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四大菩薩 (無限的慈悲—觀世音菩薩)

四大菩薩 (無限的慈悲—觀世音菩薩)   文珠法師講述 一九九二年十二月廿七日於香港九龍政府文化中心   一、慈悲的意義 二、慈悲的類別 三、慈悲的重要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聖號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性別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本跡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道場...

2017年11月3日 星期五

蔡禮旭老師主講:煩惱來源於有“求”的心

 


   蘇東坡先生學問已經達到相當高的造詣,他有一次禪坐的時候感覺身心輕安,很高興,做了一首偈,“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蘇東坡先生德行好到什麼程度?我給大家舉一個例子,當初他買了一間房子,公務員買一間房子要存多久的錢?可能一、二十年的儲蓄都有可能。當他買完房子走在路上,看到一個老太太在那裡哭泣,問到,“老太太,你家裡發生什麼事了?”他是為官者,看到子民都是父母的心。她說:“我祖上傳下來的房子,家庭困窘,不得已賣掉,覺得對不起祖先。”哭得很傷心。“你家在哪裡?”“就是那裡的那戶人家”,剛好就是他買的那棟房子。諸位學長,你當下會怎麼做?人生最難的不是奮鬥。蘇東坡先生當下把契約就撕掉了說,“老奶奶,您回去住,你們回家去吧!”你看他能舍一個房子,當然他有舍有得,蘇東坡先生以後的福報太大太大了。所以他的道義是非常高的境界,但要八風不動也不容易。你看他說“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什麼時候動了?寫的時候已經動了,動了不知道。把這個偈子派人送去給佛印禪師,當時的一位高僧。動了多久?一直動、一直動,送去了還繼續動。佛印禪師看完,給他寫了一個“屁”字,就送回去了。蘇東坡一看到,氣急敗壞,以最快的速度趕到佛寺去。大家看,當我們看到這個字的時候,責怪的是誰?責怪對方,“我寫得這麼好,你居然給我回這個字!”所以苦從哪裡來的?我們剛剛說苦從哪裡來?求不得。他要求人讚歎,他苦就來了。
  所以,所有的問題都不是境界的問題,都是我們有“求”的心。一有求,你不知道父母的用心,你不知道師父的用心,你不知道領導的用心,你體會不到,你一直盯著那個“我想要的東西”。其實他要給你的是更高的智慧,你收不了,你也體會不了領導或者父母的處境,因為你只有“我求”,你體會不到他們的難處。比方你跟你的父母一起工作,這樣父母的難度是很高的。為什麼高?其他的同仁會覺得“那是他媽,那個領導是他媽”,一般的人就會覺得他們應該會偏心一點。每個人都覺得領導偏心,對組織有沒有影響?有。所以,假如是在媽媽底下做事,媽媽對孩子嚴格,那就通達人情事理。人已經覺得偏心了,你還繼續偏袒偏愛自己的兒女,那你這個組織人家怎麼相信?
  這個字拿回來了,東坡先生氣急敗壞趕到現場,還沒進山門,佛印禪師已經寫好兩行字擺在外面,寫的“八風吹不動,一屁打過江”。我們想,東坡先生假如看到那兩行字,馬上至誠頂禮三拜,有可能拜的時候就開悟了,“至誠感通”。其實我們人生當中有很多開悟的機會,無數次開悟的機會,我們沒有隨順聖賢教誨,才開不了悟。你一隨順聖賢教誨,那個感悟陪伴你一輩子,你不會再犯,可是伏不住內心的貪瞋癡,錯失這些良機。東坡先生錯失掉了,反而沒有明白佛印禪師直指他心地上最嚴重的習氣。結果後來沒有收到這一分慈悲,反而還有點不舒服。看人有點不舒服,就要借題發揮,要發飆了。清淨心生智慧,心不要放東西,要學孔子,空空如也。心淨了,淨極光通達。清淨了,智慧就會現,絕對不放任何人的不是,對任何人不有成見。
  之後,又有一次跟佛印禪師一起打坐,東坡先生問佛印禪師說:“你看我打坐的樣子像什麼?”佛印禪師笑著說:“你的樣子像一尊佛。”東坡先生聽了挺歡喜的。佛,是至高的覺悟者,這麼高的境界。接著問,“佛印禪師,你覺得我看你像什麼?”佛印禪師說:“你說呢?”他說:“你看起來像一坨糞。”佛印禪師比較胖,心寬體胖,他說“你看起來像坨糞”,內心的不舒服終於得到發洩,他感覺報了仇,“今天我在言語當中占了絕對的上風”。
  其實想用言語占上風,全輸了。“心平氣和則能言”,心不平,連講話的資格都沒有,為什麼?先調心,才講話;心不調,講的話叫造口業,我們說的“隨緣消舊業,不再造新殃”,統統變口號了。明明知道心不平,一定會講錯話的,還不調嗎?講錯了,反正已經錯第一句,再錯下去,要講把它講個痛快。人在境界當中,正念頓起,如慧劍斬相續的煩惱,如果沒有下大決心,說“我這一生一定是要成就的人”,很難止得住這綿綿密密的煩惱絲。東坡先生回去了,喜形於色,他妹妹蘇小妹看了,問她哥哥,“今天什麼事你這麼高興?”他就把這個情況告訴他妹妹。“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他妹妹說:“哥,你輸得太慘了,人家心中有佛,見人是佛;你是心中有糞,見人是糞。”老法師說,你見每個人都是聖賢、佛菩薩,你就是佛菩薩,你已經不著相了,你處處看到人家的性德,那你每天智慧增長,你以佛眼看一切人,你見一切人的本性,不見他的習性。你只要見人的習性,就開始對人有成見、有對立了。“不覺本無”,習性是假的,大家覺得習性是真的還是假的?假的。來,大家現在把習性拿來我看看,你拿不出來,假的。本性是真,習性是假,可是我們現在見自己也好,見他人也好,認假不認真,都覺得“我就是這樣的人,他就是那樣的人”,全部認假的習性為真。認真為假,他本有明德本善,我們都覺得他沒有,他不可能,那不是真假都顛倒了嗎?
 
恭摘自 55-077-000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