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四大菩薩 (無限的慈悲—觀世音菩薩)

四大菩薩 (無限的慈悲—觀世音菩薩)   文珠法師講述 一九九二年十二月廿七日於香港九龍政府文化中心   一、慈悲的意義 二、慈悲的類別 三、慈悲的重要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聖號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性別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本跡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道場...

2021年6月23日 星期三

師資扎根培訓班 第三集 (上) 成德法師 2021/1/16 英國威爾士蘭彼得

 


諸位老師,大家吉祥!阿彌陀佛。

開示不敢當,跟大家在教學的經驗上做一些交流。我們從事教學工作,最讓成德震撼的一句話,就是孔子在《孝經.開宗明義》講到的,「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汝知之乎?」問曾子,你知道先王有什麼至德要道,用了之後整個天下安定太平?所以《孝經》用佛法講也是無問自說,所以特別重要。「曾子避席曰:『參不敏,何足以知之?』」接著孔子說了,「夫孝,德之本也」,德行的根本,「教之所由生也」,教育要從這裡開始。

這個跟我們佛家的教導不謀而合。佛家教導,在《觀無量壽經》當中。這也是一個很特殊的經典,因為韋提希夫人面臨家庭變革,她的孩子要殺父親、害母親,可想而知韋提希夫人當下內心的痛苦。結果她祈請佛陀給她說法,有沒有好的地方可以去?結果佛以神通現了整個十方佛剎的這些佛國土,韋提希夫人也很厲害,她選的就是西方極樂世界,她就一心要求生極樂世界了。而佛接下來告訴她的是「三世諸佛淨業正因」,三世的諸佛,過去、現在以至未來,他是怎麼修的,他是修什麼因才能得佛果,修什麼清淨業。不是先教她求生的方法,是教她求生的基礎,所以可見基礎重要,佛就說了淨業三福。首先第一福就是「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是第一福,人天福。第二是「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這是第二福,小乘福。第三,「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這是大乘福,所以大乘很明顯的首重發菩提心。

而這三福一打開來就包含一切經典。包含《菩提道次第廣論》裡面講下士道,這應該跟人天比較相應;中士道,有可能跟小乘相應了;上士道,這個是屬於大乘佛法。所以,所有的經論其實它都是一直在呼應最重要的部分。而佛門的教學是藝術化的教學,非常的善巧方便,這個我們從事教育也要多體會,它用建築物、它用這些造像,甚至於你供佛為什麼要供花、為什麼要供水、為什麼要供燈,都有表法的意義。

孔子也常用,《論語》裡面說,「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彫」,松柏就是表法,能夠在寒冬當中長青,不變。孔子看到水,「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這流動的水跟時光一樣,一去就不回來了。假如我們也能用這樣的心去體會六塵說法,那你帶你的小孩、學生出去,他們一定很高興,在遊山玩水當中寓教於樂。我們仔細去觀察,孔子很多說話的地點都是在大自然當中的。

所以佛門,比方說造像就是很善巧。這個造像首先讓我們時時不要忘了佛菩薩的教誨,看到他們的像馬上想起來,不能辜負,佛都已經第八千次來娑婆界度化我們,最後一次還講了四十九年,我這一生一定要了脫生死。而且不止是佛來了,一佛出世,千佛擁戴,這背後的因緣、恩德,這個是很難用言語來形容,得我們自己用心去體會。甚至於自己回想自己人生的過程,假如沒有佛菩薩加持,可能現在也不可能走到學佛來弘聖教這個路上來。這個是成德自己曾經思考過的,太多的一些點,可能一下子就偏出去了。

在《法華經》上有說道:「觀三千大千世界,乃至無有如芥子許」,芥子這個種子好小,像芥菜子這麼小的一個種子,等於是三千大千世界這麼大的地方,它的每一片、每一塊像芥子這麼小的土地,沒有一處「非是菩薩捨身命處」,每一塊這麼小的土地,都曾經是佛菩薩為我們流過血、犧牲過性命,就是為了度脫我們,就是為了增長我們的善根。這樣的真相,沒有佛經講,我們用自己的腦筋去想,很難想像。

有一個實際的例子,就是佛陀當時候在世,有魔王要障礙他,包含還有提婆達多來破壞,當時候把五百隻象灌醉了,然後就讓牠們奔跑,就往佛要經過的地方衝過來了,眼看僧團很危急了,這個時候佛把手一舉,在這五百隻醉象前面都現了一隻獅子王,那獅子一吼,這個醉象就趴下去了,就變得很溫順。結果這個魔王看到了,魔王對佛陀也很恭敬的。魔王還問佛陀:「你是怎麼辦到的?」佛說:「你去問地神。」佛還請他去問地神。魔王真的去問地神,地神就是說,「我們這個娑婆界每一寸土地,都是釋迦牟尼佛曾經為度脫我們流過血、犧牲過身命」,經典裡面也說都是頭目腦髓供養出來。

在省庵大師的「勸發菩提心文」,菩提心是我們本有,必有因緣方得發起,而第一個因緣就是念本師恩。本師,根本的老師,沒有佛示現在我們世間,我們聞不到佛法,所以這個稱謂也是提醒我們,時時不能忘了根本的老師。而像智者大師,他是釋迦牟尼佛再來的。所以這個我們也要會觀察,因為我們容易著相,佛滅度了,以為佛走了,不在了。佛有三身,法身、報身、應化身,法身不生不滅。而法身這個稱呼也很有意境,一切法都是我的身,那就入了法身,遍一切處。

