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四大菩薩 (無限的慈悲—觀世音菩薩)

四大菩薩 (無限的慈悲—觀世音菩薩)   文珠法師講述 一九九二年十二月廿七日於香港九龍政府文化中心   一、慈悲的意義 二、慈悲的類別 三、慈悲的重要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聖號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性別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本跡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道場...

2012年9月30日 星期日

一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便成就一切法門--淨空法師



後面這一句告訴我們,「彼國人民」,極樂世界,彼國是極樂世界,「由於成就一切智慧,故得無邊辯才,以四無礙辯,宏演法要。」這是告訴我們,西方極樂世界無比殊勝的成就是什麼?生到極樂世界,這四種無礙辯才你統統具足。這個世界殊勝,你到了西方極樂世界,你就得到四十八願的加持,你就跟阿惟越致菩薩沒有兩樣。但是你要知道,不是你自己修得的,是阿彌陀佛願力加持給你的,你得到這個享受,得這個受用。你就有能力倒駕慈航,在十方世界,到那個時候你就不會看到地球了,地球你住的,很多星球你統統都住過的,你全都知道了,跟你有緣的人不曉得有多少。不是這個星球跟你有緣,很多很多星球跟你有緣的人你全知道了,他們有感你全都有應。你有能力像諸佛菩薩一樣,乘願再來,眾生有感你有應,應就是乘願再來。什麼願?眾生無邊誓願度,你發過這個願。不管你是有意是無意,到這時候統統要兌現。應以什麼身得度你就現什麼身,這個不可思議!能不能現佛身?當然能,像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一樣,應以佛身得度就現佛身,應以菩薩身得度就現菩薩身,什麼身都能現。如果我們真正了解、認識極樂世界的殊勝莊嚴,怎能不去?又何況到了極樂世界,無量無邊的法門你全都得到了,一經通一切經通。不是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講的經我都通了,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講無量無邊恆河沙數那麼多的經教全都通了。這個地方要不要去?值不值得去?還要拐別的彎嗎?八萬四千,難!這佛說的,叫難行道,這個法門叫易行道,易行道得到了,難行道全都變成易行道,你全都得到。不是說我這個得到,其他的得不到,那我還得考慮考慮;這個得到,一切都得到,我就不必考慮了。這是正理,這不是歪理。所以要想想,我們今天自身的煩惱習氣多重、業障多重,我們現在修學的環境這種障難有多嚴重。你都了解之後你才知道,只有這個法門我們自己才有把握能走得通,能成就,其他任何一個法門沒有把握,這是真話,不是假話。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節錄精華(第235集)--淨空法師2010/12/28

念佛求生不能存僥倖之心--淨空法師



六道眾生都有這個習氣,有這種行為,不知不覺總喜歡控制、喜歡佔有,這都是在造業,造六道輪迴,很麻煩!你想想看多難。我們斷不掉這些煩惱怎麼辦?好好的念佛,求生淨土。這叫帶業往生,這些習氣沒有斷,就帶著去。這個帶業要知道,祖師大德們說得好,帶宿業不帶現前的。換句話說,我沒學佛,不知道這個事情,以前造的業既往不咎,這個可以帶,明瞭之後你還在造,佛就不原諒你了。可是阿彌陀佛真慈悲,昨天造的業今天懺悔都行,今天都能往生,這慈悲到極處!可是你得真懺悔,你臨命終前一天造的業,臨命終時懺悔都能往生。可是聽到這個話你不要很快樂,沒有關係,我天天造罪業,我到臨終的時候再懺悔,可以往生,這經上說的。理上講沒錯,你臨命終時會不會懺悔?你能有把握嗎?懺悔的時候你頭腦很清楚,如果你老年的時候得了痴呆症怎麼辦?那你就完了。所以,人不能存僥倖之心,世間人都走法律的漏洞,你還鑽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的漏洞,那還行嗎?這個念頭就注定你不能往生。所以不可以有這種念頭,有這種念頭對自己大不敬,對阿彌陀佛大不敬,對《無量壽經》大不敬,哪有這種人會往生?這是必須要知道的,絕對不能掉以輕心。真正念佛求往生的人,要像印光法師那樣,念念都求往生,天天都求往生。真求往生,這個世間什麼都放下,沒有一樣東西能帶走。我天天求,到臨命終的時候阿彌陀佛會來接引,我求到了,佛來了,這就對了。念念求、天天求,不要把這個世間東西放在心上,有很好,沒有也很好,一點障礙都沒有。顏回實在講,當年在世連吃飯穿衣都成問題,住在個破房子裡頭,他為什麼每天那麼歡喜、那麼快樂?他看破了,這些東西叫身外之物。自己身體健康,多念佛,身體不健康,拼命念佛求往生,你說多快樂,什麼憂慮都沒有,什麼牽掛也沒有。這叫念佛人,這種人哪能不往生?所以,要了解佛的正理,心要正,一定要端正。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節錄精華(第235集)--淨空法師2010/12/28

僧團的基礎—三福六和--淨空法師



我們淨宗同學,除這三學之外,我們是定了五個科目,「三福」擺在第一,它是最高修學指導原則,擺在第一。第二「六和」,人與人相處,不和秩序就亂了,那是自毀毀他。佛法要想興旺起來,六和敬太重要了。僧團,為什麼稱為眾中尊?這個眾在佛法裡面講就是團體,僧這個團體是在天上人間一切團體裡面最尊貴的、最值得稱讚的。什麼原因?因為它六和,和為貴,今天講和諧,他們真正能做到,真正能落實。見和同解,戒和同修,戒是守規矩,身同住、口無諍、意同悅,後面是利同均。他真做到了,心地真的是清淨無染,正而不邪,淨而不染,覺而不迷,所以他值得人尊敬。可是這樣的僧團,佛在世的時候有,在這兩千多年當中,佛教傳到中國,在沒有傳到中國之前,在印度有一千年,這三千年當中,確實有六和的僧團出現,社會安定,世界太平,諸佛護念,龍天擁護。僧團沒有了,居住在一塊,一個道場裡頭,人各異志,每個人志趣不一樣,就是見和同解沒有了。不能真正的嚴格守規矩,戒和同修也破了。身口意三業就免不了要造業,爭名逐利,道心失掉了,修行當然談不上。所以,三福六和是僧團的基礎,有這個基礎才能真正談到修行、談到功德。然後我們才說三學六度,三學是戒定慧,六度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最後我們取的是普賢菩薩十大願王,我們的五個科目,好記。你記不住你就做不到,你能夠記住,常常用這個來反省、檢點自己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與這個相應就對了,我們沒有犯錯誤,與這個相違背了,趕緊要改。要知道修行是為自己,不是為別人,也不是為釋迦牟尼佛,完全為自己。自己想不想再搞輪迴,真的不想搞輪迴的話,那你得好好修。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節錄精華(第235集)--淨空法師2010/12/28

戒律是用來律己,不是律人--淨空法師



我們懂得方法,首先德行上紮根,出家人要紮四個根,在家人也應該紮四個根,《沙彌律儀》在家同學可以學。戒律裡頭,只有比丘戒、比丘尼戒這個在家人不能學,沙彌戒、菩薩戒在家人都可以學。不能學的原因不是有什麼祕密,諸位要知道,佛法裡頭沒有祕密,祕密是不可告人的事情。為什麼佛禁止比丘戒、比丘尼戒在家人不能看?這是佛特別慈悲,因為你不看,你不知道出家人犯戒,你對他很恭敬,你有福;你要看了之後,這個出家人這條戒破了、那條戒破了,你在造業,你將來會墮惡道。這麼一回事情,不是什麼神祕,是佛的慈悲。你何必去看人家過失?戒律就好像一把尺一樣,你真看了,你會量這個量那個,到處去量人,他不量自己,到處量人,那個麻煩就大了。所以你要懂得佛教我們的意思,我們就會感恩。我們今天學《弟子規》、學《感應篇》、學《十善業》、學《沙彌律儀》,要知道自律,不要去要求別人,你要是要求別人,錯了。戒律不是要求別人的,完全是自己修行的,這個要知道,否則的話你就錯用了心。不學佛還不墮地獄,學了佛之後,最後學到地獄去了,那釋迦牟尼佛要流眼淚了,他沒有過失,你自己錯用了心,你學錯了。我們明白這個道理,對一切人,他做再多錯的事情我們不要放在心上,我們對他恭敬,我們就對了。我們禮敬諸佛,一切眾生都是諸佛,像普賢菩薩一樣,修禮敬、修稱讚、修供養、修懺悔,這樣才好。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節錄精華(第235集)--淨空法師2010/12/28

一切法門的歸宿--淨空法師



末後一個「樂說無礙」。這個字念去聲,念「要」,是愛好,念樂是快樂。這是個破音字,在此地念「要」,樂說自在。喜歡說,如果不喜歡說,他只自利就不度他,所以菩薩一定是有樂說無礙。「以上三種之智,為眾生樂說自在」,就是法、義、辭,要幫助眾生,歡喜跟眾生接觸,幫助眾生破迷開悟。特別是淨宗,要幫助一切眾生認識淨宗,為什麼?淨宗一生能成就,其他宗派一生成就不了,這是真的。為什麼?你們自己去想,其他各宗要斷煩惱,沒有帶業往生的,沒有帶業證果的;淨宗是帶業往生,往生成佛。所以為什麼古來的大德,華嚴宗的,學《華嚴》的,修法界定沒修成功,轉過來念佛往生極樂世界。他有沒有錯?沒錯,為什麼?《華嚴經》末後,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就是說那個法門你修不成功你馬上改,到極樂世界去。修天台的,智者大師給我們表法,專門提倡《法華》的,智者大師最後往生是念佛往生的,他是用十六觀,觀想念佛往生的。學密的就更不必說了,你看近代多少密宗的上師,臨走的時候都是念佛求生淨土。所以,淨宗是所有宗派最後的歸宿,《華嚴》歸淨土,一切法門,八萬四千法門,最後歸《華嚴》。成就了,修成了,都到華藏世界去了,不容易!到華藏世界要做到什麼?我們常說的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你才有能力到華藏世界。能做到嗎?做不到,做不到就帶業,我求生淨土。實際上,生到華藏世界,你去看《華嚴經》,文殊、普賢引導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從初住到等覺,都到極樂世界去向阿彌陀佛學習。這釋迦牟尼佛在《華嚴經》上說的,這才知道淨宗的殊勝。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節錄精華(第235集)--淨空法師2010/12/28

