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tube視頻連結 : https://reurl.cc/82rV6g
Podcast : https://reurl.cc/MkqE6k
目錄
【2377】 為什麼智慧要菩提願的攝持呢?
【2378】 名字位時如何修《法華經》呢?
【2379】 五品觀行位是怎麼修《法華經》呢?
【2380】 在三七閉關的時候,如何修學《法華經》?
【2381】 普賢菩薩是怎麼護持修行者?
【2382】 三七的閉關修學,那你要注意六法
【2383】 你能夠依止普賢行願來受持《法華經》,你就能夠得到普賢菩薩兩種加持
【2384】 修行要靠信心,而不要去靠心外求法的感應,這樣你才不會出事情,也比較能夠持久
【2385】 這樣子,你就是在修學普賢行願了
【2386】 你用這種心態來誦《法華經》,你這個人絕對不是今生才修學的
【2387】 有些人為什麼老也不能夠得到諸佛菩薩的攝受?
【2388】 你今天依止普賢行願受持《法華經》,如果你又求生淨土,那你就能夠直接往生到品位高的淨土去了
【2389】 為什麼《法華經》不能斷絕?
【2377】為什麼智慧要菩提願的攝持呢?
請大家打開講義第三百七十九面,我們看己二「教以內法」。這一科是講到<普賢菩薩勸發品>。
就在佛陀講述《法華經》即將圓滿的時候,普賢菩薩領導著無量無邊的法身菩薩來到了法華會上,幹什麼呢?普勸大眾發起時空無盡的菩提願,透過這個菩提願的攝持,讓整個《法華經》的修學更加圓滿。
這當中值得我們注意的一件事就是,普賢菩薩在整個佛教界的定位是如何。《華嚴經》上說:「一切如來有長子,彼名號曰普賢尊。」如果我們今天把整個佛法當作一個大家族的話,佛陀當然是一家之主,他確認了整個家族的決策、方針,但是怎麼去實踐、落實呢?當然是當家師,就是佛法的長子。就是,十方諸佛所有的理念要付諸實踐,一定要普賢菩薩時空無盡的願力來落實。
《法華經》也不例外。《法華經》前面講到了開權顯實、會三歸一,佛陀強調所謂的理觀的智慧,但理觀的智慧我們今天學完以後要把它落實到平常的定課,要去受持、讀、誦、書寫、說法的時候,這個中間的菩提願就很重要了。
那麼,為什麼智慧要菩提願的攝持呢?這當中有兩個原因:
第一個,破除障礙。我們凡夫修學,跟聖人最大的差別就是,我們有障礙,聖人沒有障礙。我們什麼障礙呢?內有煩惱,外有業力。所以我們凡夫修學是帶業修學,內憂外患。有障礙的修學就有問題了。比方說,你遇到了逆境,這個逆境超過你的負荷,你身體的病痛、外面的干擾太厲害了,那你可能產生退轉。因為你在修一心三觀的時候,一開始修一念的自性清淨心,安住清淨心,這個時候如果你沒有願力的攝持,遇到外在逆境的刺激很可能退大取小。這種例子很多的,尤其在五濁惡世。第一個,遇到逆境,退大取小。第二個,遇到順境,追求人天果報。當你讀誦《法華經》的時候,可能福報現前,那你這個時候可能就放棄了你的目標,去追求人天果報去了。這種障礙是非常嚴重的。如果你面對的只是一個煩惱業力,這個可能只讓你修行的時間延誤,但是,善根的退轉,這個是不可彌補的,你等於是忘失了你最初的發心。所以我們要時時刻刻地提醒我們自己,「佛道無上誓願成」。所以,在整個智慧的觀照的旁邊一定要時時刻刻有一個菩提願,來提醒我們、攝受我們,讓我們知道自己的目標:我不求人天福報,我也不求二乘的偏空涅槃,我就是直趣佛道。所以,這個菩提願,在遇到逆境的時候可以給我們很大的引導跟加持。這第一個,破除障礙。
