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四大菩薩 (無限的慈悲—觀世音菩薩)

四大菩薩 (無限的慈悲—觀世音菩薩)   文珠法師講述 一九九二年十二月廿七日於香港九龍政府文化中心   一、慈悲的意義 二、慈悲的類別 三、慈悲的重要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聖號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性別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本跡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道場...

2021年6月21日 星期一

世間好話佛菩薩聖賢說盡 成德法師主講 2020/3/19  英國蘭彼得

 


阿彌陀佛!我們這一生遇到師父上人上淨下空老和尚,這是非常難得的因緣。我們真的要看得懂因緣、看得懂福報,所謂知緣、惜緣、造緣,知福、惜福、造福,知恩、感恩、報恩。因為要看得懂緣,就會倍加珍惜,所謂如貧得寶。所以師父的話是寶、佛經是寶,古人、聖賢這些教誨都是寶。為什麼師父老人家他要說世間好話聖賢、佛菩薩說盡?就是他們真的是和盤托出、嘔心瀝血,都是為了成就護念我們後世的子孫、弟子。所以就像聖賢人留了一句很重要的話給我們,「三日不讀書,面目可憎」。而我們在聽古人的話,還要加上一個體會,就是這個話是離我們幾百年講的、上千年講的,那我們現在的人跟古人比起來如何?當然在德行的根基、家庭的教育、社會的狀況,那完全不能跟古人比。在古人那樣的環境、那樣的根基,他都講了一句「三日不讀書,面目可憎」,假如是我們現在,那不是三日,一天都不行。所以這個是古人很慈悲的話。

老人家也慈悲,老人家說,他這一生沒有墮落、沒有隨波逐流,很重要的一點,天天親近佛菩薩、天天不離經教。老人家說天天,這個就提醒我們,一天不讀經、一天不聽經就胡思亂想,根本煩惱就伏不住了。因為一讀經、一聽經,這個攝受力、加持力不可思議。就像《阿彌陀經》講的:「是諸善男子、善女人,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聞是經受持者,及聞諸佛名者」,在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退轉,都得諸佛護念加持,可見讀《無量壽經》、讀大乘經的加持力有多強。而且我們一要讀經、一要聽經,我們無始劫以來供養的一切諸佛如來,他們是同體大悲,我們一讀經、一聽經,他加持力就下來了。所以很多道理為什麼我們能聽得懂?都是他們在加持的。

所以《無量壽經》說:「若於來世,乃至正法滅時,當有眾生,植諸善本,已曾供養無量諸佛」,這個把原因講出來了。因為供養無量諸佛,然後「由彼如來加威力故」,這麼多的諸佛如來加持。就因為加持,「能得如是廣大法門」。就是沒有佛菩薩加持,一來遇到了不認識,二來聽不懂。所以這個真的是這些真相明白了,才知道佛恩浩大,生生世世隨逐於我,心無暫捨,所以所有的恩德當中,佛的恩德排第一。釋迦牟尼佛是我們的本師,根本的老師,他在過去生為了我們娑婆界的眾生,犧牲身命無數次。所以我們娑婆界每一寸土地,沒有一寸土地不是釋迦牟尼佛為我們捨身命處,為我們流血、流汗之處,都是。《法華經》把這個真相講出來了,「觀三千大千世界,乃至無有如芥子許」,你看芥子那麼小的一個種子,這麼小的一個地方,「非是菩薩捨身命處」,那等於是任何一個地方都是菩薩為我們捨身命,更何況是佛陀。所以人能知緣、人能知恩,真是不容易!

