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四大菩薩 (無限的慈悲—觀世音菩薩)

四大菩薩 (無限的慈悲—觀世音菩薩)   文珠法師講述 一九九二年十二月廿七日於香港九龍政府文化中心   一、慈悲的意義 二、慈悲的類別 三、慈悲的重要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聖號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性別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本跡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道場...

2022年4月27日 星期三

淨界法師宣講《妙法蓮華經》講記 138(視頻連結)

 淨土教觀學苑 http://www.masterchingche.org/zh-tw                                     

youtube視頻連結 : https://reurl.cc/527Q6v                                      

Podcast : https://reurl.cc/zWx9KV        

目錄

2195 《法華經》的核心思想,簡單地說只有兩個字

2196 我們在實際操作生命的時候,哪裡出了差錯?

2197 背離了一念心性本來清淨的真理,有什麼後果?如何解決呢?

2198 我們凡夫有很多的因緣果報,佛菩薩也有很多因緣果報,但是差在哪裡呢?

2199 當我們從即空的真如突破以後,這個時候我們要做什麼事?

2200 妙音菩薩名號的由來

2201 我今生修那麼多布施,既然都是唯心所現,那我每天在造作,為什麼沒有顯現富貴呢?

2202 你這個善業要變成是你的習性,你不是偶一為之

2203 為什麼佛陀要講<妙音菩薩品>

2204 你一定要知道什麼是權法,什麼是實法

2205 你把法身的功德跟一心三觀的智慧結合在一起,那叫什麼?

2206 因地的智慧與果地的智慧,這兩種智慧最大的差別在哪裡?

2207 這個地方強調為什麼兩道光明呢?

2208 所有的福報,所有的德行,以智慧作根本

2209 神通妙用有哪三種層次的差別?

2210 你從凡夫位到成就聖位,一定要成就這兩個三昧

2211 什麼是淨德三昧?什麼是宿王戲三昧?

2212 什麼是無緣三昧?什麼是智印三昧?

2213 什麼是解一切眾生語言三昧?什麼是集一切功德三昧?

2214 什麼是清淨三昧?什麼是神通遊戲三昧?

2215 什麼是慧炬三昧?什麼是莊嚴王三昧?

2216 什麼是淨光明三昧、淨藏三昧?什麼是不共三昧、日旋三昧?

2217 我一開始沒學《法華經》,我走錯了,那我前面是不是要全部重來?

 

2195】《法華經》的核心思想,簡單地說只有兩個字

丙二、勗受法弟子 分二:丁一、妙音說法;丁二、普門圓應

請大家打開講義第三百三十九面,我們看丙二的「勗受法弟子」。

這一科是「乙二、流通分」的「約化他勸流通」,就是佛陀講完《法華經》的內涵以後,在流通分當中,舉出了在利他的因緣當中所產生的種種功德,來讚歎《法華經》的殊勝。約化他勸流通,這當中有四科,這是第二科「勗受法弟子」,就是勉勵修學《法華經》的弟子,應當以妙音菩薩跟觀世音菩薩作為學習的榜樣,就是勉勵以這兩位菩薩作為榜樣。

這一科的內涵我們簡單地說明一下。《法華經》的核心思想,簡單地說只有兩個字,就是妙法。這個妙法所代表的意思就是十法界的生命的真相,它的內容就是從一念心性開展出即空即假即中的妙理。這個道理既然是一個真理,它當然就放諸四海皆準。佛陀的功德莊嚴是即空即假即中,眾生法界也是即空即假即中。這個叫做真理,在這十法界放諸四海皆準。

2196】我們在實際操作生命的時候,哪裡出了差錯?

但是,我們凡夫眾生在操作生命的時候出了差錯,我們不是根據真理在走的。那麼,這個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我們在實際操作這個生命的時候,哪裡出差錯呢?在這個即空的地方出差錯了。因為,我們在輪迴當中每一次得到生命的時候,我們的心不是安住的,說「真如不守自性」「一念妄動」。我們面對生命不是用清淨心來面對的,我們是用攀緣心,有所得的攀緣心。這個攀緣心就有很多問題了。它有三個層次的問題:

第一個,感受。我們面對人事的時候,第一個會產生快樂、痛苦的感受。這感受是很簡單的,因為它是一種業力的顯現。你過去跟他是結善業,他會給你快樂;你過去跟他結的是惡緣,他自然是給你痛苦。這個本來很合理的,但是我們凡夫面對這個感受的時候,他會打妄想,他打各式各樣的妄想,那麼就把這個感受的力量無限地擴大。本來這個感受只是瞬間而已,但是,這個感受透過我們妄想的加持以後,它的時間、空間就不斷地擴展、延長。這個妄想跟感受結在一起,時間久了以後,就變成了一種執著,你就抓著不放。從此以後,這個影像在我們的心中就揮之不去。