第二個,讓我們功德圓滿。我們凡夫,這個我愛執沒有消滅,我們就是有私心的。我們在讀誦《法華經》的時候,在修學《法華經》的時候,難免都會想到自身的安樂,就忽略了有無量無邊的如母有情也在痛苦當中。所以,當我們發起菩提願,「我今發心,不為自求人天福報,聲聞緣覺,乃至權乘諸位菩薩,唯依最上乘發菩提心,願與法界眾生一時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你這樣發起廣大的菩提心,為了利益一切的有情去讀誦《法華經》,那這個力量就不一樣了。你是為了解決一切眾生的痛苦去誦《法華經》,跟你解決你自身的痛苦去誦《法華經》,這個功德是不一樣的。就是說,你發起廣大的菩提願,你受持的每一部《法華經》叫做「無盡燈」。譬如一燈,燃百千燈。雖然你只是一個小小的讀誦,但是你發心大,所以你這個燈就可以不斷地不斷地一個燈傳到兩個燈,兩個燈傳成四個燈……變成無盡燈法門。為什麼?菩提願的攝持。
所以,當我們有理觀智慧的時候,再加上菩提願的攝持,破除障礙,功德圓滿,你再去落實到你的行門的功課,那就是一佛乘的修學了。這就是為什麼到最後一品的時候普賢菩薩要現前,就是把這個功德補齊。就是,整個《法華經》的修學,不能只有理觀的智慧去讀誦,要把理觀的智慧加上菩提的願力,這樣子才去讀誦就更圓滿。
【2378】名字位時如何修《法華經》呢?
己二、教以內法 分三:庚一、行立讀誦;庚二、常坐思惟;庚三、三七精進
前面講到,普賢菩薩勸我們發願以後,他也誓願來加持我們。這以下「教以內法」,教我們怎麼去受持《法華經》,有三個方法。
庚一、行立讀誦
是人若行若立,讀誦此經,我爾時乘六牙白象王,與大菩薩眾,俱詣其所,而自現身,供養守護,安慰其心,亦為供養法華經故。
這個地方講到名字位的修學《法華經》,叫做「若行若立,讀誦此經」。有四種方法:這個行就是經行,你在經行的時候。第二個,站立的時候,這個站立也包括了坐著的時候,你若行若立。或讀或誦,讀就是照文叫做讀,誦就是背誦。
總而言之,你在讀誦《法華經》的時候,因為你依止普賢行願來受持《法華經》,所以你等於是啟動了普賢菩薩的本願。普賢菩薩前面說,你只要能夠發起普賢行願來受持《法華經》,我一定會乘六牙白象,再領導各位的法身菩薩,「而自現身」。這個現身當然是暗中加持。為什麼現身呢?一方面供養、守護這個受持者,來安慰其心,另一方面為了供養《法華經》。
讀誦《法華經》是我們很重要的功課。《法華經》一路走來就要我們讀誦。因為,在名字位,我們很難離開文字去深入一心三觀,因為這是不思議境,這是佛的知見。我們凡夫的有所得心往往看事情是對立的,要麼就是空,要麼就是有,要麼就是對,要麼就是錯。我們很難離一切相,很難離開善惡相、空有相而安住在一念的清淨心。那麼這個時候你能夠受持《法華經》,普賢菩薩就說,你如果能夠依止清淨心、菩提願來受持《法華經》,他就現身,還暗中加持你。這是第一個。
【2379】五品觀行位是怎麼修《法華經》呢?
