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集
他愈是做不出來的題,我就覺得我的機會就來了
我經常跟孩子在一起,他愈是做不出來的題,我就覺得我的機會就來了。多數家長我問過他們,都不管,這多費勁哪,這題!你得給他看,得給他總結,這跟咱們大人看個電視劇,讀讀報紙,回家下班了,那多輕鬆。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有求必應,兒子求你幫著做數學,你能不能應?你能應了他,並且圓滿地解決它,下次你再跟他說話,他就聽了。「兒子,別再玩兒了啊,玩兒你眼睛不好。」他佩服你,他尊重你,對不對?你這麼難的題爸爸就能做出來,我能指望得上,他心裡有一種影響,有一種威信,有一種力量。
我在這講這個意思是說,孩子跟我們在一起,他們會有很多問題,一定要認真對待,就像對待淨空法師這麼樣認真,就像對待佛的經典這樣認真,這是非常重要的。你糊弄他,他就糊弄你;你對他不真,他就對你不親。所以我今天拿出這道題來,就是這個意思。學佛人不是光穿唐裝,不是幹自己想幹的事;說我今天我學佛了我得穿唐裝,我學佛了我得給我媽洗腳,我學佛了我得給我媽鞠躬。那我們要問,眾生需要什麼?學佛就是為了要度眾生,眾生需要什麼你無所謂,你只想你自己需要什麼。而且師父在講經當中多次提出來,自度才能度他。你看就這數學,你自己做不好,你能幫他嗎?所以印光大師說,佛法是在世間法做出的,沒有世間法就沒有佛法,這多對啊。他的數學你幫不了,他的英語你幫不了,他最需要的時候你總是不能幫助他,他要你幹嘛?你再說話還管用嗎?
「禮敬諸佛」從孩子、從家人開始
家裡來蘋果了,是綠色的,沒有農藥沒化肥。「爸,這蘋果真好吃!」我說:「那這蘋果怎麼辦?」「擱在冰箱,我慢慢吃,一天一個。」「你慢慢吃」,」我說,「那家裡還有阿姨呢,那怎麼辦?」「阿姨?阿姨也得給?」我說:「你想嘛,對不對,你是爸爸的兒子,她也是爸爸的孩子,人家要給你一個蘋果,那爸爸得多高興;那咱要給她一個蘋果,她爸得多高興。」他說:「爸,行了,我明白了,別說了。不就給蘋果嘛。」我說:「家裡三個阿姨,每天一個,這個你來負責。」「行了,我來負責。」跟孩子在一起要這樣。你說孩子要說「為什麼給?」「布施!捨財得財。」他說:「那昨天我捨了一聽可樂給同學,我今天怎麼沒得財?」他經常會問這個問題,「你老說捨財得財,我昨天捨給同學一聽可樂,我覺得我今天也沒有什麼財。」怎麼回答?怎麼回答孩子這個問題?這個很現實,他就覺得,我昨天吃中午飯,那個同學想買可樂,卡上沒錢了,我用我的卡給買一聽可樂,爸,我覺得我今天沒有錢。這個時候怎麼給他解釋,我說「咱們吃的蘋果什麼時候結?」「秋天。」「什麼時候種?」「春天。」「秋天跟春天是一個時間嗎?」他說:「不是。」「別著急啊,沒到呢。好吃不好吃?」「好吃。」「那春天得努力,得種樹,秋天才能吃蘋果;你現在努力,你長大了就有錢。」
就是說像類似這樣跟孩子在一起,第一個,一定要把他們看成佛菩薩恭敬,「禮敬諸佛」從孩子、從家人開始。現在我們對父母容易恭敬,但是那個恭敬也是因為學了佛才恭敬,也是為了自己的佛法才恭敬自己的爸爸,並沒有站在別人的角度上來恭敬別人。
伸不直的穿山甲讓兒子覺悟
