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四大菩薩 (無限的慈悲—觀世音菩薩)

四大菩薩 (無限的慈悲—觀世音菩薩)   文珠法師講述 一九九二年十二月廿七日於香港九龍政府文化中心   一、慈悲的意義 二、慈悲的類別 三、慈悲的重要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聖號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性別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本跡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道場...

2022年2月20日 星期日

淨界法師宣講《妙法蓮華經》講記 079(視頻連結)

 淨土教觀學苑 http://www.masterchingche.org/zh-tw                                     

youtube視頻連結 : https://reurl.cc/xEz7m4                                      

Podcast : https://reurl.cc/44o50Y

目錄 

1266 怎麼才能真正啟動你成佛的初心?

1267 怎麼才是正式啟動你的成佛之道?

1268 聽《法華經》成就的這個成佛初心,會退轉嗎?

1269 這地方到底是說什麼事呢?

1270 你要了生死,第一件事情,請你知道,你是怎麼落入生死的

1271 四諦和十二因緣的修學有什麼不同?

1272 因緣的可怕就是說,你不是一次就陷入生死,你是一步一步,不知不覺就陷入生死輪迴當中

1273 淨土宗的人到晚年要萬緣放下,你要能夠帶業往生,只有一種情況,叫做放下!

1274 為什麼不管方等也好,般若也好,都是事修,這個事修都沒有會歸到一念心性?

1275 雖然諸法是因緣所生,但是更重要的是,它是唯心所現,必須把根本的心性講出來,這才是真實法。依止真實法起修,這才是真正的成佛之道

1276 這個人一天到晚在自修,所以是小乘法;這個人一天到晚在外面活動就大乘法。這種判教對嗎? 

1277 我整天在讀誦《法華經》,是不是就是跟《法華經》結法緣?

1278 大家都在法華會上聽懂了《法華經》,結下了《法華經》的法緣,但是為什麼會有這麼大差別?

1279 佛陀為什麼重新說《法華經》?

1280 生死輪迴這個險惡之道有哪些重大的過失?

1281 成佛之道最困難、最凶險的是在哪一段?

1282 這條路是既遙遠又危險,要五百由旬,那麼這成佛之道,現在唯一的希望是什麼?

 

1266】怎麼才能真正啟動你成佛的初心? 

癸二、頌近由 分二:子一、頌轉半字教;子二、頌轉滿字教請大家打開講義第一百七十二面,我們看癸二的「頌近由」。

這一段是說到三周說法當中的因緣說。因緣說的內涵,主要是佛陀親自提起一段過去的往事。這段往事的特點,就是時間非常非常的久遠,已經經歷了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的時間。在這麼長的時間之後,佛陀為什麼要再一次地提起這段因緣呢?因為聲聞弟子就在這段因緣當中成就了一種不可思議的功德,一種成佛的初心。

這個是很難成就的。以我們今生來說,每一個人學佛,各有各的初心。比方說有些人是念眾生苦而發菩提心,學佛了,他的初心是被眾生的痛苦所激發的;有些人是不忍聖教衰而發菩提心;有些人是看到諸佛菩薩的功德而發菩提心。這樣的發心,只能說是一種菩薩的初心。因為你今天的發心是緣一種單一的事相,而單一的事相對成佛來說只是一個助緣,不能是一個成佛的正因。

成佛的正因,從凡夫的角度來說只有一種情況,就是你學習《法華經》產生勝解,從勝解產生觀照,透過內觀的智慧而安住清淨心、發起菩提願,這樣子才能夠真正地啟動你成佛的初心。

 

1267】怎麼才是正式啟動你的成佛之道? 

