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教觀學苑 http://www.masterchingche.org/zh-tw
youtube視頻連結 : https://reurl.cc/zWmYj6
目錄
【1170】 本經把大通智勝佛的因緣分成哪兩段?每段重點是什麼?
【1171】 東方大梵天王請的是《阿含經》,整個《阿含經》的核心思想是什麼?
【1172】 《阿含經》怎麼解決輪迴的痛苦?
【1173】 東南方諸大梵王如何睹瑞相問,尋光見佛?
【1174】 沒有佛陀出世會有什麼問題?佛陀出世,有什麼好處?
【1175】 東南方諸大梵王請的是什麼法?
【1176】 你怎麼知道你今生有價值呢?
【1177】 南方諸大梵王如何睹瑞相問,尋光見佛?
【1178】 南方的大梵天王讚歎佛陀的重點放在哪裡?
【1179】 大乘的方等時主要講什麼?
【1180】 佛陀為什麼講方等時?
【1181】 上方諸大梵王如何睹瑞相問,尋光見佛?
【1182】 我們身為一個三界的凡夫,能夠見到佛陀的出世,這是非常吉祥美好的
【1183】 為什麼最可怕的就是「住於邪見法」?
【1184】 上方諸大梵天王如何供養發願?
【1185】 為什麼很少跟佛結緣這個問題很嚴重?
【1186】 大乘的空與小乘的空有何不同?如何兼修?
【1187】 權法的特色是什麼?
【1170】本經把大通智勝佛的因緣分成哪兩段?每段重點是什麼?
卯四、請轉法輪
請大家打開講義第一百五十四面。我們看卯四的「請轉法輪」。
這一大科是三周說法的第三周,因緣說。因緣說是佛陀講出過去所發生的一段往事,來建立聲聞弟子的信心。這段往事牽涉到三段的因緣,第一個就是大通智勝佛。因為他成佛的時間拉得很長,花了十劫,所以本經特別把大通智勝佛的因緣分成兩段,一個是成道前,一個是成道後。
成道前這十劫的時間,是誰來到大通智勝佛的前面呢?就是欲界諸天,還有八部鬼神。因為過去的善根力跟今生的神通力,他們知道這是一個大威德的眾生。所以成道前的重點在於廣修供養,以釋提桓因為代表的廣修供養。成道以後,就是十六王子跟大梵天王,重點在於請轉法輪。
把成道前跟成道後做一個區隔:成道前是廣修供養,透過禮拜、讚歎、供養,修福;成道以後就是請法了,要修慧了。
【1171】東方大梵天王請的是《阿含經》,整個《阿含經》的核心思想是什麼?
這一段是大梵天王裡面的東方,東方的大梵天王的請法。
爾時,諸梵天王偈讚佛已,各作是言:惟願世尊轉於法輪,度脫眾生,開涅槃道。時諸梵天王,一心同聲,而說偈言:
世雄兩足尊 惟願演說法以大慈悲力 度苦惱眾生
爾時,大通智勝如來默然許之。
我們看東方大梵天王是怎麼請法。
大梵天王用偈頌讚歎大通智勝如來以後,就請轉法輪。為什麼呢?因為要「度脫眾生,開涅槃道」。從這段經文可以看得出來他請的是什麼法,是《阿含經》,阿含時,「開涅槃道」。
我們看他是怎麼請《阿含經》的。他說:「世雄兩足尊,惟願演說法,以大慈悲力,度苦惱眾生。」佛陀是福慧兩足尊,惟願您老人家成佛以後能夠演說微妙的法門。這個微妙法是說什麼呢?四諦、十二因緣。依止大慈悲的方便,來度化三界苦惱眾生。「爾時,大通智勝如來默然許之。」
蕅益大師在整個解釋當中,他的核心思想在「度苦惱眾生」。他說從「度苦惱眾生」這一塊知道是《阿含經》。《阿含經》的重點不是要成就廣大的功德,沒有像《華嚴經》這麼高超,《華嚴經》是把佛陀的功德全部展現出來。聲聞人看了以後,心懷恐怖,疾走而去:這個功德跟我落差太大,我不是要求功德。一個流浪的窮子,他要的是衣食的溫飽而已,所以佛陀必須解決三界眾生的現實問題,就是輪迴問題。
整個《阿含經》的核心思想,我們前面說過很多次,就是苦諦的思考,就是痛苦這兩個字。不過《阿含經》說的痛苦跟我們一般說的痛苦是不一樣的。我們沒有飯吃,我們沒有房子住,這種痛苦不是《阿含經》說的痛苦。《阿含經》說的痛苦是,你在三界投胎,這個就是痛苦,就是「身是苦本」。就是說,你所有的痛苦有一個根本,就是因為你投胎了,你有一個身體。因為你有身體,你就有老病死的問題。
所以,它解決痛苦是怎麼樣?從根本上。
你在三界受生那就是痛苦,所以整個《阿含經》的思想就是先解決痛苦。佛法是這樣子,就是說,給你快樂這個不著急,我們創造快樂沒有急迫性,但是解決痛苦是急迫的。所以佛陀在整個權法之初先講阿含時,就是解決輪迴的痛苦。
【1172】《阿含經》怎麼解決輪迴的痛苦?