再一個就是穿山甲,也是她的朋友發的,看了以後就掉眼淚。上面說的穿山甲在廣東,穿山甲的殼特別硬,怎麼吃呢?一般都是拉直了,因為牠知道你要殺牠,殺就團得特別緊。講的就是屠宰過程,一拉直了,肚皮最軟,沒有鎧甲,所以肚皮拉開,把腸子掏乾淨,然後擱火上一燒,一燒那鎧甲就啪啦啪啦就裂,再擱沙地上一抖樓,鎧甲就掉了,然後就可以吃肉了,講這個。但是有一次,有個小夥子就發現,一對夫婦說就要點這隻,就看這隻窩著,怎麼拉也拉不直,這小夥子特沒面子。你看你,你還賣穿山甲,你連殺都殺不了。小夥子就拿錘子砸牠,怎麼砸牠都不伸直,怎麼拉也拉不動,乾脆直接燒吧,燒完了以後還蜷著,鎧甲都掉了,最後那小夥子特沮喪,就說算了,你們再挑下一隻吧。這兩口子說,行,那我們要那隻吧。小夥子就處理那隻去了。突然就發現沙堆這隻穿山甲死了,因為他這麼折騰肯定就死了,死了就伸直了,伸直了發現,肚子裡面有一隻小穿山甲,粉紅色的,像小老鼠那麼大,就是為了這個小孩。我說:「兒子,講完了。」不說話了。我說:「什麼感想?我們一頓飯不吃肉都不行,你以為你吃這牛肉餅,牛的媽媽不是這麼個想法嗎?」「哎呦,爸,那以後就吃點雞蛋吧。」他自己就覺悟了。
兒子考不好,我又感謝,又心疼
他說:「爸,我要考不好,你什麼感受?」我說:「我覺得我又感謝你,我又心疼你。」他說:「你為什麼感謝我?」「你看,你學不好習吧,我就生氣,我一生氣吧,我就病,我一病吧,我就活得短,活得短吧,我就早點去西方,這一點來講我特高興。」「哎呦,爸,您可不能這麼說,您可不能早走。那您還有高興的是什麼呢?」我說:「高興的就是早點去西方,不高興的就是我去了西方,你怎麼辦?」他「啪」就抱著我「爸,你不能走,你得陪著我。」所以我說:「那你得讓我高興啊,你得讓我多活幾年啊。你老是這種成績,一會眼睛視力退了,一會學習成績考個四十三分,你這玩意兒,你是我兒子呀,你讓我高興,我高興不起來啊。爸爸高興不高興,爸爸就是那風箏,繩子拽在你手上,你想讓我下來我就下來,你想讓我飛上去我就飛上去,你自己考慮。你別說我,你勸我高興,我高興不起來,我不可能的。就和那十個指頭破了,『你別疼』,能不疼嗎?對不對?爺爺說了『父子有親』,這是天性,你勸就能勸過來?你要能勸過來,我不就成佛了嗎?我過不來,兒子。」我們一定要這樣的教育他。就是說,跟孩子在一起,更多的是感化和啟發他的良心。
第二集
世間法它有級別
他到我這兒,我說你是怎麼管理公司的,為什麼跟太太那麼大的矛盾?他太太從來不說話。我說今天您別說,讓她說。你對你先生有什麼意見?她說,你看這事對不對,胡老師?冬天施工,他搞房地產。搞房地產完了以後,他的先生學佛了,知道布施了。工地有看工地的保安,兩個小伙子跟那兒凍得呀,挺冷的。他慈悲,這個人,這人厚道,真是厚道。「慈悲多禍害,方便出下流」。「二百五」呀,拿著五萬人民幣,兩萬五千人民幣一件皮大衣,給這倆保安一人買了一件。笑了吧?當老闆的都笑了。
他說胡大哥,我這有什麼不對的?慈悲喜捨,眾生苦就是我的苦。我說眾生苦就是你的苦這是不錯,這兩萬五也忒貴了點,你這個也。我說這保安是保安公司派來的,還不是你公司的工作人員。我說那這旁邊這個跟了你十年的副總,你得給多少錢?一個保安,外邊保安公司派來的,看工地的這麼低的級別,你給他買兩萬五千的皮衣服。跟著你十幾年創業的老臣子,你應該怎麼對待他?
他還覺得特委屈,兩口子回去吵架,師父說的,就得布施。最後他太太說,胡老師,我攔住他,不讓他買這麼貴的衣服,對不對?我說完全正確。「佛法在世間,不壞世間法。」世間法它有級別對不對?那胡阿姨為什麼不給咱們夾菜,為什麼她給師父夾菜?那夾得過來嗎?她肯定得照顧師父呀。這一買完了以後,其他人不幹了。司機有意見,這就八竿子打不著,見一面就兩萬五的皮衣服,那我們這跟著您熬更守夜的這麼多年,你得買點什麼?你得買一套房子吧?