庚二、常坐思惟
是人若坐,思惟此經,爾時我復乘白象王現其人前。其人若於法華經有所忘失一句一偈,我當教之,與共讀誦,還令通利。
爾時,受持讀誦法華經者,得見我身,甚大歡喜,轉復精進,以見我故,即得三昧及陀羅尼,名為旋陀羅尼、百千萬億旋陀羅尼、法音方便陀羅尼,得如是等陀羅尼。
前面的修學是約著名字位的散亂心的情況,叫做「若行若立,讀誦此經」。這以下約著五品觀行位。
五品觀行位是怎麼修《法華經》呢?「是人若坐,思惟此經。」前面是偏重在動態,這以下五品觀行位,他有禪定的攝持,所以他在讀誦以外,外加靜坐,在寂靜的心中來深入地思惟一心三觀的妙義。這個時候,因為他發起清淨心、菩提願,就是隨順普賢行願,所以普賢菩薩在靜坐的禪定中也現前。這個人如果在讀誦《法華經》的過程中,心中「有所忘失一句一偈」,那普賢菩薩暗中教之,而且跟他一起讀誦,使令他能夠通利,圓滿。在整個過程當中,你如果有一點忘失、障礙,普賢菩薩會幫助你,讓你能夠通利。
你繼續地用功下去,「爾時,受持讀誦法華經者,得見我身」。我們前面講過,五品觀行位還是屬於凡夫,他沒有破無明、證法身。所有沒有破無明、證法身的人要見佛菩薩,一定是在定中。除非你能夠達到見道位,隨時見佛。
這個時候,五品位的人是在定中見到普賢菩薩現前。普賢菩薩現前的時候,因為普賢菩薩的大功德境界,所以這個人就心生大歡喜,法喜充滿,就更加地精進。最終,「以見我故」,就在一念的相應慧的加持之下,在普賢菩薩的見證之下,成就法華三昧。
成就法華三昧,你一定會得到三種陀羅尼:第一個,旋陀羅尼。旋陀羅尼就是旋有入空,成就了一心即空的清淨心。百千萬億旋陀羅尼,就是假觀。你證得空性的時候同時能夠證得假觀,你知道一念心性雖然清淨,但是它能夠依止你的願力隨緣顯現十法界的依正諸法,能夠有這種自在力。第三個,法音方便陀羅尼。這是中觀,就是空有無礙。
前面的名字位的現身是暗中加持,這以下就是清楚地現身加持,而且印證成就法華三昧。這個是約五品位。
【2380】在三七閉關的時候,如何修學《法華經》?
庚三、三七精進
世尊!若後世後五百歲濁惡世中,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求索者,受持者,讀誦者,書寫者,欲修習是法華經,於三七日中,應一心精進。滿三七日已,我當乘六牙白象,與無量菩薩而自圍繞,以一切眾生所喜見身,現其人前,而為說法,示教利喜。
前面的行立讀誦、常坐思惟,都是平常的定課。這以下講到,如果你要能夠在三七日當中,息諸緣務,加功用行,那麼這以下講出方法。
就是你在後世,後五百歲。佛滅度以後,後五百歲等於是經歷過兩千五百年,到了末法時代。末法時代的時候,不管是出家的比丘、比丘尼,或者在家的優婆塞、優婆夷,不管是一個求索者,或者受持者。「求索者」就是你對《法華經》是一個初學者。或者「受持者」,你對《法華經》已經非常熟悉了,你能夠把《法華經》的法義受持於心中不忘失。不管你是初學,不管你是久修,總之,你在讀誦、書寫的時候,在三七閉關修學《法華經》的時候,你要怎麼樣?「一心精進。」一心精進就是說,你除了吃飯、睡覺以外,其他時間就是做功課。做什麼功課,我們待會再說明。
滿三七日的時候,「我當乘六牙白象,與無量菩薩而自圍繞」。普賢菩薩發願說,你如果是依止普賢行願來修學《法華經》,而且是三七日的閉關,我一定會現前。
我一定會現前,有兩種情況:第一個,你是五品位,那我會讓你看到;如果你是名字位,我現前,你看不到,那叫做暗中加持。這個時候現前,如果你是五品位以上還為你說法,「示教利喜」,讓你聞法受益而心生歡喜。這個是講到三七閉關的修行。
這個講到修學止觀。
【2381】普賢菩薩是怎麼護持修行者?