諸位!鏡子本來是沒有灰塵的,偶然會飄來一個灰塵,但這個灰塵本來是生滅的。當我們把這個灰塵抓住不放的時候,我們從此以後就失去了鏡子。因為我們只看到灰塵,我們只看到生命當中某一個單一的現象的影像。然後,我們每一期生命當中或多或少都收集很多的影像。時至今日,我們內心已經不再清淨,失去了本來面目,取而代之的是一種自我意識。你有你的個性,他有他的性格。

這個問題就是說,在一念心性即空的真理當中,我們違背了一念心性本來清淨的真理,我們自己在清淨當中捏造很多的我相、人相的執著。所以第一個,我們背離了一念心性本來清淨的真理。

2197】背離了一念心性本來清淨的真理,有什麼後果?如何解決呢?

那這樣子有什麼後果呢?

後果就是,你背離了一念心性即空,你就障礙了一念心性即假。因為這個體跟用是有關係的。所以,我們面對因緣果報的時候,就產生了一種生死的業力,使令我們在即假……這個即假本來是十法界因緣果報。你看諸佛菩薩那叫做自在,他要投生到哪一胎,他要現什麼身,「佛為法王,於法自在」,因為他安住在一念心性本來清淨。而我們今天安住在自我意識,我們的整個即假,這個十法界十如是,它就有一定的範圍了——我們的因緣果報只有在六道中活動。要麼好一點,人天;差一點就是阿修羅、三惡道。所以,我們的生命再也變不出佛菩薩的莊嚴,我們變現不出來,沒法子了。因為你今天背離了一念心性本來即空,你就障礙了即假。所以這樣講的話,我們的即空即假即中全部都失掉了。那怎麼辦呢?

佛教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有很多種。以權法來說,你看人天乘,他也知道我們因緣果報出了差錯,所以他是用業力,從業力下手,斷惡修善。

但這個不是根本,因為,你一開始就是由即空的迷惑而產生了顛倒,所以產生煩惱業力,最後再影響到即假。所以《法華經》好就好在它從根本上去解決問題。因為你的因緣果報是受到你的清淨心的迷惑所引起的,所以《法華經》很簡單,直接地去處理自性清淨心。

它處理的方式很特別。它不是去把妄想消滅掉,不是;它要你迴光返照——你從什麼地方來?既然這個清淨是本來清淨,它就不可能失掉。就好像說,你衣服裡面有一個摩尼寶珠,就算你一時迷失了,沒有拿出來用,但是摩尼寶珠並沒有失掉。也就是說,我們無始劫來打了很多的妄想,我們離家出走,我們不喜歡住在自己的家裡面,就是捨父逃逝,遠居他國,但是家還是在的,摩尼寶珠還在的。所以,《法華經》的意思就是說,你一定要把你的清淨心找出來。找的方法就是逆向操作。我們過去是向外攀緣,心隨境轉;現在叫做迴光返照。就逆向,逆流照性

當我們去探本求源,知道我從什麼地方來——欸,我今生從前生而來。那你前生怎麼來的呢?再從前生而來。所以你一次次地逆向去照了的時候,總有一天,你就——啪!覓心了不可得!原來我生命是「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我們每一個生命都是從空性,從清淨心變現出來的,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是無中生有的。

當我們把這個根源的清淨心找到以後,生命就產生變化了,因為我們無始劫來所產生的那種自我意識,被你從根本上破壞了,「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就是十二因緣裡面的「無明緣行、行緣識」,乃至於生老病死,這個「無明」被你破了以後,你的生命這個轉盤,從順生死流開始逆轉。從名字位的自性清淨心,到觀行位的自性清淨心,到相似位的自性清淨心……到有一天,你在打坐當中一念相應,破無明、證法身,到分證自性清淨心,你成佛了,成就法身了。

2198】我們凡夫有很多的因緣果報,佛菩薩也有很多因緣果報,但是差在哪裡呢?

成就法身以後,你的生命的因果還在,你以前跟誰結了善緣,你以前跟誰結了惡緣,這因緣果報是絲毫不爽的。但是你在操作因果的時候,那不一樣啊。我們凡夫有很多的因緣果報,佛菩薩也有很多因緣果報,他這因緣果報也沒全了,但是差在哪裡呢?差在你成就法身以後,你面對因果那叫做自在,普門示現。你要現什麼身、說什麼法,你該報恩報恩,該跟眾生結緣結緣,你這個時候用大悲願力來引導你的生命,你不是用業力,是用願力。所以,法身菩薩有沒有因果?他也是有因果,他也有過去的無量經驗。但是他把即空的真如本性恢復以後,他面對因緣果報的即假的時候,那叫做「佛為法王,於法自在」。他的生命就是一種三昧神通的顯現。

2199】當我們從即空的真如突破以後,這個時候我們要做什麼事?