解決之道,有三個方法:
第一個,講諸行無常。因為,你要能夠解決痛苦,第一個你要知道它是痛苦,你要有出離心。如果認為三界挺好的,那你就不可能解決痛苦了。所以,它的整個苦諦是無常,就是生命是不安穩的。你說,欸,我今生很快樂,我今生有很多的財富,我的子女也很孝順。那我請問你一個問題,那你來生呢?你來生怎麼回事呢?你來生可能因為福報享盡,到三惡道去了,變成一隻狗!所以世間所有的快樂都是無常的、敗壞的,「饒汝千般快樂,無常終是到來」。就是說,人是這樣子的,得到再失掉,這是最痛苦的。這第一個,無常。
第二個,更可怕是什麼呢?諸法無我。就是說,你什麼時候出現快樂,你什麼時候出現痛苦,你說了都不算,你沒有掌控權。「萬般皆是業,半點不由人。」所以,生命的痛苦,最可怕的就是你不知道它什麼時候會出現。諸法無我是更可怕了。就是說,生命是變來變去的,這我們知道。你可能年輕的時候是快樂,長大以後突然間變痛苦了,生了一場重病,更痛苦了。這種變化是我們瞭解的,但是它什麼時候起變化,你沒辦法掌控。所以你對未來永遠抱著一種不安穩性,就是「諸行無常,諸法無我」。
那第三個,怎麼辦呢?涅槃寂靜。既然三界是痛苦的,那怎麼辦呢?佛陀告訴我們一個很好的地方,就是到涅槃的果報去,因為是寂靜安穩住。
所以,佛陀講三法印,主要是解決輪迴的痛苦,就是攝受根鈍眾生,使令轉凡成聖。根鈍眾生講的就是我們。
從窮子喻來說,窮子在《華嚴經》的時候——佛陀講《華嚴經》,那個時候聲聞人都還是凡夫,都在座,但是他覺得法大機小。我們三餐都吃不飽,哪有心去奢求這麼大的功德呢?所以就逃跑。逃跑以後,佛陀講《阿含經》要幹什麼呢?誘導返家,就是先讓他回家再說。「密遣二人,形色憔悴,無威德者」,誘導返家。返家以後做什麼事呢?「雇汝除糞,倍與汝價。」就是調伏三界的見思煩惱之糞,使令他能夠成就涅槃安穩之價。佛陀在施設方便的時候,先講這個出世的涅槃,就是用涅槃來攝受二乘人。
【1173】東南方諸大梵王如何睹瑞相問,尋光見佛?
寅二、東南方雲集 分四:卯一、睹瑞相問;卯二、尋光見佛;卯三、廣陳供養;卯四、請轉法輪
我們看寅二,東南方的雲集。東南方的雲集也是分成四段。
卯一、睹瑞相問
又諸比丘!東南方五百萬億國土,諸大梵王,各自見宮殿光明照曜,昔所未有;歡喜踊躍,生希有心。
這段經文就是,東南方也是一樣,看到光明,開始感到歡喜,就從禪定出來,從禪定出來以後就互相討論。看下面。
即各相詣,共議此事;時彼眾中,有一大梵天王,名曰大悲,為諸梵眾而說偈言:
是事何因緣 而現如此相我等諸宮殿 光明昔未有為大德天生 為佛出世間未曾見此相 當共一心求過千萬億土
尋光共推之多是佛出世
度脫苦眾生
東南方的大梵天王,從禪定出來以後,他不是一個人出來,有很多很多過去生跟三寶有結緣的大梵天王同時從禪定出來。他們出來以後,大家就在一起討論。其中有一個叫大悲的大梵天王,就代表大家講了一個偈頌說:「是事何因緣,而現如此相?我等諸宮殿,光明昔未有。」就是被光明所驚動。這到底是有大福德的人在天上受生而放此光明,還是在人世間有佛出世而放此光明,我們應該去追求真相出來。
怎麼追求呢?「尋光共推之」,就跟著光明的源頭去追求。結果判斷,「多是佛出世,度脫苦眾生」。佛陀的光明還是不同於大威德的光明,這個地方也是說明這個睹瑞相問。
我們看大梵天王跟我們人道不太一樣。大梵天王做事情是大家先商量,商量以後怎麼辦呢?團體行動,大家一塊過來。有一個人代表來說出這個偈頌。
卯二、尋光見佛
爾時,五百萬億諸梵天王與宮殿俱,各以衣裓盛諸天華,共詣西北方,推尋是相。見大通智勝如來,處於道場菩提樹下,坐師子座,諸天、龍王、乾闥婆、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恭敬圍繞,及見十六王子請佛轉法輪。
前面是大家互相討論,這以下就採取行動。採取行動,就根據光明的方向找到佛陀的菩提道場。這個前面都說過了,我們就不再詳細說明。
【1174】沒有佛陀出世會有什麼問題?佛陀出世,有什麼好處?