這以下講到普賢菩薩護持的方法,包括人護跟咒護。
亦復與其陀羅尼咒,得是陀羅尼故,無有非人能破壞者,亦不為女人之所惑亂,我身亦自常護是人,惟願世尊!聽我說此陀羅尼咒。即於佛前而說咒曰:
阿檀地。檀陀婆地。檀陀婆帝。檀陀鳩舍隸。檀陀修陀隸。修陀隸。修陀羅婆底。佛陀波羶禰。薩婆陀羅尼阿婆多尼。薩婆婆沙阿婆多尼。修阿婆多尼。僧伽婆履叉尼。僧伽涅伽陀尼。阿僧祇。僧伽波伽地。帝隸阿惰僧伽兜略阿羅帝婆羅帝。薩婆僧伽地三摩地伽蘭地。薩婆達磨修波利剎帝。薩婆薩埵樓馱憍舍略阿㝹伽地。辛阿毘吉利地帝。
這個地方講到普賢菩薩是怎麼樣護持修行者。
第一個,用咒力。普賢菩薩講了一個陀羅尼咒。你只要能夠依止普賢行願受持《法華經》,你就能夠得到這個咒的加持。這個加持有什麼好處呢?「無有非人能破壞者」,這些一般的鬼神是不能傷害你,乃至於「不為女人之所惑亂」。
另一方面,人護。我也是經常地能夠現身,暗中加持你。
這個就是人護跟咒護。
【2382】三七的閉關修學,那你要注意六法
這個三七的修學,我們簡單講一下。古德講得比較清楚。就是說,你如果說平常做功課,平常做功課可能就進步比較慢,點點滴滴。那如果你覺得你想要做一個比較大的突破,你安排了三七的閉關,那你要注意六法,要具足六法:
第一個,嚴淨道場。閉關修學,跟你平常的動態——你可能等車的時候拿《法華經》讀一段,這都是可以的。但是閉關加行有一定的規矩,你一定要有一個道場。「嚴淨道場」,你要有個佛菩薩的聖像,有香花燈燭的供養。這有一個清淨莊嚴的道場。
第二個,齋戒沐浴。在閉關當中,你要受持齋戒,而且身體要沐浴。
在方等經裡面,方等懺,你一天至少要洗兩次澡,而且你在修懺的衣服跟你平常睡覺、吃飯的衣服要分開的,要特殊的乾淨的衣服。你做功課的時候,有一定的衣服要穿的。要齋戒沐浴。
第三個,祈請三寶。你在修行的時候,一開始要禮請十方三寶,包括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普賢菩薩等等。你要祈請三寶現前。
第四個,懺悔發願。大乘的正修之前都要先滅罪。你要有一個懺悔主。比方說你修大悲懺,就是觀世音菩薩作懺悔主;你修八十八佛,就是普賢菩薩作懺悔主。你要有一個懺悔、發願的過程。
第五個,就是讀誦經典,就是正修了。
讀誦經典以後,有一段時間靜坐,第六就修學止觀了。
所以它的整個正修包括禮懺、讀誦、修止觀這三個主題。一天中,比方說你一支香是一個半小時或兩個小時,那一天就是六支香到九支香,不斷地這樣做下去。
當然,這個地方都強調要以普賢行願作根本。其實普賢行願在修學時的應用很廣。你看,八十八佛也是以普賢行願作它的根本,最終也是會歸到南無大行普賢菩薩。所以我們誦《法華經》,最後也可以把它會歸到南無大行普賢菩薩,來提醒自己:我們依止時空無盡的菩提願在修學。
【2383】你能夠依止普賢行願來受持《法華經》,你就能夠得到普賢菩薩兩種加持
己三、覆以神力
世尊!若有菩薩得聞是陀羅尼者,當知普賢神通之力。若法華經行閻浮提,有受持者,應作此念,皆是普賢威神之力。
普賢菩薩對於修行者有兩種加持:
第一個,咒力的護持。若有菩薩能夠受持聽聞這種陀羅尼咒,是普賢菩薩的加持,用咒力來加持你。
第二個,人的加持,就是神通力。若《法華經》能夠在末法時代流通,使令大家如法受持,那麼這個都是普賢菩薩的三昧神通的加持。