世出世間善法的根源--淨空法師



古人說得好,中國古人真有智慧。丈夫對妻子,你能不敬她嗎?為什麼要敬她?她養育你家的後代。這個題目就大了,你們這個家世世代代傳下去,靠誰?靠她,能不敬嗎?小孩你能不敬嗎?他是你祖宗往下延續的底下一代,你要敬他。自己身體你能不敬嗎?身體等於說父母是個樹,自己身體是個樹幹。統統都是從敬父母來的,敬祖宗!明白這個道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五種關係,叫五倫,五倫是個團體,五倫是一家,一家人。父子、夫婦、兄弟、君臣、朋友,五倫是一家人。所以團結這個名詞,在中國古時候沒有的,是從外來的,中國人他一家人,他本來就自然團結的,大自然的規律,團結在五倫裡頭。我們現在學佛知道了,佛法是整個宇宙是一體,那說的範圍更大了。老子講的與這個相應,「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現在量子力學家也是這樣說法,一點都不錯。一切眾生跟我是一體,你怎麼能不孝?怎麼能不敬?真正懂得這兩個字,這兩個字是根,主要的根就是孝,敬是從孝裡頭生出來的,第二個根。五倫從這裡生的,五常也從這裡生的,所以五倫都是孝,都是孝敬,五常也都是孝敬,四維八德還是孝敬,菩薩八萬四千細行是孝敬,聲聞三千威儀都是孝敬。做到一定的程度,就是一個境界,自自然然,這個境界是什麼?心真的清淨。我們經題上講的三個標準,清淨、平等、覺,到清淨就有感應了,就像水一樣,它就有感應,一切眾生起心動念,這個波動你就完全能接收得到,平等那是更深的禪定,大徹大悟那是圓滿的禪定,所以能做到辭無礙。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節錄精華(第235集)--淨空法師2010/12/28

挽救災難的不二途徑,棄惡揚善--淨空法師



第三「辭無礙。於各地諸方之言辭通達自在,名為辭無礙。」佛菩薩有,世間聖賢還不行,這就是講語言文字的障礙沒有了。無論哪個國家的文字,你不需要學你自然就通了,無論哪一種的語言,你不學也都明白了。像佛經上所說的,「佛以一音而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這是辭無礙。眾生知不知道一切眾生的意念?知道,我們現在比從前的人體會得更清晰,江本博士用水實驗,水會看、會聽,會看各種文字,寫十幾種不同的文字,但都寫一個愛字,各種不同的,水統統接到的信息,現出色相都是那麼美。給它寫個惡字,它給你示現的圖案都是非常醜陋。我聽說江本博士這幾天在廣州,他做了十幾年。水它知道,懂得人的意思,人起心動念它都知道,佛菩薩怎麼會不知道?世間聖賢也知道,不像佛菩薩那麼清楚,為什麼?世間聖賢清心寡欲,欲望少,還有,不是沒有;煩惱輕,不是沒有煩惱。出世間聖人,法身菩薩煩惱斷了,沒有了,欲望沒有了;阿羅漢欲望就沒有了,菩薩,法身菩薩煩惱就沒有了,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水它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所以它很厲害,它什麼都知道,你瞞不過它。你起心動念,起心動念有波動,信息往外發,它收到。我們明白這個道理,肯定這個道理,地球災難怕不怕?不怕。我們曉得地球災難怎麼來的?就是居住地球的人心念不好,發出去的東西都是不善的,所以它們接收的時候它也生煩惱,它的反應就不好。所以,我們居住的環境好不好,是我們自心意念染淨、善惡所變化出來的。連科學家都教給我們,怎麼應對二0一二?棄惡揚善,就是佛法裡面講的斷惡修善。善惡的標準是《十善業》、是《弟子規》、是《感應篇》,你拿到這個標準你每天去反省,不善的我們統統放下、統統遠離,善的我們好好去做,把它發揚光大,叫棄惡揚善。自己做還不夠,要發揚光大,要幫助別人,要影響社會,讓社會上的善人愈來愈多,我們這個地球愈來愈美好。這是個正理,真的不是假的。現在科學做出證明,我們相信科學,科學家所得到的結論、研究的報告跟佛法講的是一樣的,我們應該相信,改邪歸正。邪是什麼?自私自利,這是邪惡的根、邪惡的本。什麼是正?什麼是善?我們剛才講,孝敬是善之根。不善的要放棄,善的要認真去學習,孝順父母,從這開始,孝順家親眷屬。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節錄精華(第235集)--淨空法師2010/12/28

小學的背誦是在成就戒定慧--淨空法師



由句組成就是文,一段一段的這就是文,你在四書裡面看到是章句,每一章幾個完整的句子。有些一個完整句子它就是一章,有些是三、四句,多的時候十幾句。這是四無礙辯裡頭第一個。能詮之教法名為法,這就是名、句、文,這是完全從教學法上來說。詮是什麼意思?具也,善也,言也。於教法無滯,沒有障礙,名法無礙。你在教學的時候,在文字上沒有障礙。由此可知,文字是小學裡最重要的課,小學不給你談義理,先把這個基礎打好。所以在過去教童子,就是教小朋友,著重在背誦。剛才給諸位說過,背誦真正的目的不是在記憶,那是附帶的,真正的目的就是孟子所說的,「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那個放心是什麼?我們佛經上講的三昧,目的在此地。從小就培養他依戒得定,因定開慧。你就曉得古人這個教學的智慧、教學的用心,怎樣把一個人培養成聖賢,培養成佛菩薩。印度人講佛菩薩就是中國人講的聖賢,因為人人皆是聖賢,人人皆是佛菩薩。你要不從小培養,小朋友心也會散亂,也會胡思亂想。所以背誦是一個方法。副作用也很好,讓他記憶古賢先賢的這些語言,幫助他開智慧。不用給他講,他念多了自然就開智慧,古人說過,「讀書千遍,其義自見」。他每天都在背書,一天背十遍,十天就一百遍,百日就一千遍,念到千日他怎麼會不開智慧?千日是三年。這就是說明古人這個紮根教育多好!我們在歷史上去看,古時候考試制度,未成年考中舉人、考中進士的,等於說參加國家高等考試,不少人,十幾歲。考中舉人就有資格做縣市長,知縣、知府,你問他多大年歲?還不到二十歲。唐太宗十六歲做將軍,二十七歲做皇帝,他那種智慧從哪來的?從小培養的。我們千萬不要疏忽戒定慧這三個字,這三個字是寶,無始劫以來,凡夫修成菩薩、修成佛都是走這個路子,我們今天如果說離開戒定慧想能成就,沒這個道理。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節錄精華(第235集)--淨空法師2010/12/28

君子憂道不憂貧--淨空法師



無論處什麼環境,再不好的環境,心裡還要有怨、還要有恨,那就錯了,你完全是凡夫。連儒家都說,「君子憂道不憂貧」,不怕貧賤,貧是沒有財富,賤是沒有地位,這個不要緊,這不在乎,問你有沒有道德;也就是說,譬如五倫有沒有做到?五常有沒有做到?禮義廉恥有沒有做到?孝悌忠信仁愛和平有沒有做到?這些東西做到,你成就了,你是聖賢君子。雖然沒有地位、沒有財富,你看顏回就是個代表,他沒有憂慮,他一天到晚非常快樂。孔子那麼多學生,讚歎最多的是顏回,這是君子的一個好榜樣、好模範。所以讀書明理。我們要問,我們細心去體會、去觀察,顏回一生幸不幸福?幸福。為什麼說幸福?快樂!快樂的生活就是幸福的生活,他沒有哪一天愁眉苦臉,在那裡抱怨,沒有,從來沒有。你問他,他什麼都懂,他有智慧,他有德行。貧賤、富貴在佛法講,那是人的滿業,佛法講因果,過去生中沒有修財布施,這一生物質條件就很差。顏回沒有遇到佛法,那時佛法沒到中國來,他要學到佛法,佛教給他,修財布施就會得財富,你的物質生活就沒有問題,就可以過得去。我們比他幸運,我年輕的時候生活跟顏回差不多,可是遇到佛法,老師教給我,修財布施。我說我連吃飯都成問題,我哪有錢財布施?老師很認真嚴肅的告訴我,一毛錢有沒有?我說有,一毛錢可以;一塊錢行不行?一塊錢勉強。你就從一毛、一塊去布施。回去真幹,幹了三年,你看時間不長,才一千天,效果就出來,收入就多了。效果出來之後,我們愈多愈施,自己絕不留這個東西,可是愈施愈多。我教了不少人,有很多人用我這個方法去做,果然不錯,愈施愈多。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節錄精華(第235集)--淨空法師2010/12/28

世出世間法恆常不絕的關鍵--淨空法師



自性裡頭德行,最重要的是孝敬,世出世間法都從孝敬裡頭流露出來。所以佛法,釋迦牟尼佛當年教學,學生那麼多人,向四面八方去傳播。有些地方一、二百年就沒有了,有些地方五、六百年,有些地方七、八百年,唯有傳到中國這一支,到今天兩千年了。不但不衰,在中國這兩千年當中,歷代這些高僧大德,居士成就的我們稱高士,高僧、高士不勝枚舉。我們要問,為什麼有些地方傳一、二百年就消失了,四、五百年就滅亡了?包括印度本土,印度本土佛教滅亡到現在至少是一千年了。原因雖然很多,我們老祖宗告訴我們,「行有不得,反求諸己」,這句話很重要。外面的因素是其次,主要的因素是在自己,自己到底出現什麼毛病?給諸位說,就在孝敬這兩個字。對父母盡孝衰了,對學業、對老師那個誠敬淡薄了,問題就出現了。孝敬有形式沒有實質,逐漸逐漸愈來愈淡薄。在現前這個社會,佛法衰了,衰到低谷,當然外面環境有關係,現在的社會都講功利,道德、倫理沒有人提了,它能不衰嗎?佛門裡面本身也不講。我們就說這個一百年,這一百年社會的風氣確實是每況愈下。但是佛門裡面還保持到一點形式,實質很難說了,但是形式還保存,保存到我這一代,還有這個形式。我們下一代,比我們在形式上都差得很遠,再下一代我看恐怕就沒有了,這是危機!孝敬要知道,父母、老師那是個典型,是個樣子,對父母盡孝,對師長致敬,它真正的意思,是要把對孝敬父母的心,《菩薩戒經》裡面所說的,孝順一切眾生,不是只有父母。《戒經》上講,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那是菩薩的孝。對老師的敬也是如此,我們對釋迦牟尼佛的恭敬,必須要應用在日常生活當中,對一切人事物的恭敬,跟對佛的恭敬沒有兩樣。這樣做,佛法才能夠興旺起來。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節錄精華(第235集)--淨空法師2010/12/28

