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四大菩薩 (無限的慈悲—觀世音菩薩)

四大菩薩 (無限的慈悲—觀世音菩薩)   文珠法師講述 一九九二年十二月廿七日於香港九龍政府文化中心   一、慈悲的意義 二、慈悲的類別 三、慈悲的重要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聖號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性別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本跡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道場...

2017年11月5日 星期日

蔡禮旭老師主講: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我們看另一句孔子的教誨說到,“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就是一個人自我反省非常嚴格,它這個厚跟薄,厚就是嚴格,薄就是寬恕、不苛刻。所以他責備自己非常嚴格,對他人能夠寬厚三分,而薄責於人,這樣子就會遠離別人的怨恨。其實我們這一句教誨假如把它從另外一個面來看,“躬自薄,而厚責於人”,就是責備別人很嚴格,反省自己非常寬鬆,則怨恨很多矣。孔子另一句話也告訴我們,“正己而不求於人,則無怨”,先自己做好了,不要先要求別人,就不會招來人家的怨恨。所以我們現在有時候太急了,好東西自己還沒落實,趕緊去要求親朋好友。可能他們的心裡會想,你又沒有做得多好,半斤還笑我八兩,所以這個時候可能人家內心不能夠很佩服。因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假如我們把精力都放在指責別人,那看自己的問題就更沒有辦法使得上力了。假如我們用心都是善觀己心,先要求自己,自自然然從自己的德行當中,就能喚醒身邊人的善根,因為“人之初,性本善”。
  像我們的舜王,當時他在雷澤,當地都是非常的會爭、鬥,但是他沒有指責任何人,他從自己先禮讓開始,最後整個地區,雷澤那個地方,都變得非常懂得謙讓了。在整個聖賢的行持,這一點都做得非常好。而我們冷靜來看,人與人的五倫關係當中,其實都要能夠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的態度。假如我們是先指責,先要求了,那對方還是會指責要求我們。所以我們看到大舜他在對父母的時候,父母是完全錯誤要傷害他,可是他並沒有指責父母,他完全的只找自己的問題,一定是我做得還不夠好,最後這一分至孝就感動了父母跟他的弟弟。所以這個五倫當中,只要是嚴格要求自己,不去責備別人的,都能達到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的效果。
 

恭摘自 55-070-000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