所以《淨修捷要》第四拜,「一心觀禮,清淨法身,遍一切處,無生無滅,無去無來,非是語言分別之所能知,但以酬願度生,現在西方極樂世界,常寂光土,接引法界眾生,離娑婆苦,得究竟樂,大慈大悲,阿彌陀佛。」這個是講阿彌陀佛的法身,他不生不滅,我們的法身也是一樣。再來是報身,有生無滅,就是智慧。接著是應化身,應身,就像釋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在印度,那是應身,跟人的壽命差不多,住世,用中國的歲數是八十歲,住世七十九年。化身,比方說眾生若有急難恐怖,「但自歸命觀世音菩薩,無不得解脫」。像我還沒出生就發生過八七水災,當時候真的觀世音菩薩顯相,那個照片流通很多。就在整個大水當中,觀音菩薩坐著一條龍,聞聲救苦,他那個一救,現了之後就沒了,那個是化身。

所以我們知道佛遍一切處,隨時在我們身邊,他同體大悲。相信了很有力量,佛菩薩隨時跟我們在一起。因為也曾經有人問過成德說:「你做這個事情會不會很孤獨?」我被這麼一問都笑笑的。因為他也是站在關心我的立場,他假如是學佛了,那我就要進一步跟他說了,怎麼會孤獨?佛菩薩無處不在。

我記得曾經聽老法師講過,說到有一個人出來弘法,比較辛苦,然後晚上到了應該是個破廟,他就在那休息。結果休息的時候,他就感嘆道:「好辛苦!」他說好辛苦。結果空中就傳來聲音說:「我們比你更辛苦!」當時候還沒出來推廣傳統文化,那現在再回想這個故事就很有味道了。那是什麼聲音傳來了?護法,這些龍天護法。他只要講經就好了,其他的事情都得他們去張羅,所以這個看不到的比我們還辛苦,甚至還忙碌,這是我們肉眼有時候看不到的。有時候我們在開會的時候都開玩笑,我們就說:「可能上面開的會比我們還多」。佛菩薩、龍天護法他是管全局的,我們也只能想得到我們負責的這個部分。

跟大家舉個例子,這次成德有推薦一個內部學習平台「薰聞成種」。那為什麼想到要弄這個內部交流的平台?因為一切都是因緣。剛好去年初在馬來西亞過年,因為我二O一六年就到英國來了,我畢竟在馬來西亞待了七年。結果看大家還是一直在學佛、在推廣文化,特別感動,看他們很認真學習。還有一個女士,她就跟成德說了,說:「你講的那些課都是給成年人聽的,我孩子現在十四、五歲,有沒有適合這個年齡的?」就覺得我們可以拋磚引玉,自己能想到的、蒐集到的,透過這個平台提供給這個年齡層的青少年。他的孩子也是我的孩子,我們就在境界當中練不要分別、不要執著,他的事就是我的事。所以老法師常常說,會修行就要六根接觸六塵,練不分別、不執著。不起心、不動念,老人家說了,這個我們往生極樂世界,再把這一塊修了,現在直接要跳,這個比較高一點,但是肯努力還是可以的,老人家是說先練這個不分別、不執著。

《無量壽經》也是教導我們:「於諸眾生,視若自己。」那我們什麼時候來落實這一句?我相信我們教學的每一位老師,當你把儒釋道很寶貴的這個教誨講給小朋友聽之後,你最希望看到的是什麼?他聽了馬上去做,大家高不高興?那我們換另外一個角度,我們是佛菩薩的學生,那佛陀把《無量壽經》、把大乘經教給我們了,你看佛菩薩最高興的是什麼?我們馬上去做。就像《普賢行願品》裡面談到的廣修供養,普賢行第三大願,廣修供養,普賢菩薩說第一是什麼?如說修行供養,就是我們肯依教奉行。而當我們沒有建立起聽了馬上去做,這個心態可能就是我們學習的障礙了,這句教誨明天再做、明年再做。所以古人有提醒,「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都在等待明天,「萬事成蹉跎」。所以佛家講「直下承擔」,儒家講「當今之世,舍我其誰?」都是擔當。佛講這句話講給誰聽的?就是講給我聽的,我就是當機者,這樣佛經才能入自己的心。假如我們在聽經、讀經的時候覺得,這一段講給某某人的、講給誰的,那就不可能隨文入觀、直下承擔。

所以修學應該不需要太長的時間,因為佛是「我哀汝等,甚於父母念子」,超過父母對我們的愛。因為父母的愛是一生的緣分,一生一世;佛菩薩是「世世生生,隨逐於我,心無暫捨」,一刻都沒有離開我們,因為他是同體大悲。所以我們自己都當過父母,你們當過,雖然我沒當過,但是我假如面對同學,現在也可以,我的年齡當他們父母也是差不多了。歲月不饒人,十八年前我到海口去,坐在台上,底下聽課的人幾乎都比我大;現在一晃十八年過去了,我現在講桌一坐,看下去,不止比我小,小我一輩了。

所以這個「普賢菩薩警眾偈」還是很重要的,「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當勤精進,如救頭燃」,這個比喻也非常能感受,頭上都冒火了,你不會去做其他的事吧?趕快把頭上的火給滅了。所以黃念祖老居士說了一段法語很重要,他說:「不能要求大家念佛是唯一」,因為知道現在的人謀生不易,生活也是很緊湊的,不能當唯一,「但是要當第一!」你要把它擺第一。其他的隨緣盡分就好了,不要留在心上罣礙,第一是死生事大,輪迴路險。我想我講這句話,應該我們劉老師感受不一樣了,他好像是前兩年有動了大手術,有經歷過的人感受是不一樣的。