孩童的紮根在於保持清淨心--淨空法師



民國初年,兒童所讀的這些書,小朋友所寫的文章,我以前手頭上有十一、二本的樣子,民國初年小學生的模範作文,全是文言文。現在大學文學院的學生不但寫不出來,可能有很多都看不懂。當時寫這些文章的小朋友多大年歲?十二歲以下。我不相信我們這一代人的聰明智慧不如前人,我們覺得現在小朋友比從前人聰明很多,為什麼在這方面不如前人?沒學,疏忽了,沒學習,學習肯定超過古人。學習不是難事,從小背書,背書的好處太多了,背書第一個目標是讓小朋友保持清淨心。為什麼?小朋友也會胡思亂想。怎麼叫他不胡思亂想?教他背書,這個方法最好,他每天背書,他就不胡思亂想了。這也能夠幫助他,這是一種方法,背書是個方法,等於修定。背書好像是戒律、方法,目的是讓他得到清淨心,清淨心生智慧,清淨心裡面把自性裡面的德行開發出來了。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節錄精華(第235集)--淨空法師2010/12/28

祖先智慧的原動力--淨空法師



《大學》、《中庸》取自於《禮記》裡面的兩篇,真的是《禮記》裡的精華,最重要的兩篇,的確也是高等哲學。大家讀這本書,這本書裡面,我們在此地講名、句、文,多簡單,一個字廢話都沒有。你把它減少一個字它就不圓滿,你加上一個字就累贅,真正做到不增不減,這是好文章,言語做到這樣是好的言語。中國古聖先賢所要求的標準,一點都沒有麻煩。諸位如果真正好好去讀文言文你就明瞭,言簡意賅,言語簡單,意思很圓滿。現在人跟從前人比就差很遠,說很多話,寫了很多字,意思表達不出來。好的白話文,民國初年有,我們讀過,讀得非常歡喜,這些作者都是有中國古文學的基礎,就是好的白話文要好的文言文的基礎,白話文寫得美!我們的老祖宗,這是智慧、這是發明,留給我們後世子孫,智慧的財產、方法、經驗,還有過去歷朝歷代的效果,都在這些典籍裡面。不但是無限豐富的精神財產,精神財產能夠帶給我們物質的財富,能夠帶給我們美滿幸福的人生。我們這一代疏忽了,也不止是這一代,上一代疏忽了,再上一代疏忽了,照曾國藩先生的話來說,我們已經疏忽了兩百年,兩百年至少有七、八代了。所以,今天我們生活過得這麼苦,這樣的迷惑顛倒、造業受的這些果報。這都是老祖宗不願意看到的,老祖宗希望我們一代比一代好,一代比一代殊勝。能做得到嗎?能,智慧的累積、善巧方便的累積、經驗的累積,所謂是踩著前人的肩膀一定比他高。中國過去,你看做官的人戴的帽子,你們在戲台上能看到,那個帽子叫進賢冠,像樓梯一樣,前面這一層低,後面高起來。表什麼意思?前面是自己這一代,希望後一代高過我這一代,世世代代都向上提升,步步高升,這是祖宗對於後世子孫的期望。期望不是只有期望而已,他有行動,他真幫助你。發明文字,文字是智慧的符號;發明文言文,文言文是能夠超越空間、超越時間,它有這種能力,不受時空的限制,把原汁原味世世代代傳下去。在全世界每個國家、每個族群找不到,唯獨中國人有這個工具。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節錄精華(第235集)--淨空法師2010/12/28

儒家的《華嚴》—四書--淨空法師



中國自古以來對於言語文字的要求四個字,簡要詳明。四書自從朱熹編成之後,在將近一千年,他是宋朝人,宋元明清到現在,幾乎是中國人必讀之書,家喻戶曉,這部書編得好。我學佛之後我有個想法,朱夫子編這部書,非常可能是受《華嚴經》的啟示。《華嚴》是一部大經,朱夫子學過佛經,而且也有相當深度的契入。《華嚴經》有圓滿的理論,有善巧的方法,後面還帶表演,做出來給你看,那是行證。所以,清涼大師把這部經判為四分,信解行證。這是一部完美的哲學,方東美先生所說的,在全世界找不到這麼好的哲學書,他稱之為全世界哲學最高峰、哲學之冠,有道理!四書就很像,你看《中庸》是理論,《大學》是方法,簡要詳明,《論語》、《孟子》是表演。《論語》,孔子為代表,聖人落實了,把《中庸》跟《大學》做出來,聖人境界,孟子是賢人的境界。所以有理論、有方法、有表演,跟《華嚴經》那個架子非常非常像。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節錄精華(第235集)--淨空法師2010/12/28

不離名聞利養,難出六道--淨空法師



「四無礙者,一、法無礙,名句文能詮之教法名為法。詮者,具也,善也,言也。於教法無滯,名為法無礙。」四無礙智是諸佛菩薩教化眾生重要的方法,這四種前面我們讀過,它也叫四無礙智。總而言之,是以智慧為體,以善巧方便為作用。這四種有體有用,偏重在作用上說,所以它又稱為四無礙解、四無礙辯,辯才。法,首先講名,名是名相。老子說得很好,我們翻開《道德經》,第一篇老子就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此地講的名,就是老子所說的,本來沒有名,名都是人給它建立的,所以名都是叫假名,這個一定要知道。你叫什麼名字?假名,為什麼?你喜歡你就改了,它不是一定的,不是永恆的。縱然你這一生,譬如我這一生出家叫淨空,我前一生不是用這個名字,來世也不曉得在哪一道,也不是這個名字。所以,名全是假名,不要在意。如果執著在名相上,死在名句之下,那都是迷惑,那都是過失,那不是智慧,是煩惱。所以名也得要放下,叫名聞利養,你看名聞擺在頭,利養還在其次。由此可知,世間人,六道眾生對名分的執著多重!所以六道難出,真難!難在哪裡?我們能細心觀察,想到這個問題就明白了,就不難理解。言語也離不開名相,離開名詞術語我們都不會說話了,我說人,人也是個名詞,動物它也是個名詞。佛教導一切眾生,也要立很多名相,佛學裡專門的術語,佛學大字典裡面就起了這個作用。你要懂得名裡頭所含的意義,這叫義理,名的後頭有意義。明白了,這是智慧,不明白會造成煩惱。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節錄精華(第235集)--淨空法師2010/12/28

2012年9月28日 星期五

孔孟學說講的是什麼--淨空法師



我們對湯恩比致敬,湯恩比對中國傳統文化了解的確有很深的深度,他能提得出這個話。除了中國傳統學術之外,這個世界的亂象,沒有任何方法能夠把它擺平,也就是沒有任何方法能救今天的世界。孔孟學說到底是講的什麼?我常常問大家,你用一句話回答我,不要囉嗦。大乘佛法是什麼?不用講那麼多經典,你把它的精神、方法說出來。孔孟的精神、理念,仁義!「仁者愛人,義者循理」。義是什麼?思想、言語、行為合情合法合理叫義;仁是推己及人,想到自己一定要想到別人。仁者愛人,由自己想,那個仁是兩個人,人字旁邊一個二,常常想著別人。中國歷代的帝王念念想到人民,如果這個皇帝只想到自己,不想到人民,這個國馬上就要亡,你看每一個朝代末代的皇帝就犯了這個錯誤。法,多好!開國的帝王立下來的法,法好,他不遵守法,他就亡國;他要世世代代遵守,他的國家決定不會亡,任何一個朝代都是如此。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節錄精華(第234集)--淨空法師2010/12/27

化解世界問題的道理、方法--淨空法師



所以我們講到湯恩比說化解世界問題,社會問題,用什麼?孔孟仁義,用仁義的道理,用忠恕的方法。那就是說東西方今天遭這麼大的災難,都是因為把聖賢教育疏忽了。東方我們中國傳統東西丟掉了,在外國把宗教教育丟掉了,所以遭這個大災難。人沒有受過聖賢教育,做什麼樣的壞事都得原諒他,不要再追究了,所以用忠恕。恕就是饒恕他,造再重大的罪業都不要追究了,不要放在心上,無論做什麼壞事,不再提了,用這個方法,大家心才安,社會才能安定。不要讓那些造作不善的人心裡恐慌,這樣不好。要社會安定,大家好好一起來學習傳統教育,這樣就好了。傳統教育如果能夠學上半年,你的信心就恢復了,這我們在湯池做的實驗;能夠做到一年,你完全就改變了;一年之後,你學過一年之後,你再做犯法的事情,可以用法律來制裁你。現在你做犯法的事,為什麼不制裁?你沒教,沒教過你。沒有教你,你犯法處罰你的時候,這是不義,在中國古聖先賢心目當中,那是不義。你沒教他,他犯過失,你怎麼可以處罰他?教了以後,他犯法,處罰他,這可以。這是今天在整個世界都要用忠恕,湯恩比說得沒錯。以仁義的理念、以忠恕的方法,大乘是以真誠的基礎,用慈悲的方法,要原諒他。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節錄精華(第234集)--淨空法師2010/12/27

正信和迷信--淨空法師



所以智慧辯才是在佛法裡頭首先要取得的,它是以智慧為中心,為體,辯才為用,辯才就是教學方法。智慧是什麼?對於整個宇宙人生徹底明瞭,這是智慧,今天我們講的科學跟哲學。我們很有幸,所以感激老師,我每天上課一定對老師行禮,沒有老師,永遠不認識。老師帶給我們一生,真的人生最高的享受,這個經題裡面「清淨平等覺」,我們的心(精神)沒有被染污,永遠住在平等,覺而不迷,這就是最高的享受,最高的享受跟名聞利養不相干。迷而不覺,這就講到迷信。什麼叫迷信?事實真相沒有搞清楚,你相信它是迷信,你不相信它也是迷信,沒搞清楚,信與不信統是迷信,一個是迷的相信,一個是迷不相信,所以統統是迷信。什麼是正信?統統搞清楚、搞明白了,你相信它是正信,不相信它也是正信,我搞清楚了,你了解了。所以都得要把事實真相搞清楚、搞明白才行。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節錄精華(第234集)--淨空法師2010/12/27