這種初心啟動以後,它有兩種殊勝的功德: 

第一個,從你自身的善根來說,你正式啟動你內在的真如的力量,叫做真如內熏。我們一般來說,真如是在一種睡眠狀態,心隨妄轉,所以忘失本心。你開始透過內觀以後,真如被你喚醒了。喚醒以後,真如開始熏習你內心的妄想。那麼這個時候你會怎麼樣呢?你會很自然地厭惡生死、欣求涅槃,這種出世的道心在你的內心生起。當然,你會說,那我去讀誦大乘經典,我也會生起出世的道心。不一樣。你去讀誦某一部經典產生的道心,那是外來的,那是假借文字相帶動的。我們今天談的真如內熏,是從你內心發出來的,這個是不可破壞的,叫金剛般若。就是說,它不為一切法所壞,而能壞一切法。這是第一個,你內善根產生的出世的道心。

第二個,從外在因緣來說,我們學了《法華經》以後,我們跟佛陀正式建立了一種親密的關係,叫做父子的關係。雖然一切眾生,從佛的角度,都是佛陀的兒子,但是這當中有親疏遠近的差別:凡夫頂多叫外子;二乘人叫庶子;我們學了《法華經》以後,安住清淨心,發起菩提願,才有資格稱為佛陀的長子。從慈悲關懷的角度,佛陀對每一個兒子是平等的,但是長子有他的的特點,體現在哪裡呢?他能夠繼承家業。其他的兒子是不能繼承家業的。所以,學《法華經》以後,你的因緣會得到十方諸佛一種特別的護念,因為你可不是一般的兒子,叫做長子。

從內善根跟外緣力建立以後,你就是正式地啟動你的成佛之道了,就是這一個點,叫做成佛的初心。

 

1268】聽《法華經》成就的這個成佛初心,會退轉嗎? 

當然,這個初心會變化。因為既然講因緣,就談到生命的經歷。在這一撥聽《法華經》成就成佛初心的時候,產生了兩種不同的差別的變化:

有一種人是透過精進力而不斷地增上,乃至於成就法身菩薩,這是一種成就初心以後的結果。 

另外一種就是今天的當機眾,聲聞弟子。他聽完《法華經》以後,示教利喜,發了菩提心,但是他後來就懈怠了,甚至於放逸了。雖然跟佛陀建立了父子關係,但是父子相失,從此以後失去了聯絡。失去聯絡以後,流轉生死,這種善根的功能基本上會退轉。但是,它的本質畢竟是成佛的初心。

成佛的因地,它的退轉有一個底限。那跟你一般的去修五戒十善人天的善根、二乘的善根、權教菩薩的善根不同。這種三乘的善根都是因緣所建立起來的,他的退轉是沒有底限的。這個成佛的初心是來自於真如的內熏,它的底限就是出世的道心,這個不會退。就是你在流轉當中、你在放逸當中,你內心當中有一種莫名的力量,會引導你厭惡生死、欣求涅槃。

所以,等到你再一次跟佛陀、跟佛法接觸的時候,你會怎麼樣?你會先成就三乘的道果。這三乘的道果是怎麼來的?你說,欸,因為我今天遇到了三乘法,所以我發了出離心。其實歸根究底,最初的根源來自於你過去生學過《法華經》的那一念的成佛初心,退轉變成了三乘的道心。所以蕅益大師講一句話說:三乘初心,不愚於法。就是說,三乘的道果其實很多是來源於當初一念的學《法華經》產生的中道實相,出世的道心是從成佛的初心退轉下來的。聲聞弟子就是這樣子。

所以佛陀講這段公案就是說,弟子們!你們不要以為你們今生是因為修我的四諦十二因緣而證得阿羅漢果。如果今天咱們就事論事,這個因地的因緣是在你過去於大通智勝佛所聽《法華經》的時候,你就已經成就了成佛的初心,然後你的出離心到今生才成熟。

 

1269】這地方到底是說什麼事呢? 

這地方到底是說什麼事呢?

就是說,阿羅漢們要從偏空涅槃而回歸到真如本性,他們自己覺得有困難。佛陀說,你根本沒有困難,你剛開始就是從一念心退轉成二乘的善根。你現在從二乘善根回到你最初的發心,那只是恢復你原來的本位而

已。這有什麼困難的呢?就是說,你現在是從這個成佛初心退下來了,我再一次跟你講《法華經》,只是恢復你的本位而已。

 所以這整段的因緣說,就是在建立聲聞弟子的信心。說你做得到,因為你原來就是從那個地方退下來的。就講這麼一段的公案,講這麼一段的因緣。聲聞弟子當然聽了以後就有信心了,就開始直下承當了。