卯三、廣陳供養
時諸梵天王頭面禮佛,繞百千匝,即以天華而散佛上。所散之華,如須彌山,並以供養佛菩提樹。華供養已,各以宮殿,奉上彼佛,而作是言:惟見哀愍,饒益我等,所獻宮殿,願垂納受。
到了以後,東南方的大梵天王也是一樣,就是先身業禮拜,然後獻上供養,再講到口業的讚歎。我們看口業讚歎這一塊。
爾時,諸梵天王即於佛前,一心同聲,以偈頌曰:
聖主天中王 迦陵頻伽聲哀愍眾生者 我等今敬禮世尊甚希有 久遠乃一現一百八十劫 空過無有佛三惡道充滿
諸天眾減少今佛出於世
為眾生作眼世間所歸趣
救護於一切為眾生之父
哀愍饒益者我等宿福慶
今得值世尊
東南方的大梵天王們,他們的讚歎是說,「聖主天中王」,佛陀是一個聖主,是無上尊貴的功德。「迦陵頻伽聲」,迦陵頻伽聲就是他有很美妙的音聲。「哀愍眾生者,我等今敬禮」,佛陀的出世主要是來自於大悲心,大悲的願力。「世尊甚希有,久遠乃一現,一百八十劫,空過無有佛。」在整個東南方,因為經歷了一百八十劫都沒有佛出世,也就是說,大梵天們在禪定當中經歷了一百八十劫,都沒有看到光明,沒有應化佛出世,所以他覺得這件事情甚為希有。
沒有佛陀出世有什麼問題呢?「三惡道充滿,諸天眾減少。」因為大家就開始放逸了,然後整個三惡道的果報就越來越多,畜生道的這個數量越來越多,諸天的數量越來越少。
「今佛出於世,為眾生作眼,世間所歸趣,救護於一切。」佛陀出世以後,他有兩種的功德:第一個,從佛法的角度,佛陀一定會說法,這個佛法是作眾生的智慧眼;第二個,佛陀住世,佛陀這個人可以作眾生的皈依,我們不斷地拜佛或者拜佛像,我們可以成就福報、栽培善根。你不可能拜法。如果世間上只有法,那你可以聞思,但是你不能跟三寶結緣。跟三寶結緣你要拜佛,要跟人結緣。法是讓你聞思用的,不是讓你禮拜的。所以,我們禮拜佛陀而聽聞佛法,聽聞佛法成就智慧眼,禮拜佛陀成就皈依。所以佛陀跟佛法缺一不可,這兩個合起來,「救護於一切」,救護於一切眾生,猶如眾生之慈父,哀愍饒益一切有情。我等是過去的善根福德因緣具足,「今得值世尊」。
我們前面看到,前面的讚歎文也說到佛陀沒有出世的後果,「三惡道充滿,諸天眾減少」,但是沒講出原因。東南方的大梵天王講得更清楚,就是佛陀出世有兩個好處:第一個,以佛法開啟我們的智慧;第二個,以佛陀讓我們栽培善根,讓我們能夠禮拜,乃至於佛陀往生以後,有佛像讓我們禮拜。就是,第一個,作眾生眼;第二個,成就皈依。
【1175】東南方諸大梵王請的是什麼法?
卯四、請轉法輪
供養、禮拜,讚歎供養以後就正式請法。
爾時,諸梵天王偈讚佛已,各作是言:惟願世尊哀愍一切,轉於法輪,度脫眾生。
時諸梵天王,一心同聲,而說偈言:
大聖轉法輪 顯示諸法相度苦惱眾生 令得大歡喜眾生聞此法 得道若生天諸惡道減少 忍善者增益
爾時,大通智勝如來默然許之。
那麼,眾生聞此善惡的法相,有什麼好處呢?「得道若生天,諸惡道減少」,乃至於「忍善者增益」,使令我們的忍……這個忍不是忍辱波羅蜜,這個地方的忍指的是智慧,業果的智慧;善呢,是善法。就是使令我們智慧增長,福德也增長。這是聽聞到人天乘的法。
「爾時,大通智勝如來默然許之。」這個「默然許之」我們解釋一下。三世諸佛的常法,你當面跟他請法的時候,佛陀是不會說好或者說不好,佛陀是默然。默然有兩層意思:第一個,表示一切的道法皆由寂靜的心性而生,就是佛陀說法之前是保持默然的,表示從寂靜而引生各種的教法;第二個,令生恭敬以及渴仰之心。佛陀默然,大家會產生恭敬渴仰之心,表示佛法難能可貴。這默然許之。
【1176】你怎麼知道你今生有價值呢?
這個人天乘,其實《阿含經》裡面不是只有出世間的四諦十二因緣,也講到人天乘。人天乘大概是學佛的最基本的標準了,就是不墮惡道。我們經常說,人生的價值在哪裡?一般人到了年紀大就講,我的人生價值是什麼?按佛法說,人生的價值只有一句話,叫做生命的增上。就是說,你怎麼知道你今生有價值呢?你把你投胎的時候跟死亡的時候作對比,就是你死亡了以後對比你投胎的時候,你的福報增加了;第二個,你的智慧增加了。就是你的生命因為今生的因緣而增上,就是生命的增上,你今生活得有價值了。
我們最怕的是什麼?就是,你過去有福報,投胎以後卻把福報享完了。享完以後,你福報也減少了,智慧也減少了,那你今生就沒有價值。你來這一趟,害了你!你經過八十年、一百年,你今生來這一趟以後,對你生命來說你是墮落的,那你這個人生就沒什麼價值了,那你比沒有來更糟糕了。
所以人天乘就是說,它把人生的價值畫出一個最低的紅線,就是「忍善者增益」,學佛以後你先達到這個目標。就是說,你可能也沒有往生,你也可能沒有解脫,但是你今生能夠達到「忍善者增益」——我的福德力、智慧力因為這一次的生命而增上了,那就是基本上及格了,這個學佛及格了,增上生。
這個就是東南方的大梵天王的請法。
【1177】南方諸大梵王如何睹瑞相問,尋光見佛?
