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四大菩薩 (無限的慈悲—觀世音菩薩)

四大菩薩 (無限的慈悲—觀世音菩薩)   文珠法師講述 一九九二年十二月廿七日於香港九龍政府文化中心   一、慈悲的意義 二、慈悲的類別 三、慈悲的重要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聖號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性別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本跡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道場...

2014年7月3日 星期四

劉余莉教授:發怒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


中國人還有一句話說“怒髮衝冠”,如果一個人經常喜歡生氣,這個血氣總是往頭頂上湧,這個頭頂會經常發熱,而這個頭頂經常發熱會有什麼樣的不良後果?我們看一看,那個植物在很燥熱的地方都不是很茂盛,所以如果一個人經常喜歡生氣發火的話,他的頭髮就不是很愛長。當然大
家不要左顧右盼去對號入座。大家還記得中國人有一句話叫聰明絕頂。為什麼聰明的人頭髮比較少?我們去觀察一下好像也很有道理,因為這個聰明的人看別人做事都是笨手笨腳,說這麼簡單的事你都做不好,他就容易著急,容易上火,結果把自己的頭髮弄得很不愛長。這個確實給自己帶來很多的弊端。

  而在民國的時候有一個王老善人,他觀察了人的性格、情緒和人的疾病之間的關係,提出了一句話,說“恨怨惱怒煩”,人生五毒丸,吃了半顆就生病,吃了一顆就要你的命。所以我們人體五臟六腑之間都有問題,都是因為我們有恨怨惱怒煩這五種不良的情緒有關。我們知道發怒是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就要轉怒為恕。這個恕上面是一個如,下面是一個心,告訴我們要如其心。如誰的心?如對方的存心。當我們能夠站在對方的角度換位思考的時候,我們就能夠將心比心,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所以孔老夫子的弟子來請教他,說老夫子,有沒有一個字我可以終生奉行的?孔老夫子說有,這一個字就是恕,就是你自己不想得到的,也不要強加給人。在《弟子規》上也有這樣一句話,“將加人,先問己,己不欲,即速已”。諸位朋友,如果您把這一句話落實在我們的生活中,當你每做一件事之前就反過頭來想一想,我希不希望別人以這樣的方式來對待我?如果我不希望別人這樣對我,那我們就不要以這樣的方式去對待別人。我們知道發怒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就要握住自己快樂的鑰匙。
  有一篇文章寫得也非常好,他說“一個成熟的人握住自己快樂的鑰匙,他不期待別人使他快樂,反而能將快樂與幸福帶給別人。每一個人心中都有一把快樂的鑰匙,但我們卻常在不知不覺中把它交給別人來掌管。譬如說,有一位女士抱怨說:“我活得很不快樂,因為先生常出差不在家。”她把快樂的鑰匙放在了先生的手裡。一位媽媽說:“我的孩子不聽話,叫我很生氣。”她把鑰匙交在了孩子的手中。還有一個年輕人從文具店裡走出來說:“那位元老闆服務態度惡劣,把我給氣炸了!”他把鑰匙交在了老闆的手裡。這些人都做了一個相同的決定,就是讓別人來控制他自己的心情。當我們允許別人掌控我們的情緒時,我們便覺得自己是受害者,對現況無能為力,抱怨、憤怒成為我們唯一的選擇,我們開始怪罪他人,並且傳遞著這樣一個資訊,我這樣痛苦都是你造成的,你要為我的痛苦負責。一個成熟的人握住自己快樂的鑰匙,他不期待別人使他快樂,反而能將快樂與幸福帶給別人。他的情緒穩定,為自己負責,和這樣的人在一起是一種享受,而不是壓力。諸位朋友,你們的快樂的鑰匙在哪裡?在自己的手中就要把它握住了。如果你把它放在了別人的手上,就趕快把它拿回來吧!
  這個文章確實寫得很好,它教導我們要握住自己快樂的鑰匙,成為自己情緒的主人。因為從邏輯上說,沒有一個人能走進你的內心,對不對?那一個使你生氣的人是誰?是我們自己。所以下一次你再生氣、再發火、再怨天尤人的時候,你就要提醒自己,我又把自己快樂的鑰匙放在了別人的手上。
 
恭摘自劉余莉教授演講錄56-104-000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