所以普賢菩薩就是說,你能夠依止普賢行願來受持《法華經》,那麼你就能夠得到普賢菩薩兩種加持,一個是咒護,一個是人護,咒力跟三昧神通的加持。
【2384】修行要靠信心,而不要去靠心外求法的感應,這樣你才不會出事情,也比較能夠持久
佛菩薩的加持,當然,每一個佛菩薩可能針對某一部經來加持。
我過去讀佛學院,一年級的時候,那一年結夏安居,有幾個外來的行腳比丘來參加我們僧團的結夏安居,我私底下就跟一個行腳比丘聊天。他平常修行就兩個法:第一個是拜懺,一個誦《法華經》。我問他說,你平常拜懺、誦《法華經》,有沒有什麼感應?初學者對這個感應,諸佛菩薩的感應是比較好奇。他講一句話很重要,他說,我們修行,不能靠感應來支持,我們要靠信心。他說怎麼要靠信心呢?他說你受持《法華經》,你有三分的修行,自然會有七分的感應。而這七分的感應你不一定感受得到,但是它冥冥當中幫你化解了災難,冥冥當中增長你的福報。這句話很重要,冥冥當中的加持。就是我們前面說過的,叫做顯機冥應,「終日無感,終日無悔」。
所以,我們不要看到普賢菩薩的加持,就好像在期待普賢菩薩的現身,這個都是不對的。就是說,「終日無感,終日無悔」,佛菩薩的加持可能就是在暗中幫你消除了罪障,幫你增加了福報。但是我們不能夠去執著這件事情。還是那句話:你相信,你有三分的修行,佛菩薩就會給你七分的感應。就是修行要靠信心,而不要去靠心外求法的感應,這樣你才不會出事情,也比較能夠持久。
所以普賢菩薩就是保證,你只要依止普賢行願來受持《法華經》,我一定會給你人的護持跟咒的護持,是決定的。
【2385】這樣子,你就是在修學普賢行願了
己四、顯現勝因
那麼在這樣的修學當中,就產生了殊勝的因地。
若有受持讀誦,正憶念,解其義趣,如說修行,當知是人行普賢行,於無量無邊諸佛所,深種善根,為諸如來手摩其頭。
你如果能夠依止前面所說,能夠發起廣大的普賢行願來受持讀誦《法華經》,這是名字位;或者如果你是觀行位,除了受持讀誦以外,再加上正憶念、解其義趣、如說修行——能夠去修學止觀。這樣子你就是在修學普賢行願了。普賢行願就是一個一心萬行、萬行一心的時空無盡的廣大的修學。那麼這個人決定是過去生「於無量無邊諸佛所,深種善根」。
【2386】你用這種心態來誦《法華經》,你這個人絕對不是今生才修學的
就是說,學《法華經》以後,你能夠發起廣大時空無盡的普賢行願——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此普賢行願,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你用這種心態來誦《法華經》,你這個人絕對不是今生才修學的,在過去生你已經生生世世,在無量諸佛所——當然也不一定在正法時代,可能是在末法時代、像法時代,你已經怎麼樣?深種大乘善根。而且你在今生當中,「為諸佛如來手摩其頭」,你會得到十方諸佛的加持攝受。
【2387】有些人為什麼老也不能夠得到諸佛菩薩的攝受?