寅三、南方雲集 分四:卯一、睹瑞相問;卯二、尋光見佛;卯三、廣陳供養;卯四、請轉法輪
我們看南方的請法。南方請法也是四段。
卯一、睹瑞相問
又諸比丘!南方五百萬億國土,諸大梵王,各自見宮殿光明照曜,昔所未有;歡喜踊躍,生希有心。
這一段是講到看到瑞相。看到的瑞相也是一樣,看到光明的瑞相。再往下看,看相問。
即各相詣,共議此事,以何因緣,我等宮殿,有此光曜?時彼眾中,有一大梵天王,名曰妙法,為諸梵眾而說偈言:
南方的大梵天王也是一樣,大家因為光明的觸動從禪定出來。從禪定出來以後,團體先討論。討論以後有一個代表,叫做妙法的大梵天王,講出一個偈頌,說,這個光明有兩種可能:一個是有大威德的諸天出生了;第二個是人世間有佛陀出世了。但是這個討論基本上沒有答案,到底是這兩個其中哪一個,就不知道。不知道怎麼辦呢?就找答案,就是從光明裡面去找到底是怎麼回事。
卯二、尋光見佛
爾時,五百萬億諸梵天王,與宮殿俱,各以衣裓盛諸天華,共詣北方,推尋是相。見大通智勝如來,處於道場菩提樹下,坐師子座,諸天、龍王、乾闥婆、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恭敬圍繞,及見十六王子請佛轉法輪。
南方的大梵天王們就是根據光明的方向最後見到了佛陀,還有諸天、天龍八部,還有十六王子等等。
【1178】南方的大梵天王讚歎佛陀的重點放在哪裡?
卯三、廣陳供養
既然是佛陀出世,而且他們這些都是佛弟子,那麼接下來就開始廣陳供養。時諸梵天王頭面禮佛,繞百千匝,即以天華而散佛上。所散之華,如須彌山,並以供養佛菩提樹。華供養已,各以宮殿,奉上彼佛,而作是言:惟見哀愍,饒益我等,所獻宮殿,願垂納受。
這個地方的供養,包括身業的禮拜跟整個供養,這段經文也是跟前面一樣。我們直接看口業的讚歎。
爾時,諸梵天王即於佛前,一心同聲,以偈頌曰:
世尊甚難見 破諸煩惱者過百三十劫 今乃得一見諸飢渴眾生 以法雨充滿昔所未曾見 無量智慧者如優曇鉢花
今日乃值遇我等諸宮殿
蒙光故嚴飾世尊大慈悲
惟願垂納受
南方的大梵天王讚歎佛陀,並沒有把重點放在他的慈悲、智慧,而是讚歎他的出現難能可貴,我們看經文就知道。他說:「世尊甚難見,破諸煩惱者,過百三十劫,今乃得一見。」大梵天王在禪定當中,他覺得這隔得太久了,距離他上一次見到佛陀跟這一次見到佛陀,已經經過了一百三十劫,所以,世尊的出現是太困難了。也唯有佛陀的出現,乃至於佛陀的說法,才能夠調伏我們的煩惱,所以這是難能可貴的。
那麼,佛陀出世以後會說法,說法有什麼好處呢?
「諸飢渴眾生,以法雨充滿。」佛陀說法能夠讓所有的眾生……這飢渴眾生就是心中沒有福報也沒有智慧的眾生,叫做又飢又渴。佛陀用法雨來充滿我們的內心,這是在沒有佛的時代所未曾見的。如此「無量智慧者」,就好像優曇鉢花三千年開一次,「今日乃值遇」。「我等諸宮殿,蒙光故嚴飾,世尊大慈悲,惟願垂納受。」
應該這樣講,即便沒有佛陀出世,也不能說世界上沒有聖者出世。你看喜馬拉雅山也可能有一些聖者,有辟支佛。就是說,佛陀沒有出世,唯一有可能出現的聖者就是辟支佛。他沒有學習佛法,但他一定有禪定,高深的禪定。再者,這個人過去生有一點智慧,所以他「春觀百花開,秋睹黃葉落」,就知道這個人世間是無常的,而且這個無常是不可以控制的,是無我的,所以證得辟支佛。
但是,辟支佛跟佛陀最大的差別,就在這個地方所說的「無量智慧者」。你說辟支佛有沒有智慧?他當然有智慧,他至少能夠成就我空。但是辟支佛的智慧是單向的,就是他能夠把自己一生走過的路——我是怎麼修的,我先修苦行,然後我拜懺,然後我持戒,最後我成就辟支佛,他只有一條路。你跟我學,我就把我的經驗告訴你,我不管你是什麼根機,我也沒辦法判斷你是什麼根機。你跟辟支佛學,他就是說,我把今生從一個凡夫怎麼成就辟支佛的這個過程告訴你;你相應就學,不相應就算了。他不像佛陀是「無量智慧者」。
佛陀可以怎麼樣?普門示現。佛陀也沒有什麼「自己的」修行經驗,他是有無量的經驗。就是說佛陀可以完全地恆順眾生。這樣講好了,你要有緣遇到佛陀出世,佛陀可以為你設定一個個人化的修行法門,個人化,就針對你。佛陀告訴你,你先拜三年的八十八佛,然後你廣修供養,然後念佛,你就可以了,你今生就修三個法門。你照佛陀說的做,你就成就了。因為佛陀可以深入地觀察你的內心,知道你的內心到底是怎麼回事,你煩惱的厚薄、善根的淺深。所以佛陀的可貴就是,他能夠為你製定一個個人化的佛法,這是其他聖者做不到的,就所謂的普門示現。這個我們在下半段的開近顯遠就說到。
所以這個地方就讚歎佛陀,就是說,以大梵天王的神通力,雖然也看到人間很多山上有很多的辟支佛,聖人,但是沒有一個像佛陀一樣的「無量智慧者」。他具足的智慧是非常全面的,從這個地方來讚歎佛陀。
【1179】大乘的方等時主要講什麼?
