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四大菩薩 (無限的慈悲—觀世音菩薩)

四大菩薩 (無限的慈悲—觀世音菩薩)   文珠法師講述 一九九二年十二月廿七日於香港九龍政府文化中心   一、慈悲的意義 二、慈悲的類別 三、慈悲的重要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聖號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性別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本跡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道場...

2022年5月1日 星期日

淨界法師宣講《妙法蓮華經》講記 149(視頻連結)

 淨土教觀學苑 http://www.masterchingche.org/zh-tw                                     

youtube視頻連結 : https://reurl.cc/xEY8ve                                       

Podcast : https://reurl.cc/yezVDO

目錄

2366 不生滅的心性,要生滅的修學去激發它

2367 如果有人能夠了知這兩個菩薩的名號,那應該要把握機會去禮拜、供養、讚歎

2368 怎麼知道自己以後是不是容易得度呢?

2369 善根力、福德力,是點點滴滴積累而成

2370 什麼叫普賢行願?

2371 怎麼修普賢行願呢?

2372 為什麼《法華經》最後也是以普賢菩薩作收尾?

2373 成就以下四法,其實就等於成就普賢行願了

2374 為了利益一切有情故,我一定要誦《法華經》!那這個法門修起來,力道完全不同

2375 你雖然今生做的事有限,但是有這個願力的攝持,使令你能夠順從佛道

2376 普賢菩薩怎麼來守護發起普賢行願來受持《法華經》的這個人?

 

2366】不生滅的心性,要生滅的修學去激發它

請大家打開講義第三百七十六面。我們看丁五,結會古今。

我們前面說到,「佛種從緣起,是故說一乘」。《法華經》的一佛乘,當然強調了眾生本具、諸佛所證的一念心性「本自清淨、本自具足」。所謂「本自清淨、本自具足」,就是說,你不管修不修,它都是清淨,它都是具足,跟你有沒有修行沒有關係。但是這不表示說,你什麼事都不做,你的清淨心、你的具足的功德會自然顯現,也不是這樣子。所以,「佛種從緣起」,雖然具足,但要靠你的善根福德因緣去把它開顯,把它啟動起來,把它激活起來的。這就是所謂的不生滅的心性要生滅的修學去激發它,就造成了真如受熏。

我們看妙莊嚴王這一生的經歷就知道了,他由於過去的善根福德因緣啟發以後,他也要出家精進修行才能夠成就淨功德莊嚴三昧,只是說他先成就理觀再事修。這兩個是缺一不可的。

2367】如果有人能夠了知這兩個菩薩的名號,那應該要把握機會去禮拜、供養、讚歎

丁五、結會古今

佛陀講完這一品以後,就把古今的這段因緣開展出來。

我們看第一段。

佛告大眾:於意云何?妙莊嚴王豈異人乎?今華德菩薩是。其淨德夫人,今佛前光照莊嚴相菩薩是,哀愍妙莊嚴王,及諸眷屬故,於彼中生。

其二子者,今藥王菩薩、藥上菩薩是。

這一段就把這個名號給講出來,說佛告大眾,於汝意云何,過去的妙莊嚴王是誰呢?就是現在法華會上的華德菩薩,現在已經成就法身了。那麼淨德夫人是誰呢?就是在佛前,佛陀放光東照,具足各種功德莊嚴相,來自於東方的妙音菩薩。他的前身就是淨德夫人。哀愍妙莊嚴王故而做他的眷屬,在彼王中生——示現在光明莊嚴國土中出生。那麼這兩個兒子呢?淨藏就是藥王菩薩,淨眼就是藥上菩薩,這兩個兄弟。

這個地方先把這個名號講出來,這以下讚歎藥王、藥上菩薩的功德。

是藥王、藥上菩薩,成就如此諸大功德,已於無量百千萬億諸佛所,植眾德本,成就不可思議諸善功德。若有人識是二菩薩名字者,一切世間諸天人民,亦應禮拜。

佛陀就讚歎藥王、藥上菩薩,過去生已經成就如是廣大的三昧神通的功德。這功德哪裡來的呢?「已於無量百千萬億諸佛所,植眾德本」,修福修慧,成就這個不可思議的諸善功德。所以,如果有人能夠了知這兩個菩薩的名號,那應該要把握機會去禮拜、供養、讚歎藥王、藥上兩位菩薩,因為他是眾生的大福田。

這個是結會古今。

2368】怎麼知道自己以後是不是容易得度呢?