良知比知識重要
這是很好的現象,他有良知了,他知道什麼是好,什麼是不好。李嘉誠先生說:「良知比知識重要。」這句話,雖然他老人家沒說佛法比知識重要,但是這意思就這個意思,是吧?良知比知識重要,工作實踐比文憑重要,旅遊比上課重要。你看李嘉誠說這話,「旅遊比上課重要,實踐比學習重要,良知比知識重要」。所以先把承認錯誤教給孩子。
第五集
讓她像愛狗一樣愛您,那就全辦了
該堅持的時候一定要堅持,該打的時候一定要打,但是一定抱著慈悲和可憐他的心打,你知道吧?這樣他能感覺到,你對他的這種方法不是惡意的。其實平常跟孩子在一起,有時候這種理性的接觸、這種親愛的接觸,其實用不著打,因為他愛你,他不願意讓你傷心。你看你女兒會打那狗嗎?打死她她也不會,牠再拉屎,再怎麼弄,折騰她,她也不會,她為什麼?她就像牠媽媽一樣,她怎麼捨得打那個狗。要說那狗不通人性啊,狗做的事情比人,牠是一個動物,她為什麼不打牠,她為什麼不跟牠生氣?就是因為她愛。昨天看你兩個女兒跟那狗在一起,那狗肯定是不規矩,跟人沒法比,牠沒法溝通,做很多事情很打攪她的,她為什麼不生氣?就是因為愛。
所以你要跟孩子建立這種關係,讓她像愛狗一樣愛您,那就全辦了,就什麼問題都沒有了。而且這種愛是在,我們今天說的,在禮樂的基礎上的愛。禮就是一定得有原則,一定得有尊卑長幼、得有秩序,在這種基礎上的愛。不是說連這都抹平了,兄弟姐妹的愛,這不行。
第六集
在逆境當中,在麻煩當中,在不順當中,我們修清淨心
隨緣,能做善事做善事,但是在做善事的過程當中,在生活的過程當中,一定要修清淨心。不是念佛多去西方,是清淨心去西方。所以面臨衝突、面臨逆境、面臨順境的時候,都要一顆心,很清楚,我這個時候不能起貪瞋痴,我起了貪瞋痴就把我給毀了。誰也不可能拉你去地獄,誰也不可能送你去天堂,誰也不可能給你送到西方,只有靠你自己。這事求人難,求自己啊,這個事,老法師說。求自己都不願意,你說這玩意兒還有救嗎?就沒救了。「心淨則佛土淨。」
所以我們就是要勇敢地生活,勇敢地走向衝突,勇敢地走向麻煩,在這個當中,在逆境當中,在麻煩當中,在不順當中,我們修清淨心。您知道生死的時候這種衝擊對人特別大。你今天這點雞毛蒜皮你都過不來,你生死這事你能保持心的平靜嗎?生死離別,要離開這個世界,離開你最心愛的人,離開你最熟悉的環境,離開你最熟悉的人,離開你最愛的人。今天這一點小小的委屈都受不了,這麼大的衝突你能保持心平靜嗎?肯定不行,諸位,肯定不行。所以我們一定要知道,死亡這一刻,比我們今天遇到的麻煩一千倍都不止——那種糾結、那種壓力、那種恐懼。所以今天就要在境界當中修,千萬別迴避逆境,逆境正是鍛鍊我們往生的實戰。如果今天這種逆境我都克服不了,我死的這種逆境……沒有一個人願意死,你就告訴他有西方,他也不願意死。真正說做到歡喜去西方,師父講經的時候說了,在新加坡,我第一次認識師父,講《華嚴經對現代人的啟示》說,我這個講經的旁邊有一間屋子,上邊寫著進去七天之後去西方,保證沒人敢進。媽呀,這不送死嗎?就這個道理。真的,你比如說咱們說七天以後去西方,我估計可能有人能去,但多數人可能——我的存款還沒取出來,我這兒子還沒安排呢。