卯四、請轉法輪
讚歎完、供養以後就請轉法輪。看他請的是什麼法。
爾時,諸梵天王偈讚佛已,各作是言:惟願世尊轉於法輪,令一切世間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皆獲安隱,而得度脫。
時諸梵天王,一心同聲,以偈頌曰:
惟願天人尊 轉無上法輪擊於大法鼓 而吹大法螺普雨大法雨 度無量眾生我等咸歸請 當演深遠音
爾時,大通智勝如來默然許之。
這一段,南方的大梵天王請法的重點,蕅益大師的判釋是請大乘的方等時。
我們看他是怎麼請的。他說:「惟願天人尊,轉無上法輪,擊於大法鼓,而吹大法螺,普雨大法雨,度無量眾生,我等咸歸請,當演深遠音。」
那麼,這個地方講出三個「大」:
第一個,大法鼓。大法鼓指的是大乘的教法,因為大乘的教法就像鼓一樣,聲音能夠產生振動,對我們產生警覺的效果。這是佛陀的語言文字的教法。就是,你不斷地去誦經,你不斷地去讀誦,慢慢地你就會產生一種警覺的功能。說,欸,不行,我不能這樣子一天過一天的,我要進步。
「而吹大法螺。」這個法螺指的是行法,你透過語言文字的讀誦信解以後,開始產生修行的行動,如說修行而展轉增上,就像法螺一樣,聲音能夠各種地繚繞、深遠。
「普雨大法雨。」這個雨指的是理法。我們透過信解而產生觀照、修行以後,最後就好像是萬物得到雨水的滋潤而產生各種的道果,就證理了。
【1180】佛陀為什麼講方等時?
那麼它的目的是什麼呢?讓聲聞人彈偏斥小,歎大褒圓,恥小慕大。我們知道,佛陀講《阿含經》以後,聲聞弟子因為厭離三界的痛苦、追求涅槃寂靜,終於成功了。他成功以後就認為自己「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皆作,不受後有」。注意,這句話的問題在哪裡?這個「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是沒有錯,「所作皆作」這句話是有問題的。他認為自己已經是無學,可以說有點志得意滿了,所以佛陀講方等時得敲打他一下,讓他知道有所不足。
在窮子喻裡面,就好像說這個窮子離家出走以後,佛陀用聲聞法把他引導回來,掃廁所,掃完以後他的胸量擴大了。然後呢?然後給他領知家業,讓他管庫房。聲聞法的所緣境是廁所——他思惟苦諦,所以聲聞法,他的整個腦袋所想的就是三界是痛苦的、是無常的、是無我的,就完全思惟一些三界的垃圾,就是除糞。所以你看,聲聞法修了以後會讓我們覺得悲觀,人生沒有價值!如果你讀《阿含經》,讀久了以後,覺得人生一點價值都沒有,他的心開始沉沒。方等時剛好把你拉起來。
拉起來的意思就是說,你廁所別掃了,你不要再去面對廁所了,你面對什麼?面對大富長者的倉庫,裡面有藍寶石、紅寶石,各種的鑽石翡翠。佛陀把自己的功德展現給你看,你還認為你自己是「所作皆作,不受後有」嗎?
所以,這個時候小乘人看到這個大富長者的功德,覺得自己太渺小了。因為他以前掃廁所,得到一天的飯菜他覺得已經滿足了,結果看到大富長者的珍寶,說,哦喲,原來我還是有所不足。恥小慕大,有這麼點意思。但是這個時候他對這些珍寶沒有希求心,所以還沒有真正發菩提心,但是已經產生了某種程度的敲打。這個是方等時。
寅四、總舉餘方雲集
西南方,乃至下方,亦復如是。
講到其他的方,總共十方,其他沒有列舉的都是這樣。
【1181】上方諸大梵王如何睹瑞相問,尋光見佛?