 

1270】你要了生死,第一件事情,請你知道,你是怎麼落入生死的 

這一段是一個重頌。重頌當中,前面講到遠由,講到大通智勝佛的成佛。這以下說明近由,就是大通智勝佛的說法。說法當中有兩段。

子一、頌轉半字教 

無量慧世尊 受彼眾人請為宣種種法 四諦十二緣無明至老死 皆從生緣有如是眾過患 汝等應當知宣暢是法時 六百萬億姟得盡諸苦際 皆成阿羅漢第二說法時 千萬恆沙眾於諸法不受 亦得阿羅漢從是後得道 其數無有量萬億劫算數 不能得其邊

前面是請轉法輪,這以下大通智勝佛正式說法。 

說是具足無量智慧的世尊,在默然接受大眾的啟請以後,就正式為大眾宣說種種的法門。當然是先講《華嚴經》,先講頓教法。《華嚴經》講完以後,就講到漸教法,講到凡夫的解脫道,佛陀說的四諦十二因緣。 

這其中,十二因緣講到「無明至老死,皆從生緣有」。十二因緣的流轉門,第一個,就是你為什麼會有生死呢?因為你有攀緣心。就是你每一次在三界當中想要追求某一個東西,有所得的攀緣心推動了業力而招感了一期的果報。這種流轉門,它的相互關係,「皆從生緣有」。這句話意思就是說,這個十二因緣是前前引生後後,所以前前是後後的生緣。比方說「無明緣行」,無明是行的生緣,因為你無明才產生行,所以無明是行的生緣;「行緣識」,行,這個業力,是我們投胎的生緣。就如是展轉。 

十二因緣這種展轉生起的情況,這是整個輪迴的相貌,「汝等應當知」。你要了生死,第一件事情,請你知道,你是怎麼落入生死的。你怎麼流入生死都不知道,那你就不知道從何了起了。就是你到底是怎麼回事才變成有生死的?所以,「如是眾過患,汝等應當知」。

佛陀講四諦十二因緣的時候,有多少人得度呢?「六百萬億姟」,這個姟就是那由他,都能夠窮盡痛苦的根源。所有的痛苦都跟輪迴有關係,都是生死輪迴。所以,了了生死,就了了一切痛苦,而「皆成阿羅漢」。

「第二說法時」,他後面有四會說法,這第二會說法的時候,有千萬恆沙眾生,也能夠從四諦十二因緣的我空智慧當中,成就諸法不受(就不受後有),也成就阿羅漢。乃至於後面的三會說法、四會說法,成道者都無有量。「萬億劫算數,不能得其邊」,這個數量太多了,沒辦法去算數。

 

1271】四諦和十二因緣的修學有什麼不同? 

佛陀說法,他是這樣安排的。佛陀成道以後,他先講頓教法,先把大乘根熟菩薩給度化了。然後就講漸教法,就講四諦十二因緣,就解決凡夫的生死問題。四諦和十二因緣,它們目標一樣,方法不同。

它們的共同目標就是修我空智慧,但是方法是不一樣的。四諦,它是修無常觀,它的重點在知苦,成就出離心。十二因緣的重點在修無生觀,它在斷集,它斷那個生死的相續,斷愛取。

 

1272】因緣的可怕就是說,你不是一次就陷入生死,你是一步一步,不知不覺就陷入生死輪迴當中 

這個十二因緣是這樣子,就是說,我們流轉生死不是單一的因緣,它是有十二個因緣構成的,而這個十二因緣是環環相扣的,「此生故彼生,此有故彼有」。

我們舉一個例子。說有一個喇嘛師父在山中靜修。有一天早上起床的時候,他發現他的袈裟破了幾個小洞。他想,喔,昨天晚上有老鼠,把我的袈裟咬破了。怎麼辦呢?他為了避免這個事情再發生,他得養一隻貓,去把那個老鼠趕走。那麼養這隻貓的時候,他要給牠飲食,所以只好怎麼樣呢?就去跟村人又募了一隻牛,希望那個牛奶能夠餵這隻貓。那這隻牛要有人照顧啊,他就請了一個女孩來照顧這隻牛。因為長時間的相處,他跟這個女孩日久生情,後來就還俗了。