居住環境隨著我們的心在轉--淨空法師



我們念這個經,這是釋迦牟尼佛為我們介紹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國土,沒有別的,他的世界跟我們地球沒有兩樣,只是他們的居民接受阿彌陀佛的教育,人家教得好,個個都是善人。不但是善人,上善,善到頂尖了,個個都是善人。所以感得山河大地這樣的美善,超出一切世界,是人超出。為什麼人善,山河大地會變好?人心不善,它會變壞?這大乘經上常講,佛經上兩句話我們必須記住,「相由心生,境隨心轉」。境是我們居住的環境,居住環境隨著我們的心在轉。你不要認為樹木花草、山河大地它無知,那你錯了。它會看,它會聽,它懂得我們人的念頭,我們念頭善它就善,我們念頭不善它就不善。這樁事情十幾年前日本江本博士用水實驗,水是礦物,實驗出來水會看、會聽、會懂得人的意思。我們人身體百分之七十五是水分,我們心情跟整個身體會有變化,心情不好,你就會多病,疾病從這來的。一天到晚歡喜的人他不會生病,他法喜充滿,他的細胞都是快樂的;每天是愁眉不展的話,那個細胞就帶病毒了。同樣一個道理,山河大地跟著我們念頭變。所以你統統把事實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你就曉得,整個宇宙是福是禍、是善是惡,都是自作自受,這不能怪別人。沒有人做主宰,是自己念頭在做主宰,一念善,沒有一樣不善;一念惡,沒有一樣不惡,都在念頭。所以教育就太重要了。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節錄精華(第234集)--淨空法師2010/12/27

最有自信心的民族--淨空法師



我學佛的時候,因為佛經最晚的翻譯是宋朝,南宋,南宋以後幾乎沒有什麼新的東西出現了。從漢朝到南宋,八百多年,這時佛經大量傳到中國,翻譯成中文,翻的文字翻得好。我對於這個事情曾經問過老師,因為老師對佛很有研究,他最後跟我講佛經哲學。我懷疑的一個問題,就是那個時候大量梵文到中國,翻譯之後為什麼原來的梵文沒有保存下來?現在都喪失,找不到了,這是不應該的事情。老師聽了我這個話就哈哈大笑,我也很驚訝,這有什麼好笑的?他說你不知道,古時候中國人跟現在不一樣,現在中國人對民族自信心沒有了,從前的中國人,那種豪氣、智慧真是世界獨一無二的。他說把印度梵文翻成中文,不但意思一點錯誤都沒有,文字比梵文的文字還要華麗,還要好,換句話說,學佛,念中文的譯本就可以了,那個可以不必要了。你說這種氣慨還得了嗎?哪裡像現在中國人這麼可憐?現在中國人對自己沒有信心。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節錄精華(第234集)--淨空法師2010/12/27

什麼才是中國的危機--淨空法師



滿清亡國之後,民國成立到今天一百年了,這一百年不但沒有人依照傳統文化去做,連講的人都沒有了,滿清是末年還有人講,現在連講的人都沒有了。所以我們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生疏,比不上外國人,外國人學中國的漢學、學中國的歷史,比我們懂得多。我們今天在外國,常常外國人要問起來的時候,我們不能回答。他問你一個,李太白是什麼時候的人,你曉不曉得?很多人答不出來,這唐朝一個詩人。那要問問過去典章制度,那更糟糕、更陌生了。所以中國的危機,古時候講不在於政權,政權喪失掉沒關係,我們中國傳統政權曾經被元朝蒙古人取而代之,元朝是蒙古人,清朝是滿清人,但是文化沒有遺失,一定可以復興。文化如果是被滅掉,這個民族永遠不會復興,那真的就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國三個都亡了,最後剩下中國,可能中國在三十年之後,中國這個最後的一個文明古國也沒有了。任何力量亡不了中國,只有中國自己人。不相信老祖宗了,不相信中國傳統文化了,他為什麼不相信?他不認識。這讓我們很感到悲傷的事情。今天我們有責任要把中國傳統文化再興起來,怎麼興起來?要提倡讀古文。不難,古文讀起來真有味道,這真叫精神糧食。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節錄精華(第234集)--淨空法師2010/12/27

最懂得教育的族群--淨空法師



中國這個族群在全世界最懂得教育。中國的教育起源太早了,政府正式設立官員主管教育,什麼時候?歷史上記載堯王的時候,堯舜,距離我們現在四千五百年,政府正式設立,而且地位很高。那時候的朝廷,就是政府,官的名字叫冢宰,冢宰就是總理。冢宰下面這就是部,現在講部,總理底下這是部。第一個部,司徒,司徒是教育部,管教育的。以後官的名稱不一樣,但是性質沒有變,這個體制沒改變,一直到滿清,你看宰相底下六個部,第一個禮部,禮部尚書就是部長,禮部是教育部。由此可知,在中國四、五千年,都是把教育擺在第一,你細心去觀察,所有行政都是為教育服務。所以這個國家幾千年來長治久安,靠什麼?靠教育。所以中國人有教育的智慧,有教育的方法,這個辯才是屬於方法,有教育的經驗,有教育的成果,一個政權穩定之後,在中國歷史上差不多都可以到二百五十年到三百年。中國最長的周朝八百多年,商朝六百多年,漢四百多年,靠什麼?靠教育,只要把人教好。所以中國是什麼社會?讀聖賢書之後你就曉得,中國立國的制度是聖賢的制度,聖賢的社會,聖賢的政府,聖賢的民族,你不能不佩服。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節錄精華(第234集)--淨空法師2010/12/27

孔孟的根--淨空法師



我在二00五年、二00六年,兩次訪問倫敦,特別去看牛津大學、劍橋大學跟倫敦大學,這三個學校在全世界排名前三名的。我訪問他們的漢學系,歐洲漢學系的中心就在這三個學校,特別是倫敦大學,倫敦的名氣不如牛津跟劍橋,但是在漢學方面來講,它是第一,倫敦漢學的研究超過牛津、超過劍橋。所以我兩次去這個學校訪問,跟他們漢學系的同學交流,我給他們上了一堂課,跟他們的教授交流,我就提出這個話,這話是你們英國人講的,湯恩比教授沒有一個人不知道的。我問他們,你們都是研究漢學的,用佛經寫博士論文,用孟子、王維(唐朝的文學家)去寫博士論文,我很佩服。他們說一口標準的北京話,我不如他們,念中國古書,所以進入這個學系,我們不需要用英語翻譯。我在課堂裡面問他們,湯恩比的話你們相信嗎?大家對著我笑,不說話。停了幾分鐘,我說,那他說錯了嗎?也沒有人回答我。最後我告訴他,我說湯恩比沒有說錯,我們把他的話解讀錯了。怎麼解讀錯了?今天提到孔孟,你們頭腦馬上就會想到四書五經、十三經;講到大乘,一定就想到《華嚴》、《法華》、《般若》這些大經大論。這都是他們的功課,都是他們主修的東西,能不能幫助今天這個社會?真的不敢講話。我提出這個問題,你們反應的是孔孟的花果,像樹一樣,那是花果,是佛法裡的花果,好看,那個東西裡頭太高深了,誰懂?包括我們一生研究的,都未必能理解裡面的奧祕,怎麼能幫助社會?
我接著告訴他,我說花果從哪來的?枝幹長出來的。枝幹從哪裡長出來?根本長出來的,它有根,根是活的。我說孔孟的根你們知不知道?大乘的根曉不曉得?我這點醒他。孔孟的根是什麼?《弟子規》,道家的根《太上感應篇》,大乘的根《十善業道》,他們沒想到這一點。儒釋道這三個根的教育要是能夠普遍推行,社會馬上安定。要多長的時間?我們真做了實驗,過去我們在安徽廬江湯池做實驗,三個月,社會風氣完全變了,我們自己都不敢相信,人民怎麼是這樣好教的。這個實驗證明了兩樁事情,我們老祖宗講的「人之初,性本善」,證明這一點,人性本善;第二個證明,人民是非常好教的,只是你沒教他,你要教他,很快他就會覺悟,他就有智慧能夠辨別善惡、辨別是非,知道我們日常起心動念錯誤了。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節錄精華(第234集)--淨空法師2010/12/27

認識佛教--淨空法師



因為佛法是教育,佛法是教學,這個諸位要知道,我們常常提醒。因為今天在全世界都把佛教稱為宗教,很多人誤會說佛法是迷信,我們不能不多說幾句,不能不常常提起。我在年輕的時候跟大家一樣,也以為佛教是宗教、是迷信,所以從來不碰過它,連寺廟都不去,偶爾去觀光旅遊,看看這些古代的藝術建築,看看這個東西而已。再看到出家人做法會,超度的佛事,這給我們一個很錯誤的觀念,好像佛教專門是為死人服務的,這個誤會太大了。我學佛的因緣,是年輕的時候愛好哲學,在台灣跟方東美先生學哲學。老師很慈悲,跟我講了一部《哲學概論》,最後一個單元「佛經哲學」。當時我非常訝異,佛是宗教、是迷信,宗教裡面它是低級宗教,怎麼會有哲學?宗教裡高級宗教只有一個神,低級宗教叫泛神教,很多很多神,什麼都拜,這屬於低級宗教。所以我們把它認為低級宗教,哪來的哲學?老師告訴我,他說:你年輕,你不知道,「釋迦牟尼是全世界最偉大的哲學家,佛經哲學是全世界哲學最高峰,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是上他這種課才把觀念轉過來,重新認識它,很不容易!如果沒有這個緣,我們一輩子都不會跟它接觸,那真是古人所謂如獲至寶當面錯過。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節錄精華(第234集)--淨空法師2010/12/27

