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四大菩薩 (無限的慈悲—觀世音菩薩)

四大菩薩 (無限的慈悲—觀世音菩薩)   文珠法師講述 一九九二年十二月廿七日於香港九龍政府文化中心   一、慈悲的意義 二、慈悲的類別 三、慈悲的重要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聖號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性別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本跡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道場...

2017年10月19日 星期四

淨空老法師開示:中國古聖先賢的教導是世間法,還沒有超越欲界



再看下麵第三十一願,「不貪計身願」。這一願非常重要,因為貪計身者,是一切眾生的病根,六道輪回第一個原因,哪個不貪?經文:

【若起想念。貪計身者。不取正覺。】
這一願就是前面兩句話。『不取正覺』是如果這個願不能成就,法藏就不成佛;這個願功德圓滿了,他才成佛。現在他發的四十八願,願願都兌現,願願都成就,所以他在極樂世界成佛到現在已經十劫,這十劫裡頭不知道度多少眾生。我們知道,只要往生,這個人就成佛,阿彌陀佛的功德多大。十劫,每一天都不知道有多少眾生到那邊去成佛,何況十劫這麼長的時間。
「第三十一不貪計身願。無起想念貪計身者」,就是沒有這種思想、沒有這個意念去貪計這個身體。「凡夫修行,多墮身見,身見乃見惑之首,見惑不斷,則不能入聖流,勢必常淪生死,欲出無期也。」這是一段真實話。凡夫,修行的人不少,很多,但是沒有辦法把身見放下。中國古德教人修身為本,「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沒有把身放下。所以從這個觀念就知道,中國古聖先賢教導我們是世間法,不是出世間法,而且世間法裡面的欲界天。欲界,三界裡的欲界,沒有超越欲界,對這個身有欲望。

文摘恭錄—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注(第二二九集)2013/3/24 檔名:02-040-022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