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四大菩薩 (無限的慈悲—觀世音菩薩)

四大菩薩 (無限的慈悲—觀世音菩薩)   文珠法師講述 一九九二年十二月廿七日於香港九龍政府文化中心   一、慈悲的意義 二、慈悲的類別 三、慈悲的重要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聖號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性別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本跡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道場...

2012年5月24日 星期四

明朝大文學家 袁中道夢遊極樂世界之事蹟



袁宏道。字中郎,號‘石頭居士’,湖北公安縣人。兄宗道,字伯修。弟中道字小修。三個兄弟先後都中進士,皆好禪宗。明神宗萬曆年間(西元一五七三~一六一九年),袁宏道為江蘇吳江的知縣,後來在禮部主理事務,以病緣為理由而辭職歸鄉。最初學禪于李卓吾,悟解的能力通達銳利,喜歡和人辯論。稍後自我檢討說:“此是空談,並非實際的境界!”於是回向淨土法門,早晚禮拜課誦,秉持戒律。後來廣博地採錄經教,作《西方合論》,圓融性相,入於不二法門。其中談論到五種行門,尤其確切簡要,其中約略是說:

(中略……)

  《西方合論》這一書作成之後,宗道和中道,皆同時發心回向淨土。不久之後袁宏道又出任從前的官職,又遷官至稽勳司(考核功績的部門)擔任郎中,後來又再度因病歸鄉,回家不到數日,入於荊州城,住宿在僧寺,無疾而命終。袁中道,官為南禮部郎中,乞求退休,養老於家,平日常常精勤地禮拜課誦。

  明神宗萬曆四十二年(西元一六一四年)在一個月圓的晚上,課誦完畢後跏趺靜坐,形體心神寂靜清爽,忽然間入定,心神飛出屋子之上,飄然地乘著白雲。此時有二位童子引導他向西飛行,不久之後下降到地上,童子說:“停!”袁中道隨著他停下來,見到大地平坦如掌,光耀明淨細滑柔潤。旁邊有水渠,寬十餘丈。水中有五色的蓮華,香氣芬芳異常,並有金色的橋樑跨過水渠,七寶的欄楯交羅排列,樓閣極為整齊美麗。

  袁中道於是向童子作揖問道:“此是何地?您是何人?”童子說:“我乃靈和先生的侍者也!”中道問:“靈和先生是誰呢?”童子說:“正是您的兄長袁中郎(袁宏道)啊!他現在正在等您,有話要跟您說,您可以趕緊前去。”接著就依著步道走到了另一個地方,有樹木十餘棵,池水流動作聲,水池上有一個白玉的門扉,其中一位童子先進入,另一位導引袁中道,經過樓閣二十幾重,到了一座樓閣之下。此時有一個人下來迎接,其容貌如同美玉,衣服如同雲霞,身長有一丈余,見到袁中道後,歡喜地說:“弟弟你來了!”袁中道仔細地一看,原來是袁宏道。

  兩人於是上樓作禮交拜,有四五個人前來共坐。宏道說:“此是西方極樂世界的邊地,信解尚未成就,持戒尚未完全的,大多生於此地。又稱為‘懈慢國’。上方有化佛的樓臺,前面有大蓮池,約有一百由旬(一由旬約四十~八十裏),其中有殊妙的蓮華,是眾生的化生之處。一旦已往生此地之後,則散處在各個樓臺,與有緣的淨土蓮友相聚。因為此地沒有淫聲美色的惑亂,勝解容易成就,不久之後,就能進升為淨土中之人。”袁中道問:“不知兄長您生在何處?”

  袁宏道說:“我往生淨土的願力雖然很深,但是情執染著的習氣未除,剛開始化生於此邊地一小段時間!現今已經居住在淨土了。但是終究因為以前持戒不夠嚴謹精進,因此只能在地面居住,不能與大菩薩們一起飛翔於廣遍的虛空和七寶樓閣之間,仍需要再進一步的修行。所幸我宿世生來智慧猛利,又曾經作《西方合論》,讚歎如來不可思議度化眾生之力,感得飛行自在,可以遊行于十方的諸佛刹土,十方諸佛說法,我皆得以前往恭聽,此實在是很殊勝啊!”接著宏道就牽著中道的手向上飛升,刹那之間就飛越了千萬裏。到了一個地方,光明照耀無所障礙,以琉璃為地,以七寶行樹為界,皆散發栴檀吉祥的妙香,並且開著眾多殊妙的華朵,皆是奇異珍寶的妙色。下方為眾寶蓮池,水波中激揚著自然微妙的音聲。池中眾寶蓮華,華葉皆散發出五色的光明。水池上隱隱約約有高樓如絲帶般迴旋聳立,閣樓則有旁出的道路。到處皆有無量的樂器,演奏著種種的法音。