寅五、上方雲集 分四:卯一、睹瑞相問;卯二、尋光見佛;卯三、廣陳供養;卯四、請轉法輪
再看寅五的上方。這上方就是最後一次的請法,有四段。
卯一、睹瑞相問
爾時,上方五百萬億國土,諸大梵王,皆悉自睹所止宮殿,光明威曜,昔所未有;歡喜踊躍,生希有心。即各相詣,共議此事:以何因緣,我等宮殿,有斯光明?時彼眾中,有一大梵天王,名曰尸棄,為諸梵眾而說偈言:
今以何因緣 我等諸宮殿威德光明曜 嚴飾未曾有如是之妙相 昔所未聞見為大德天生 為佛出世間
我們直接看他讚歎的偈頌。
上方的大梵天王們,也是因為光明的震動而從禪定出來。說:「今以何因緣,我等諸宮殿,威德光明曜,嚴飾未曾有?」這突然間怎麼在禪定當中看到這麼一個廣大殊勝的光明呢?
「如是之妙相,昔所未聞見,為大德天生,為佛出世間?」就產生了兩種疑惑,到底這個光明是怎麼來的?是大威德的天人出生呢,還是人世間有佛出世?產生疑問。
卯二、尋光見佛
當然,生疑問,就必須要找出答案。我們看,就採取了行動。
爾時,五百萬億諸梵天王,與宮殿俱,各以衣裓盛諸天華,共詣下方,推尋是相。見大通智勝如來,處於道場菩提樹下,坐師子座,諸天、龍王、乾闥婆、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恭敬圍繞,及見十六王子請佛轉法輪。
上方的大梵天王們看到了佛陀,原來是佛陀的出世。
【1182】我們身為一個三界的凡夫,能夠見到佛陀的出世,這是非常吉祥美好的
時諸梵天王頭面禮佛,繞百千匝,即以天華而散佛上。所散之華,如須彌山,並以供養佛菩提樹。華供養已,各以宮殿,奉上彼佛,而作是言:惟見哀愍,饒益我等,所獻宮殿,願垂納受。
當然,作為一個佛弟子,看到佛陀以後就是禮拜、讚歎、供養。禮拜、供養都是跟前面一樣,關鍵在口業的讚歎。因為口業的讚歎會露出一個消息,就是,他這個請轉法輪是請什麼樣的法。從他的口業讚歎裡面,蕅益大師說,可以判斷他請法的內涵,所以我們直接看口業讚歎。
時諸梵天王即於佛前,一心同聲,以偈頌曰:善哉見諸佛 救世之聖尊能於三界獄 勉出諸眾生普智天人尊 哀愍群萌類能開甘露門
廣度於一切
讚歎裡面有三段,先看第一段。他就先讚歎佛德,佛陀的功德。說:「善哉見諸佛,救世之聖尊,能於三界獄,勉出諸眾生。」就是我們身為一個三界的凡夫,能夠見到佛陀的出世,這是非常吉祥美好的。為什麼呢?因為佛陀不會空空出世的,佛陀是有備而來的,他是要救拔三界在牢獄的眾生,是來開導我們、勉勵我們而成就出離之道,佛陀是這樣子而來的。
「普智天人尊,哀愍群萌類,能開甘露門,廣度於一切。」佛陀一方面具足廣大圓滿的智慧,權實二智,一方面具足大悲心,所以能夠開甘露門。這個「甘露門」就是請法的關鍵,在這裡了。甘露,能夠消除熱惱而成就不死,所以這個地方是講到般若法門了。這個般若就是甘露門,講到無生的道理,以這個無生的道理來廣度一切眾生。這個是讚歎佛陀的智慧跟慈悲兩種功德。
【1183】為什麼最可怕的就是「住於邪見法」?
這以下說明眾生的障礙。於昔無量劫 空過無有佛世尊未出時 十方常暗冥三惡道增長 阿修羅亦盛諸天眾轉減
死多墮惡道不從佛聞法
常行不善事色力及智慧
斯等皆減少罪業因緣故
失樂及樂想住於邪見法
不識善儀則不蒙佛所化
常墮於惡道
那麼,眾生在沒有佛陀出世時有什麼障礙呢?我們看看。
「於昔無量劫。」前面的時間還算少,一百八十劫、一百三十劫;在整個上方的大梵天王,上方的世界,有無量劫的時間是沒有佛出世。沒有佛出世會有什麼問題呢?「十方常暗冥。」如果世間長時間沒有佛出世(辟支佛除外),那我們修行最高境界就是什麼?最高境界是什麼?就是禪定!就你不管怎麼弄,就算你運氣好,修對了,你頂多修到禪定。六度裡面,你可以在沒有佛指導之下修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然後呢?沒有了,你沒有智慧了。你的禪定,要是沒有智慧,按智者大師說,為三昧酒所醉!禪定有智慧,那這個禪定是殊勝的,禪定有光明。禪定裡面沒有智慧,那就是世間皆暗冥,那叫做癡定。就是,你這個人就是如癡如醉,沒有煩惱也沒有痛苦,但問題是你沒有智慧,所以你不能解脫。
那麼,在這個眾生的暗冥當中,有什麼後果呢?