我們假如靜下心來去感受師父上人、黃念老(上師),這些修行有入境界、有功夫的人,他們都非常慈悲,你去感受一下,那每句話真的就像父母在呵護叮嚀我們一樣,特別柔軟。黃念老,「不要求是唯一,但是要是第一」,都笑著給我們講。包含還提到,「佛法是可以求的,佛氏門中,有求必應」。在家人面對的人生境界不少,所以佛法是很有人情味的。所以觀世音菩薩很慈悲,求子得子,你要求什麼他都給你應。那當然,我們如理如法去求。就是善知識的言語都是要安我們的心,他用他的法(法語、法藥)安我們的煩惱,安我們不安的心,就跟父母陪我們成長,對我們身心的呵護。

像成德得失心特別重。舉個例子,考大學聯考的時候都睡不著,太緊張了。結果我的姑丈在醫院,就給我拿了兩顆鎮定劑。所以十一點多,實在受不了,吃了第一顆,到了一點多還沒辦法,再吃第二顆,還是一夜沒有睡著。那你看我這種緊張的勁,去考試的時候全家總動員,陪我去考試,爸爸媽媽、兩個姐姐,整個車子坐得滿滿的,去給我當啦啦隊。到了,第一科考中文,我才坐下來準備做答卷,突然覺得這個鎮定劑挺有效的,腦子就開始有點暈了。所以你看緊張到吃兩顆鎮定劑都沒有效,得失心不知不覺增長,其實這是過去生帶來的習氣。因為我父母得失心都很淡,怎麼這個兒子搞成這樣?所以我很感謝我的父母,當時候大學聯考成績出來了,我很傷心,在房間裡哭。我爸爸可能感覺到了吧,他剛好就上樓了,看我的樣子,他就笑著跟我說:「沒什麼大不了,明年再考不就好了嗎?沒事了。」我爸爸講得這麼輕鬆,我也哭不下去了。人哭會哭得很長,可能旁邊還有助緣。結果我父親覺得沒什麼,大不了明年再考就好了,我反而就有點,繼續哭好像有點大驚小怪了。所以都是成長過程,這個得失心現前的時候,都是被父母這樣安撫下來的。所以父母一心為我們好,有時候跟我們談話,「孩子,你要自愛,要懂事」。你看這句話我爸爸講得特別多,要自愛,要自愛。現在想起來太有道理了,不能自己作踐自己。跟我們分析很多人生的經驗,有時候因為年輕氣盛,想做什麼事情,太衝動了,他很有耐性的給你分析、給你引導,甚至於就是希望他人生的彎路我們不要走。所以父母是這樣,佛菩薩亦如是,甚於父母念子。所以真的假如我們肯聽話,成就不需要太長的時間的!佛菩薩就希望我們趕快成就。所以《阿彌陀經》說:「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乃至若七日,「一心不亂」,念佛提升的速度很快的。

老法師在最近幾年,特別以海賢老和尚來引導我們,來給我們做榜樣。因為海賢老和尚活到一百一十二歲,他沒讀過什麼書,所以他也沒有聽經、讀經,他就是二十歲的時候,他的師父教他念阿彌陀佛,他很老實、很聽話,就開始念了。老法師一提到這裡就說了:「我想海賢老和尚老實、聽話、真幹,他可能三、五年功夫成片;再來,再過幾年,事一心不亂了;應該四十歲左右就理一心不亂了。」

諸位老師,老法師講這一段的用意在哪?諸位老師,你在上課的時候,講每句話都有意思吧?你每一句話要不呼應前面吧,要不要開出後面的一個銜接吧?我們講給孩子們聽,每一句話都有用意的;佛菩薩、善知識給我們講,每一句話都有深意。可是我自己鈍,根性太鈍,真的是根性太鈍,跟著老人家做事都已經第十八年了,最近才覺得善知識輕輕的講,我們得要重重的聽,不然很容易囫圇吞棗、走馬看花。因為他每一句話都有他的用意,你給它漏了,可能一些重點就沒抓住了。

我早上才提到,因為我們都有任務在身,一年能夠去見到老人家也有個三、五次算不錯了,飛到香港去。每一次老人家看見成德,第一句話問:「來住幾天?」我今天講的時候我才聽懂這句話,你說太愚痴了。這句話不止是確認你來幾天,這個話後面是什麼?多住幾天。確實是老人家這種愛護,他笑著問你,其實就是希望你多住幾天,我每一次聽不懂,匆匆來匆匆去。所以我們也得抓住本末先後,親近善知識,我也算是前幾年才比較體會重要。因為當時候是講到《群書治要36O》,這個《36O》第一冊,因為現在已經編到四冊了,怕大家時間有限,可以看看第一冊。最近還因為老人家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都是針對大使,跟他們喝茶、聊天,跟他們講修齊治平的這些智慧,都是從經典裡面出來的。所以老人家就說:「那再編一個《36O》是專門針對怎麼修身、怎麼齊家、怎麼治國、怎麼平天下,這樣他好找。」本來是依據另外六個綱領,是「君道」,怎麼為人君;「臣術」,怎麼為人臣;然後還有「貴德」,德行是最重要的,「德者本也,財者末也」;第四是「為政」,怎麼辦政治,而「為政」裡面還有十來個欄目,句子最多的就是「務本」。它有六大塊,每一塊底下又有欄目,而所有的欄目裡面句子最多的就是「務本」,因為沒有找到本,這一生會空忙一場,捨本逐末,會徒勞無功。