所以我們明白了這些道理,就會不糟蹋佛菩薩的這些教誨。就像《無量壽經》講到的,「能得如是廣大法門」,就是「由彼如來加威力故」的,我們不能再糟蹋佛菩薩生生世世對我們的守護跟加持,然後接著要老實念佛。「能得如是廣大法門,攝取受持」,這個攝取就是這個法門你只要肯念、肯依教奉行,你念這句佛號,就是把阿彌陀佛果地的功德攝為自己的功德。所以這個法門叫因果同時,蓮花就表這個法門的特色。一般是修因得果,這個法門是因果同時,從果起修,即修即果。所以為什麼蕅益大師說「以念佛故」,就因為念阿彌陀佛,「善根福德頓同諸佛」,頓就是馬上,你只要老老實實念這一句阿彌陀佛,佛的功德就變成自己的功德。所以這個是不可思議微妙的法門,一般的菩薩都不相信。所以這個法門只有佛能講,「唯佛與佛乃能知。聲聞億劫思佛智,盡其神力莫能測。如來功德佛自知,唯有世尊能開示」。因為這個法門是果地成就的法門,沒有到果地的人根本沒有辦法講這個法門。所以《阿彌陀經》,你看從頭至尾舍利弗連一句話都接不上,都是釋迦牟尼佛在講。

所以黃念老慈悲,他讓我們去體會什麼是從果起修。他舉例,其他八萬四千法門都是怎麼修的?比方說你要吃饅頭,你就要先播種,然後要澆水、要施肥、要耕耘、除草,慢慢慢慢這個麥子長起來了,你要收割,你要磨麥、揉饅頭,最後終於幾個月之後這個饅頭出來了,終於有個結果,從這個種麥子是因,現在結了個饅頭的果,這是八萬四千法門修因得果。但是這個門餘大道,八萬四千法門以外的一個門餘大道,特別法門,他是直接吃饅頭,就是直接從果起修。人家那麼辛苦修因得果,修了不知道多少劫,我們就是直接吃饅頭,你咬一口,佛的果德就變成自己的果德,所以從果起修,即修即果,不可思議頓超的法門。所以為什麼《大集經》說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叫無上深妙禪,這個禪已經很厲害了,它是無上深妙禪。

所以「當信佛經語深」,佛經每一句,甚至每一個詞、每一個字,不能隨便滑過。你看「植諸善本,已曾供養無量諸佛。由彼如來加威力故,能得如是廣大法門。攝取」,你看這兩個字就是重點,攝佛功德為自己的功德。所以黃念祖老居士說,「老實持名,全攝佛德」,你老老實實念、字句分明念,就攝佛的功德為自己的功德,他有寫成墨寶,非常莊嚴,這是他第一句;第二句,「深具信願,決定往生」,這個就是呼應蕅益大師說的,往生與否在信願之有無,你真正深信切願、歸心似箭,哪有佛不接的道理?「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這只是比喻,其實佛菩薩慈悲愛護我們超過父母,就像《無量壽經》說:「我哀汝等,甚於父母念子」。所以「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子若憶母,如母憶時」,孩子想父母跟父母想他一樣,「母子歷生,不相違遠」,就不會分開了。「憶佛念佛,現前當來」,不只臨終會來,現前就感應道交,得佛菩薩時時的守護加持。所以同體大悲,哪有我們想回家,父母不給我們回的?哪有我們想了脫生死、橫出三界,佛菩薩、阿彌陀佛大慈父不來接?不可能。所以深具信願,決定往生。

所以我們看《無量壽經》這些經句,聽黃念老這些話,真的都是慈悲救度我們,不願意我們再輪迴生死了。就像師長老人家每一句的提醒,都是非常的老婆心切,很懇切。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東土難生,就是做炎黃子孫,承傳東土就是我們中華文明,這是不容易的,東土難生。我們都具足了,現在還加上什麼?《無量壽經》會集本難遇,又遇到印祖、李炳老,又遇到夏老、黃念老,然後師父老人家集大成,我們又能依止老法師。所以我們這一生遇到老和尚,是我們這一生作佛的機緣成熟了,就像彭際清居士說的,無量劫來稀有難逢之一日,這句話真的講得太貼切了。可是我們的警覺性要高,無量劫來聚集的善根福德終於現前,假如我們不好好把它把握,那這個無量劫來的福報就花掉了,什麼時候再有這個機會?那就太長遠了,那就不是用劫來算的。