「三惡道增長,阿修羅亦盛。」阿修羅就是怎麼樣?對立心很重。這種人是有福無德,福報很大。阿修羅,其實他修福是蠻精進的,但是阿修羅這個人心量很小,瞋心、慢心都很重,所以他跟眾生的對立心很重,就變成阿修羅。
「諸天眾轉減,死多墮惡道。」就是很容易墮惡道。只要沒有佛陀出世,沒有佛法住世,很容易墮惡道的,因為你心中老是黑暗。一個人心中長期處於黑暗,就很容易受到環境的刺激而起煩惱。就是說,你這個人對惡因緣沒有抗拒的能力,一點抗拒能力都沒有。就是你這個人抵抗力太弱了,稍微有點細菌病毒你就完蛋了,就是很容易墮惡道。
為什麼呢?因為「不從佛聞法,常行不善事,色力及智慧,斯等皆減少」。色力指的是福報,福報跟智慧都會減少。「罪業因緣故,失樂及樂想,住於邪見法,不識善儀則。」一個人的內心沒有光明,他就不能抗拒黑暗,不能抗拒黑暗的後果就很容易造業。造業,你的因緣力就失樂,對來生來說失去了快樂的果報。這個失樂指的是果報。「失樂想」就是失去了因地,你失去了善心。所以,一個人沒有接受佛法的教育,別人稍微刺激你,你就容易起煩惱;起煩惱以後就造罪業;造罪業以後你就招感了來生痛苦,就是「失樂及樂想」。
然後呢,造業還沒關係,問題最嚴重的是下面這句話:「住於邪見法,不識善儀則。」一個人罪業造久了,不起慚愧心,後果就是邪見,起邪見顛倒了:反正我造惡業也沒什麼關係!這個時候的重點就是,因為「不蒙佛所化」,而「常墮於惡道」。
這個眾生的障礙,當然,你說他會起煩惱、造罪。沒錯!其實,我們如果佛法看得深入,這一段裡面最可怕的就是「住於邪見法」。一個人沒有接受佛法的教育的問題在哪裡?他一開始是愚癡。其實愚癡是很好救的,就是你這個人什麼都不知道,你不知道善也不知道惡,那起碼你是一張白紙,所以愚癡他可以教化的。但是,你這個人愚癡久了以後,你自己會胡思亂想,想出一套方法出來。按照《楞嚴經》的意思就是說,你要麼找到正確的方法修行,如果你找不到方法修行,你寧可不要修行。你懂嗎?因為,你不修行,你是一張白紙,你叫做愚癡;如果你自己找出一套邪歪的理論來修行,那叫做邪見。
那邪見的可怕在哪裡呢?他對善法會排斥,他排斥善法。就是說,下次有佛陀出世的時候他不來聽法了,佛陀怎麼弄都沒有用,邪見的可怕在這裡。所以,你要麼就是好好地正確地修行,要麼你寧可放逸,因為你放逸你還有救,你叫做愚癡。
罪業對佛法來說不是個問題,煩惱也不是問題,但是邪見是個問題。當你產生邪見以後,你聽聞佛法你是排斥的。你看外道,諸位,應化身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的佛陀跟外道說法開示,外道當著佛陀的面毀謗佛陀。他不是毀謗一般人,毀謗一個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的佛陀!你就知道邪見多可怕。
所以這段經文就是說,雖然沒有佛陀出世,剛開始是愚癡,但是,無量劫來都沒有佛陀出世,愚癡久了以後就會轉成邪見,可怕在這裡。所以,今天你不多拜佛、不供養佛陀,你沒跟三寶結緣的問題在這裡。重點不是造業而已,重點是:你不跟三寶結緣,你沒有招感佛陀出世,後果就是你到最後變邪見,你就很難度化了。
【1184】上方諸大梵天王如何供養發願?
我們看最後的,上方的大梵天王的供養發願。
佛為世間眼 久遠時乃出哀愍諸眾生 故現於世間超出成正覺 我等甚欣慶及餘一切眾 喜歎未曾有我等諸宮殿
蒙光故嚴飾今以奉世尊
唯垂哀納受願以此功德
普及於一切我等與眾生
皆共成佛道
上方的大梵天王,因為無量劫的時間沒有佛出世,所以他們對佛陀出世特別渴望,所以他們就做了兩個動作,供養跟發願。
我們看供養。「佛為世間眼」,佛陀是開啟我們眾生的智慧眼,讓我們判斷什麼是善、什麼是惡、什麼是真實、什麼是虛妄。佛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夠出世,如今佛陀以大悲心而出現在世間,「超出成正覺」,超越一切的九界眾生,而成就無上正等正覺。我們經過無量劫以後,今天能夠有幸遇到佛陀出世,感到特別的欣慶,而且讚歎未曾有。
所以我們怎麼辦呢?「我等諸宮殿,蒙光故嚴飾,今以奉世尊,唯垂哀納受。」這個宮殿對大梵天王是很重要。我們知道,大梵天王他不但是住宮殿,這個宮殿是什麼意思呢?是他的交通工具。其實諸天都有神通,但是諸天出巡的時候,他不是用神通飛的。你看釋提桓因,釋提桓因是坐車的,他有一個車子,這個寶,來帶他到處跑。而大梵天王出來,他是乘坐宮殿的,所以他等於是把他的交通工具跟住的處所全部供養給佛陀,這是一個很大的供養。那麼供養以後,怎麼迴向呢?「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這個是發菩提心了,希望一切眾生成佛。
【1185】為什麼很少跟佛結緣這個問題很嚴重?
蕅益大師在講佛陀出世的時候,他說,見佛聞法,各有因緣。你看東南方是一百八十劫沒有佛出世,南方一百三十劫,上方無量劫。那怎麼回事呢?