那麼這段因緣是怎麼回事?喇嘛法師是一個出家修行人,他是怎麼還俗的呢?這是很多因緣構成的。就是說,諸位!他養貓的時候知道自己會還俗嗎?他不知道。他養貓的時候很單純,就是要抓老鼠。但是因為養貓,到最後怎麼樣?變成養一頭牛。養牛的時候,他會知道還俗嗎?他也不知道。他養牛的目的是要養這隻貓。 

所以,因緣的可怕就是說,你不是一次就陷入生死,你是一步一步,你不知不覺就陷入生死輪迴當中。輪迴就是這樣子的。

 

1273】淨土宗的人到晚年要萬緣放下,你要能夠帶業往生,只有一種情況,叫做放下! 

印光大師講一句話很重要。他說,淨土宗的人到晚年要「萬緣放下」。這四個字很妙。他這句話是怎麼來的?是從十二因緣體悟出來的。我們一般人總是覺得說,我到晚年的時候,我得規劃一下,我把兒子給照顧好了。我的兒子生活很困難,欸,我趁我身體還好的時候努力一下,我為兒子買一套房子,我從今以後就怎麼樣?好好念佛。你剛開始的發心是為兒子買一套房子,但是你這個因緣一陷進去以後,事情就沒完沒了。因為你要買房子,你就得努力地工作。你工作的時候又啟動另外一個因緣。就是「無明至老死,皆從生緣有」。

就是說,你本來是想買一套房子給你兒子,結果呢?結果事情越變化越複雜。你因為要買房子,你努力工作或者努力地投資,然後這個事情,這個因緣的特點就是不可掌控,你沒辦法掌控的,「此生故彼生,此有故彼有」。所以印光大師的結論就是說,因緣不能處理,沒法處理。因緣只有一種情況,叫做「放下」,這兩個字。你把十二因緣讀通了以後,你會知道印光大師高明!

就是說,大凡到晚年的時候,你想去處理因緣,你就再也回不來了。欸,我只是簡單地做一件事。問題是,事情沒有你想像得那麼簡單。因為這個背後有錯綜複雜的妄想跟業力,「此生故彼生,此有故彼有」。

所以,印光大師的結論就是說,因緣,要能夠帶業往生,只有一種情況,叫做放下,沒有說去處理因緣這件事情。這因緣一處理下去,那就像蜘蛛網一樣,就沒完沒了了。

這個地方是佛陀大智慧說明這個四諦十二因緣跟解決的方法。

 

1274】為什麼不管方等也好,般若也好,都是事修,這個事修都沒有會歸到一念心性? 

子二、頌轉滿字教

我們看子二的「頌轉滿字教」。這個講大乘的法門。時十六王子 出家作沙彌

皆共請彼佛 演說大乘法我等及營從 皆當成佛道

願得如世尊 慧眼第一淨佛知童子心 宿世之所行以無量因緣 種種諸譬喻說六波羅蜜 及諸神通事

這一段是大乘裡面的權法,有方等、般若。十六王子在聽完四諦十二因緣以後,就發心出家了,出離心生起,就發心出家做沙彌。發心以後,就開始請佛陀轉大乘法門。我們不希望只是能夠自身解脫,而是希望能夠發菩提心修六度,使令我等跟營從(就是諸位的大臣跟眷屬們),「皆當成佛道」。所以希望我等將來如同世尊一樣,成就第一圓滿智慧的中道的智慧眼。

「佛知童子心」,佛陀知道這十六王子內心的善根,他們是大乘善根,及他們「宿世之所行」,過去生所修的六度的福德。所以以無量的差別因緣、種種的譬喻,來演說六波羅蜜及諸神通事。 

蕅益大師說,這個神通指的是大乘的功德,這是方等時。佛陀在方等會上展現大乘的功德,來對比小乘的不圓滿,彈偏斥小,歎大褒圓。六波羅蜜指的是般若時,佛陀在般若時廣泛地說明發菩提心,修六波羅蜜。不管方等也好,般若也好,都是事修,都是屬於因緣所生法。因緣所生法要麼講空,要麼講有。講有當然講功德,講空就講一切法畢竟空,這個事修都沒有會歸到一念心性。