所以佛法難聞、善知識難遇,我們一定要好好珍惜這一生跟老和尚這個師生的緣分。佛法是師道,一定要有一個好老師我們才能成就。就像《六祖壇經》說的,威音王佛以前還有無師自通的,威音王佛以後就沒有無師自通的,意思就是說一定是要有過來人帶我們。所以《阿難問事佛吉凶經》說的,「從明師受戒」,明白的老師,那就是有真正修學過來的善知識帶我們。而老法師是有傳統文化的最後一代了,這樣的老師不好遇。我們真的了解緣分難得,接下來如貧得寶,接下來,老法師的教誨可不能挑著聽。挑著聽,那還是用自己的分別執著在選,那是跟自己學,不是跟老法師學。

而且真的是要體會,老人家的教誨每一句不只是高度的智慧,它還是飽含人生的閱歷,他都九十多了。他講到,「找一個好老師很難」,那是他人生走過來真正深刻體會的,不容易;「找一個好學生更難」。所以為什麼老人家要辦一條龍?深刻感覺人才、好學生不從胎教開始、不從小開始,很難培養出來。就是時機點要從小、從胎教,方法還要對。你看多難,這些條件都要具備。所以禪宗傳到第六祖以前都是單代,要培養成就一個傳法的人不容易、不容易,有時候在整個時代要找一個都不容易,這個在唐朝就難了,現在更難。所以為什麼老人家這麼大的力度來辦一條龍?希望我們弟子們有所承擔,這分苦心都是為了能培養出真正傳法的人,這個儒釋道才能夠再興旺起來。

「天下有真教術,斯有真人材」,這是陳弘謀先生《五種遺規.養正遺規》開篇說的,這個話真的是很震撼,一點都不含糊,我們可不能僥倖。古人這些話都是五千年走過來的路,現在的人要求新求變,假如這些不變的沒有掌握,求新求變就愈變愈偏離道了。所以現在地球都快要溫室效應不能挽回,不都是求新求變,沒有循道,愈變愈偏。人身心的毛病愈來愈多,家庭衝突愈來愈多,就是因為整個倫常大道、各行各業的道沒有掌握,他順著自私自利、順著享樂主義在變,就變得一塌糊塗了。所以是歷久彌新,這些道在任何一個時代能夠去行,就帶給那個時代真正的安定幸福。

所以老人家說找一個好學生更難,這些都是走了一輩子深刻的體會,所以得要從小培養一條龍。我們深刻體會老人家的深意,我們在承擔一條龍的時候,我們就不會抱怨了,我們就會盡心盡力,跟老人家同心的去做了。

話說回來,師父的話不能聽輕,要珍惜。他老人家說他這一生沒有墮落,就是天天親近佛菩薩、天天讀經。所以這個就教導我們薰習的重要,每一天不能不聽經、不能不讀經,不然一天整個身心就控制不住,就墮落下去了。所以黃念祖老居士也提醒我們,「慧須聞」,要靠聽經聞法才能增長智慧,這個慧眼才能慢慢培養出來,不然是非、善惡、邪正、利害、真偽分不了,稀里糊塗的,聽這個人講好像也有點道理,聽那個人講也有道理,都聽糊塗了、聽亂了,就得要有慧眼判斷,所以慧須聞;「定須習」,定,我們說定慧等持,定就要靠習定,比方說我們念佛,我們專注讀經、靜坐,這個都是習定,但慧要靠聞法,所以老法師說不能有一天不聽經。這個就是老人家在把《無量壽經》表演出來了,「護佛種性,常使不絕」,他在護我們這些未來佛,讓我們能明白他這個叮嚀,然後不斷薰習,我們的善根才能增長。而且這個薰,薰聞成種,薰著薰著就變成金剛種子,遇到境界,馬上這個佛號起來了;遇到境界,馬上這個相應的正念、相應的經句,砰它就自己起來了,這個就是薰習的力量。所以《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說的,「香光莊嚴」,「如染香人,身有香氣」,就一直薰薰薰,自己的氣質就愈薰愈接近佛菩薩。所以「寬為限,緊用功,工夫到,滯塞通」,都是要透過不斷薰習,不斷解行相應、定慧等持,我們這功夫總有可以提升、總有可以突破習氣的一天。

今天有感而發,發了很多牢騷,還請大家多包涵。阿彌陀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