智慧透一分,煩惱就少一分--淨空法師



像在中國大乘法裡面,我們常常聽到的禪宗裡面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他們要念佛求生淨土是實報莊嚴土,他不是同居土、不是方便土,因為他們已經證得圓教初住以上。教下裡面大開圓解的,大開圓解跟禪定功夫沒有兩樣,你學教,譬如學《法華》,你得法華三昧,學《華嚴》得華嚴三昧,然後再大徹大悟,那才大開圓解。所以跟宗門的明心見性是一個境界,它不叫明心見性,它叫大開圓解。念佛法門就一句阿彌陀佛,念到什麼?念到理一心不亂也是這個境界。這種人往生,一往生就花開見佛,他不要阿彌陀佛本願加持,他已經就是阿惟越致菩薩,他生實報土。所以我們自己要很清楚,我們煩惱沒有斷、身見沒有破,邊見、見取、戒取、邪見這統統都在,這樣的人生極樂世界是凡聖同居土。
所以我們在此地重視天人,我們能夠把戒律持好、把十善做好,《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道》做好,到西方極樂世界天人身分,比人高,凡聖同居土裡面上輩往生,這是我們要懂得的。我們今天在這個世間,要特別把自己往生的品位向上提升,我們看看《觀經》裡面所說的你就曉得,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在極樂世界要修行十二大劫到實報土,就是我們一般講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也就是證得《華嚴經》上講的圓教初住的地位,十二劫。實在講,十二劫在菩薩修行來說是非常短的時間,我們要不在極樂世界,在這個世界修行那恐怕到無量劫才能辦得到,西方極樂世界人無量壽,十二劫算什麼!好比你能夠活一百歲,你要用多少時間完成?十二天,十二天不是太容易了嗎?可是在這個地方,十二年都做不到,別說十二天,這是我們一定要曉得。你真搞清楚、搞明白,選擇極樂世界是真實智慧、真實功德、真實的成就。你要是不選擇,那你就錯了,憑自力斷煩惱太難太難了!生到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對我們的幫助就大了。那個世界沒有惡緣、沒有誘惑,天天聽經聞法,身心清淨,裡面煩惱伏住,外頭沒有誘惑。外面統統都是幫助增長道業、增長德行的增上緣,沒有惡緣。所以這一句說得就很清楚。天人身頂既有常光,正是智慧成就,自性裡面的智慧漸漸的彌陀幫助我們往外透,智慧透一分,煩惱就少一分,這肯定的。在西方極樂世界不會退轉的,只有進步,沒有退步。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節錄精華(第233集)--淨空法師2010/12/26

只以此光宣妙法,是法即是此光明,不離是光說此法--淨空法師



「又《涅槃經》云:光明名為智慧。又大慧禪師曰:只以此光宣妙法,是法即是此光明,不離是光說此法。」這是以光明做佛事,身光放光都是自性般若的流露,這個光也是千變萬化,光中能現相。你看阿彌陀佛光中化佛,佛又放光,光中化菩薩,重重無盡,遍滿法界。這就像我們平常舞台上的藝術表演,精彩太多了,我們怎麼表演也表演不像,比不上人家!所以用這種方法來覺悟眾生,加持眾生,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這光裡面的含義深廣無際,沒有邊際,表的是什麼?所有一切大乘經教都在光中,所有一切經法都在妙音之中,那是音樂,還包括飲食。你看香積國、香積如來,他用什麼接引眾生?飲食,請你吃飯,一餐飯吃完開悟了、成佛了,無奇不有。六根六塵沒有一樣不是表法的,光通一切,音聲也通一切,香味也通一切,整個法界就像一個電網一樣,任何一點跟遍法界虛空界是一體,這個信息同時就傳遞到了,這不是最高的科學嗎?科學真達到登峰造極,科學家天天在作夢、在嚮往,極樂世界早就有了。無論學什麼,這是很多很多年前,在美國我就勸這些科學家,要想學科學到極樂世界去,阿彌陀佛是大科學家。這三句話說得是非常之妙,大慧菩薩說的,只以此光宣妙法,是法即是此光明,不離是光說此法。這妙極了!這是佛法裡面講的圓滿的科學。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節錄精華(第233集)--淨空法師2010/12/26

極樂世界的簡短介紹--淨空法師



那我們想到修學環境,在現在這個時代修學環境真難,障礙太大了,內裡面的煩惱習氣,外面五欲六塵的誘惑,你的心靜不下來。極樂世界的環境清淨,天天聽阿彌陀佛講經說法,西方極樂世界人沒別的工作,整個世界就是兩種人,一個是佛、一個是菩薩,往生到那裡都是菩薩,佛是老師,菩薩是學生,它這裡面沒有其他行業,也沒有政府組織,沒聽說極樂世界有國王,如果有國王早就介紹了。國王、大臣沒有,《無量壽經》上講得更清楚,那個地方居住的環境是隨心所欲,喜歡什麼房子就現什麼房子,想大就大,想小就小,想在空中也行、想在地上也行,隨心所欲,沒有門牌號碼。人的形狀都一樣,到底是張三、李四那不認得,在我們這個世間兩個雙胞胎長得一樣,哪個是老大、哪個老二我們都不知道,還得做記號。西方極樂世界沒記號,怎麼分?因為個個人都有智慧、都有神通,決定不會把人認錯,所以大家相貌都一樣、體質都一樣,你知道哪一個人是阿彌陀佛、哪一個人是什麼菩薩,清清楚楚。
到西方極樂世界才知道,現在科學講人腦,人腦比電腦高明萬倍都不止,電腦怎麼能比得上人腦!可是現在人腦比不上電腦,為什麼?人腦太複雜、妄念太多了,電腦比我們簡單,它就比我們聰明。可是到西方極樂世界個個人都得到清淨寂滅,那電腦就差太多了,所以那邊用不上這些東西,再高的科學儀器用不上,本能超過一切,學科學的人要到極樂世界去。所以佛經裡有高等科學,老師當年把佛法介紹給我的時候說,「佛經哲學是全世界哲學的最高峰」,我們今天可以說佛經科學是全世界科學的最高峰,到極樂世界它到頂尖,科學、哲學都到頂尖了。通達諸法實相,一切法的真相。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節錄精華(第233集)--淨空法師2010/12/26

一切眾生都有光--淨空法師



「又光明者,自瑩(亮)謂之光」,自身放的,身光,頭部的是頂上光,是從自身放的。這個事情並不稀奇,所有一切眾生都有光,學氣功的人他說是氣,佛法稱之為光,顏色不一樣、大小不一樣。有氣功的人能看得出來,看到光的顏色不同、大小不一樣,知道你的身體健康狀況。以前我住在加州的時候,遇到大陸幾位高級的氣功師,他們來看我,聽我講經,他沒跟我說,跟同學們說,他說法師氣功比他還高。我也沒學過氣功,我根本就不懂。他怎麼說呢?他說我身上放的光是金色的光,這光裡面最好的。他說我不相信,我是天天講經,不過就是心地清淨一點,沒有什麼胡思亂想,想的都是經教,心比較清淨、比較單純。他們確實也有一點能力,特別看人體生病,尤其像癌症這些,他都能指出你什麼地方有問題,看得都相當準確。
這些佛經裡面講的光,確確實實不但一切人都有光,一切動物也有光,一切植物也有光,動物的光比植物強,植物比較上微弱,統統有。我們現在主要是心浮氣躁,妄念太多,心定下來就看出來了,就能夠現前。佛放光,其實我們人也放光,心地清淨、慈悲,他有清淨慈悲光,有智慧光,這佛經上講得很多,都是真的,都不是假的。一般鬼神都能看見,人身心清淨、慈悲、智慧,所以鬼神看到了對你尊敬;心行不正,他也有光,顏色不一樣的,灰色的、黑色的,這一類,鬼神就瞧不起你,鬼神戲弄你、欺負你。正人君子鬼神尊敬,這有道理在,人本來比他們能力強。古人的能力比我們現在強,為什麼?古人心是定的,現在心是亂的,古人心平氣和,現在心浮氣躁,不能比。所以古時候社會安定,天地鬼神都能夠配合,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現在呢?現在主要是人心不善,人心不善,鬼神也亂了,整個地球也亂了,什麼災難以前沒聽說過的現在都發生了。這些現象很難理解,大乘教上都有,「從心想生」,我們的心行不善,所以不善的境界就現前了,就這麼回事情,端正心念,這些災變自然就沒有了。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節錄精華(第233集)--淨空法師2010/12/26

韋提希夫人因何能往生--淨空法師



我們冷靜去思惟、去觀察我們現前的世界,我們在經典上看世尊給我們介紹的十方諸佛剎土依正莊嚴,就跟韋提希夫人當時情況一樣。在這個世間遭到災難,平常聽世尊講經,知道十方諸佛無量無邊的寶剎,韋提希夫人就動了念頭想移民,現在的話移民,我不住在這個地方,我想找一個好的地方、好的環境去居住。世尊有神力把十方諸佛的剎土,就像我們現在電視一樣,顯示在韋提希夫人的眼前讓她自己看,她看了之後給世尊說,「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好,我想到那裡邊去」。不是釋迦牟尼佛介紹的,釋迦牟尼佛把十方佛剎用神力讓她都能看到,她自己選擇的,選擇正確,世尊讚歎。她向世尊請教怎樣才能去?世尊給她說《十六觀經》,這是《觀無量壽佛經》的緣起。這樣一個好的地方韋提希夫人看到了,我們在這部經上讀到這些文詞、聽到古大德的這些註疏,我們也明白了,願不願意去?如果真願意去,就要像韋提希夫人那樣的誠心誠意,老實、好學、真幹,她就真的往生了。釋迦、彌陀大慈大悲,沒有一句話是欺騙人的。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節錄精華(第233集)--淨空法師2010/12/26