丁六、聞品進道

佛說是妙莊嚴王本事品時,八萬四千人遠塵離垢,於諸法中,得法眼淨。

佛說是<妙莊嚴王本事品>的時候,法華會上有八萬四千人內心遠離煩惱塵垢,於諸法中,得法眼淨。慧眼是見真理的,法眼是見俗諦的,所以他能夠通達一切法的差別相。

從判教來說,蕅益大師說,得法眼淨,最少六根清淨位,也可能是分證即佛,就是在六根清淨位跟見道位中間。這個就是<妙莊嚴王本事品>

妙莊嚴王,我們看他這一生,他是一個大國王,福報大,所以這種人高慢心重。高慢心重、福報大的人,又起邪見,基本上是很難度化了,這個人基本上沒辦法度化了。那為什麼能夠度化呢?當然就是「佛種從緣起」,因為他的善根力、福德力太強了。所以佛法講,真能破妄。不管你這個人多麼顛倒,關鍵是你那個真實的力量夠不夠。就好像說一個房間,你不要管這個房間是三千年五千年黑暗,關鍵是你有沒有光明。因為再大的顛倒,也是一個虛妄相,它永遠禁不起真實光明的考驗。

說,我這個人以後是不是容易成就得度呢?你不要管你的煩惱厚薄,也不要管罪業深淺,重點就是你的善根福德力要夠,問題在這裡。你善根福德力夠,即便像妙莊嚴王那麼難度化,都有辦法在今生成就聖道。

2369】善根力、福德力,是點點滴滴積累而成

我過去,我一九八七年讀佛學院,一九九零年畢業。畢業的時候,懺公師父就透過侍者打電話給我,要我去蓮因寺住一段時間。老人家這樣講,當然就依教奉行,我們把行李簡單打包一下,就到蓮因寺去住。

我記得是在第三天還是第四天的時候,我在念佛堂拜佛,跟大家一起拜佛。拜了一段時間以後,突然那個念佛堂外面有一個電話響了。電話響了,我們是外來的客比丘,我們不敢隨便接電話,就一直響一直響,後來都沒有人接。很奇怪,那一次剛好都沒有人去接電話。

吃午餐的時候,老人家就說話了。他說,今天早上的電話一直響都沒有人接,人家可能是要我們寺廟迴向的,有緊急情況的,這都沒有人接,這樣不好。他說,我們要多體驗體驗,給人家方便就是給自己方便。

欸,這句話很重要!這句話對我深深地影響到。就是說,別人在修行當中有困難的時候,你適當地開導他,拉他一把。表面上我們在幫助別人,但是諸位你知道嗎,你點點滴滴的力量是回饋到你未來的因緣!他有困難的時候,你出手去開導他,他可能這一念就轉過來了,關鍵時刻嘛。

他有善根,你說,你要不要來讀誦《法華經》?結果他聽你勸,他讀《法華經》了,這因緣就變了。我們對眾生所釋放的給人家的方便的因緣,總有一天就會積累成一種強大的力量,就變成給你自己方便了。所以這個地方是這樣子,就是善根力福德力是點點滴滴積累而成的。

2370】什麼叫普賢行願?

這是最後一品,就是<普賢菩薩勸發品>

我們先看附表五十九,<普賢菩薩勸發品>

一、解釋品目

體性周徧曰「普」,隨緣成德曰「賢」。如《大佛頂經》云:「我用心聞,分別眾生所有知見。若於他方恆沙界外,有一眾生心中發明普賢行者,我乘六牙象,分身百千,皆至其處。縱彼障深,未得見我,我與其人,暗中摩頂,擁護安慰,令其成就。」獎勵名「勸」,引導發心名「發」。此品明普賢菩薩遠在他方世界,具聞法華,欲令自行化他,永永不盡,故來靈山勝會,勸發大眾生起信願,如法受持,故立如是品名。

我們先解釋「普」跟「賢」這兩個字。因為名以召德,一個菩薩的名號往往是詮釋他的功德。這個菩薩,他的內心有兩個功德:第一個,體性周徧曰普。他成就了清淨心。清淨心清淨本然、周徧法界,所以是普。第二個,隨緣成德。依止清淨心產生的菩提願力,這個就是賢。所以,這個普賢菩薩就是依止清淨心跟菩提願而成就廣大無盡的普賢行願而立名的。

那麼這個普賢菩薩有什麼樣的功德妙用呢?