這個三昧神通展現在四個方向,就是我們前面說過的悲、智、行、願。這根據個人的發願而有不同。你看有些人,他成就法身以後顯現的是一種大悲的相狀,比方說觀世音菩薩;有些人成就法身以後顯現的是苦行的相狀,比方說我們前面一段的藥王菩薩,他就修苦行來感動眾生,來攝受眾生;這一品的妙音菩薩是用智慧,用智慧來攝受眾生。所以,當我們從即空的真如突破以後,這個時候我們要做什麼事呢?從空出假,用三昧神通,表現在悲、智、行、願這四個方向。

我們上一品講到藥王菩薩是講到行門,菩薩的行門,用苦行的精神——「我不愛身命,但惜無上道」來感動對方。這一科是講到妙音菩薩的智慧所展現的三昧神通。

2200】妙音菩薩名號的由來

我們看附表第五十,<妙音菩薩品>。這一品當中有兩個重點:第一個,解釋品目;第二個,經文要義。我們先看第一個,解釋品目。

一、解釋品目

「妙」者殊勝微妙,「音」即文句名聲。此菩薩過去行菩薩道時,在雲雷音王佛所,以十萬種音樂供佛。後證等覺果位,得「解一切語言三昧」及「現一切色身三昧」,能隨類現身,並善以微妙音聲說微妙法,利益眾生。如此因緣與果報,行業與勝德雙彰,故名「妙音菩薩」。

我們加以解釋,首先解釋這個菩薩的名號的由來。這個名號叫做妙音。這個「妙」就是特別的殊勝、微妙,不可思議。是什麼東西不可思議呢?音聲。這個音聲特別指的是能夠詮釋文句所發的聲音,也就是說法的聲音。這個菩薩他說法的聲音特別的殊勝、微妙,不可思議。

當然,「名以召德」,這個功德一定是有因緣,它怎麼來的呢?這個菩薩過去在因位行菩薩道的時候,遇到了雲雷音王佛;他用十萬種美妙的音樂來供佛,用音樂來供佛,因地。當然他也要修三昧,也要修止觀。供佛只是一個助行,他的事修。理觀跟事修結合以後,他成就了法身菩薩,乃至於等覺菩薩,就成就兩種的基本的三昧。

我們在因地修一心三觀,我們前面說過,在名字位、觀行位、相似位的時候,你的重點要放在即空,強調破無明、證法身。成就法身以後,你就能夠成就兩種的基本的三昧:一個是「解一切語言三昧」,這是說法;第二個是「現一切色身三昧」,就是能夠在十法界現各種身相,這個是現身。這兩種三昧都是跟你的理觀——一心三觀有關係的。

他能夠隨類現身,這是一般的法身菩薩的總相功德。別相的功德就是,他不但能夠現身說法,還能夠用微妙的音聲來說法。所以他的因地,因緣跟果報——所謂的因位的行業跟果位的勝德——雙彰,就叫妙音菩薩。就是把他的因地展現在果報。

2201】我今生修那麼多布施,既然都是唯心所現,那我每天在造作,為什麼沒有顯現富貴呢?

我們一般不學《法華經》,講因果,那就是從業力來講因果,就你過去造了布施的業,你今生成就了富貴的果報……這個有個問題:從業力來談因果,你造業的處所跟果報的處所是不一樣的,因為它沒有會歸心性。

所以,你前生造業,你的時空是在前生造了業,結果你今生得果報,這個時空是不一樣,內涵也不一樣。這樣解釋因果是方便說,不是真實義。

其實《法華經》解釋因果,它認為妙因妙果不離一心。我解釋一下這什麼意思。就是說,你過去生把這個物資送給貧窮人家,從你外表的行為來說你做了一個布施的善業,但是重點是借相修心。其實重點是你在施捨的時候,你那個布施的心念念的造作。就我們講「唯心所具」,我們本來就具足十法界。好了,你在修布施的時候,「唯心所造」,你念念去造作布施的心,那麼布施的心就激發你人天的快樂的果報,你本來就有這個種子嘛。到來生的時候變成「唯心所現」。有三個重點:唯心所具,唯心所造,唯心所現。

有人說,我今生修那麼多布施,既然都是唯心所現,那我每天在造作,我為什麼沒有顯現富貴呢?時間還沒到,你現在叫做積集資糧。你現在只是在唯心所具、唯心所造,你還沒有達到唯心所現。你現在所現的,可能是你過去的內心的造作。

所以,到《法華經》的時候,它不看你的行為了,看你內心的造作。

當然,有可能你的行為跟你內心造作是一致的,當然也可能你是虛偽的,也可能你的行為跟你內心是不一致的,但是在算結果的時候,論心不論境。

就是,為什麼一個貧窮的人他布施一根蠟燭的果報,會超過一個大富長者布施一萬根蠟燭的果報?如果從業感緣起,這是沒辦法解釋的。你看,他布施了一萬根蠟燭,他的果報怎麼輸給這個貧窮的女子布施一根蠟燭呢?

