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四大菩薩 (無限的慈悲—觀世音菩薩)

四大菩薩 (無限的慈悲—觀世音菩薩)   文珠法師講述 一九九二年十二月廿七日於香港九龍政府文化中心   一、慈悲的意義 二、慈悲的類別 三、慈悲的重要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聖號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性別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本跡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道場...

2022年10月28日 星期五

南無大智文殊師利菩薩古今感應實錄-1:聖境屢現



    南無大智文殊師利菩薩古今感應實錄-1:

                      聖境屢現


唐朝代宗永泰年中,(法照法師)嘗游東吳,因慕慧遠(淨土宗初祖)之高風而入廬山,修念佛三昧。一日於禪定中蒙佛開示,遂往南嶽師事承遠(淨土宗三祖)。

師創五會念佛,往來於五台山、長安之間,致力於弘法事業,故從宮廷至一般社會皆廣行念佛法門。示寂後敕諡「大悟和尚」。或謂師爲善導(淨土宗二祖)之後身,而尊之爲蓮宗第四祖。師撰有《淨土五會念佛誦經觀行儀》三卷、《淨土五會念佛略法事儀贊》一卷。

唐法照法師,不知道他是何方人士。大曆二年,他居住在衡州(就是現在的湖南衡陽縣)的雲峯寺,勤修佛法精進不懈。

二月十三,他在僧堂盛粥的鉢裡面,忽然看見了五彩祥雲,雲中現出一座山寺,寺的東北有座山,山下有澗,澗北有個石門,門內又有一座寺,匾額上寫著金色的「大聖竹林寺」五個字。

雖然這些境界在鉢中看得清清楚楚,但是心中還是半信半疑。

二十七日,又在鉢中五色雲內,現出了好幾座像是五台山的寺宇,儘是黃金鋪成的地,沒有山林的汙穢,純粹是池台樓觀,以及種種莊嚴寶物,還有成千上萬的菩薩聖衆在那裡精進修行。

但是這鉢中所現一切在食時出現,等到食後就消失了,所以心中感到十分懷疑。

他就把所見的這些景象請教寺里的僧人:

——「你們裡面有沒有游過五台山的?」

嘉延、曇輝二位僧人說:

——「我們曾經去過五台山的佛光寺。」

然後他們把五台山諸寺的情景一一說了出來,竟然和法照鉢中所見一一符合。

 


到了大曆四年夏天,法照法師在衡州郡的湖東寺,築了一座高樓台。在數十天當中開辦了五會念佛道場。

六月二日未時,遠方忽然感應到祥雲彌布,雲中現出了亭台樓閣,閣中有清淨的僧人,手持錫杖,身高竟達一丈,遍滿虛空。虛空之中,並見到阿彌陀佛及文殊、普賢二大菩薩示現莊嚴寶相,身量高大 ,及無量菩薩衆。

衡州全郡百姓見此瑞相,無不感極而泣,焚香禮拜。這樣的瑞相,維持了好久,直到酉時才漸漸消失。

法照在這一天的晚上,在道場外遇到一位老人對他說:

——「法照您先曾發願往金色世界(五台山),去參拜文殊大聖,現在爲什麼又不去了呢?」

——法照回答:「聽說沿途道路艱險,如何前往呢?」

——老人說:「你一直去好了,不會有什麼了不起的困難,一切都難不倒你的。」

說完這位老人就不見了。法照法師乃於八月十三日約了同行的道侶數人,長途跋涉的動身參詣五台山,一路上果然沒有什麼阻礙。


大曆五年四月六日,來到了山西五台縣的佛光寺。寺周圍景象,果然如同鉢中所見,一點也不差。那晚四更時分,見一道異光從遠方而來照射到法照身上。法照若有所悟,於是照著光之來處,前行五十里,果然發現有一座山,山下有澗,澗北有一石門,見兩個年方八、九歲,面孔很端莊可愛的青衣童子站在門口,一個叫善財,一個叫難陀。見到他很歡喜,引領他進了石門。

向北方走了五里,見一金門樓,漸漸來到門前,乃是一間寺宇,寺前有一橫匾,匾額上面題著「大聖竹林寺」幾個大字,就如同鉢中所看到的景象。方圓三十里內,一百二十個院落,都有莊嚴的寶塔,地面純爲黃金所布,並有茂盛珍貴的花樹充滿其中。

法照進入寺里,來到講堂中,見到文殊大士在西,普賢大士在東,各據獅子座而爲衆說法,四周有上萬聖衆圍繞。

法照法師來到兩位大士之前頂禮後問道:

「末法時代的凡夫,去聖已遠,知識轉劣,心中汙垢障礙尤深,佛性無由顯現。而佛法如浩浩大海,不知修行哪一種法門最爲切當?唯願大士能斷除我心中的疑惑。」

文殊大士告訴他說:「現在正是念佛的時候,一切修行法門,沒有比念佛法門來得簡捷的了,供養三寶,福慧雙修乃是修行的要徑。這是爲什麼呢?我在過去劫中,因觀佛的因緣,因念佛的因緣,因供養的緣故,證得一切種智。一切諸法,般若波羅密多、甚深禪定、乃至諸佛,都是從念佛而生,因此可知念佛乃是諸法之王。你應當常念無上之念佛法門,精勤不息。」

