對古聖先賢懷疑,對佛菩薩懷疑,這真叫死路一條。這在中國過去社會裡頭從來沒有的,有懷疑的很少數、極少數的人,現在的懷疑太普遍,到處都是。懷疑的人真可憐,他連自己都不相信,活得真可憐。在家裡父母不相信,結婚了夫妻不相信,兒女不相信,兄弟不相信,朋友不相信,在整個社會他找不到一個相信的人,你說這個人活得多可憐。不相信世間有好人,這是什麼?這是西洋人的思想。中國不是的,中國自古以來是不懷疑,相信,你看仁義禮智信,信為道元功德母。中國人有自信,相信父母,兄弟姐妹沒有不相信的,朋友都有信。這個信怎麼樣才能夠把它建立起來?對聖賢的教誨,你看幾千年來哪有產生過懷疑的?只有這個時代。
我們年輕的時候,我十歲以前生長在農村,農莊裡面人家要是發生糾紛,找個人來評理,找誰?私塾裡的先生,私塾先生,孔老夫子怎麼講的,大家沒話說,事情馬上就擺平,不需要法律,不需要警察。這個教書先生,孔老夫子怎麼講的,孟夫子怎麼講的,心平了,事情馬上解決了。他對傳統文化有信心,對聖賢有信心,你看對三家村裡頭教私塾的窮秀才,他對他都有信心。讀書人、明理的人,他都有信心,現在沒有了。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節錄精華(第571集)--淨空法師2011/9/1

依相專至彌陀決定往生極樂--淨空法師



「若始學者未能破相。」什麼叫破相?知道念念不可得就破相了,即相離相,他不執著了。六根在六塵境界裡頭,他心地清淨,沒有起心、沒有動念、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叫離相。這不是我們初學的人,初學的人做不到。未離相,「但能依相專至」,這裡頭最重要就是專至,我們依相不要緊,用妄心可以,只要你專到極處,專念阿彌陀佛。你看本經修行宗旨八個字,「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那個一向專念就是此地講的依相專至。你就依靠阿彌陀佛的相,依靠極樂世界的相,念念只求極樂世界、只求阿彌陀佛,這就對了,決定往生。要緊的不要疑惑,決定不疑惑,你就決定得生;疑惑也能夠生,生到邊地疑城。何必要疑?能夠完全不疑,那就是這部經要真正用心去學習,都搞清楚、搞明白了,疑惑就沒有了,沒有一個不往生。
遇到這個法門,那是過去生中無量的善根,曾經供養諸佛如來,得諸佛如來的加持,你才能遇得到。遇到之後你能相信,你能夠理解,你能夠發心,發什麼心?發心求生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去作佛去,成佛之後就倒駕慈航,再到這個世界來度眾生。那就不是到這一個世界了,十方諸佛無量無邊的剎土,絕大多數裡面都有六道輪迴,到六道裡去度眾生,到極樂世界你就都見到了。在我們這個世間業障深重,沒法子,見不到。可是記住,前面經上說得很清楚,真正是一句佛號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這個一點不假。為什麼我們念佛的時候沒有這種效果?沒有效果,我們沒有至心,沒有專至,專至就會起這麼大的力量。我們念佛當然能滅罪,滅不了這麼多。如果是專至,我什麼都不想了,我就想離開這個世間,就想到極樂世界,那這個心念佛,真的一念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所以你到了極樂世界,那個罪業也是差不多都消盡了。佛經上講的話,句句都是真實的,絕沒有一句是假話。佛是方便說?不是的,佛句句是真實說。
「道綽大師此言」,這上面三行半,你看《安樂集》上講的全是道綽大師說的。道綽此言,「剖開諸佛秘藏」,這一段開示講得太好,「直顯淨宗心髓」,黃念祖老居士這兩句講得非常恰當,確實諸佛祕藏,淨宗心髓。「但能信受奉行,依相專至,老實念去,縱未離相,決定往生淨土。」我們如果想這一生到極樂世界去,你就依教修行,沒有一個不往生。這個經我們快講完了,這一遍聽下來,一年多的時間,值得!非常值得,真的把西方極樂世界搞清楚、搞明白了,非去不可。對這個世間千萬別再留戀,要知道這個機會比什麼都難得,真的要信受奉行,真正相信,完全接受,依教奉行。像《安樂集》上所說的,我們依相專至,經上講極樂世界依正莊嚴是相,關鍵、核心就在專至,專到極處叫專至,專到極處才真正叫老實念佛。離相,那是大菩薩的事情,不是凡夫,十法界裡面的人都沒有離相。十法界,你看阿羅漢、辟支佛、菩薩跟十法界的佛都沒有離相,離相是法身菩薩,他們不住在十法界,他們住在諸佛如來實報莊嚴土,那是離相的。十法界以內的統統是依相專至,沒有一個不往生,決定往生淨土。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節錄精華(第571集)--淨空法師2011/9/1