從業感緣起,他造的業強,他施捨的範圍廣。但是從《法華經》,它不看外境的,它是講唯心所具、唯心所造,看你布施的造作。因為她貧窮,她能夠在貧窮當中,用她僅有的東西去布施這個蠟燭。她那個布施的造作是應該很強的,才做得出來。

這個地方套回來,就是妙音菩薩不但修理觀成就三昧,他還供佛。

2202】你這個善業要變成是你的習性,你不是偶一為之

當然諸位,你說我現在修布施,我平常除了誦《法華經》修理觀,我還兼做義工,那我有一天成就法身菩薩的時候,我這個修布施的善業,表現在最後普現色身三昧的時候,有沒有可能我跟別人不一樣?因為我多了一點布施。

那要看你的習性。這個十法界的假觀,它是如是相、如是性、如是體……不是說你偶爾做了一個善業,你在得果報的時候它就顯現。他必須要養成習性,數數現行、深生好樂。經典上說,妙音菩薩在用十萬種音樂供佛,他不是一次,他是在一萬兩千歲這麼長的時間,相續地用十萬種音樂供佛。也就是說,你這個善業要變成是你的習性,你不是偶一為之。這樣子,妙因妙果,你這個因地會在你的果報的法身的時候顯現出來,這個就是你的特色了。

所以每一個法身菩薩都是常同常別。修理觀的時候,不可能說你修自性清淨心跟我的清淨心不一樣,不可能。清淨心不是捏造出來的,它是本來就清淨,它是離一切相的,所以它是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的。所以,你成就普現色身三昧應該跟他的三昧是一樣的。但是旁邊的莊嚴點綴,那就看個人的事修了。妙音菩薩的事修,他就是特別喜歡供佛,用音樂來供佛,所以他普現色身三昧多了一個微妙的音聲。就這樣來的,就這樣子。

2203】為什麼佛陀要講<妙音菩薩品>

我們看第二段,經文要義。

二、經文要義

前品宿王華菩薩問佛:「藥王菩薩云何遊於娑婆世界?」以娑婆穢惡苦惱,眾生剛強難化,難以弘通妙法,故藥王菩薩以「難行苦行」教化之。但恐初心菩薩又執著「苦行」為究竟,則必墮邊見及苦行外道中,如此非但無益,更加有損。故佛特「放光東召」妙音大士來會,以此菩薩不僅在娑婆苦惡世界隨類現身,說此妙法教化眾生,同時亦在十方安樂淨土現種種身,說是妙法,於其神通智慧,無增無減。因其以「善巧中道」行化,故能令與會大眾,皆得成就非空非有、非苦非樂的現一切色身三昧。

有此勝益,故說此品。

我們解釋一下這一品的主要內涵。

前面一品<藥王菩薩本事品>的由來,是因為法華會上有一個宿王華菩薩,他問佛陀,說藥王菩薩是怎麼在娑婆世界度化眾生的?所以等於是佛陀回答與會菩薩的問題。藥王菩薩當初的攝受對象是娑婆世界的眾生,而娑婆世界的特點,因為他在汙穢、苦惱的環境成長,他的個性特別的剛強。剛強,簡單地說就是我法二執特別重。個性剛強,這種人大好大壞。

如果你有正知見,你堅持你的智慧,堅持你的理想,你有大成就;但如果你沒有正知見,你的剛強就很糟糕了,就使令你墮落得特別快。娑婆世界眾生的特點,他這個個性剛強,你說什麼他不當一回事的,所以你跟他講道理沒有用。你跟他講中道實相,說一切唯心造,你要注意你的思想活動,因為你的念頭正在創造你的未來,他不會聽的。那怎麼辦呢?藥王菩薩就用苦行先感動你,把手臂燒掉來感動你。

但是這樣做也有問題。初心菩薩看到藥王菩薩的苦行這麼的自在,他能夠把這個身體燒掉以後又能夠恢復,就以為是苦行有這麼多的功德。其實,他能夠把自己身體恢復,是普現色身三昧,而這個三昧是修理觀來的。所以很多人就會墮入邊見跟苦行的外道當中,以苦行為究竟。這樣子就產生了心外求法,增長無明。