我們看《大佛頂經》說,「我用心聞」。就是普賢菩薩依止清淨心跟菩提心這兩種心來聞。這個聞就是智慧觀照了,菩薩的六根都是智慧。在這個觀照當中,他能夠分別眾生各種的知見:他是一個人天種性、二乘種性、菩薩種性等等各種種性的差別。若於他方恆沙世界,有一個眾生心中發明普賢行願——什麼叫成就普賢行願?你能夠依止清淨心、菩提願來修任何法門都是普賢行願——表示你就是順從普賢菩薩的功德,所以就感應普賢菩薩,「我乘六牙象,分身百千」,皆至其修行的處所。就算你是一個凡位的菩薩,業障深重,不能夠真正地見到我的身相,但是,我在暗中來摩頂加持,安慰你,使令你快速成就。就是,你只要修普賢行,普賢菩薩就與你同在,是這麼一個意思。

普賢菩薩其實一開始不是在娑婆世界,在世尊講《法華經》即將講完的時候,普賢菩薩跟他無量無邊的眷屬,從東方世界,以三昧神通來到娑婆世界,來勸大家修普賢行,來做一個收尾。他獎勵大家、鼓勵大家發心修普賢行願。所以這一品,普賢菩薩遠在東方世界聽到世尊講《法華經》以後,欲令自行化他,永永不盡,所以來到靈山會上,勸發大家產生廣大的信願,如法受持普賢行願,才安立此品。

那麼什麼叫普賢行願?簡單地講就是「依普成賢」。你先安住清淨心,然後再發起廣大的菩提願,你就是成就普賢行願。

2371】怎麼修普賢行願呢?

二、經文要義

(一)大乘菩薩道,以「大智慧」開示悟入佛之知見為始,以「大願行」成就萬德為終。始終一貫,智願相成,故本經以「普賢勸發」作全經之終,謂唯智與願,相輔相成,而能自行化他,受持弘通妙法也。

大乘的菩薩道,它的整個修行以大智慧來做一個開始,所有的修行都是以理觀作基礎的。就是你修布施也好,持戒也好,忍辱、精進、禪定,都要以這個智慧的馬車作引導。但是最終的落實,當然就是菩提願了,以菩提願做一個落實的終結。智、願,智慧跟願力是相輔相成的,缺一不可的。所以本經以普賢勸化來作為全經最後的落實,因為智慧跟願是相輔相成,而能夠成就自行化他。

(二)此品佛告普賢菩薩及與會大眾,應成就四法,以為修學本經之正行,並兼修五行,以為修學之助行。正助合行,於六度中隨修一法,皆名「普賢行」,亦即受持弘通法華,能為十方諸佛護念,將來皆當作佛。

這一品的大意,就是佛告普賢菩薩跟與會的大眾,應該成就四法來當作本經的正行。這個四法,前三法就是跟智慧有關係,第四個法是跟願力有關係的,這加起來就是清淨心跟菩提願。依止這個清淨心、菩提願的四法,你再去修《法華經》的五種助行,就是受持、讀、誦、書寫、說法,這樣子,正助合行,你所修的任何法門都叫普賢行願,都能夠得到十方諸佛護念,而且快速成佛。

所以,這段經文簡單來講就是說,普賢菩薩來到娑婆世界,勸我們能夠把《法華經》的智慧再加上菩提願,而成就普賢行願。

那怎麼修普賢行願呢?兩個重點:第一個,成就四法;第二個,修學五行。這個就成就普賢行願,就兩個重點。

2372】為什麼《法華經》最後也是以普賢菩薩作收尾?