  袁宏道說:“你所看到的,是極樂淨土中依著地上而行之眾生的依報世界。經過此地之後,則是法身大士居住的地方,其境界甚為美妙,勝過千萬倍於此地,其神通變化也是千萬倍于此地眾生,我以慧力的緣故、得以遊行於其間,但是不能夠居住於彼地。再經過彼地則是十地、等覺菩薩所居住,其境界我就不得而知了。再經過十地、等覺的居住地則是妙覺如來所居住的地方,只有佛與佛才能究竟了知。”說完,又到另一個地方,沒有牆壁,有欄楯,光明耀眼更勝於前。坐了一會兒,宏道又說:“我沒有想到極樂世界快樂到這種程度,假使我前生時能夠嚴持戒律,我的境界尚不止是如此而已。大體上來說在教理和戒律都精進嚴謹的人,往生的品位最高。其次是持戒嚴謹的人,往生最穩當。如果是只有教理而無持戒的人,大多為業力所牽,流入八部鬼神眾去了,這種狀況我所親見到的有很多。

  弟弟你的般若氣分頗深,但是戒力定力甚少。如果只是體悟教理而不能生起戒定,此是狂慧也。你回五濁惡世後,趁著色身仍然強健,要實修實悟,兼持往生淨土的誓願,勤行種種方便善巧、憐憫一切眾生,不久之後當再相見。如果一不小心一入他途,則可怖可畏。如果不能持戒,有龍樹菩薩的六齋法現在仍然存在,應當遵而行之。而殺戒尤其重要,希望你寄語其他一同學法的學人,沒有說每天動刀殺生,口中貪食眾生血肉滋味的人,而能夠往生此極樂國土的。縱使說法如雲如雨,又何益於事呢?我和你在空王劫時,生生世世為兄弟,乃至於在六道之中,也是如此。所幸我今日得生善地,我恐怕你會墮落,因此以方便神力,將你攝受至此地,但是淨土與穢土相隔,不得久留於此。”

  當時宏道與中道的兄長宗道已經命終,中道因此問其兄長投生之處。宏道說:“他往生的地方也很好,你以後自然就會知道。”說完之後宏道突然淩空而去。中道行走在水池上,頓時好像墜入水中,突然之間就醒過來了,中道因此自己把此事記述下來。在此之前袁宗道有個兒子叫袁登,年十三歲,得重病將命終,告訴宏道說:“我快死了!叔叔你要怎麼才可救我呢?”宏道說:“你只要念佛,即得往生佛國,此五濁惡世,不足以留戀。”袁登於是合掌,稱念阿彌陀佛,諸眷屬都同聲助念之。過一會兒,袁登微笑說:“我見到一朵蓮華,顏色微紅。”才一會兒又說:“蓮華漸漸變大,色彩鮮明實在是無與倫比。”接著又說:“佛來了,相好光明,充滿了整個室內。”不久,呼吸急促,宗道說:“你只要稱念‘佛’字就可以了。”袁登稱念佛字數聲,然後合掌安然而往生。(明史。西方合論。白蘇齋集。珂雪齋外集。獪園)
***************************************************************
珂雪齋紀夢