不容易,所以現在就得再鍛鍊;所以現在我們每一天都是往生的實戰,都是為往生做準備;所以我們要歡喜遇到逆境,要抱著一種歡迎的態度、欣喜的態度。你今天練了,那時候就不用練了,對吧?你早練晚不練,背著抱著一邊沉。你今天不練,那時候你肯定……你今天練還不至於死,能怎麼著?這世界有什麼死人的事?大不了就是什麼老公外邊找了個小秘,大不多就是公司賠了,大不多這孩子不成就,對你不恭敬,或者說找個媳婦您不喜歡,不就這點事嗎?這點事您都過不來,死的事您能過得來嗎?那不是瞎說嗎?這可不是鬧著玩的。所以我們一旦有貪愛,一旦有執著就要提起警覺,這就是往生的障礙,這就是念佛最好的時候。
會辦事的兩頭瞞
而且我再教您一招,會辦事的兩頭瞞,不會辦事兩頭傳,知道不?你媽媽喜歡佛像,哪天你就回家,媽,這是我老公公送給您一尊阿彌陀佛。哎呦,這老公公送我。其實不是,是你請來的送過去的。然後老公公、老婆婆喜歡吃點喝點,然後你再送點大蝦、大魚給他送過去,這是我媽送給您的,知道您愛吃餃子,給您送點,這麼著。會辦事兩頭瞞,千萬別串。幹嘛,穿那麼破破麻麻的?我媽說了,不讓我穿好的。這一聽這個,穿幫了。然後你就弄一身漂亮衣服,給孩子一穿,對不對?看爺爺奶奶去了,今天怎麼穿這麼漂亮?我媽說了,看您來得穿點乾淨的,到您這來得有面子,專門給孫子準備的。你看你公公、婆婆一聽,其實不是你媽媽買的,你就說是她買的。為眾生做錯了都是對的,為自己做對了都是錯的,這是咱們老和尚講的這個原則。為眾生做錯了都是對的,為自己做對了都是錯的。
第七集
「信」是指的是什麼
通過這三年的學習,才慢慢才能有點兒感覺,覺得《起信論》說的是什麼,這個「信」是指的是什麼,我才慢慢有些體會。
所以很得受用,讀《起信論》。學習《起信論》對「信」這一個字,以及圍繞這個「信」展開的佛教的這些理論、這些解釋、這些開示、這些推理,才是真是讓我特別信服。在這種基礎上,如果我們再反觀淨土法門,我們再看《無量壽經》,再聽師父的《大經解》,就覺得有基礎,而不是說小學也沒學,中學也沒學,就一下上大學。
理如果通了,我就願意信
理如果通了,我就願意信,我就願意跟著走,我很希望能把這個事情搞清楚,要不然我信呢,我覺得信得特別不踏實。而且容易退心,容易迷惑,容易退失,容易退轉。那當然在座諸位當然有上根的,不需要問那麼多亂七八糟的,就能夠好好念佛,對西方就真有那種感覺,就像我們真的信自己有爸爸媽媽那樣。這個不需要誰解釋,我們就覺得肯定是有爹有娘呀,這還用問嗎!
用心怎麼用
用心怎麼用,你就是生活在哪。那麼你用心用錯了,這顆心就把你拉到六道;用心用對了,它就把你拉到四聖法界。
愈讀你就愈珍惜這個淨土法門
所以,我們對佛教一定要有一個基本的基礎理論,這個基礎一定要有,否則在座的諸位沒有一個真信的,也沒有一個珍惜的,也沒有一個是真幹的。所以,我覺得,我們與其每天在這泛泛然悠悠然,不如真的把這個基本的理論給它搞清楚。愈讀,你就愈珍惜這個淨土法門;愈讀愈學,你就覺得你特別幸運,今天能夠學佛;然後你愈學,道理愈清楚,你對這個佛愈相信,你就愈珍惜這個淨土法門。
迷迷糊糊的信
那我們就要問:我們這個世界是誰形成的?西方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打造的,他能打造,我能打造嗎?那為什麼我打造成這個世界呢——娑婆世界?我跟他差在哪?