舉個例子,古人說「至要莫如教子」,假如為人父母的忽略這件事了,夫妻事業都挺有發展,可是孩子沒教好,他們四、五十歲了,每天在操心孩子今天會發生什麼,你說他後面的日子好過嗎?他是沒有掌握這個最重要的部分。我們曾經聽到真實的故事,夫妻本來是教書的,後來經濟發展了,全部去做生意了,把孩子送到所謂貴族學校。大家注意,貴族學校,你也要看它教學品質,不然貴族學校等於學生都很有錢,家裡都很有錢。很有錢,你在校門口就看出來了,每一台來都是名牌車子,所以孩子還沒有進學校開始什麼?攀比。結果孩子教育沒注意到了,開了工廠,夫妻開工廠,結果孩子染上賭博,把他工廠都拿去抵押掉了,都賭掉了。最後夫妻兩個人非常哀嘆,到自己祖墳前,兩個夫妻喝農藥自殺了,那他的孩子最後可能也不得善終。

你說兩個人假如繼續教書,或者真的有做生意,但是重視孩子教育。所以安心為什麼重要?不安心就隨波逐流了。命裡有時終須有,他假如明白這個道理,他就不會那麼緊張,不會這麼拼命去追逐金錢,最後忽略到孩子教育了。這樣的家庭不是一個、不是兩個,所以我們現在聞到聖教了,真的有責任善巧方便的供養給親戚朋友。所以人生本末先後一定要掌握清楚。

當時候自己在分享《群書治要36O》,就分享到「務本」裡面有一句話:知為人臣,可以為人君;知為人子,然後可以為人父;知所以事人,事人就是事奉人,才知所以使人,使人就是你去帶人,你要先會事奉人,你才能帶人。

我記得我年輕的時候就覺得有一個現象,某某知名大學MBA回來的,然後就當主管,後來都當得不怎麼樣,為什麼?他學的是一些理論,而且理論會變。記得幾十年前,哈佛大學有一個學生告他的老師,說:「我照你教的理論去經營事業,我損失慘重,所以你要賠我。」這個新聞也很轟動。請問師生關係變成什麼了?商品、利害。這個不能亂變,不能什麼都變商業了。所以這個時代變化很快,不變的我們要掌握住。師徒如父子,所以其實我們要去體會佛菩薩的心不難,尤其自己當過父母的人,或者你從事教學工作的人,要去理解佛菩薩真的不難。

所以剛剛跟大家說的,佛希望你趕快成佛。所以善導大師,這個在中國的弘法,那是殊勝得無比,他老人家一念佛,嘴裡就有一尊化佛出來了,所以他的德行教化到長安城人民都念阿彌陀佛,他是阿彌陀佛再來的,漢地淨土宗二祖善導大師。所以日本人都是以善導大師為始祖,特別敬佩。善導大師說:「如來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這句話很有味道,因為最快成佛的方法就是念阿彌陀佛。佛在《大集經》說的:「若人但念阿彌陀,是名無上深妙禪」,禪已經很高了,它是無上深妙禪。「若人識得此法門,一切諸佛皆隨喜」,這個人知道念阿彌陀佛了,其他的佛說,太好了!太好了!給你點讚,用現在的話就是點讚,趕快好好念,趕快好好念,都不跟你講其他的法門了。因為它最快速又最直捷,最簡易又方便,什麼時候都能修,人家不讓你修你也能修,你在心裡默念就好了。你家裡人說,「你不要給我念佛」,沒關係,沒有障礙,念在心裡就好了。所以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其中有一願:十方諸佛,若不共稱歎我名,說我功德國土之善者,不取正覺。所以大家想一想,我們的本師是釋迦牟尼佛,可是為什麼我們佛弟子見面不「本師釋迦牟尼佛」,反而是「阿彌陀佛」?

黃念祖老居士有一個比喻很有意思,你不念你學校的教授,怎麼念其他學校的教授?因為阿彌陀佛做得太好了,十方諸佛都幫他招生,讚歎他「光中極尊,佛中之王」。而且他創了這個特別法門,特別在哪?從果起修,即修即果。其他八萬四千法門是什麼?修因得果,它是直接從果起修。黃念祖老居士說,他是比喻,比方說你今天要吃饅頭,那你得要先選種子,然後種下去,開始澆水、施肥,幾個月等它長出麥子了,接著收割,然後要磨麥,之後要做饅頭,揉饅頭,然後還要蒸,蒸好了,打開來香噴噴的,這個工序滿長的,接著吃饅頭。你要修因,你前面做的這些功夫都是修因,最後吃饅頭是結果。但這個法門是什麼?直接吃饅頭,是阿彌陀佛果地的功德,它含攝在這一句萬德洪名裡面,然後拿到我們自己的因地來修,所以叫一念相應一念佛。

蕅益大師說的:「以念佛故」,因為我們在執持這個名號,「善根福德頓同諸佛」。這是蕅益大師說的,我們在老老實實念的時候,善根福德跟佛是平等的,所以它叫不可思議。所以佛在《無量壽經》說的:「唯佛與佛乃能知」,這個法門只有佛的境界才能徹底了解,「聲聞億劫思佛智,盡其神力莫能測」,他們想像不到這個法門的境界,所以「如來功德佛自知,唯有世尊能開示」,所以念佛成佛的法門,只有世尊他圓滿果德的才能夠講這個法門。所以我們看《阿彌陀經》,舍利弗智慧第一,整部經他一句話也接不上,因為他盡其神力莫能測,他沒有辦法了解。而且淨土宗是密教顯說,東密興教大師他就講,「一個阿字生出一切陀羅尼」。一個阿字,這個佛號就是阿彌陀佛。所以為什麼叫「六字統攝萬法,一門即是普門」。而且真正我們經教了解了,進一步要修行,就知道這個萬德洪名真的是統攝萬法。

給大家舉個例子,比方說《十善業道經》我們學了,關鍵在哪?「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令諸善法念念增長,不容毫分不善間雜。是即能令諸惡永斷,善法圓滿,常得親近諸佛菩薩及餘聖眾。」我們很嚮往吧?那得從哪裡修?常念思惟觀察善法,而且不容毫分不善間雜,也不容易吧。可是你念阿彌陀佛就容易了,行住坐臥、穿衣吃飯你都念阿彌陀佛,那不就常念思惟觀察善法嗎?不容毫分不善間雜。不然你還要隨時在那裡念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綺語、不惡口、不貪、不瞋、不痴,然後又從頭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你看一句佛號多好念!