 

1275】雖然諸法是因緣所生,但是更重要的是,它是唯心所現,必須把根本的心性講出來,這才是真實法。依止真實法起修,這才是真正的成佛之道 

所以,最後佛陀講《法華經》。分別真實法 菩薩所行道

說是法華經 如恆河沙偈 彼佛說經已 靜室入禪定一心一處坐 八萬四千劫

大通智勝佛講完方等、般若以後,就正式地講真實法。佛陀說法,剛開始他不是講他自己的知見,他是恆順眾生,施設各式各樣的法門。等到法華會上,佛陀把他自己內心的知見講出來了,說其實一切法不但是「諸法因緣生」,後面還要加一句話,「唯心所現」。就是,雖然諸法是因緣所生,但是更重要的是,它是唯心所現,必須把根本的心性講出來,這是真實法。依止真實法才能夠去稱性起修,去修六波羅蜜,這才是真正的成佛之道。這是講《法華經》。

那麼講了多久呢?講了八千劫的時間。就是講的比較廣說了,講了恆河沙偈。大通智勝佛說完《法華經》以後,就入了高深的真如三昧的禪定,在禪定當中共經過了八萬四千劫。等於是大通智勝佛認為自己說法的因緣結束了。

 

1276】這個人一天到晚在自修,所以是小乘法;這個人一天到晚在外面活動就大乘法。這種判教對嗎?

這個地方,我們把大小乘的權法做一個說明。 

說今天你學了《法華經》以後,起碼你要知道怎麼判教。太微細的藏通別圓,這個我們就不說,起碼你要知道小乘法、大乘法怎麼判。你沒有學《法華經》,你的判教可能會從因緣上判,從因緣上判就錯了。就是你看他的行為,欸,這個人一天到晚在自修,所以你是小乘法;這個人一天到晚在外面活動,就是大乘法。這個是你沒有學《法華經》的時候,從因緣上來判教。

《法華經》的判教是約內心安立的。就是《法華經》看什麼事情都是從內心,從一念心性來看這一切的因緣法。《法華經》的判教是這樣:

小乘大乘的差別,第一個,看你的發心。你發的是出離心,還是菩提心?因為大乘菩薩在初學階段,你要是凡位的菩薩,你也是要了生死。所以菩薩戒裡面說,菩薩在初學的時候要共聲聞學。你沒有共聲聞學,犯菩薩戒。如果說,我是菩薩,我不要思惟苦諦,我也不要斷煩惱,我生生世世投入輪迴當中度化眾生——犯菩薩戒。這句話不是你該說的,那是聖位菩薩說的。凡位菩薩你要先解脫才有無上菩提。

所以,從一個初心菩薩來說,你看不出他跟聲聞人有什麼差別。因為他也修四念處,聲聞人也修四念處;他在山中修行,聲聞人也在山中修行。像有些人批評淨土宗,說你們淨土宗就是自了漢,遠離了三界,拋棄了苦惱眾生,到極樂世界受用依正莊嚴。這個在事相上類似聲聞人,但是他的往生是為了菩提道求生淨土,所以這個叫智增上菩薩,它不能判作小乘法。所以大小乘的判教,第一個,看發心。

第二個,看智慧。大乘佛法剛開始初心的時候,他也是像蕅益大師所說的那樣,一心三觀必以空觀為初門。所以,雖然一心三觀有即空即假即中,但是我們剛開始要把重點放在即空。當空性跟心性結合的時候,叫做清淨心。初心菩薩,我們不建議大家修假觀。說哦,你看到這個人是什麼相狀,你馬上可以判斷這個人過去的因緣果報、現在的因緣果報、未來的因緣果報——當然這可以學,但是不建議。我們不建議馬上修十法界十如是,因為你從斷惑的角度,要先修清淨心跟菩提願。所以,大乘佛法的空觀叫做清淨心,小乘的空觀叫做畢竟空或者無常空,這兩個不一樣的。

所以我們在學習判教的時候,依法華的思想,從發心、從智慧而不從行為。那當然,這兩種判教的結果,都要會歸到一念心性,就是實法。這兩個都是權法。這個地方就是說明權法而入實法。就是說,當你在觀察事情的時候,把它從因緣所生拉到唯心所現,萬法唯心所現,那就是實法。差在這裡。

 

1277】我整天在讀誦《法華經》,是不是就是跟《法華經》結法緣? 