乙三、約自行勸流通 分四:丙一、經家敘儀;丙二、普賢勸發;丙三、如來述發;丙四、聞品受益

我們看乙三,講義三百七十八面,「約自行勸流通」。自行的功德要圓滿,除了你的理觀的清淨心,還要加上廣大的菩提願,才能夠使令自行功德圓滿。

丙一、經家敘儀

爾時,普賢菩薩以自在神通力,威德名聞,與大菩薩無量無邊不可稱數,從東方來。所經諸國,普皆震動,雨寶蓮華,作無量百千萬億種種伎樂。又與無數諸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大眾圍繞,各現威德神通之力。到娑婆世界,耆闍崛山中,頭面禮釋迦牟尼佛,右繞七匝。

爾時,就是釋迦牟尼佛講完<妙莊嚴王本事品>的時候,《法華經》即將圓滿。這個時候,普賢菩薩他以四種功德力:第一個,自在力。這個自在力,蕅益大師解釋是一個心力,心靈的力量。他心靈有什麼力量呢?就是清淨心、菩提願。這兩個作根本,心力。第二個,神通力。神通力就是法力。普賢菩薩成就各種的三昧神通的法門,就是法力。第三個是威德力。這個威德力就是眾生力,他長時間廣度眾生,跟眾生廣結善緣,為眾生所恭敬、皈依。這個眾生的因緣殊勝,就是威德力。第四個,名聞力。

他這個應化身能夠普遍十方,現身說法,廣結法緣。名聞力指的是應化的現身的力量。

普賢菩薩有這四種功德力。跟他的同修普賢行願的眷屬有多少呢?

「無量無邊不可稱數。」從東方世界來到娑婆世界,所經國土,也是一樣,普皆震動,雨寶蓮華,作無量百千種種伎樂。這個就是標準的普現色身三昧。當然,每一個三昧的淺深不同,所以他的莊嚴相不同。這個普現色身三昧不是只現正報,跟他的依報也是有關係的。

而且又與各國土中的無數的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為這個八部鬼神所圍繞,各現威德神通之力。到了娑婆世界以後,在耆闍崛山中頭面禮釋迦牟尼佛,右繞七匝,表示對佛陀的恭敬、皈依。

這個普賢菩薩幾乎是所有大乘經典的收尾。你看《華嚴經》,到最後也是以普賢行願作收尾;《法華經》強調一心三觀的智慧,最後也是以普賢菩薩作收尾。所以,智慧如果沒有菩提願攝持,你的自行功德不圓滿。

佛法裡面講,這個願力就像倉庫一樣。當然,我們積功累德一定是以這一份智慧來引導,智慧引導布施,智慧引導持戒,智慧引導忍辱……來成就廣大的功德。然後呢?然後當然用廣大的時空無盡的願力來攝持這個功德,才不會失掉。所以所有以智慧作起頭的,一定以普賢行願作收尾。所以普賢菩薩在《法華經》講完的時候也是一樣,最後來到這裡,來勸我們發菩提願,落實普賢行願。

2373】成就以下四法,其實就等於成就普賢行願了

丙二、普賢勸發 分二:丁一、請問勸發;丁二、誓願勸發

看丙二的普賢正式的勸發。這個地方有兩段。

丁一、請問勸發 分二:戊一、問;戊二、答

戊一、問

第一個,普賢菩薩問。當然佛陀在世,他也不能夠直接開示,就用問答的方式,請佛陀開示,用問。

白佛言:世尊!我於寶威德上王佛國,遙聞此娑婆世界說法華經,與無量無邊百千萬億諸菩薩眾,共來聽受,惟願世尊當為說之。

若善男子、善女人,於如來滅後,云何能得是法華經?

普賢菩薩就用問的方式來白佛言,說,世尊!我於寶威德上王佛國天耳遙聞,在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說《法華經》,因此我跟我的無量無邊百千萬億的眷屬來這個地方聽法。

那麼他以下就正式地請法。第一個請法,惟願世尊當為說之;第二個請法,云何能得是法華經?

「當為說之」就是說,前面您老人家講這麼多的道理,到底要怎麼樣能夠落實到自行的功德,就是自受用的功德。就是當為說之。

「云何能得是法華經」,就是怎麼樣落實到化他的功德,我怎麼樣去流通弘傳。

就是問自行化他。就是不管自行也好,化他也好,應該怎麼樣自行化他?當然,僅僅依止智慧是不夠的,所以他要佛陀能夠把它補齊。

戊二、答

看佛陀怎麼回答。

佛告普賢菩薩:若善男子、善女人,成就四法,於如來滅後,當得是法華經。一者,為諸佛護念;二者,植眾德本;三者,入正定聚;四者,發救一切眾生之心。

善男子、善女人,如是成就四法,於如來滅後,必得是經。

我們看佛陀怎麼回答。佛告普賢菩薩:若善男子、善女人,能夠成就以下四法(成就以下四法,其實就等於成就普賢行願了),那麼你在如來滅後,就能夠成就自行化他的圓滿功德。哪四法呢?這個四法,前面三個其實佛陀在前面都講過了,他要補齊的是第四個,發救一切眾生之心。