為了要糾正這樣的一種偏差,佛陀是怎麼樣?主動放光東照。前面的<藥王菩薩品>佛陀是被動地回答問題,這是佛陀主動地放諸光明,召請東方的妙音菩薩來參加這個法華會。因為這個菩薩他不但在娑婆世界能夠隨類現身,演說妙法,而且他在十方的清淨國土也能夠演說妙法,而他這個神通智慧不增不減。這是普現色身三昧的特點。妙音菩薩的特點在於中道智慧,所以能夠成就非空非有、即空即有、非苦非樂的普現色身三昧。

「有此勝益,故說此品。」

2204】你一定要知道什麼是權法,什麼是實法

它的意思就是說,佛法的修學,你今天學《法華經》,你一定要知道什麼是權法,什麼是實法。

比方說苦行。你一個人太過安逸了,不能激發你的出離道心,所以適當的苦行對我們的出離心非常必要。尤其是什麼人要修苦行?身見特別重的人,福報大的人。他把這個身體養得非常的健康,臨終的時候要放棄這個身體,他會比一般人痛苦。你念念地把你的執著都放到你的身體上,跟身體綁在一起,那你離開的時候就是生龜脫殼。貧苦人家他沒所謂,他平常對這個身體就已經放棄了,所以死不死對他沒什麼關係。

苦行對某些人是良藥,但是苦行跟神通是一個道理,都是權法,就是一時的對治,它不是常法。什麼是常法呢?就是觀照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是常法,放諸四海皆準。你不管福報大,你不管貧窮,你要破無明,你要恢復你的本來面目,你一定要修一心三觀。這是每一個人都要經過的,除非你不想成就法身。

所以,佛陀前面講了藥王菩薩的苦行以後,他必須要補充這一品,就是<妙音菩薩品>。因為它適合於娑婆世界的苦惱世界,也適合於十方世界的清淨國土。它是一個常法,究竟的實法。所以佛陀主動地放光來召請妙音菩薩,與會來作證。

這一段等於是把這一品的要義做一個說明。

2205】你把法身的功德跟一心三觀的智慧結合在一起,那叫什麼?

丁一、妙音說法 分六:戊一、放光東照;戊二、奉命西來;戊三、十方弘經;戊四、二土得益;戊五、還歸本土;戊六、聞品進道我們看講義。講義當中「丙二、勗受法弟子」有兩品,一個是妙音說法,一個是普門圓應。普門圓應就講觀世音菩薩普門示現。我們先看妙音菩薩的智慧的說法。

戊一、放光東照

爾時,釋迦牟尼佛放大人相肉髻光明,及放眉間白毫相光,遍照東方百八萬億那由他恆河沙等諸佛世界。

過是數已,有世界名淨光莊嚴,其國有佛,號淨華宿王智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為無量無邊菩薩大眾,恭敬圍繞,而為說法。釋迦牟尼佛白毫光明,遍照其國。

這一品等於是,這個「放光東照」就是這一品的發起序,就這一品的緣起。

爾時,釋迦牟尼佛放出了兩道光明:第一道光明就是在三十二大人相當中的肉髻光明,就頭頂的肉髻光明。這肉髻的光明表示果地的功德,就表示法身的功德,因為它是無上,它是果地的功德。第二道光明是眉間的光明。他眉間的光明在兩個眼中間,表示中道的智慧,表示因地的智慧。

諸位!你把法身的功德跟一心三觀的智慧結合在一起,那叫什麼?蕅益大師給一句話,叫做「果後行因」。你本來修智慧是一個因地,但是他已經成就法身了,他是成就果地以後再生起的智慧,不是我們一個凡夫眾生因地的智慧。所以它這個表法就是讚歎妙音菩薩的智慧——它可不是你在佛堂裡面修的智慧!雖然本質上也是一心三觀,但是你的一心三觀跟他的一心三觀不一樣,人家是成就法身以後的一心三觀,果後行因。

其實,蕅益大師說,果後行因這種所謂的從本垂迹,也包括前面的藥王菩薩、這一品的妙音菩薩、下一品的觀音菩薩跟最後一品的<普賢菩薩勸發品>,都是果後行因。他們都是法身菩薩以後再重新示現的,再來到人世間示現的。

這個果後行因,佛陀用兩道光明來照這個東方一百零八萬億那由他恆河沙諸佛世界的這麼多的距離,他到底想要照哪一個國土呢?其實他是要照淨光莊嚴國土。這個國土,他因地因為用清淨心來修習廣大的福德,所以他招感這個國土是清淨的莊嚴。

這個國土有一尊佛,叫淨華宿王智如來。淨華,表示一種福德;宿王,表示慈悲;智,當然智慧了。這個佛具足了慈悲、智慧、福德,和佛陀的如來、應供等等這十種的通號。這個時候佛陀為無量無邊的菩薩大眾所恭敬圍繞,而為其說法。正在說法的時候,釋迦牟尼佛兩道光明就照到整個淨光莊嚴國土,當作一個發起。

2206】因地的智慧與果地的智慧,這兩種智慧最大的差別在哪裡?