懺悔往生必須把握時機--淨空法師



身具金剛堅固之力。這個金剛不但是講你這個體質金剛不壞身,金剛還表智慧,惠能大師開悟的五句二十個字,你統統具足了,「本自清淨、本不生滅、本自具足、本無動搖、能生萬法」。你一到極樂世界就具足了,真的是方便當中之奇異的方便、無比的方便,帶業往生,人人都有分。前面我們讀過,宿世今生造極重的罪業只要真正懺悔,對這個法門真信切願也都能往生。臨命終時能夠回頭,一念、十念都能得生,這還得了!這世間找不到這種法門。這個地方有一句話必須要交代清楚,不交代清楚我就有罪過,因為你聽到我講的話,這個法門好,現在幹壞事不要緊,到臨命終時我們懺悔再往生,那你就可誤會了,理上講得通,事上有麻煩,事上有什麼麻煩?你造罪業害的那些些眾生,你臨命終時那些眾生障不障礙你?他要來障礙你、要來報復你,臨命終時你的正念提不起來,你會得痴呆症、你會受這些冤親債主干擾,這些冤親債主要拉著你到三途裡去報仇,欠命的要還命、欠債的要還錢,來不及了。要怎樣?今天就懺悔,決定不幹壞事,臨命終時才有把握。不要以為經上講,理上是如此,最後一口氣你是不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讓你好懺悔念佛往生?關鍵!所以臨終能不能往生是三個條件,頭一個,頭腦清楚,一點不迷惑;第二個,有善友提醒你勸你念佛求生淨土,立刻就接受、立刻就念佛,這個條件要具足才行。要是不具備這個條件的話,不是佛經不靈,是你自己錯會了經義。你還有僥倖,不要緊,阿彌陀佛臨終我一念都能往生,我現在多害幾個人還不要緊。那錯了,完全想錯了。動這種念頭的人就是現行,帶業古大德講得很清楚,只能帶舊業不能帶新業,你起這種惡念還幹損人利己的事情,這是現前的新業,這不是宿業、不是舊業,這個不能帶的,還何況冤親債主找麻煩。
我們學佛的人知道,有些確實有天眼的人,他能看見,他聽不見,他會看見有些念佛人身旁邊都跟著很多冤親債主,特別是超薦法會裡頭能看到,那些都是什麼?來討債、來討命的,他來參加法會他有求於你,希望你超度他,超度用什麼?真實功德。我天天想方法害別人、陷害別人,我天天在拜佛、念經、懺悔有沒有用?沒有用處。懺悔真義是後不再造,今天幹了晚上懺悔,明天再幹晚上又懺悔,管用嗎?它不管用,你完全錯用了心。這不但是不管用,罪上加罪,一般人、不懂佛法的人造罪情有可原,你學了佛法還要造罪,以為你還可以投機取巧,走佛法的漏洞,造作這些罪業,那就錯了、全錯了,這些道理不能不搞清楚、不能不搞明白。極樂世界人都是真心、真誠心,決定沒有虛偽,決定沒有三心二意,所有一切不善的心行要把它斷掉才有往生的希望,不然的話是決定不可能。經不能不讀、不能不聽,惡決定不能做,傷天害理果報都在阿鼻地獄,極樂世界沒分,這不能不知道的。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節錄精華(第233集)--淨空法師2010/12/26

起心動念、分別執著一定要放下--淨空法師



妄裡頭最重要的是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所以大乘經裡面佛就講得太多太多了,時時刻刻提醒我們。放下執著,你就證阿羅漢果,不再執著;放下分別,你就證菩薩果位;放下起心動念,你就證法身菩薩,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放下起心動念;到最後妄想習氣斷盡,你就是妙覺位。妙覺位完全回歸自性,連實報土的相都沒有了,這才叫得究竟圓滿。雖然什麼都沒有了,可是它起作用,它不是不起作用,眾生有感,它就起作用。像《楞嚴經》上所說的,「隨眾生心,應所知量」,隨眾生心是隨眾生的感,佛就有應。那我們講這個佛,就是常寂光裡面的佛,自性就是佛,通常我們一般講佛是把實報土裡面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統統稱作佛,天台六即佛裡面講他們是分證即佛,是真佛,不是假佛。不同於十法界,十法界裡面佛是相似即佛,六道裡面講佛是觀行即佛,都不是真的。從這句經文我們就曉得,轉法輪的真實義,教化一切眾生,教化眾生裡包括實報莊嚴土裡面四十一位法身大士。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節錄精華(第233集)--淨空法師2010/12/26

佛法也是科學--淨空法師



老師當年,因為我學哲學,從哲學的角度來看,它是世間上最高的哲學。我們學了六十年了,現在再看這些經教、大乘經教,不但是高等哲學,同樣也是高等科學。我們看到現前這世界上尖端的科學家他們的研究報告,我們一看就懂,跟大乘經教裡面講得沒有兩樣。我們要問,佛怎麼證得的?諸佛菩薩之所以證得宇宙之間的奧祕就用寂滅。寂是寂靜,滅是斷滅,對煩惱習氣來說的,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都斷了,習氣也沒有了,自性的清淨寂滅相現前,這個現象是什麼現象?沒法子說,我們今天講自然現象、講精神現象、講物質現象,好像都能夠看得見、能想得到,也就是我們六根可以緣得到的這三種現象。自性裡頭沒有這三種現象,它都不是,它不是物質現象,也不是精神現象、也不是自然現象,六根緣不到,為什麼?六根是虛妄的,不是真的。妄能緣到妄,緣不到真,那要怎樣你才能緣到真?你把妄得放下,真的就現前,就這麼一個道理。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節錄精華(第233集)--淨空法師2010/12/26

佛法是世間最高的哲學--淨空法師



方東美先生在早年,最初把佛教介紹給我的時候,特別著重大乘八個宗派裡面,他說這法相、法性是最高的哲學。我跟老師,老師那個時候大概才五十歲的樣子,可能還不到五十歲,我二十六歲,他大概只有四十多歲。因為他給我講佛法裡面,他說裡頭有宗教、有哲學,禪宗、法性宗、法相宗是哲學,其他那些宗派,像淨土這都是宗教,這裡頭有迷信,這是哲學家的看法,有高等的哲學,也有宗教迷信。可是老師到晚年的看法不一樣了,他在學校教學,我估計至少有二十年到二十五年,他全部講的是佛經,他也沒有皈依,學者的身分。到最後,最後皈依了,皈依了廣欽老和尚,拜廣欽老和尚為老師,正式為佛弟子,晚年的境界不一樣了。所以佛法無論用什麼角度去看它沒關係,只要鍥而不捨你一直研下去,研究下去,慢慢你就貫通了;就怕你不接觸它,你不去學它,那就難了。真正明白之後,才曉得這是一門大學問,什麼都包含了,幾乎宇宙世出世間一切法,大乘教裡頭沒有不包括的。我們通常介紹是用五個科目,佛經講些什麼?講倫理、講道德、講因果、講哲學、講科學,樣樣都講到登峰造極、究竟圓滿,這個不容易。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節錄精華(第233集)--淨空法師2010/12/26

學佛重要是要「一」--淨空法師



轉法輪是講經教學教化眾生,這些智慧、方法(佛法裡面講善巧方便)、效果、經驗,這是我們一般人講的,這必須要懂得,不是學來的,從哪來的?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的。也就是惠能大師所說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這自性本有的,具足什麼?我們剛才所說的,從教學來講,不外乎這四樣東西,智慧、方法、效果、經驗,總不外乎這些。這是性德,不是從外求的。經論裡面所說的、佛說的、菩薩說的,世間古聖先賢說的,現代專家學者們所說的,皆不離自性,各人所修學的心得都不離自性。所以你要見性你全都通了,像個網路一樣,你就有能力,像我們現在的網際網路,你能夠把許許多多網路統統接通,他們的東西就是自己的東西,自他是一不是二,真是如此。所以說一經通,那一經是什麼?一經是方法,關鍵就在那個通字。通什麼?通自性。通自性就是通一切諸佛的性、通一切菩薩的性、通一切眾生的性,關鍵在那個通。怎樣通?一就通,二就不通了,那還能搞多嗎?愈多愈雜、愈多愈亂,不通!重要是要一。最簡單的一法就是一句阿彌陀佛,能不能通?能通,念到一心不亂就通了,達到一心就通了。
你看《教乘法數》,第一條就是一心,不可思議!那凡夫難,真的就難在這一點,一守不住。一守不住不能怪他,他迷失了自性,他日常生活當中起用的是什麼?三心二意。六道凡夫全是三心二意。三心在大乘教裡面講,阿賴耶、末那、意識叫三心,加上前五識就是八心,八識也叫做八心。可是這裡最重要的,真正當家做主的是阿賴耶、末那、意識,叫三心;二意,單單講作用最強的,一個是末那,末那叫意根,第六叫意識,叫二意,這用這個東西。不是用真心,用真心那就是佛,成佛了,用妄心是凡夫。十法界全用的是妄心,只是四聖法界用得正,六道眾生用偏了、用邪了、用錯了,我們常說「錯用了心」,就這個意思,把心用錯了。四聖法界何以得其正?有老師教導,諸佛菩薩應化在四聖法界,那裡面全都是好學生,個個都是老實、聽話、真幹,好學生,好教。六道眾生不聽話,自己的主意太多,成見太深,主見就是中國人講的成見,自以為是,不老實、不聽話,所以非常難教。因為違背了自性,造作無量無邊的罪業,這些罪業也有感,法相有應,法相是境界,這境界是心現的、識變的。現在量子力學家發現了,他說世間根本就沒有物質這樣的東西存在,不承認有物質存在。他這種見解跟唯識家幾乎完全相同,唯識學家不承認這個世間有任何東西存在,他說只有「識」。識是能變,所有一切現象是所變,能變是真的,所變是假的,這是唯識學家所說的。現在量子學家的說法跟他一樣,所有一切物質世界全是假的,是意念變現的,就是佛在經上講「一切法從心想生」。心想是真的,隨著心想變現出來那個東西不是真的,跟法相愈來愈接近了。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節錄精華(第233集)--淨空法師2010/12/26

感應決定是清淨心--淨空法師



感應決定是清淨心,寂滅,寂是寂靜,心地清淨,滅是一切念頭不生,這叫滅。我們常講起心動念滅了,不起心不動念,起心動念沒有了,諸位就知道分別執著當然更沒有。分別執著是粗念,起心動念是細念,微細的念頭都沒有了,粗念當然沒有了,這是禪定的境界。什麼禪定?自性本定。惠能大師在開悟的時候說「何期自性本無動搖」,那就是自性本定。這一句話非常重要,說明我們的心本來是寂靜的。那我們要靜下來,什麼念頭都放下了,靜下來就與自性相應。雖然不是完全相應,這個方向像我們現在接收電波一樣,方向已經準確了,跟性德同一個方向,希望同一個方向之後愈來愈接近,這就是真功夫。所以我常常勉勵同修,也是勉勵我自己,佛家,特別是大乘佛法所講的功夫就是放下,開頭學習著放下執著,對人不執著、對事也不執著、對一切萬物也不執著、對佛法也不能執著,這就對了;再放下分別、再放下起心動念,先從粗的放下,慢慢把微細的也能放下,就見性了。放下就是定,就是這裡講的寂滅,寂滅程度不一樣,所以這個寂靜功夫就有高下之別。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節錄精華(第233集)--淨空法師2010/12/26