這些問題,我們要經常地思考這些問題。你才慢慢地相信西方極樂世界跟這個世界的關係,相信阿彌陀佛跟我們的關係,我們才慢慢地,才能夠真正從理論上自己說服自己。要不然,反正,我不知道大家的感覺,我就是不容易產生信心,信也是迷迷糊糊的。你說不信吧,覺得不願意承認;你說真信吧,說不出一二三。為什麼要信呢?那當然我希望我是上根人,人家老和尚一說,我就能信,而且,我覺得西方就像信我媽媽在一樣,我不用你們跟我解釋為什麼,我就相信實有,真正的有。
因為你信了,你的感受很真實
所以我讀了《起信論》以後,我就更加尊重老和尚,更加愛戴他老人家,更敬重佛法,更覺得自己幸運,更覺得淨土法門寶貴,實實在在不願意用時間來不念佛,實實在在是爭分奪秒。因為通過學習《起信論》,我確實知道六道是存在的,特別是三惡道是在的。通過學習《起信論》,我確實知道我們累生累世來造的地獄的因太多太多了,不仗佛力,根本就不能去,不仗佛力,肯定墮三途。墮三途,就是桌上的魚、桌上的鴨、桌上的豬,就是地獄裡的眾生。
因為你信了,你的感受很真實。我今天早上起來都是嚇醒的。我想我過生日,都六十了,到了八十歲,還剩二十年。二十年,還剩下七千天。七千天除七,還剩一千個星期。一千個星期就走了,我能保證我這一千個星期成就嗎?一千個星期,每個星期兩天週末,還剩兩千天就過去了,你再休息,還剩五天,五天你再工作呢,那就沒多少天了。所以,就愈發顯得珍貴,愈發顯得千萬不能錯過。
我們什麼都不耽誤,就耽誤念佛
所以這個信非常重要。一定要把佛教的理給搞清楚,否則的話,真的不敢恭維。你說我就信。信不是這種樣子。信,就不會沒事就瞎聊;信,就不會還生氣;信,就不會還那麼貪愛;信,就不會說……反正這種狀態就不是信的狀態。你要真信有西方,真信西方那麼大的利益,真信就這四個字就能把我帶到那,你要真信了,我跟你講,你肯定不是今天這種生活。沒有任何事情,按照印光大師說,一萬頭牛都拉你不回來,都拉不動你。我們現在什麼都可以不耽誤,就要耽誤念佛;我們什麼都不耽誤,就耽誤念佛。念佛,什麼時候念?實在是沒事了,念會兒佛吧。我不知道你們,我原來是這樣的。沒事了,學佛的,坐飛機了,實在沒什麼事,打瞌睡之前,念會兒佛,一會兒睡著了。醒了再繼續再貪瞋痴慢,然後貪瞋痴慢一累了,念會兒佛吧,再接著睡。就是這種狀態。
要把喜愛佛法之心換成敬重佛法
所以,我們多數的學佛人,更多的是叫什麼呢?喜愛佛法,不敬重它。要把喜愛佛法之心換成敬重佛法。喜歡佛法是進入佛法第一步,我們看到佛法就高興,我們就喜悅,我們就激動,我們就覺得不願意跟它分開,覺得它很親切,能引起我們往世的這些善根。但是,敬重佛法嗎?敬重嗎?你覺得它很厲害嗎?你覺得它是給你了生死、出三界的這麼一個法寶嗎?
所以,我們一定要把喜愛佛法之心轉變成這樣一種狀態——救命稻草,在這種狀態下,我們恭敬它,我們愛戴它,我們學習它。這樣才能契入境界。
妄念的害處
通篇《起信論》講的就是妄念的害處。妄念怎麼把我們從真如拉到生滅,怎麼在生滅裡邊折騰我們,我們怎麼在生滅裡頭百千萬劫出不去。這個無明,然後產生分別,分別產生執著,老法師說三種煩惱——妄想、分別、執著。
一句話就敲醒了你
所以我們一定要把佛教的基本理論搞清楚。認認真真地深入經藏,其實不是說我要學成一個什麼樣子,其實可能這一萬兩千字當中,有某一句話跟你有緣,就這一句話就敲醒了你,你就覺悟了。
學一點,悟到一點
我們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在學多學少,關鍵就是學一點,悟到一點;悟到一點,就把它化成行動,把它化成念佛的力量。久而久之,你愈念佛,心愈清淨,你就愈看得懂經典;愈看得懂經典,你念佛的力量就愈大;愈大,你就愈願意看經典;愈看得明白,你就愈願意去西方,就愈討厭這個地方,厭離娑婆。那最後就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什麼力量都阻擋不了你。而這個發源地,就是「信為道元功德母」。
你只要認真讀下去,早晚你就能有悟處
我自己體會《起信論》就是這樣一本書,你一定要耐心,你要對他有信心:他們有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德能、無量的善巧方便,留下這部經典,你只要認真讀下去,早晚你就能有悟處,早晚你就能突破。就像撕那窗戶紙,愈撕愈大,最後豁然開朗。那種給我們帶來那種利益,真是!
沒有一法不是心
好也罷、壞也罷,都是你的心,心外無法。善法、惡法,淨法、染法,都是你的心。大乘的大,體大,沒有一法不是心。那我們給它個名字吧,叫什麼名字?叫「真如」。
真如門其實是一體
所以,一心有二門。一個叫真如門,一個叫生滅門。生滅門就有左右,就有差別。真如門其實是一體。阿彌陀佛跟我們是一體。他是左手,我是右手。我們倆都在一個體上,左手一疼,一被蚊子咬,右手立刻就幫著撓,阿彌陀佛就來了。有感他就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