這個「果後行因」我們說明一下。

智慧有兩種,一種是因地的智慧,一個是果地的智慧。這兩種智慧最大的差別就是它所依止的根本不一樣。

比方說你回去佛堂,把《法華經》打開來,你學習過《法華經》一心三觀的道理,所以你開始誦《法華經》。誦著誦著,你就能夠由文字般若轉成觀照般若,由觀照般若生起實相般若,你也能夠有少分的相應。你說你是不是在修智慧?也是在修智慧。但是你的智慧是在無明妄想的基礎之下生起的智慧,你這個智慧裡面帶有業障,有障礙。所以我們一般因地的修智慧是在破障用的,自受用;你的智慧不能去加持別人,不可能。就是凡夫的智慧只能自受用,就內心世界破除你的妄想,讓你的心慢慢地趨向於清淨,就這個功能。

但是,法身菩薩的智慧那可不一樣了。法身菩薩的智慧不是從無明妄想發動的,它是從一念的清淨心發出來的。那種智慧叫做什麼?叫做三昧力、神通力,那是自在的。

舉一個例子,比方說我們下一品講到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發個願說,你哪一個人在痛苦的時候,一心稱念觀世音菩薩,「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你這麼一稱念,你就能夠消災免難。他發這個願。

當然了,你也可以發願。你說,欸,我也發個願:誰稱念我的名號,也可以消災免難。當然這個願也是一個願。但是你發這個願沒有用的,別人稱你的名號一點效果都沒有。但是你稱念觀世音菩薩的聖號,他所發的願是能夠心想事成,尋聲救苦。為什麼?因為他的願是法身的功德發動的,而我們的願是無明妄想發動的,這兩個有自在跟不自在的差別。

2207】這個地方強調為什麼兩道光明呢?

所以,它這個地方強調為什麼兩道光明呢?就是因地的智慧得到法身功德的加持,所以他這個智慧不是一般的智慧。所以你看,諸位!我們在修智慧叫做什麼?叫做積集智慧的資糧。是吧?說,欸,你在誦《法華經》。不錯,你今天的資糧比昨天還好。但是法身菩薩顯現智慧,那不是智慧資糧,那智慧叫做莊嚴,他具足智慧的莊嚴。這莊嚴是可以他受用的。

這個地方就是佛陀主動地放光,來召喚妙音菩薩,希望他能夠來到《法華經》的現場,來作證:你修學《法華經》,你總有一天就能夠像妙音菩薩這樣子,顯現各種的智慧莊嚴、三昧神通來教化眾生。來做一個證明。

2208】所有的福報,所有的德行,以智慧作根本

戊二、奉命西來 分二:己一、發來之緣;己二、正明發來

我們看戊二的「奉命西來」,妙音菩薩奉佛陀慈命從東方而來。這個地方有兩段,先看他來的一個過程,看「發來之緣」。

己一、發來之緣 分五:庚一、經家敘德;庚二、被照辭佛;庚三、彼佛垂誡;庚四、妙音受旨;庚五、先現來相庚一、經家敘德

在來之前,經家敘德,結集經典的人先讚歎妙音菩薩在智慧的顯現當中所成就的三昧神通。

爾時,一切淨光莊嚴國中,有一菩薩,名曰妙音,久已植眾德本,供養親近無量百千萬億諸佛,而悉成就甚深智慧,得妙幢相三昧、法華三昧、淨德三昧、宿王戲三昧、無緣三昧、智印三昧、解一切眾生語言三昧、集一切功德三昧、清淨三昧、神通遊戲三昧、慧炬三昧、莊嚴王三昧、淨光明三昧、淨藏三昧、不共三昧、日旋三昧,得如是等百千萬億恆河沙等諸大三昧。

我們看妙音菩薩有什麼特殊的功德。

爾時,一切淨光莊嚴國土當中,有一位菩薩,這個菩薩叫做妙音。這個菩薩他過去生當中,「植眾德本,供養親近無量百千萬億諸佛」。

一般你成就法身菩薩以後,你要做的只有兩件事:

第一個,來到娑婆世界,來到凡夫的世界跟眾生結緣。因為你以後要成就自己的國土,你一定要跟眾生結緣,人才會投生到你的國土做你的眷屬。第一個,廣結善緣。

第二個,就是很重要了,親近十方諸佛。因為你還有很多事要做的。你只是成就清淨心而已。你成就了即空,你這個即假才剛開始啟動,就是十法界,十如是。你要廣學無量的三昧、陀羅尼,這個都要學的,所以他親近諸佛。當然也可以供養諸佛,也是修福,但更重要是植眾德本。這個德本,所有的功德的根本當然是智慧。你今天沒有智慧,你修的福報就是有漏因,這可惜了,可能還會讓你造業。你福報越大,可能問題更大。所以,你沒有智慧引導,這個福報是有問題的。所以,所有的福報、所有的德行,以智慧作根本,就是,德本就是智慧。

一方面供佛,一方面成就智慧,所以他在果地上成就甚深中道的智慧。

2209】神通妙用有哪三種層次的差別?