    袁中道

萬曆甲寅冬十月十五日。予晚課畢微倦趺坐榻上。形體調適。心神靜爽。忽爾瞑去。如得定狀。俄魂與魄離躍出屋上。時月色正明。予不覺飄然輕舉。疾于飛鳥雲霄中見二童子。清美非常其去甚駛。予不暇問。但遙呼子曰。快逐我來。蓋西行也。予下視世界。高山大澤。平疇曠野。城邑村落。有若垤土柸水。蜂衙蟻穴。子飛少墜。即覺腥穢不可聞。極力上振乃否俄至一處。二童子忽下至地。曰住。子亦隨之而下。見有坦道如繩其平如掌。細視其地。非沙非石。光耀滑膩。逐路有渠。皆文石為砌。寬可十余丈許。中種五色蓮花芬香非常。渠上有樹。枝葉晃耀。好鳥和鳴。間有金橋界渠欄楯交羅。樹內隱隱。朱樓畫閣。整麗無比。見樓中人。清美妍好。宛若仙人。皆睨予而笑。童子行疾。子常追之不及。乃大呼曰。卿可于前金橋邊少待。我當有所言。童子如言。予始及之。共倚橋上寶欄少息。予揖二童子。問卿何人。此地何處。幸為我言。二童子曰。予靈和先生之侍者也。先生欲與卿有所晤言。特遣相迎耳。予問曰。靈和先生何人也。二童子曰。即令兄中郎先生是也。今生西方淨域。易今稱矣。相見自為卿言。可疾往。予遂與二童子複取道。俄至一處。有樹十餘株。葉如翠羽。花作金瓣。樹下有池。泉水汨汨。池上有白玉扉。一童先入。如往報者。一童導予入內。所過樓閣。凡二十餘重。皆金色晃耀。靈花異草。拂於簷楹。至一樓下。俄見一人。下樓相迎。神情似中郎。而顏色如玉。衣若雲霞。可長丈餘。見予而喜曰。吾弟至矣。因相攜至樓上。設拜共坐。有四五天人。亦來共坐。中郎謂予曰。此西方之邊地也。凡信解未成。戒寶未全者。多生此地。亦名懈慢國。其上方有化佛樓臺前有大池。可百由旬。中有妙蓮。眾生皆托體於其中。時滿則散居各處樓臺之上。與有緣清淨道友相聚。以無淫聲美色。故勝解易成。不久升進為淨土中人耳。予私念。如此美妙之處。尚是邊地耶。仍問中即曰。兄今生在何處。中郎曰。我初亦以淨願雖深。情染未除生於此地少時。今已居淨域矣。然終以乘急戒緩。僅與西方眾生。同一地居。不得與諸大士同升於虛空寶閣。尚需進修耳。幸宿生智慧猛利。又曾作西方論。讚歎如來不可思議度生之力。感得飛行自在。游諸刹土。凡諸佛說法之處。皆得往聽。此實為勝。非諸眾生所能及也。拉予行中郎冉冉上升。予亦不覺。飄然輕舉。倏忽虛空千百萬裏。至一處。隨中郎下。無有日月。亦無晝夜。光明照耀。無所障蔽。皆以琉璃為地。內外映徹。以黃金繩。雜廁間錯。界以七寶。分劑分明。地上有樹。皆旃檀吉祥。行行相值。莖莖相望。數萬千重。一一葉出眾妙花。作異寶色。下為寶池。波揚無量。自然妙聲。其底沙純以金剛。其中生眾寶蓮葉。作五色光。池之隱隱。危樓迥帶。閣道傍出。棟宇相承。窗闥交映。階墀軒楹。種種滿足。皆有無量樂器。演諸法音。大約與大小阿彌陀經所載。覺十不得其一抄一忽耳。予愛玩不舍。已仰而睇之。見空中樓閣。皆如雲氣上浮。中郎曰。汝所見淨土地行。諸眾生光景也。過此以上。為法身大士住處。甚美妙千倍萬倍於此。其神通亦千倍百倍於此。吾以慧力能遊行其間。終不得住也。又過此以上為十地等覺所居。即吾亦不得而知也。又過此為妙覺所居。惟佛與佛乃能知之。即等覺諸聖亦莫能測度矣。語罷。複引予至一處。無牆垣。而有欄楯。其中院宇。光耀非常。不知俱以何物為之。第覺世間之黃金白玉。皆如土色矣。共坐一樓下少談。中郎曰。吾不圖樂之至此極也。然使吾生時嚴持戒律。則尚不止此。大都乘戒俱急。則生品最高。其次戒急。則生最穩。若有乘無戒。多為業力所牽。流入八部鬼神眾去。予親見同學諸人矣。弟之般若氣分頗深。而戒定之力甚少。夫悟理不能生戒定。亦狂慧也。歸至五濁。趁此色力強健。實悟實修。兼之淨願勤行方便。憐憫一切。不久自有良晤。一入他途。可怖可畏。如不能持戒。有龍殊六齋遺法。見存遵而行之。諸戒之中。殺戒尤急。寄語同學。未有日啟鸞刀。口貪滋味。而能生於清泰者也。雖說法如雲如雨。何益於事。我與汝于空王劫時。世為兄弟。乃至六道輪回。莫不皆然。幸我此生。已得善地。恐汝墮落。故以方便神力。攝汝至此。淨穢相隔。不得久留。予更問伯修諸人生處曰。生處皆佳。汝後自知。言已忽淩空而逝。俄已不見。予起步池上。忽如墮者。一駭而醒。通身汗下。時殘燈在篝。明月照窗。更已四漏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