我們前面說過很多事情。十方諸佛,這個世界上有無量無邊的諸佛,每一尊佛成佛以後一定發願「眾生無邊誓願度」,但是這個因緣有淺深的差別。真的有些人能夠進入到諸佛菩薩摩頂加持的範圍,有些人就進不去。就是你今天,簡單地講,要順從佛心、順從佛志,你能夠「以佛心為己心,以佛志為己志」。那麼佛陀心是什麼呢?當然佛陀心是清淨心,離相清淨。佛陀什麼願呢?佛陀的願就是時空無盡的菩提願。你今天能夠以清淨心、菩提願來受持《法華經》,那你等於是入了佛陀的長子之列。
你說,欸,我沒有修六度萬行啊,我只一個生死凡夫。長子,只看本質,不看資糧力。就算你是阿羅漢——阿羅漢不可思議,大阿羅漢三明六通八解脫,但是阿羅漢他沒有安住清淨心,沒有發菩提願,他只能叫做庶子,年紀大的庶子,還是一個偏房之子。凡夫就是外子。就是說,我今天能夠隨順佛陀的智慧、隨順佛陀的願力,雖然我只是一個小孩子,但是我的本質已經進入了佛陀的長子,就準備要繼承王位了。
比方說,我們講最簡單的例子,上一品,<妙莊嚴王本事品>。妙莊嚴王是什麼人?他是一個大國王,大福報,又起邪見。諸位!一個人福報大又起邪見,這個人基本上就是沒辦法度化了,誰拿他都沒辦法。你要沒有福報也就算了,起邪見的時候人家講話你還聽得進去。但是,你福報又大,又起邪見,這種人基本上就是斷善根了,沒救了。但是他在這一生當中竟然能夠反轉,懺悔,然後今生成就大乘見道位。除了他外在的善知識攝受以外,他這個就是大乘善根成熟,就過去生發過普賢行願。
就是說,諸位!有些人是很容易度化的,這是事實。有些人是真的很難度化,佛菩薩在他前面都沒有用。因為你本身的根機跟佛陀落差太大,你不是佛陀的長子,你是佛陀的外子,整天在外面跑的兒子,佛陀看到你也沒有用。
所以諸位!我們自己善根的準備很重要。就是說,十方世界這麼多佛陀,為什麼有些人這麼幸運,很快就能夠跟佛陀感應,得到佛陀攝受?比方說妙莊嚴王。而有些人為什麼老也不能夠得到諸佛菩薩的攝受?就是你的善根有問題。你不是佛陀的長子,你也不是佛陀的庶子,你是佛陀的外子,你整天打妄想。
所以這個地方就是「勝因」。就是說,諸位!你能夠發起普賢行願,誦《法華經》,即便你今生沒有成就,你未來的那種善根力成熟,你未來是一個能夠得到諸佛摩頂加持授記的範圍,就是你容易度化。
【2388】你今天依止普賢行願受持《法華經》,如果你又求生淨土,那你就能夠直接往生到品位高的淨土去了
己五、示以近果
看己五的「示以近果」。近果就是來生的果報。這有兩段,先看第一段。
若但書寫,是人命終當生忉利天上,是時八萬四千天女,作眾伎樂而來迎之,其人即著七寶冠,於婇女中,娛樂快樂。
大乘佛法的修學當然不是一生一世。如果說你今天依止清淨心發起普賢願,那麼這個時候你入了十方諸佛的長子的行列。但是,你修到最後死掉了;死掉以後,你依止這樣修會到哪裡去呢?
「若但書寫,是人命終當生忉利天上。」若但書寫,就是說你就是名字位,你的觀行薄弱,你只能從事修。什麼叫事修呢?就是你讀誦《法華經》的時候正念現前,離開了文字相你的正念就消失掉了。所以你只能靠讀誦來支持你的正念。但是沒關係,你曾經有這樣的善根,這種善根力會讓你生到欲界的第二天忉利天上。在忉利天,你臨命終的時候,有八萬四千的天女用各種美妙的天樂來引導你、迎接你。到了忉利天以後,你就戴著七寶的頭冠,在眾多天女當中受用各種的娛樂,內心快樂。當然,你的善根力還在,你未來還是有得度的因緣。這指的是名字位的中下品的聞思的智慧。
如果你是上品的修慧,就是五品位以上,會有什麼情況?