感應的實例--淨空法師



我早年在美國,剛剛到德州沒多久的時候,有一個同修也是新搬到那邊去,邀請我們到他家裡去參觀,家裡後頭有個很大的院子。晚上月光非常好,我們在月光下面擺個小桌子喝茶,一陣清風帶著異香,每個人都聞到,香從來沒有聞過,而且時間很長,有一、二分鐘。後來我們大家問,這香從哪來的?不是花香。他們是佛教家庭,當然裡面也有佛菩薩供的香,不是的,不是檀香、不是燒的香,從哪來的?這香是不是佛菩薩感應?不是的,我覺得不是的,我們沒那麼大的功夫。我們在一起討論佛法,這是佛經上有,天人從這邊經過,他停一停,看到我們在這裡討論佛法他很歡喜,停一停,表示一種示意,就好像一種歡喜讚歎敬意一樣的,天人身上的香氣,這個很多。那天人我們看不見他、我們也沒有聽見聲音,香氣聞到了。這個境界是很普遍的,很多人都有這個經驗。
初學佛的時候,我們夜晚看經書,白天沒有時間,晚上下班沒事情,恭恭敬敬的看經書。住的是公家宿舍,周圍有人家居住距離我們大概一公里以外,這麼大的一個距離,我們在讀書的時候聞到檀香。我們自己沒有燒香,附近縱然有燒香,一公里不可能聞到,尤其我們在房子裡面,不是在房子外頭,這香從哪來的?我有好多次這個經驗,以後我向章嘉大師請教,把這個經驗告訴他,他給我說的,或者是菩薩、或者是羅漢、或者是天人從這邊經過,看到的時候他在那裡停一下就有這種感應。那香的不同,你就知道,你遇到的這些天人、菩薩、羅漢他們的身分不一樣,他們修行的功夫不相同,所以他們放出那個香也不一樣。能聽到音聲的,我也遇到有好幾個人,我遇到三、四個;見到佛菩薩形相的也有,比較少,感應。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節錄精華(第233集)--淨空法師2010/12/26

心行寂滅轉法輪--淨空法師



後頭這一句重要,「心行寂滅轉法輪」,心寂滅,行也寂滅,這個行寂滅很不好懂。心是自性,加上個寂滅就是性德。如果沒有這個寂滅,那個心可以做真心講,可以做妄心講,底下加了寂滅,這個心是真心不是妄心,妄心是生滅心,真心不生不滅。心沒有生滅,他的行當然也沒有生滅,行是什麼?行是起用,法性法相都有體相用,這三大,《華嚴經》講的三大,「大方廣」就是三大的代名詞,體大是形容體的,方是講現相的,廣是講作用的,就體相用用大方廣三個字來形容它。形相跟體完全相應,所以體寂滅,相也是寂滅,不但相寂滅,作用也寂滅,這是什麼?諸佛如來應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之感,眾生有感,他就有應。應會現相,現相是顯應,眾生的感有顯感、有冥感,佛菩薩的應也有顯應跟冥應。冥應不現相,沒有相,我們六根都沒有辦法覺知,他確實有應,我們常常講冥冥當中佛菩薩加持、佛菩薩保佑,那是冥感。顯感就現相,相由心生,他現相跟我們的心有感應,換句話說,是我們的心引導他起這個相。這個起相有色相,你眼見到了;有音聲相,眼沒有見到,聽到聲音;有香的相,耳也沒有聽到、眼也沒有看到,鼻聞到了,有,這些現象很多人都有經驗,特別是香氣。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節錄精華(第233集)--淨空法師2010/12/26

法性跟法相一定要清楚--淨空法師



法性跟法相一定要搞清楚,統統都是從自性裡面流出來的,一個是沒有起心動念,但是有無始無明的習氣,如果沒有習氣,法性不會現相。法性身、法性土它還是有相,有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就這個很奇怪,沒有起心動念,為什麼?他有起心動念的習氣,確實沒有起心動念,習氣沒有關係,習氣真斷了,這相就自然不現形;沒有斷的時候這個相還在,是習氣讓這個相存在的。這個習氣我們後面還會講到,無功用道,沒有方法斷,佛也沒有方法。怎麼斷?時間長了自然就沒有了。所以古大德用酒瓶氣味來比喻,這我們能夠體會得到。酒瓶盛酒的,倒乾淨了,裡面擦得乾乾淨淨,真的一滴都沒有了,聞聞還有味道,那叫習氣,習氣有沒有辦法擦掉?擦不掉。只有把瓶蓋打開放在那邊,放上二、三個月,再去聞就沒有了,就這個意思。
這個無始無明習氣要多長時間才能斷掉?那時間是真長,佛在大乘經上跟我們講三大阿僧祇劫,就是三個阿僧祇劫習氣就沒有了。從這個地方我們就曉得西方極樂世界人的無量壽,實際上他是有量的,多長時間?三個阿僧祇劫,這麼長的時間,到習氣完全沒有了,他就成妙覺位,就不是等覺。妙覺習氣斷乾淨了,妙覺不住實報土,住實報土的是初住到等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住報土,就是實報莊嚴土。妙覺呢?妙覺回歸自性,這個土也不現了,《般若經》上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實報莊嚴土的相也是虛妄,沒有例外的,並沒有說諸佛實報莊嚴土除外,沒有說這句話,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它現相總有個道理,為什麼會現相?實報土是無始無明習氣,這我們不能不知道。不現相那真的叫無量壽,法性是真的,沒有生滅,不生不滅。
那我們說,現相有沒有生滅?給你講老實話,現相也沒有生滅,它的屬性是法性,它怎麼會有生滅?為什麼我們現在在感官裡頭有生滅?不是我們感官的生滅,是因為我們的心,心有生滅。心是妄心,就是識心,識心有生滅,所以識心現的相分也有生滅。懂得這個道理,我們才真正能夠理解佛給我們講的「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們才能懂得這句話;否則的話,佛這一句話你還是不懂,所以你對生滅還有恐懼。真正明瞭,對生滅一絲毫恐懼都沒有,完全是正常的現象,生滅就是不生滅,生滅不生滅是一不是二,生滅不二,那才是事實真相。由此可知,如果我們把妄念放下,妄念就是妄心、就是識心,放下了,就跟經上講的境界完全相應,才知道經上所講的字字句句都是事實真相。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節錄精華(第233集)--淨空法師2010/12/26

2012年9月27日 星期四

竹窗隨筆(初筆)白話解--預了



《竹窗隨筆》為明末高僧蓮池大師晚年的隨筆文集,辨禪、教、淨之正知見,乃至對佛儒融合也有一番精闢論述。而其中談到修行人生活行止的部分,更可以看到一代大師的風骨,真堪作我等佛子最佳典範。

竹窗隨筆(初筆)白話解--預了
明雲棲寺沙門祩宏 著
華藏講記組 恭譯

預了
無常迅速,雖老少無別。然年少人猶處未定之天,妄冀長壽;若老年人,則定然光景無多矣!須把身世事處分了當,從他無常朝到暮到,撒手便行,無所繫累。此晚境大要緊處,不可忽!不可忽!
【註釋】
無常:謂世間一切有為法皆生滅遷流而不常住。蓋一切有為法皆由因緣而生,依生、住、異、滅四相,剎那生滅,本無今有,今有後無,故總稱無常。(摘自《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未定之天:還未決定的時候。(摘自《漢語大詞典》)
【譯文】
世間一切有為法,剎那生滅而不常住,不論老年、少年,一樣都會面臨無常。然而年輕人畢竟還不知何時會面臨無常,總是妄想能壽命長久;若是老年人,則必定來日無多了,必須把生死大事先妥當處理、預先準備;如此一來,任憑無常隨時來臨,都可安心的放手離世,沒有任何束縛、掛念。這是晚年最要緊的事,千萬不可輕忽,不可疏忽!

竹窗隨筆(初筆)白話解--愚之愚



《竹窗隨筆》為明末高僧蓮池大師晚年的隨筆文集,辨禪、教、淨之正知見,乃至對佛儒融合也有一番精闢論述。而其中談到修行人生活行止的部分,更可以看到一代大師的風骨,真堪作我等佛子最佳典範。

竹窗隨筆(初筆)白話解--愚之愚
明雲棲寺沙門祩宏 著
華藏講記組 恭譯

愚之愚
世人以不識字、不解事為愚,此誠愚也,非愚之愚也。讀盡五車書,無字不曉;收盡萬般巧,無事不能;乃至談玄說禪,靡不通貫。
而究其真實處,顛倒迷惑,反見笑於向之所謂愚者,非愚中之愚而何?
【註釋】
五車書:形容讀書多,學問淵博。(摘自《漢語大詞典》)
萬般巧:萬般,謂各種各樣。巧,指精妙的技能、才藝。(摘自《漢語大詞典》)
真實處:窮極真如之源底。(摘自《佛學大辭典》)
顛倒:違背常道、不順應正理。如以無常為常,以苦為樂,是為無明之所使然,倒見事理也。(摘自《佛學大辭典》)
迷惑:謬於事理云迷,不明事理云惑。(摘自《佛學大辭典》)
【譯文】
世人認為不識字、不懂事是愚笨的,這確實是愚笨的,但不是最愚笨的。有人讀遍各種書籍,沒有一個字是他不認識的;具備各種才能,沒有一件事是他不會的;乃至於談玄說禪,無不融會貫通。然而他對於真如實相、真如根源,卻依然顛倒迷惑,反而被先前所認為的愚人所取笑。這不就是愚中之愚嗎?