——「應當怎麼念呀?」法照問道。

——「這個世界西方有阿彌陀佛,那尊佛的願力不可思議,你應當持續不斷的念彼佛的聖號,不可間斷,這樣子,命終之後,決定往生到阿彌陀佛的國土去,永遠不會退轉。」

說完以後,文殊、普賢兩位大士,都舒展金臂,摩法照的頭頂,爲他授記說:

——「你因爲念佛的緣故,不久當證得無上正等菩提。所有衆生也是一樣,願速成佛的無過於念佛,就能夠很快證得無上正等正覺。」

 


時文殊大聖而說偈言——

 

汝等欲求解脫者 應當先除我慢心

嫉妒名利及慳貪 去卻如斯不善意

應專念彼彌陀號 即能安住佛境界

若能安住佛境界 是人常見一切佛

若得常見一切佛 即能了達真如性

若能速斷諸煩惱 即能了達真如性

在苦海中而常樂 譬如蓮華不著水

而心清淨出愛河 即能速證菩提果

於是文殊師利菩薩,又說偈言——


諸法唯心造 了心不可得

常依此修行 是名真實相

普賢菩薩,亦說偈言——

普誡汝及一切衆 常應謙下諸比丘

忍辱即是菩提因 無瞋必招端正報

一切衆見皆歡喜 即發無上菩提心

若依此語而修行 微塵佛殺從心現

悉能廣修諸行願 運接一切諸有情

速離愛河登彼岸

法照聽了之後,心中十分歡喜,疑慮都已消除,於是再度頂禮而退。仍由兩位青衣童子送到寺門外。作禮之後,一擡頭,忽失聖境所在,心中感懷不已,就在該處立了石標爲記。

四月八日,法照回到華嚴寺,在西樓下止居。到了十三日,他和五十餘僧人一同來到了金剛窟,以虔誠之心禮拜頌念三十五佛聖號。剛念了十遍,忽然在那兒現出一座廣博嚴淨的琉璃宮殿,文殊、普賢兩大士,及聖衆等都在一處。

 


法照見此聖境,至趕慶幸欣喜,禮誦完畢,就隨著大衆回寺。這晚三更時分,在華嚴院西樓上,忽然見寺東半山處有五聖燈,大約方尺。他於是默禱著說:「請分百燈歸一畔。」聖燈果然都如願合在一起了。他再禱祝著:「請分作千炬。」說完,燈又分成千數,行行相對,遍於山半。

法照獨自一人又去參拜金剛窟所,希望能見到文殊大士。三更時分,見有一印度僧人,自稱是佛陀波利,引他進入聖寺,寺前匾額上寫著:「金剛般若寺」。寺內異寶莊嚴,一片光明閃爍。法照雖屢觀靈異,卻未向他人提起。

這一年十二月初,他就在華嚴寺的華嚴院,進了念佛道場,斷絕飲食,剋定期限,立誓要往生淨土。

到了七日上半夜,正在念佛的時候,又看到一印度僧進入道場告訴他:

——「你所見到的五台山莊嚴境界,爲什麼不傳告世人呢?」說完就不見了。

法照內心之中覺得非常驚異。第二天,當他正在專意念佛的時候,那印度僧人又來了,說的還是昨天說過的話。

法照回答道:

——「並不是我要隱蔽聖道而不宣,只是恐怕衆生聽了會起疑或誹謗而墮地獄受苦罷了。」

那僧人說:

——「大聖文殊大士,現在駐錫此山,尚且招人誹謗,你還有什麼怕招謗而不說的呢?你只要把所見境界,普告世人,使看到、聽到的人,都能發起菩提心,作爲成佛增上緣才對。」

法照聽了這些話以後,於是回憶當時見到聖境的情況,記錄了起來,傳之於世。

 


大曆六年,江東有位慧從法師,和華嚴寺崇輝、明謙等衆多人,隨著法照來到了金剛窟,以及往日親見聖境立下石標爲記的地點,衆人瞻仰舊跡,無不悲喜交集;忽然聽到遠方傳來幽雅清亮的鐘聲,鐘聲分明,扣人心弦,衆人更覺驚異,知道法照所見聖境卻有其事,毫不虛假。於是將靈異聖境的始末,寫在附近的壁上,普願見到此一記載的人,都能發起勝解佛法的心,圓成佛道。

後來,法照又在「大聖竹林寺」題額的原址,建了一所莊嚴精妙的寺宇,爲紀念所見聖境,仍稱「竹林寺」。

法照法師此後念佛更加勤篤,日夜不懈。有一天,忽見佛陀波利突然對他說道:

——「你的念佛蓮華已經成就,再過三年,蓮華就要開了。」

三年後,到了預定華開之時,法照就告訴大衆說:

——「我要走了。」

說完,端身正坐,就這樣安詳的往生了。

法照法師生前曾經在并州舉辦五會念佛,頗有盛名。當朝的皇帝德宗感其德行,就詔請他來到京師,教宮人五會念佛,成就無量功德,於是法照法師乃有「五會法師」的稱號。



摘自《重編文殊大士靈應錄》

https://ppfocus.com/0/cuf54d834.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