壬二、頌結緣之事 分二:癸一、頌法說;癸二、頌喻說 

我們看壬二的「頌結緣之事」。頌結緣之事裡面有兩科。第一是頌法說。法說當中分三段。

癸一、頌法說 分三:子一、頌昔日共結法緣;子二、頌中間更值相遇;子三、頌今日還說法華

子一、頌昔日共結法緣是諸沙彌等 知佛禪未出為無量億眾 說佛無上慧各各坐法座 說是大乘經於佛宴寂後 宣揚助法化一一沙彌等 所度諸眾生有六百萬億 恆河沙等眾

大通智勝佛講完《法華經》以後,就入了真如三昧當中。所以這十六沙彌就怎麼樣呢?「為無量億眾(生),說佛無上慧。」就是說,大通智勝佛講完《法華經》以後,有些人開悟了,開悟以後就離開了;有些人沒有聽懂,或者聽懂了以後還是疑惑不解,所以就留下來。留下來以後,這十六沙彌就各各升法座,宣說大乘的《妙法蓮華經》。那麼講了多久呢?就是大通智勝佛入定的這個八萬四千劫的時間當中講《法華經》。一一沙彌各有各的度化眾生。度了多少?度了六百萬億的恆河沙等眾生。

這個地方的法緣,說你這個人跟《法華經》結法緣是什麼意思?不是說你聽過《法華經》就行了,你要聽懂《法華經》,而且產生信心,就是解跟信。說,欸,我整天在讀誦《法華經》,是不是就是跟《法華經》結法緣?結法緣也對,但是你要能夠成就成佛的初心,只有讀誦是不夠的,關鍵在於你要瞭解道理,產生內觀的智慧。這個是很重要的一個法緣。這個法緣,當然就啟動了內在的自性功德力,這是一個關鍵點。 

當時的聲聞弟子,就是在釋迦牟尼佛的法座之下聽懂了《法華經》,也結下了《法華經》的因緣,這個是特別值得佛陀提出來的一段。

 

1278】大家都在法華會上聽懂了《法華經》,結下了《法華經》的法緣,但是為什麼會有這麼大差別? 

子二、頌中間更相值遇彼佛滅度後 是諸聞法者在在諸佛土 常與師俱生「彼佛滅度後」,就是大通智勝佛滅度以後,這些當時在十六沙彌座下聽法的大眾,每一個法師的大眾都有六百萬億恆河沙眾生。其中有一類眾生特別精進的,有何好處?「在在諸佛土,常與師俱生。」這種人是精進的,他一旦成就了成佛初心以後,他就努力地不斷地去讀誦、解說、書寫等等,所以他的善根就怎麼樣?展轉增上,經常跟他的本師(比方說聲聞弟子的本師就是當時的釋迦牟尼佛)在生命當中更相值遇,共同受生,共同修學。

這個地方蕅益大師提出一個問答。他說,大家都在法華會上聽懂了《法華經》,結下了《法華經》的法緣,但是為什麼會有這麼大差別呢?有些人就直接上去,直通法身菩薩;有些人墮入生死凡夫,輪迴至今。你看,經過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到釋迦牟尼佛在的時候,這些人還是生死凡夫。那為什麼會有這麼大差別呢?