再來,《金剛經》須菩提問出來的,「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金剛經》就在教我們,但是用阿彌陀佛這個念佛法門,云何應住?南無阿彌陀佛;云何降伏其心?南無阿彌陀佛。所以真的經教你研究了,覺得理論太好了,理事要結合了,我現在怎麼落實?真的覺得六字統攝萬法,怎麼讓自己不分別不執著?分別心起來了,南無阿彌陀佛;執著起來了、貪心起來了、脾氣起來了,南無阿彌陀佛,就可以把它轉過來了。

所以跟大家談了那麼多,主要就是讓大家體會佛菩薩希望我們趕快成就,就像父母希望我們少走彎路,一定把最好的方法給我們的。懂得依教奉行了,就得三寶加持。尤其現在這個世間,染著非常厲害。所以夏蓮居老居士說:「末法眾生,根鈍業重」,根性,我們不要說古人,就五十年前的人跟我們比,我們不如他們很多了,業也重。現在家庭的衝突、社會的衝突,你看連現在一個疫情影響全世界人類已經超過一年的時間,這個都是業力現前。可是我們學佛的人,菩薩畏因,眾生畏果,我們要清楚這個都是業力感召。怎麼解決?得要行善、得要積功累德。人不學不知道、不知義,他會繼續造業。所以老和尚常常說:「建國君民,教學為先」。

所以諸位老師很可貴,雖然有疫情影響,山不轉路轉,事事無礙,我們用網路來教學,開網課。雖然比不上現場授課,但是我們一心為孩子,為化解這個共業,孩子也能感覺得到。所以真的是根鈍業重,「外魔內障,無人不具」,外在的魔就是誘惑,內在的煩惱。因為我們也大部分是成年才遇到佛法,像我們的小孩他比我們有福報,有的從小就可以學了,遇緣不同。所以自己也外魔內障都有。「邪多正少」,邪的訊息多,正的少。手機裡面一打開瀏覽器,跳出來的很多都是財色名利的東西,你一不小心又染污了,所以邪多正少。為什麼佛一定要勸我們求生極樂世界?那裡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我們當前是邪多正少,「退易進難」,退步容易,進步很不容易。這是夏老給我們分析的客觀狀況,也進一步勉勵我們:「若都無苦,忍從何來?」忍辱從哪修?在這些境界修。「借彼魔惱,堅我願力。只要將猛,不怕賊強」,這也很有氣概。

而面對那麼多誘惑,老法師說要知止,止於哪裡?止於西方極樂世界。你只要發這個心,我這一生一定要去極樂世界作佛,這是我們人生的方向目標,立得堅定,就不容易被這個花花世界給你誘惑過去了。知止而後有定,這個心才能安定下來;心一定了,才能敦倫盡分,才能做好我們的教學工作。而且知道止於極樂世界了,肯念佛,當然我們在思惟事情、考慮事情,用經教來思惟,思惟完了,就不要胡思亂想,佛號提起來。一念佛,十方諸佛都加持。

現在自己的業力重,眾生的業力也重。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體會,你真心要成就一個孩子,你真發這個心,你的挑戰就來了。第一,他自己有業力;第二,他的家庭有業力;第三,他所接觸的環境都有業力,你看他踏到學校去,不是一個家,他的同學背後都是一個家;再來,我自己也有業力,我還沒有練到不發脾氣。所以我假如伏不住我自己的情緒了,雖然我想利益他,可能留在他心中,老師發脾氣了,老師很凶。所以「業力甚大,能敵須彌,能深巨海,能障聖道」,所以不藉這個佛號的功德力,不藉十方諸佛加持,我們真的要幫一個學生都不簡單。所以老法師說:「佛菩薩祖先承擔。」我們哪有那個,我們現在雖然發心了,但我們的煩惱習氣還沒調伏,有時候還得自己調一調,都是佛菩薩加持,讓我們可以做這個弘法利生的工作。所以老法師說:「你只要把心用對就好了。」不複雜了,把這個心守好、顧好。

所以大家從事教學工作,最好每一天都給你的學生做迴向。這個成德是從一教書有開始用,包含接一個新班,名字先拿來,給他們先迴向。挺感應的,第一次跟孩子們見面,好像他們就跟你會有一種熟悉感,因為你的意念遍虛空法界,它是有能量的。所以黃念祖老居士說,「要修出世的佛法,還得有出世的福報」。所以他之前介紹親戚朋友去親近上師,結果每次都說好了,當天突然有事。後來他總結經驗,要約這一個親戚朋友來,就給他念一百零八次金剛百字明,後來就比較順利了。其實我們看高僧大德這些話,我們馬上都可以用的,那些原理原則都是相通的。所以老法師說佛法是管用的,很現實的,馬上就能用了!佛法是覺,你只要覺了,那就解決問題了,怎麼會不能用?