我們前面說過,聖人的智慧叫做三昧。我們來解釋一下這個三昧的差別。我們看附表第五十一,這十六種三昧。

我們先解釋三昧這兩個字。一般神通妙用有三種的層次,一個是外道的神通妙用,一個是二乘的神通妙用,一個是法身菩薩的大乘的神通妙用。

凡夫外道的神通妙用主要來自於禪定,他沒有智慧。比方說,你看那個呂洞賓。呂洞賓他修仙術,他也可以點石成金,把石頭變成黃金。他以他的禪定力,也可以心想事成。但是外道所變現的黃金有一定的時間性,時間過了這個黃金又會變回來,所以他沒有自在力。所以第一個神通妙用來自於凡夫的禪定。

第二個好一點,來自於二乘的三昧。二乘的禪定有我空的智慧加持,但他的缺點是,他只能夠自受用。他這個三昧不能夠說「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沒這回事。他的三昧只在他的心中,不能進入到別人的內心世界去加持別人,不可以的。所以二乘的三昧,自受用。

大乘的三昧就不一樣了。其實大乘的三昧不是只有禪定跟智慧,它是三個元素構成的,智慧、慈悲、禪定,三個功德的結合,所以他可以自受用,也可以他受用。這個三昧,當然我們今天談的主要以智慧為主,其實這個智慧含攝了慈悲跟禪定。

2210】你從凡夫位到成就聖位,一定要成就這兩個三昧

這以下講到妙音菩薩的十六種三昧。先看第一個,總相。

所有三昧當中這兩個是根本:一個是妙幢相三昧,它重點在斷惑;法華三昧在證真。你從凡夫位到成就聖位,一定要成就這兩個三昧,就是先斷惑再證真。

我們看斷惑這一塊。斷惑就是修學一心三觀裡面的一心的即空,修這個離相的力量,證得清淨的本體。這個本體特別的高貴莊嚴,就像那個高高的幢相一樣,所以叫妙幢相三昧。因為所有的功德都是以清淨心作根本,所以清淨心是高貴莊嚴的。他是先斷除無明,恢復清淨。

成就清淨以後,開始從空出假,開始修即假,就因果不二,你開始修因地去莊嚴你的果德。說法的時候,權法、實法,權中有實,實中有權。

所以因果不二是約自利,權實不二是約利他。這是法身的妙用。

所以這個妙幢相三昧跟法華三昧,兩個結在一起就是斷惑證真,這兩個合起來就叫做真如三昧。真如三昧當然是先修一心即空,成就清淨心,再修一心即假,修各種的功德妙用,能夠現身說法等等。這是一個總相。

2211】什麼是淨德三昧?什麼是宿王戲三昧?

我們看別相當中有十四個,十四個分成七對。

我們前面講到真如三昧,是所有法身菩薩的一個共同的三昧。從這個三昧當中開出它的分支,有七對,先看第一對。

第一個,淨德三昧,是一種清淨的力量。法身菩薩內心當中能夠任運產生清淨的力量。所以法身菩薩不管投生到什麼汙穢的地方,對他來說都不可能被見思惑、塵沙惑、無明惑所染汙。他這種清淨的力量,不必做功課,任運現前,任運自在地現前,就是因為他成就淨德三昧。

第二個,宿王戲。這個宿王就是慈悲,戲就是自在。菩薩在面對因緣所生法的俗諦的時候,一方面能夠用假觀的智慧來觀察眾生的根機,一方面能夠作各種的現身。不管是盈——盈是現出四聖的莊嚴相,他也可能現出六凡法界的虧,卑賤相,總而言之他能夠現身說法。

宿王戲三昧是約著慈悲來說的,淨德三昧是約著清淨。他在修慈悲的時候不會影響他的清淨;他修清淨的時候也不忘了慈悲。

2212】什麼是無緣三昧?什麼是智印三昧?