應知念念不可得--淨空法師



前面告訴我們,但知念念不可得,這就是智慧。念念不可得,知道的人不多,這是什麼?這是諸法實相,確確實實是這樣的。可是知道念念不可得,還能夠繫念相續不斷,就是這一句佛號,一句接一句佛號不斷,這是功德。諸位想想,什麼是功德?為什麼他說是功德?知道念念不可得是智慧,用智慧來做事情統統是功德。如果著了相?著了相就是福德,功德跟福德差別在此地。不知道念念不可得而淨念相繼,這個佛號不斷,這是福德;知道念念不可得就變成功德了,福德就變成功德,差別在此地。
我們知不知道?好像知道,又好像不知道。因為經聽多了,說這個有這麼一點印象了,特別是彌勒菩薩跟世尊的對話。世尊問菩薩,「心有所念」,這是講凡夫,凡夫心裡起個念頭,這一念裡頭有幾念?就曉得這個念頭很粗,這一念當中有多少個細念頭在裡頭?有幾相、有幾識?你看這一念裡頭這麼複雜。彌勒菩薩回答,其實佛菩薩一問一答是讓我們聽的,是讓我們在這裡學習。彌勒菩薩回答說,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一彈指。一彈指的時間太短,三十二億百千念,它的單位是百千,十個千是一萬,一百千是十萬,也就是說三十二億乘十萬,得出這個數字是三百二十兆,你看一彈指有三百二十兆這麼多念頭。念念成形,成形就是世尊所問的相,那有幾個相,每一個念頭都有相,相是物質現象。有幾識?識是受想行識,是精神現象,叫「念念成形,形皆有識」,這彌勒菩薩說的。
每一個現象裡頭都有受想行識。諸位要曉得,一彈指的三百二十兆分之一。現在我們習慣用秒,那我們一秒鐘能彈幾次?我能彈四次,我相信有比我彈得快的,年輕力壯的,如果他彈五次,五乘三百二十,就一千六百兆,一秒鐘。一秒鐘有一千六百兆次念頭,有這麼多的念頭,每一個念頭都具足五蘊,就是色受想行識。物質是色,受想行識是精神,所以精神跟物質是分不開的。你看看那麼細的念頭裡頭,受想行識具足。我們這才明瞭,《心經》上講的,觀世音菩薩照見五蘊皆空。照見什麼五蘊皆空?就是一秒鐘,我們講的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那個念頭五蘊皆空。這是什麼?這是物質、精神最基本的,所有一切法都是從這變出來的。《般若經》上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沒有一法是真的,你知道這個念念不可得,這是智慧。為什麼?念念不可得,你心就放下了,你什麼念頭都不起了。
袁了凡先生命被人算定了,算得一點都不錯,他沒有妄想了。為什麼?想也沒有用,何必要想?能夠跟雲谷禪師在禪堂坐上三天三夜不起一個念頭。雲谷禪師很佩服他,一個人三天三夜不起一個妄念,不起一個念頭,這不簡單,這是相當的定功!就向他請教,你是怎麼修的?他說出來,我沒有功夫,命被孔先生算定了,想也是沒用處,所以乾脆不想了。雲谷禪師聽了哈哈大笑,我以為你是聖人,原來你還是個凡夫。那個凡夫是什麼?叫無想定,袁了凡那個功夫就是無想定,什麼都不想,什麼也不知道,無明。如果真的是禪的話,那不一樣!一切不想,你問他問題,他什麼都知道,為什麼?他智慧現前,這就是不相同的地方。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節錄精華(第571集)--淨空法師201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