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四大菩薩 (無限的慈悲—觀世音菩薩)

四大菩薩 (無限的慈悲—觀世音菩薩)   文珠法師講述 一九九二年十二月廿七日於香港九龍政府文化中心   一、慈悲的意義 二、慈悲的類別 三、慈悲的重要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聖號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性別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本跡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道場...

2014年4月5日 星期六

蔡禮旭老師:教育孩子要從言語、做事當中給他鼓勵


“強而弗抑”,這個“強”是鼓勵,而不去壓抑他,而不去否定他。而這個鼓勵,那不是套幾句話,那是真正打從內心信任“人之初,性本善”。不管這個人現在有怎麼偏頗的行為,自始至終都不懷疑他的本善,這個時候的言語就非常懇切,非常讓人家覺得有信心。

    所以,其實一個孩子,他假如身邊的人都看不起他,這種孩子很敏感。可是他假如碰到一個人,是相信他可以成聖賢,絕不懷疑他,絕不否定他,時時看到他就是鼓勵他,這個孩子面對這個長者,他的態度會很不一樣。為什麼?沒有人喜歡讓人瞧不起他。碰到一個信任他的長者,信任他的老師,他也被喚醒善良,希望能好好的提升、表現一下。

    我們之前在學校帶班,班上難免有一些學生,你還沒見到他們,就有同事很熱心,這熱心加個引號,來跟你“哎呀,這個人來歷不小”,怎麼樣怎麼樣,就開始講。所以當老師的要練一個功夫,人家跟你講這個學生哪裡不好、哪裡不好,右耳進,左耳出,要練這個功夫。不然一聽,把它記在心上,看那個孩子怎麼看都很奇怪、都不順眼。所以人的心要像鏡子一樣,不要落這些不好的痕跡。

    所以能夠不否定孩子,知道那是“苟不教,性乃遷”,那是因為沒有好的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學校教育,是我們成人的錯,不是孩子的過失,還是信任他可以好。我們這種真誠,孩子畢竟是涉世未深,他的心還是很敏銳的,他可以感覺到老師的這種真誠。所以在你面前,就會找一些表現的機會,讓老師肯定。

    我記得帶那幾個學生,早上一大早來,他看我一進來,就走到我旁邊,在那轉過來轉過去,然後看我沒說話,他主動問,“老師,今天有什麼事要幫忙嗎?”他覺得自己有價值,在老師旁邊可以做很多事。所以從言語當中、從做事當中,給他機會、給他鼓勵,“強而弗抑”。

    不是言語是鼓勵,我們當老師的人,面對每一個學生的眼神,都能達到“強而弗抑”的力量。那不是當老師如此,我們現在學習中華傳統文化,每一個人瞭解人生的真相,都知道人都有本善、都有明德,那我們也要信任一切的人,只要他有好的教育,慢慢的改過,他也可以成聖成賢。我們今天希望能成就、能利益身邊的人,都能夠掌握這個“和易以思”的心境跟方法,來跟我們的親朋好友互動。
恭摘自《文言文—開啟智慧寶藏的鑰匙》01-001-02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