剛剛跟大家提到,佛菩薩他縱觀全局,有時候我們能考慮的就是自己想得到的部分而已。剛好去年三月我回到英國漢學院,因為覺得馬來西亞的同修很好學,就希望有一個內部交流平台提供給他們,可是這些東西我都不懂。然後剛好有一對同仁,他們是在福州工作,結果回去過年,回去之後大陸新冠疫情在武漢起來了,他們回不去了。當時候英國不怎麼嚴重,他們回不去大陸了,我說:「那你們先到英國來幫我做一下事吧。」他們就跟我來了。結果他們一來,英國好嚴重,他們回不去了,結果有他們兩個協助,這個平台就建起來了。我後來想一想說,佛菩薩太厲害了吧,連疫情都可以善用因緣安排,那這個連諸葛孔明他能借東風,可能借不了疫情吧?所以這個有時候不可思議,這不是我們人能想得出來。但是也從這些事情,真的覺得佛菩薩掌大盤,我們把心護好就好,別瞎操心了。

我記得我去海口,那個因緣是因為我二OO二年去了澳洲圖文巴學習。因為我在學校教學的時候,領著公家的俸祿,可是看著學生不是一代不如一代,我的感受是一年不如一年,分析起來,他們的倫理道德因果教育忽略了,不夠重視。可是我自己也缺,所以我教了兩年書就辭了,就到澳洲淨宗學院學習,參加七十天的佛學講座。

結果參加的過程,老法師很慈悲,說這個西方一直用科學在證明輪迴轉世,他們用催眠,然後訪問小朋友能記得前世記憶的,然後還派科學家去印證,蒐集這些英文資料,然後讓我們去參加的人翻譯,然後上台去講。因為我的英文不行,根本不可能分配給我的。結果突然有一天有一個女士就過來了,她說:「你比我適合講。」就把一疊資料放在我面前走了,我連跟她說「不」都還沒說,她已經走了。結果我拿著那個資料回到寢室,先上淨房。因為我很容易緊張,所以一下子五天以後要上講台,我一想,肚子就開始反應了。結果在淨房裡面趕快提醒自己,不能緊張不能緊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先把心穩住才行。一穩下來了,趕快找,誰英文比較好幫我翻譯。結果第三天,事前練講。當時候參與的還有香港何美慧老師,她當時候是講課的老師,很慈悲,還來給我們護持,讓我們這些練講的人她給一些寶貴的意見。那個意見單寫得密密麻麻的,大家就知道我講得多差了。那張我還留著,現在還在福州。為什麼留著?很可貴,每一個人都希望你好。因為那天我講完一下台,好幾個人走過來笑著跟我說:「你有很多我提的你沒有犯,有改進了。」給我鼓勵。其實我們人生成長的過程,真的都有太多長輩、老師、好朋友、有緣的人的鼓舞支持,這個說起來就多了,我不能再講了。

因為就像我剛去海口的時候,那時候也才三十歲,也挺緊張的,有人進來聽課就很高興了。結果有一個老太太進來聽了,我在台上講的時候,她都笑著給我點頭,特別給我力量。結果那一堂課結束,因為大家看得出來,我也挺容易激動的,我直接就到她面前去了,走到她面前給她說謝謝:「老人家,謝謝妳來聽這個課。」然後我跟她講了幾句話,我看她看著我不知道怎麼接我的話,旁邊那個人說:「她只懂海南話,不懂普通話。」我在上面講,她一直衝著我笑,居然她聽不懂,聽不懂都還來支持你,因為知道你講倫理道德的。所以所有的成長都是眾緣和合,都要非常的感激。

那一天我上去分享,剛好澳洲發生百年旱災,一百年來最嚴重的。所以有兩次最嚴重,那一次就是二OO二年有一次,還有一次就是前年底,也燒得好厲害。都是自己燒起來的,因為沒有下雨,一些植物又有脂肪、又有油脂,就燒起來了。結果有一位老師,她也是去給我們上課的,她是住在貴賓的地方,她上完課就回住處。結果那一天燒得太厲害了,太多煙霧了,很多路都封了,所以她要回去繞了幾個小時都繞不上去,算了,先回學院吃晚飯吧。結果回來一看,還沒到吃飯時間,看看今天誰分享課程。結果她一進來就是我講,這麼巧,那一天本來也不是我講,還是人家推給我的。結果這個老師就進來了,然後一聽我講說,這個有點講課的天分,她就開始注意我了,後來是她把我帶到海口去的。所以你看百年旱災,這個燒起來了,這個車才開不上去,剛好老師那一天才注意到我。所以你說這個是諸葛孔明算得了的嗎?所以大家別太操心,佛菩薩祖先加持、祖先安排,不用操心,我們把心用對就好了。

上週發給大家的資料都是跟孝親有關的,因為剛剛跟大家舉到了,「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我當時候看到這句話,高興得在家裡面歡喜雀躍。為什麼?我終於找到根本了,這樣我教學生我心裡很踏實。有時候教著教著,到底對他們有沒有用?而且我自己也常常在提醒我自己,我自己學了,從幼兒園,五歲,到大學畢業,二十二歲,前後十八年,這些時間都花到哪去了?學的東西我現在記得多少?所以《無量壽經》說:「世人共爭不急之務。」諸位同修,不是出來社會工作了共爭不急之務,當聖賢佛菩薩的教誨沒有承傳下來,人幹的都是捨本逐末的事情。

所以孔子說有五不祥,孔子講這一段話的因緣是因為魯哀公,他的國君問他,「房子往東邊擴建會不會不吉祥?」孔子念念都是為了蒼生,國君問一句話,他就把它轉成把治國最重要的五個綱領告訴他的國君,真是掌握一切機會做法布施、法供養。

孔子說天下有五個不祥,房子往東邊建不算在裡面。第一,「損人自益」,損害別人想來利益自己,「身之不祥」,這樣不可能讓自己得利益,那是你的災禍。損人一定損己,愛人就是愛己,「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可是我們受功利主義影響,現在幹的都是損人自益,還覺得自己挺厲害的,那不是身之不祥?