我們先看第一個,為諸佛護念。這是一個理觀的基本功,就是信解。

怎麼樣信解呢?蕅益大師解釋,開眾生知見而顯佛知見。你一個人要為諸佛護念,當然每一個佛都有大悲願力,那誰能夠到佛陀的大悲願力的光環當中呢?就是你要能夠建立佛陀的知見。簡單地說就是,如果你一天到晚在外面流浪,你爸爸再有錢也沒有用。你爸爸很喜歡幫助你,他也發願來幫助你,但是你老也不在家,所以佛陀的光明永遠照不到你。為什麼?因為你沒有成就諸佛護念,你一天到晚打妄想,你用凡夫的知見去推動你的六根,那誰都救不了。所以,你要變成諸佛所攝受的範圍,第一個,順從佛陀的知見。雖然你沒有證得,起碼你是順從。這第一個,這是名字位。

第二個,植眾德本。這更高一階了,這個是觀行位跟相似位。那麼什麼叫植眾德本呢?蕅益大師解釋:「若佛知見開,則般若照明。」你不是只有信解,你還能夠「念念照常理,心心息幻塵」,觀照力產生調伏。就是包括觀行位跟相似位,產生調伏了,更進一步了。

第三個是最好的,入正定聚。就是破無明證法身,入了大乘見道位。

你不管是「諸佛護念」,你不管是「植眾德本」,你不管是「入正定聚」,你都要跟「發救一切眾生之心」相應。也就是說,你能夠發起度化眾生的菩提願,那麼你就變成普賢行願了。你可能是名字位的普賢行願,可能是觀行位的普賢行願,乃至於見道位的普賢行願。

所以,善男子、善女人,成就四法,於如來滅後,你就能夠成就自行化他的功德。

2374】為了利益一切有情故,我一定要誦《法華經》!那這個法門修起來,力道完全不同

這個普賢行願是你整個成佛的捷徑。成就普賢行願以後,你雖修小法,功德廣大。「雖修小法,功德廣大」這個道理,跟什麼很像呢?就跟你受菩薩戒很像。有些人說,我不用受菩薩戒,我要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就好了,我幹嘛要去有這個儀式呢?不一樣。「我很想要誓斷一切惡,我想要誓修一切善,我想要誓度一切眾生」,跟你受完戒以後——你不是很想要,而是一定要——「我一定要誓斷一切惡,我一定要誓修一切善,我一定要誓度一切眾生」,這是一個不同的概念。就是你很想誦《法華經》,跟你發願「為了利益一切有情故,我一定要誦《法華經》」,那這個法門修起來,力道完全不同。所以,當我們只有智慧觀照而沒有願力的時候,我們的修行就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也不能產生那種堅定的力量。

2375】你雖然今生做的事有限,但是有這個願力的攝持,使令你能夠順從佛道

不過這地方值得我們注意的是,「發救一切眾生之心」,這個重點在「一切」!什麼叫一切?就是說,我怎麼緣一切眾生呢,這是怎麼緣呢?

很簡單,你向外攀緣的時候,你不可能把所有眾生都緣進去,一定有缺漏。但是你要內觀的時候,「自性眾生誓願度」,就是我自性本來具足一切眾生,那這個眾生就「一切」了。因為你一念心性本來具足十法界,所以眾生法界也在你的一念心中。所以,你今天能夠稱性而發的「一切」的這個願,就是包括了一切眾生。也包括了斷一切惡,也包括修一切善,就是法法消歸心性。

這個受菩薩戒,它這個戒體的殊勝,就是因為它成就普賢行願。普賢行願的特點在什麼?就是時空無盡。比方說我們講「誓斷一切惡,誓修一切善,誓度一切眾生」,其實沒有一個人做得到。那有人說,欸,受菩薩戒不是應該務實一點嗎?但發這個願我永遠做不到!