蕅益大師回答,他說,「理無長短,長短在機」。說這個真如理,它本身沒有自性的,它本身沒有長短。就是說,重點在於是什麼樣的根機的人去讀它、去學它,就產生長短不同的時間。

那怎麼辦呢?蕅益大師接著說:「但須不篤自勤,何須論他時長時短!」就是說你自己要不篤自勤,你不要覺得自我滿足:我聽了《法華經》,從現在開始我已經生在佛家了,佛陀不會放棄我了,我跟佛陀結下父子關係了,我現在可以高枕無憂了。結果呢?結果就是經歷了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的生死輪迴,到了釋迦牟尼佛座下才得度。就是你自己不用功。

諸位!父子關係有兩種:一種叫做父子經常相見;一種是父子沒有聯絡。你懂嗎?所以父子關係建立了以後,你要跟父親保持關係,你要努力的。你不是學完《法華經》就把它放著。那結果呢?結果就失去聯絡了,就父子相失了。

所以這個地方就說明了,有些人,比方說在後面的<從地湧出品>,你看,這些都是聲聞弟子的同梯同學。他們是法身菩薩,從地湧出,向佛陀保證,我在末世的時候弘揚《法華經》。聲聞弟子當中的有些人就是因為懈怠了,就父子相失。那麼這一蹉跎就多久?就經過了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的時間。所以,真如本性本身沒有長短,就是你自己怎麼去操作的關係。

 

1279】佛陀為什麼重新說《法華經》? 

子三、頌今日還說法華是十六沙彌 具足行佛道今現在十方 各得成正覺爾時聞法者 各在諸佛所其有住聲聞 漸教以佛道我在十六數 曾亦為汝說是故以方便 引汝趣佛慧以是本因緣 今說法華經令汝入佛道 慎勿懷驚懼

這段等於是結會古今。說你過去聽《法華經》產生了成佛的初心,但退轉了,那麼現在我重新講《法華經》,讓你恢復本位。

結會古今,先看這個法師的古今。當時的十六沙彌,因為說《法華經》的關係,「具足行佛道」,慢慢地具足六度的功德,現在在十方諸國「各得成正覺」。十六沙彌當初在聽《法華經》、說《法華經》的時候,他們是法身佛。法身佛要成到正等正覺,那就是成了應身佛了,那就是要很多很多的願望,很多很多的實踐,才能夠現出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的應身

佛。所以他們從法身佛已經提升到應身佛,這個是講過去的法師而變成現在的諸佛。 

那麼弟子們是怎麼回事呢?

「爾時聞法者,各在諸佛所。」都散布在各個地方,有些人已經成就初地菩薩、二地菩薩乃至於十地菩薩,但是其中有一部分住在聲聞地,就是那些當初懈怠的,退大取小,墮入到聲聞的功德。那麼佛陀「漸教以佛道」,佛陀先用小乘法去攝受他,然後再慢慢地把他導入到佛道當中。「我在十六數」,釋迦牟尼佛當初就是十六沙彌當中的最後一個沙彌,我曾經也為你們說過一佛乘的《法華經》。所以我現在也是以如是的方便,以二乘的方便先攝受你們,然後再把你們引導到佛陀的智慧。這以上就是我所說這一段「因緣說」中的根本因緣。如今再說一次《法華經》,使令你們能夠找到自己的初心,來消除你們心中的驚怖跟恐懼。

「聲聞人」,這是個大判。其實你看,聲聞人也有利根,也有鈍根。你看舍利弗尊者,他聽完法說以後,你都不要跟他講說他過去有沒有聽過《法華經》,只要這個道理他可以接受,他就放棄了涅槃,回歸心性。既然涅槃是唯心所現的假相,他就接受了。

但對鈍根人講道理是不夠的,你必須要明明白白告訴他說,你是因為怎麼樣,然後怎麼樣,所以結果怎麼樣。你要把過去他所發生的事情講給他聽,他才會心甘情願地放棄涅槃,而進入到寶所中去。因為他心中有這個驚懼,他有驚怖跟疑惑。 

說實在的,一個人要進入涅槃跟回歸心性,這個落差是蠻大的。二乘人辛苦了一輩子,他每一天所想的就是趕快把生命結束,要進入休息了。你突然之間跟他講說,這個休息站是假的,當然他內心當中的衝擊很大。所以佛陀必須要告訴他自己的整個布局:剛開始是怎麼帶你的,中間因為你懈怠、放逸,墮落了,所以佛陀暫時用聲聞法把你補救起來,最後再導歸到《法華經》。是這麼個情況。

 

1280】生死輪迴這個險惡之道有哪些重大的過失? 