第二,「棄老而取幼,家之不祥」,就是只關心小孩,不關心自己的老人、父母,這是這個家的不吉祥。

「釋賢而任不肖」,就是賢德的人你不用,用的都是那些逢迎巴結的人,「國之不祥」,一個國家最重要的要用好的人才,團體也是一樣,這國之不祥。

「老者不教,幼者不學,俗之不祥」,整個社會的風俗就敗壞了。大家冷靜去看,我們小的時候,那四十幾年前,你的行為不對,被哪個長輩看到了,「不可以這樣」,整個風俗就是都會勸善規過。爸爸媽媽知道了,拿禮物去謝人家,「謝謝你教導我的小孩」。現在有人說了,「孩子有孩子的想法,我們管不了了」。這個話不能亂講,你假如這句話一出去,聽到的人說,「對了,對了,真是這樣」,那所有的人都變成這個態度了。所以教導孩子要掌握時機,從胎教開始,三歲看八十。哪怕現在已經大了,「人之初,性本善」,用嘴巴不能勸他,用行為也要勸他。這是我們的責任,不能是自己的感受突然就冒出來,還講給別人聽,這造口業。《三字經》明明告訴我們:「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這是風俗的不祥。

最後,「聖人伏匿,愚者擅權」,聖人藏起來了,愚昧的人掌握大權,甚至於什麼?進入你的教科書裡面。我們有時候看到一些教科書真是害怕,就像老法師說,幼兒園開始教什麼?競爭,這不是魔王進了幼兒園了?《論語》明明告訴我們:「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我們現在居然用教小人的方法從幼兒園教他。喪失民族自信心了,外國的東西都比較好。其實真的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有一個所謂的專家,算是經濟學這方面的專家,他說了一句話,在大學的教科書裡面持續了好多年,現在拿下來沒有我不知道,他說:「企業唯一目的賺取利潤。」唯一目的,所以我賺取利潤天經地義,甚至可以破壞環境、不擇手段。所以現在把賺的錢完全來整治我們的環境可能也救不回來,得不償失。可是你看,他有理論基礎,某某大師說的,企業唯一目的賺取利潤,等我們覺得不妥的時候,那很多地方都不能挽回了。所以為什麼古人說「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還是很有道理。

所以自己回想,我這讀書十八年留在我心中的是什麼?可是我自己回想,當老師講到倫理道德的時候,我的眼前都一亮,我不是不肯學。我初中教理化一位女老師,她突然在黑板上寫了兩句話,「人不可以有傲氣,但不可以沒有骨氣」。我一聽,這句子怎麼這麼好?包含讀到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眼前一亮,接著老師說:「背起來,考試要考,兩分。」突然不亮了,所以引導有點不正確了。

所以讀書志在聖賢,我們現在讀書志在考高分,讀書志在拿學歷,讀書志在賺錢。「因地不真,果招迂曲。」所以我自己教書,我就期許我自己,我自己人生走過這些錯,我不能繼續錯下去了,所以我都見縫插針,在我所負責的每一科裡面把傳統文化融進去。講到我的學生說,「老師,你怎麼有這麼多朋友?」因為我動不動「我有一個朋友」,常常都給他們講故事。

我後來有帶過一個四大天王的班,那四個孩子常常跑訓導處的,特別有名的。一個就很厲害了,四個人聯手,我每天要坐鎮,所以我教了一整個學期,辦公室我沒有去過,全部坐在教室裡面,要坐鎮。結果有一次,我到圖書館去拿資料,遇到我們一個女同事,跟她聊了幾句,她看著我說:「我覺得你好像從另外一個時代來的人。」可能是我一跟她講就是「子曰」,還是講了很多古書的,她覺得我好像是從另外一個時空來的。但是不用擔心,「德不孤,必有鄰」,還是會遇到志同道合的人。

所以我們這個時代需要冷靜下來,到底要教給孩子什麼?雖然有現實狀況,但大家不要擔心,有佛法就有辦法,事事無礙,具體真的有什麼困難我們再討論,但是我們先建立對佛法的信心,有佛法就有辦法。連釋迦牟尼佛前世做忍辱仙人,遇到歌利王,都能轉成逆增上緣,那還有什麼不能轉的?諸位老師,你們沒有遇到人家要割你的肉吧,沒有遇到這麼惡劣的境緣吧?所以我們也很感激釋迦牟尼佛他前世這個表演,讓我們菩提道上遇到障礙的時候,一跟他老人家比一比,小巫見大巫,忍一下就過去了,忍辱仙人這種境界人家都提升得那麼快,有什麼好罣礙的,不會是障礙。包含我們自己在弘揚文化遇到一些困難,一想到老和尚,不算什麼。所以佛陀跟善知識他們的示現,都是為我們菩提道在鋪墊,在給我們做心理建設。佛都會遇到這些挑戰,怎麼可能菩提道一帆風順?這麼大的障礙,也可以轉成忍辱波羅蜜成就了、持戒波羅蜜成就了。