諸位!發願不是讓你做到的,發願是成就你的格局。就像佛陀在戒律上說的,你為什麼要發願「誓斷一切惡,誓修一切善,誓度一切眾生」呢?他說你今天蓋房子,你也要把這個地買大一點。雖然你現在的錢可能只是剛好蓋大殿而已,但是你雖然蓋大殿,你要有整體規劃。你未來也蓋一個觀音殿、地藏殿,後面多一個講堂,還有寮房……所以說,房子可以慢慢蓋,但是這個地你一開始就要買得夠大,你不可以蓋到最後地不夠了。

如果說,我之前發的願,我一開始說這輩子我度一百個眾生就好了,我就斷三個惡法就好了。沒有錯,你很務實,但是這個不是你發願的本意。發願是買地。真正落實事修的時候,那就要務實了,事修是蓋房子。

所以,諸位!發願的意思就是成就你的成佛的格局。發願不是讓你做到,這個願你今生是永遠做不到的。

所以這個地方為什麼叫「一切」?就是它不是讓你做到的,它是成就你一種成佛的種性,讓你能夠快速成佛。就是說,你雖然今生做的事有限,但是有這個願力的攝持,使令你能夠順從佛道。是這麼一個情況。

2376】普賢菩薩怎麼來守護發起普賢行願來受持《法華經》的這個人?

丁二、誓願勸發 分二:戊一、誓願護人;戊二、誓願護法

普賢菩薩問完佛陀怎麼樣落實普賢行願——依止清淨心跟時空無盡的願力——以後,他就要鼓勵大家勇敢地發出來,誓願護人。

戊一、誓願護人 分六:己一、攘其外難;己二、教以內法;己三、覆以神力;己四、顯現聖因;己五、示以近果;己六、總結勸修 己一、攘其外難

爾時,普賢菩薩白佛言:世尊!於後五百歲濁惡世中,其有受持是經典者,我當守護,除其衰患,令得安隱,使無伺求得其便者,若魔、若魔子、若魔女、若魔民、若為魔所著者,若夜叉、若羅剎、若鳩槃荼、若毘舍闍、若吉蔗、若富單那、若韋陀羅等,諸惱人者,皆不得便。

佛陀講完成就四法以後,普賢菩薩就來勸發。

普賢菩薩白佛言:世尊!在後五百歲(後五百歲等於是末法時代),在五濁惡世當中,有人依止前面的四法發起廣大的普賢行願,依止普賢行願來受持、讀誦、書寫乃至於說《法華經》的話,那麼我當守護,我以我的普賢菩薩的功德力來守護這個人。

怎麼守護呢?

「除其衰患,令得安隱」,消除他身心種種的災難,使令他身心安穩,使令這些外在的鬼神沒有任何機會來傷害他。包括誰呢?包括魔王;或者魔子;或者魔女,女眾叫魔女;或者一般的魔民;或者為魔所著者,就是這個人不是魔,但是他修行出差錯了,為魔所著,那這個人他也會去傷害別人;或者夜叉跟羅剎,這個是吃人肉的鬼神;或者鳩槃荼,鳩槃荼就是魘寐鬼,做惡夢的;若毘舍闍,毘舍闍就是吸食精氣的;若吉蔗,吉蔗就是起屍鬼;若富單那,富單那就是熱病鬼;若韋陀羅,韋陀羅就是用咒語使令死掉的死屍起來殺人,這是一種青色鬼。前面的諸鬼神惱人者,皆不得便。

我們一般人可能這個廣大的願很難發出來,說發起救度一切眾生之心,可能內心會怯弱。普賢菩薩跟你保證,他說沒事,你發出來。你發出來以後,你只要能夠發起普賢行願來受持《法華經》,我就保護你的安全,使令你能夠「除其災患,令得安隱」。先給你做這個保證。因為你就跟我同見同行了,你就順從我的行願,那當然就能夠進入普賢菩薩的保護的範圍。

迴向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塗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淨土教觀學苑

妙法蓮心學院 版權所有

歡迎各方免費流通,若有轉載請註明出處。請勿用於商業盈利。

Copyright © masterchingch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官方網址:http://www.masterchingche.org/

 http://www.mflx.org/

信箱:info@masterchingche.org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c/淨土教觀學苑

Facebookhttps://m.facebook.com/www.masterchingche.or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