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國家宗教局和中國佛教協會批准,2013年8月31日(農曆七月二十五),九華山地藏菩薩聖像開光慶典活動在安徽省九華山大願文化園舉行,來自海內外的99位諸山長老共同為地藏菩薩聖像開光。中國佛教協會領導,港、澳、臺地區法師,國內各大寺院方丈(住持),韓國等海外佛教界主要宗派代表,相關部門負責人,以及國內外20多家新聞媒體記者近萬人共同見證這一慶典活動。即日起,九華山大願文化園景區正式對外開放。
8月31日上午8點30分,九華山地藏菩薩聖像開光慶典活動在安徽省九華山大願文化園舉行,在宣讀完賀信、賀電後,池州市人民政府趙馨群市長、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學誠法師分別致辭,隨後,國家宗教事務局蔣堅永副局長發表講話,最後,安徽省政協副主席王明方主席做了講話。
9點09分,開光法會隆重舉行,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聖輝法師代表諸山長老發表講話,隨後,功德主代表講話,九華山佛教協會會長慧慶法師發表致辭,而後,與會主要領導、諸山長老和各方居士代表等共同為聖象落成剪綵。最後遵循佛教傳統儀軌,舉行了莊嚴隆重的開光法會。
地藏菩薩露天聖像坐落於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首批5A級旅遊景區的九華山。九華山以地藏菩薩道場馳名天下,享譽海內外。九華山佛教聖地的開創者為新羅僧人,世稱“金地藏”。俗姓金,名喬覺,系新羅王族近親,唐開元末渡海來華,至九子山(九華山)中,宴然獨坐,苦行修持,一區善信,悉皆宗仰。唐貞元十年金喬覺99歲,忽召眾徒告別,跏趺示寂。相傳頓時“山鳴穀隕,群鳥哀啼,地出火光”。其肉身置函中經3年“顏色如生,兜羅手軟,骨節有聲,如撼金鎖”,僧眾視為地藏菩薩示現,建一石塔,將肉身供於石塔中,配以廟宇(現九華山肉身殿),尊為“金地藏”,九華山遂辟為地藏菩薩道場。
自此以後,寺院日增,僧眾雲集,香火之盛甲天下。九華山現存寺廟99座,僧尼近千人,佛像萬餘尊。長期以來,各大寺廟佛事頻繁,晨鐘暮鼓,梵音嫋嫋,朝山禮佛的教徒信眾絡繹不絕。
地藏菩薩露天聖像由原中國佛教協會諮議委員會副主席、安徽省佛教協會會長、九華山佛教協會會長仁德法師發願倡建,以弘揚地藏菩薩“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的大願精神。1998年10月經國家建設部、國家宗教局批准。2005年3月動工興建,2012年7月竣工,2012年9月通過國家宗教局驗收,2012年底大願文化園景區對外試運行。8月31日,地藏菩薩聖像經國家宗教局和中佛協批准開光,大願文化園正式對外開放。
建成後的地藏菩薩聖像主體為比丘立相,右手執錫杖,左手托摩尼寶珠,儀態安詳,妙相莊嚴,觀瞻總高度139米,蓮花座及像體高99米,為目前世界上第一高度地藏菩薩露天聖像。每年春、秋分上午九時,太陽從99米地藏菩薩銅像背倚的筆架山與獅子峰間上空升起,銅像頂部旭日籠罩,宛如天然佛光,形成妙相莊嚴的神奇景觀。
大願文化園位於九華山風景區內,是為打造佛教聖地和世界旅遊勝地而建,是安徽省“861”計畫重點建設項目和全省重點建設的十大文化產業園區之一。
大願文化園景區堅持“國內領先、世界一流”建設理念,在規劃、建設中巧妙地實現了傳統佛教文化與九華山自然景觀的完美結合,將傳統建築藝術與現代設計理念有機融合,是當代佛教建築藝術的經典之作。
園內呈現四大主亮點:一是世界上第一高度露天地藏菩薩聖像—99米地藏菩薩露天聖像;二是國內最大地藏文化展示中心—弘願堂,其設計突出圓明、清淨、洗練美學,又運用大量木雕、石雕、玉雕等徽派建築符號,還吸收借鑒無錫靈山梵宮、臺灣佛光山、中台禪寺等設計理念和成果,並配備現代科技展示手段;三是世界經典漢白玉蓮花寶座—蓮花淨土,四周配以260平方米巨型琉璃壁畫,展示淨土世界十六觀修練法門,使遊客充分感受淨土妙境、自得妙果的意境;四是曼妙莊嚴的銅鑄群雕—九華飛天,平時隱於地下,演出時在音樂、噴泉、霧光的陪襯下,隨四周蓮花瓣打開,自下而上緩緩升起,同時向大願佛主體旋轉,將遊客導向超凡入聖之境。九華飛天表演,時長10分鐘。