這以下我們看癸二的「頌喻說」。前面是法說,法說因緣,這以下用譬喻的方式來說明因緣。

癸二、頌喻說 分二:子一、頌立喻;子二、頌合法

這個喻說有兩段。先看「頌立喻」。

子一、頌立喻 分二:丑一、頌導師喻;丑二、頌將導喻

丑一、頌導師喻

 

譬如險惡道 迥絕多毒獸又復無水草 人所怖畏處無數千萬眾 欲過此險道其路甚曠遠 經五百由旬時有一導師 強識有智慧明了心決定 在險濟眾難

這個地方講出一個譬喻說,有一個五百由旬這麼長遠的險惡之道,這個險惡之道有兩個重大的過失:

第一個,「迥絕多毒獸」。這個迥絕指的是生死業力。就是說,你今天在輪迴當中,不管你怎麼樣繞、繞、繞,繞到最後還是回歸到輪迴當中。就是說,你本來修布施,生天了,生天以後,修禪定到四禪定,到四空

定,但是這個「迥絕」,就是它不斷地變化,你從禪定當中又墮落到三惡道,又回到人間。就是這個生死輪迴沒有固定的位置,來來去去,叫做迥絕。 

不但是道路很多的回轉,迥絕,更嚴重的是充滿了毒獸,充滿了毒蛇、老鷹,這指的是煩惱。他不但是內有煩惱,外有業力,更嚴重的是怎麼樣呢?在整個當中是一片沙漠,既沒有水又沒有草。水指的是禪定,草指的是智慧。因為佛陀沒有出世,大家也就沒有一種修行的方法成就禪

定、智慧,所以這個是眾人所恐怖、畏懼的處所。

 

1281】成佛之道最困難、最凶險的是在哪一段? 

「人所怖畏處」這句話是說,成佛之道最困難、最凶險的就是前半段,就是這個三百由旬這一段,就是生死輪迴。因為,你只要一生沒有處理好,你到三惡道去,你的善根,除了真如三昧以外,其他的人天善根、二乘的善根,基本上從三惡道出來,叫做面目全非。

這個三惡道的可怕之處,是因為他長時間在愚癡當中,就是說這個人的佛法的心識完全當機了,這個機器不轉了。這個善根不相續以後,你從三惡道出來,受盡了痛苦也就算了,而且你這個人一看就是愚癡相,你要花很多很多的時間才能夠恢復。跟你當初同梯修學佛法,同梯學《法華經》的沒有墮三惡道的人相比,你要花好幾千劫的時間,才能夠恢復你的功夫。所以這個地方叫做什麼?「人所怖畏處。」這個三界生死,你稍不注意那就不得了。

 

1282】這條路是既遙遠又危險,要五百由旬,那麼這成佛之道,現在唯一的希望是什麼?

「無數千萬眾,欲過此險道。」這條路是既遙遠又危險,要五百由旬

——這成佛之道。那麼現在唯一的希望是什麼呢? 

欸,有一個導師,這是我們面對成佛之道唯一的希望。這個導師「強識有智慧」。這個地方講的是佛陀的實智,佛陀的一心三觀,佛陀的知見。另一方面,「明了心決定」。這是佛陀的權法,他能夠善知眾生的根機,所以他在此成佛之道當中來救拔引導我們。

這段經文講到兩件事:第一個,成佛之道,特別是前半段,道路險惡;第二個講

到,唯一的希望就是導師的智慧。當然這個地方的智慧,佛陀是要有實智跟權智。佛陀能夠善知通塞,知道什麼時候該用方便法門來暫時地安頓你,什麼時候能夠鼓勵你往前衝,你可以繼續往前走。什麼時候該休息,什麼時候往前走,這個都是完全在佛陀的判斷當中。

 

迴向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塗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淨土教觀學苑 版權所有

歡迎各方免費流通,若有轉載請注明出處。請勿用於商業盈利。

Copyright © masterchingche.org All rights reserved.官方網址:http://www.masterchingche.org/

信箱:info@masterchingche.org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c/淨土教觀學苑

Facebookhttps://m.facebook.com/www.masterchingche.or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