何況受持讀誦,正憶念,解其義趣,如說修行。若有人受持讀誦,解其義趣,是人命終,為千佛授手,令不恐怖,不墮惡趣,即往兜率天上彌勒菩薩所。
彌勒菩薩有三十二相,大菩薩眾所共圍繞,有百千萬億天女眷屬,而於中生,有如是等功德利益。
如果你是現生成就五品位,你對整個《法華經》的義理能夠「正憶念,解其義趣,如說修行」,簡單地說就是理觀能夠念念地現前,那麼你再依止普賢行願來受持讀誦《法華經》,臨命終的時候,「為千佛授手」。
十方諸佛來迎接你,使令你內心不會顛倒恐怖,正念分明,因此不墮惡道。
那麼到哪裡去呢?到兜率天上內院的彌勒菩薩所。整個三界當中,唯一有菩薩說法的地方就是彌勒內院,所以很多人,沒有求生淨土的人,會到彌勒內院去。他為什麼呢?第一個,他不會空過時間。你要是到沒有佛菩薩說法的地方,你享受快樂就把時間給耽誤了。但在彌勒菩薩所他能夠繼續修學。第二個理由,就是他能夠隨侍彌勒菩薩,因緣成熟的時候下降人間,在龍華三會當中得道。所以有很多人願意求生到彌勒內院,而受持《法華經》是其中一個捷徑。
彌勒菩薩有三十二相,在內院中有「諸大菩薩眾所共圍繞」;而且在外院當中,也「有百千萬億天女眷屬,而於中生,有如是等功德利益」。
這一段,蕅益大師說,是就著這個人沒有發起往生的願力來說。所以蕅益大師說:「若發淨願,則隨其觀行淺深,生四種安樂土。」就是說,你今天依止普賢行願受持《法華經》,如果你又求生淨土,那你就能夠直接往生到品位高的淨土去了。是這麼一個情況。
己六、總結勸修
是故智者應當一心自書,若使人書,受持讀誦,正憶念,如說修行。
總而言之,一個有智慧的人,成就理觀以後又能夠發起廣大的菩提願來受持、書寫、讀誦《法華經》,這樣子就能夠得到十方諸佛的所謂的摩頂授記。這前面講過,第一個,你現世的利益,消除災難,身心安穩;第二個,來世的利益,生到忉利天跟兜率天。這是現世跟來世的利益。
【2389】為什麼《法華經》不能斷絕?
戊二、誓願護法
世尊!我今以神通力故,守護是經,於如來滅後,閻浮提內,廣令流布,使不斷絕。
最後,普賢菩薩以誓願力來護持《法華經》。
世尊!我以神通力故,守護《法華經》。在如來滅後的五濁惡世當中,使令它能夠流通而不斷絕。前面的,普賢菩薩是加持這個受持《法華經》的人。這以下他也加持《法華經》這個法,就是《法華經》不能斷掉。
《法華經》為什麼不能斷掉?
因為,從凡夫的角度,如果沒有《法華經》,那會發生什麼事?沒有《法華經》,我們跟十方諸佛菩薩基本上就永遠隔離了,就沒有所謂的「即眾生心,投大覺海」這件事情。這個人在外面流浪,就永遠流浪下去了,他永遠不知道他有家。也就是說,圓教的修學傳承整個斷掉了。
如果沒有《法華經》的話,那今天一個凡夫要修學,就只能透過三乘的權法,靠法力的攝受,就一步一步來。就是,佛菩薩是功德莊嚴,我是業障深重,那怎麼辦呢?我修皈依,我一步一步地慢慢地靠近。你的起修點就是什麼?就從業障深重修起了。那就修到什麼時候,也沒人知道了。
你得到《法華經》,那是你運氣好,你得到捷徑。因為你一開始的時候,你的起發點就不是從業障深重,而是「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諸佛是已成之佛,其體無別」,你站在一念的自性清淨心。雖然說,欸,我打妄想,但是你好歹是名字位的自性清淨心,這沒有人可以否定你,你也是隨順於佛陀的自性清淨心。就是,我回了家,盡管我什麼都不懂,但好歹我回家了,我跟十方諸佛站在同一個水平線上,我發的願也是跟十方諸佛同
一個菩提願。我是一個佛陀的長子,雖然排在最後面,但是我好歹是十方諸佛的長子。
這種所謂的不二法門,真妄不二、凡聖不二,只有《法華經》有。它告訴你,你打妄想的心就是自性清淨心,只有《法華經》有這個傳承。你看其他的經都沒有。其他的經就是,佛陀的心是清淨的,你的心是打妄想的,你們兩個不一樣。那怎麼辦呢?你慢慢修,慢慢修,有一天你會跟他一樣。這是漸教法門。
所以,有鑒於此,普賢菩薩他要護《法華經》。這個《法華經》不能斷絕,這個是成佛的捷徑。
迴向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塗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淨土教觀學苑
妙法蓮心學院 版權所有
歡迎各方免費流通,若有轉載請註明出處。請勿用於商業盈利。
Copyright © masterchingch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官方網址:http://www.masterchingche.org/
http://www.mflx.org/
信箱:info@masterchingche.org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c/淨土教觀學苑
【Facebook】https://m.facebook.com/www.masterchingche.or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