蕅益大師說,見佛聞法,咸從感應,眾生機緣不同,致使見佛遲速有異。就是說,有些人學佛,他修福報,他也持戒,但是他很少跟佛結緣,這個問題很嚴重。他也不禮拜,他也不讚歎佛陀,他也不供養佛陀,他只是修福報,栽培一點佛法的善根。那麼他就會有可能怎麼樣呢?就會無量劫都沒有見到佛陀出世,那對他來生來說是非常嚴重的。因為他雖然有一點福報力,但是福報會花完,而且他本身沒有見到佛出世,他就容易產生愚癡、產生邪見,那這個問題就很嚴重,所以跟佛結緣是很重要。
【1186】大乘的空與小乘的空有何不同?如何兼修?
卯四、請轉法輪
爾時,五百萬億諸梵天王,偈讚佛已,各白佛言:惟願世尊轉於法輪,多所安隱,多所度脫。
時諸梵天王,而說偈言:世尊轉法輪 擊甘露法鼓度苦惱眾生 開示涅槃道惟願受我請 以大微妙音哀愍而敷演
無量劫習法
前面的禮拜、讚歎、供養是前方便。其實我們親近佛陀,當這個佛已經成道以後,重點在請轉法輪。我們看他怎麼個請法。
「世尊轉法輪,擊甘露法鼓,度苦惱眾生,開示涅槃道。」惟願世尊能夠轉大法輪,能夠擊甘露的法鼓,來度脫我們,成就一個無漏的涅槃之道,惟願受我等祈請,「以大微妙音,哀愍而敷演,無量劫習法」。這個無量劫習法就是指的大乘的空性。我們說明一下。
法華時是直接講佛陀的果地功德,這是一個一佛乘的思想。權法有三個,阿含、方等、般若,這個地方講出兩個空性、一個功德。方等是有相行,講到大乘的功德跟小乘的涅槃的對比,這個就不說了。
其實佛陀講空性,主要是阿含的空跟般若的空,這兩個差別我們要區分一下。小乘的空是從無常切入,這個無常的空帶有極度的厭離。因為無常會帶動苦諦,無常故苦、苦即無我,所以他這個空一旦成就以後,是帶有厭離心的空。注意:他這個空是有厭離心的,所以他這個空會產生斷滅。他把三界觀空以後,他不想來了,叫滅色取空。就是說,他觀空的目的是要消滅它的,小乘的空法是這樣。
當然,你也不能說沒有價值。一般來說,我們修小乘的空法是針對特別粗重的煩惱,治亂世用重典,但是不能當常法。因為常法,你如果修小乘的空,修久以後,你來生雖然不投胎,但是你也沒有功德莊嚴,你也沒有妙用,因為它這個空滅得太徹底了,對身心世界的毀滅性太強。因為它這個空是帶有苦諦的空,所以叫滅色取空。
那麼大乘的空是什麼意思?無生。大乘在觀空的時候,它不牽涉苦樂的情緒。就是我對你沒有意見,我不認為你是痛苦,我也不認為你是快樂,我觀空的理由很簡單,因為你是「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所以,大乘在觀空的時候,他的心是平等的,沒有一種厭離或欣求的情緒,就是因為你因緣生,所以是自性空,就如此而已。自性空就是一切法本來就沒有生。所以這個大乘的空,它的好處,它不傷害菩提心;但它也有缺點,缺點是它這個藥太輕。如果你這個病很重的時候,你說自性空,你沒有帶有厭離,這個藥稍顯輕了一點。
所以一般我們一個菩薩,大小乘的空要兼修。
那什麼時候修小乘的空呢?就是治亂世用重典。這段因緣你很難斷,你很難中道,就是說,對某一個人、某一個事情,我很難很平和地厭離它,我做不到,那這樣子寧可厭離它。就是,你沒辦法很平等地去修大乘的空,那你就是怎麼?治亂世用重典,用小乘的空來暫時斷滅某一個人、某一個事,是可以的。
但是記住,不能把小乘的空當常法。就是說,這帖藥效果很快,但是它的問題嚴重,就傷害菩提心了。它把你惡因緣消掉以後,它把你的第六意識的明了性也破壞了,就是灰身泯智,所以你的心不能造惡也不能造善,後果就是這樣。所以我們在用小乘的空一定要謹慎,謹慎。但是大乘的空沒有這個問題,你怎麼修都沒有問題,但是它的缺點就是,對有些重的病來說它藥太輕了。
【1187】權法的特色是什麼?
到這個地方整個權法就講完了。權法的特色,它強調的是一個法門的因果,講因果。到此為止都沒有會歸到心性,佛陀沒有講心性。他說,哦,你修《華嚴經》,成就佛陀的功德,這是個法門;你修《阿含經》,成就涅槃的果報;你修這個《般若經》,成就空性。所以這個地方都在講這個「法」,還沒有把「法」跟「心」做一個結合。所以到這個地方,請法都請的是四個法,華嚴、阿含、方等、般若,就講到權法。我們後半段就開始要講實法。
迴向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塗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淨土教觀學苑 版權所有
歡迎各方免費流通,若有轉載請注明出處。請勿用於商業盈利。
Copyright © masterchingche.org All rights
reserved.官方網址:http://www.masterchingche.org/
信箱:info@masterchingche.org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c/淨土教觀學苑
【Facebook】https://m.facebook.com/www.masterchingche.or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