所以大家去觀察,老法師提升最快的時候,都是他遇到人生一般人覺得晴天霹靂的事情,他老人家提升一個大截。所以離開台灣的時候,寫下了「生活在感恩的世界裡」。在台灣弘法三十多年,結果最後沒有地方,你看一般的人哪受得了。弟子們說,這個都是信眾捐的,這個上法院,這個都可以查得出來的。老法師給弟子們磕頭,因為大家很氣憤,老人家給大家頂禮,「韓館長才剛走,四十九天以後再說吧」。這個話很合情理,這個就平息了。到四十九天,又再討論這個事,老人家又給大家頂禮,「百日之後再說吧」。結果新加坡的緣就出現了。

我們從這裡觀察到,老人家念念想著什麼?念念想著佛門的形象,道場這些東西,身外之物,統統不放在心上。佛門的形象壞了,廣大的群眾怎麼相信佛法?所以老法師說:「此法本無爭」,釋迦牟尼佛教我們的佛法從來沒有一個爭字,「爭則失道義」,有一個對立、有一個爭的心,就離道了,不在道中。所以也曾經跟師父經歷一些事情,深刻感覺老人家都是把佛法、眾生擺在第一位。事實上我們面對很多境界,真的能提起為佛法、為眾生,很多方法自己就想出來了。

所以這個是老人家離開台灣寫的:感恩傷害我的人,因為他磨鍊了我的心志;感恩欺騙我的人,因為他增進了我的見識;感恩呵斥我的人,因為他助長了我的定慧;感恩絆倒我的人,因為他強化了我的力量;感恩遺棄我的人,因為他教導我應該自立。那不是順逆皆佳境?逆境也是好的緣,增上緣。假如能有這樣的心境,過的是什麼日子?事事是好事,人人是好人。為什麼?都是來成就我的道業的。這個心境叫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善財一生成就,怎麼成就的?他的心、他的態度。我們說法器法器,你要有器皿才能把東西裝進來,它不會掉下去。同樣的,佛法,我們要去接佛法,我們的心就是法器,正確的心態就能把法接過來,納受在心田。

而我們剛剛講到佛門特別重視表法,善財童子他的法名就是表法,善,善根;財,福德,福報、德能。所以善財其實就是,假如他把一切人都當作善知識,見人善即思齊,見人惡即內省,只有自己是學生,所有一切人事境緣、物質環境,全部都是來成就自己的,都是老師。他這個心態一建立起來,他面對一切境緣善用心,他的善根就增長,福德就增長。最後的結果,當生成佛。所以在大乘經裡,當生成佛的最明顯的兩個例子,《華嚴經》的善財童子,《法華經》的龍女八歲成佛。所以這個表法也告訴我們,不能輕慢畜生道的眾生,人家八歲成佛。

所以老人家給我們講法圓滿,連表演都表演得很圓滿。我們珍惜跟善知識的緣分,然後把領悟到的用在我們自己的修學、用在我們自己的教學上面。

因為這個孝很重要,所以發的資料都跟孝道有關。老祖宗留了一句話,「百善孝為先」。其實它不只是先,它是孝心開,百善皆開。所以地藏王菩薩這個法號又是表法,地藏地藏,心地寶藏。每一個人怎麼開發自己的心地寶藏?就是整部《地藏經》最重要的兩個精神,孝親。你看婆羅門女這麼孝順,為了度脫她的母親,散盡家財做功德,又擔心母親墮到惡道,然後在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前哀求,希望能知道母親在哪裡。這種孝心感動像法時期覺華定自在王如來,來慈悲安慰她、引導她,讓她不要擔心,妳回到家裡念我的名號,妳就知道妳母親在哪。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很會教學吧?他遇到一個至孝的人,他沒有直接告訴她在哪,他告訴她,妳就念我的名號,妳就知道了。她那個至孝的心念佛之懇切,念了一天一夜,入了一心不亂,所以她自己去了地獄。所以她遇到鬼王,鬼王告訴她,能夠來的不是業力就是自己的神通力。所以佛也都在給我們表演怎麼抓住機會點來成就學生,這個也都是我們的學處。

所以孝親尊師,《地藏經》裡面,釋迦牟尼佛摩地藏菩薩頂。你們比我還熟,《地藏經》裡面,釋迦牟尼佛摩地藏菩薩頂幾次?沒關係,當我們不知道幾次的時候,就好幾次。因為有時候在講台當中,你突然那個數字想不起來了,就不要執著了,好幾次就好。大家想一想,你看那個摩頂的時候都是什麼?承擔責任,佛你不要擔心,你滅度之後,到彌勒佛來之前,眾生交給我,他有一毛一渧、一沙一塵些微的善,我都讓他不墮惡道。這擔當,你看這種氣概,那老師聽了多安慰。

諸位老師,你們在念《地藏經》的時候,念到摩地藏菩薩頂,你們的頭頂有沒有覺得熱熱的?因為老法師說,菩薩表修德,誰是菩薩?修行的人。地藏菩薩就是修行第一個重點,孝親尊師。接下來是觀音菩薩,把孝親尊師延伸到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一切眾生,過去父母、未來諸佛。一出去,大慈大悲,把我們本有的慈悲心顯發了。可是慈悲多禍害,方便出下流,得要有智慧,所以文殊師利菩薩表智慧,悲智雙運。最後普賢王菩薩,入佛境界,菩薩不修普賢行,不能圓成佛道。所以四大菩薩就是表我們整個修學過程,我們應該怎麼修,應該怎麼效法四大菩薩。所以我們也從孝道開始,我們一起探討交流。

我們先休息一下,四十分的時候回來,然後祝我們在大陸那個時區的所有的老師們,你們夜夢吉祥。謝謝大家,我們休息一下。待會再請大家分享,你們看了之後有什麼感悟,沒有規定時間,你們不要緊張,一句兩句都好,當然多多益善。好,謝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