竹窗隨筆(初筆)白話解--聞謗



《竹窗隨筆》為明末高僧蓮池大師晚年的隨筆文集,辨禪、教、淨之正知見,乃至對佛儒融合也有一番精闢論述。而其中談到修行人生活行止的部分,更可以看到一代大師的風骨,真堪作我等佛子最佳典範。

竹窗隨筆(初筆)白話解--聞謗
明雲棲寺沙門祩宏 著
華藏講記組 恭譯

聞謗
經言:「人之謗我也,出初一字時,後字未生;出後一字時,初字已滅。是乃風氣鼓動,全無真實。若因此發瞋,則鵲噪鴉鳴,皆應發瞋矣!」其說甚妙。而或謂:「設彼作為謗書,則一覽之下,字字具足,又永存不滅,將何法以破之?」獨不思白者是紙,黑者是墨,何者是謗?況一字一字,皆從篇韻湊合而成,然則置一部篇韻在案,是百千萬億謗書,無時不現前也。何惑之甚也!雖然,此猶是對治法門;若知我空,誰受謗者?
【註釋】
經言:此指《優婆塞戒經》,原文為:「有智之人,若遇惡罵,當作是念:是罵詈字不一時生,初字出時,後字未生;後字生已,初字復滅。若不一時,云何是罵?直是風聲,我云何瞋?」(摘自大正藏《優婆塞戒經》卷第七)
篇韻:《玉篇》(字書名)和《廣韻》(韻書名)的並稱。(摘自《漢語大詞典》)
對治:針對病情而治療,亦即斷除煩惱的意思。(摘自《佛學常見辭彙》)
我空:凡夫於五蘊法強立主宰,稱為我執;若推求色、受、想、行、識等五法,皆無自性,不見常一之我體,則為我空。(摘自《佛光大辭典》)
【譯文】
經上說:「當有人罵我、毀謗我的時候,須作如是觀想:罵詈字不是同時出現的,第一個字說出來時,後面的字還沒出現;後面的字出現時,前面的字已不存在了。惡罵之聲就像風、氣的鼓動一樣,都不是真實存在的。如果因此就要發怒,那連聽到鵲、鴉等鳥類吵雜的叫聲,都應該發怒了。」這話說得真妙!
有人問:「假設他是寫成毀謗的書函,則一看之下,字字具足,又永存不滅,那我們該用什麼方法來對治呢?」
你何不這樣想:那白的是紙,黑的是墨,哪裡是毀謗的文字呢?
何況每個字都是從《玉篇》、《廣韻》這些書中的文字湊合而成。如果認為這些白紙黑字是謗,那麼放一部《玉篇》、《廣韻》在桌上,那豈不是百千萬億的謗書時時出現在眼前了!難道你會這麼糊塗無法
辨別嗎?雖然這樣說,這還只是幫助自己對治毛病、斷煩惱的方法;若能徹底了知「我空」的道理,那還有受謗的我嗎?

竹窗隨筆(初筆)白話解--語錄



《竹窗隨筆》為明末高僧蓮池大師晚年的隨筆文集,辨禪、教、淨之正知見,乃至對佛儒融合也有一番精闢論述。而其中談到修行人生活行止的部分,更可以看到一代大師的風骨,真堪作我等佛子最佳典範。

竹窗隨筆(初筆)白話解--語錄
明雲棲寺沙門祩宏 著
華藏講記組 恭譯

語錄
古人道明德立,足為人天師表,然後有語錄垂世。大率有二:
或門人所記,如六祖壇經之類是也。或手自作之,如中峰廣錄之類是也。我實凡夫,自救不了,為吾徒者,慎勿筆吾一時偶爾之談,刊為語錄。不唯妄自尊大,又偶爾之談,或有為而發,或因人而施,未是究竟了義,而況聽者草草入耳,便形諸紙墨,亦恐有誤人之過也。
【註釋】
語錄:為禪宗祖師說法開示之記錄書。禪師平日說法開示,並不藻飾華詞,大多以通常俗語直說宗旨,其侍者與參隨弟子予以記錄,蒐集成冊,即稱語錄。語錄之中,將祖師法語作詳細之記錄,稱為廣錄;僅記錄重要部分者,稱為語要。又僅集一人之法語者,稱為別集;集多人之法語者,則稱通集。此外,語錄並不僅用於禪林,禪宗以外之祖師語集,亦可稱為語錄。宋以降,儒道二家亦多有沿用者。又語錄之內容亦逐漸包括詩偈及文疏等。(摘自《佛光大辭典》)
垂世:留傳於世。(摘自《漢語大詞典》)
《六祖壇經》:全稱《六祖大師法寶壇經》,簡稱《壇經》。禪宗六祖惠能說,弟子法海集錄。內容記載惠能一生得法傳宗的事跡和啟導門徒的言教,內容豐富,文字通俗,是研究禪宗思想淵源的重要依據。惠能,唐代僧人,中國佛教禪宗六祖,一作慧能。偶聞誦《金剛經》,萌出家之志,遂投五祖弘忍座下,並嗣其法,後於韶陽曹溪寶林寺樹立法幢,大弘禪宗頓悟之旨,為達磨祖師入東土後之第六代祖師。(摘自《中國大百科全書》、《佛光大辭典》)
《中峰廣錄》:詳稱《天目中峰和尚廣錄》。元代中峰明本禪師撰,北庭慈寂等編。全書內容可看出中峰明本禪師的中心思想為禪淨雙修、教禪一致。明本,字中峰,號幻住道人。年二十四時禮高峰原妙出家,後嗣承其法。元仁宗曾賜號「佛慈圓照廣慧禪師」。元順宗且許《中峰廣錄》入藏。(摘自《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譯文】
聞謗二五七
古人因為已覺悟正道且樹立德業,足為人天師表、大眾模範,然後方有語錄流傳於世。語錄大致有二種情形:有的是由門人弟子記錄,如《六祖壇經》這一類;有的是自己著述,如《中峰廣錄》這一類。
我只不過是一介凡夫,連自救的工夫都沒有;凡是我的門徒弟子,千萬不要將我一時偶爾之談記錄下來,刊印成語錄。若這樣做,不僅顯得我妄自尊大,又因為這些都是偶然說的話,有的是有感而發,有的是因材施教而說的,都不是究竟了義的言辭;更何況聽的人草率地聽過,便把它記錄下來,唯恐會有誤導他人的過失啊!

竹窗隨筆(初筆)白話解--經教



《竹窗隨筆》為明末高僧蓮池大師晚年的隨筆文集,辨禪、教、淨之正知見,乃至對佛儒融合也有一番精闢論述。而其中談到修行人生活行止的部分,更可以看到一代大師的風骨,真堪作我等佛子最佳典範。

竹窗隨筆(初筆)白話解--經教
明雲棲寺沙門祩宏 著
華藏講記組 恭譯

經教
有自負參禪者,輒云達磨不立文字,見性則休。有自負念佛者,輒云止貴直下有人,何必經典。此二輩人有真得而作是語者,且不必論;亦有實無所得而漫言之者,大都不通教理而護惜其短者也。予一生崇尚念佛,然勤勤懇懇勸人看教。何以故?念佛之說,何自來乎?
非金口所宣,明載簡冊,今日眾生,何由而知十萬億剎之外有阿彌陀也?其參禪者,藉口教外別傳,不知離教而參,是邪因也;離教而悟,是邪解也。饒汝參而得悟,必須以教印證;不與教合,悉邪也。是故學儒者,必以六經四子為權衡;學佛者,必以三藏十二部為模楷。
【註釋】
達磨:又稱菩提達摩。為我國禪宗初祖,西天第二十八祖。印度波斯國國王之第三子,從般若多羅學道,四十年之後受衣鉢。梁武帝時泛海到達中國的廣州,武帝迎至建業,因與武帝話不投機,遂渡江入魏,在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號壁觀婆羅門。孝明帝聞之,三召不起。後得慧可,付法並衣。付法偈曰:「吾本來兹土,傳法救迷情。一華開五葉,結果自然成。」又曰:「此有《楞伽經》四卷,為如來極談法要,今並付汝。」梁大通二年寂,梁武帝制碑讚德,尊稱師為「聖冑大師」;唐代宗賜「圓覺大師」之諡號。(摘自《佛學大辭典》、《佛學常見辭彙》、《佛光大辭
典》)
不立文字:禪家之悟道者不涉文字言句,單以心傳心之玄旨。因此,禪宗乃離文字相,離心緣相,不可思議,畢竟不可得。如經教二五一
《興禪護國論》云︰「所謂佛法者,無法可說,是名佛法。今謂禪者,即其相也。(中略)若人言佛、禪有文字言語者,實是謗佛謗法謗僧,是故祖師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所謂禪門也。」《五燈會元》曰:「世尊在靈山會上拈華示眾,此時人天百萬,悉皆罔措,獨有金色頭陀破顏微笑。世尊言: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大迦葉。」《碧巖》第一則評唱曰:「達磨遙觀此土有大乘根器,遂泛海得得而來。單傳心印,開示迷途。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祖庭事苑》曰:「傳法諸祖,初以三藏教乘兼行。後達磨祖師單傳心印破執顯宗,謂教外別傳,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然不立文字,失意者多,往往謂屏去文字以默坐為禪,斯實吾門之啞羊爾。且萬法紛然,何止文字不立者哉!殊不知,道猶通也,豈拘執於一隅?故即文字文字不可得,文字既爾,餘法亦然,所以為見性成佛也,豈待遣而後已!」
(摘自《佛學大辭典》、《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見性:徹見自心之佛性也。達磨之《悟性論》曰:「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教外別傳,不立文字。」黃檗《傳心法要》曰:「即心是佛,上至諸佛,下至蠢動含靈,皆有佛性,同一心體。所以達磨從西天來,唯傳一法。直指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不假修行。
但如今識取自心,見自本性,更莫別求。」《血脈論》曰:「若欲見佛,須是見性,性即是佛。若不見性,念佛誦經,持齋持戒,亦無益處。」(摘自《佛學大辭典》)
教外別傳:見第二一九頁。
六經四子:見第六十六頁
三藏十二部:是佛典的總稱。佛陀一生所說的教法,後來弟子分類結集為經、律、論三大部類,故稱三藏。十二部,乃佛陀所說法,依其敘述形式與內容分成十二種類,又作十二分教、十二分聖教、十二分經。(摘自《中國佛教百科全書》、《佛光大辭典》)
【譯文】
有自恃參禪的人,總是說:「達磨祖師西來,不立文字,以心傳心;此為教外別傳,最重要的是見自本性,更莫別求。」
有自恃念佛的人,總是說:「修淨土法門的人,只要深信有極樂、有彌陀佛,將一句佛號一直念到底,何必多看經典?」
這二種人假如有真修實證的工夫而說出這些話,那就沒什麼好議論的;但如果沒有真修實證,只是隨便說說,大都是為了掩飾自己不通教理的短處吧!
我一生崇尚念佛,但仍勤勤懇懇地勸人讀誦經典以瞭解佛所說的道理。為什麼?假如你不讀經,怎能知道念佛法門的緣由?如果不是佛陀金口宣說,並明載於經典流傳下來,今日的眾生如何能知道十萬億佛國土之外有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呢?
那些自恃參禪的人,以「教外別傳」做為不讀經的藉口,殊不知離開經教而盲修瞎練,就是邪因;背離經教所悟得的道理,就是邪知邪見啊!即使你參禪已經開悟,也必須透過佛所說的教理來印證認可你所悟得的境界;假如你所悟得的與教理不相符合,這都是邪因邪果、邪知邪見啊!
所以,學儒的人,必以六經四書來衡量自己的行為;學佛的人,也必須以三藏十二部作為修行的準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