8月31日上午8點30分,九華山地藏菩薩聖像開光慶典活動在安徽省九華山大願文化園舉行,在宣讀完賀信、賀電後,池州市人民政府趙馨群市長、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學誠法師分別致辭,隨後,國家宗教事務局蔣堅永副局長發表講話,最後,安徽省政協副主席王明方主席做了講話。
9點09分,開光法會隆重舉行,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聖輝法師代表諸山長老發表講話,隨後,功德主代表講話,九華山佛教協會會長慧慶法師發表致辭,而後,與會主要領導、諸山長老和各方居士代表等共同為聖象落成剪綵。最後遵循佛教傳統儀軌,舉行了莊嚴隆重的開光法會。
地藏菩薩露天聖像坐落於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首批5A級旅遊景區的九華山。九華山以地藏菩薩道場馳名天下,享譽海內外。九華山佛教聖地的開創者為新羅僧人,世稱“金地藏”。俗姓金,名喬覺,系新羅王族近親,唐開元末渡海來華,至九子山(九華山)中,宴然獨坐,苦行修持,一區善信,悉皆宗仰。唐貞元十年金喬覺99歲,忽召眾徒告別,跏趺示寂。相傳頓時“山鳴穀隕,群鳥哀啼,地出火光”。其肉身置函中經3年“顏色如生,兜羅手軟,骨節有聲,如撼金鎖”,僧眾視為地藏菩薩示現,建一石塔,將肉身供於石塔中,配以廟宇(現九華山肉身殿),尊為“金地藏”,九華山遂辟為地藏菩薩道場。
自此以後,寺院日增,僧眾雲集,香火之盛甲天下。九華山現存寺廟99座,僧尼近千人,佛像萬餘尊。長期以來,各大寺廟佛事頻繁,晨鐘暮鼓,梵音嫋嫋,朝山禮佛的教徒信眾絡繹不絕。
地藏菩薩露天聖像由原中國佛教協會諮議委員會副主席、安徽省佛教協會會長、九華山佛教協會會長仁德法師發願倡建,以弘揚地藏菩薩“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的大願精神。1998年10月經國家建設部、國家宗教局批准。2005年3月動工興建,2012年7月竣工,2012年9月通過國家宗教局驗收,2012年底大願文化園景區對外試運行。8月31日,地藏菩薩聖像經國家宗教局和中佛協批准開光,大願文化園正式對外開放。
建成後的地藏菩薩聖像主體為比丘立相,右手執錫杖,左手托摩尼寶珠,儀態安詳,妙相莊嚴,觀瞻總高度139米,蓮花座及像體高99米,為目前世界上第一高度地藏菩薩露天聖像。每年春、秋分上午九時,太陽從99米地藏菩薩銅像背倚的筆架山與獅子峰間上空升起,銅像頂部旭日籠罩,宛如天然佛光,形成妙相莊嚴的神奇景觀。
大願文化園位於九華山風景區內,是為打造佛教聖地和世界旅遊勝地而建,是安徽省“861”計畫重點建設項目和全省重點建設的十大文化產業園區之一。
大願文化園景區堅持“國內領先、世界一流”建設理念,在規劃、建設中巧妙地實現了傳統佛教文化與九華山自然景觀的完美結合,將傳統建築藝術與現代設計理念有機融合,是當代佛教建築藝術的經典之作。
園內呈現四大主亮點:一是世界上第一高度露天地藏菩薩聖像—99米地藏菩薩露天聖像;二是國內最大地藏文化展示中心—弘願堂,其設計突出圓明、清淨、洗練美學,又運用大量木雕、石雕、玉雕等徽派建築符號,還吸收借鑒無錫靈山梵宮、臺灣佛光山、中台禪寺等設計理念和成果,並配備現代科技展示手段;三是世界經典漢白玉蓮花寶座—蓮花淨土,四周配以260平方米巨型琉璃壁畫,展示淨土世界十六觀修練法門,使遊客充分感受淨土妙境、自得妙果的意境;四是曼妙莊嚴的銅鑄群雕—九華飛天,平時隱於地下,演出時在音樂、噴泉、霧光的陪襯下,隨四周蓮花瓣打開,自下而上緩緩升起,同時向大願佛主體旋轉,將遊客導向超凡入聖之境。九華飛天表演,時長10分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