無緣三昧跟智印三昧。

無緣三昧指的是慈悲,智印三昧是偏重智慧。

「平等大悲,不緣諸法」,法身菩薩的慈悲是不需要理由的,不像我們凡夫的慈悲是有因緣的,他是要緣一個境界。比方說你是我的好朋友,你是我的兒子,所以我對你慈悲。他是緣諸法的。但法身菩薩的慈悲不需要任何理由,他也不要緣諸法,他任運生起的。不管你是誰,只要跟我有緣,我就可以度化你。

智印三昧,這個智就是一心三觀的智慧,能夠通達一切的法門,這個是約智慧來說的。他既有慈悲又有智慧。

2213】什麼是解一切眾生語言三昧?什麼是集一切功德三昧?

解一切眾生語言三昧。這個解一切眾生語言三昧是說法用的。法身菩薩在說法的時候,他不要去學英文、法文……他很自然地講一句話出來的時候,每一個眾生「隨類各得解」。他能夠對整個語言通達,這才有辦法溝通。這個是約利他。

從自利的角度,集一切功德三昧。這個是約自身的修行,他在修習法門的時候,能夠互含互攝。比方說我們修布施,我們凡夫修布施那就只能修布施了,就是只能夠富貴了。但是法身菩薩修布施的時候,他的布施的心含攝了持戒的心,含攝了忍辱的心,含攝了禪定的心,含攝了智慧的心。所以法身菩薩隨修一法,他的功德是互含互攝的。他這是成就總持了,他成就修一個法的時候「萬德悉入」。他這個法能夠攝其他的法,那個法又能夠攝其他的法,所以他能夠「集一切功德三昧」,這是不可思議的。

2214】什麼是清淨三昧?什麼是神通遊戲三昧?

清淨三昧。清淨三昧指的是清淨心的本體。一個人成就清淨心以後,他會成就清淨三昧。他六根能夠互用,他眼睛能夠聽,耳根也能夠看。這我們前面講過了,在六根清淨位講過了。

第二個三昧,神通遊戲三昧。這個遊戲就是自在,他能夠在神通的時候特別的自在。那麼什麼情況自在呢?簡單地說,他能夠一為無量,他能夠不動道場,在一個地方同時身現十方,在十方世界同時現身。這個都是法身菩薩才做得到的,普現色身三昧。我們到後面會講到<妙莊嚴王本事品>,妙莊嚴王就是被神通度化的。

諸位!法身菩薩的神通跟外道神通不一樣,它多了遊戲這兩個字。凡夫的神通只能講神通,而法身菩薩的神通叫做遊戲神通。舉一個例子,他能夠水中出火、火中出水,外道做不到。因為水跟火的體性是相剋的,凡夫的因緣所生法是對立的,有水就不能有火。而法身菩薩,因為他安住清淨心的時候他離相,所以他能夠讓水跟火並存。這種神通是不可思議的,我們後面再說,講到<妙莊嚴王本事品>再說。所以他對人世間叫做遊戲神通。

2215】什麼是慧炬三昧?什麼是莊嚴王三昧?

我們看慧炬三昧。慧炬三昧是約著觀慧,「平等大慧,普照昏衢」。他這個智慧偏重在觀察眾生的根機。他看你一眼,就能夠知道你這個人應該怎麼辦。說你為什麼修行都不得力呢?因為你沒有拜懺。你因為什麼不得力呢?因為你沒有持戒。他一眼看到你,就知道你的障礙在哪裡。這個很重要。修行,你不是方法對了就可以往前走,你還要善知通塞。你修了半天,但沒有進步,你一定知道,你前面一定有東西,此路不通,已經擋住了。你一定要把前面的石頭搬開來。當然你可能自己知道,自己反省;或者找善知識,這個善知識他一看就知道,哦,你的問題在哪裡,你為什麼卡在這裡。你修了三五年都沒什麼進步,就是這個地方出問題了。他能夠「慧炬三昧」,他能夠善知你的差別根機。

莊嚴王三昧。前面是觀慧,就像眼睛;這個講修行,就像腳。「隨舉一法,統一切法」,就跟前面的那個三昧很像,跟那個集一切功德三昧很像,他能夠修一個法含攝一切法。

2216】什麼是淨光明三昧、淨藏三昧?什麼是不共三昧、日旋三昧?

淨光明三昧。淨光明三昧是顯現在外的,這個一心三觀的智慧,智慧是顯現在外。淨藏三昧是含藏在內的體性,它一念心能夠含藏法身、般若、解脫三種功德。

不共三昧。這不共三昧為什麼叫不共?這是法身菩薩獨有的。你看,「三乘共坐解脫床」,聲聞、緣覺、菩薩,他們都能夠修空觀,但是沒有一個人可以修假觀,除非你能夠修一心。你如果沒有修一心三觀,你用業感緣起來修,你頂多就是修到七方便人。

七方便人,我們講一下。七方便人,藏教的聲聞、緣覺,兩種;通教的聲聞、緣覺、菩薩,三種;別教的菩薩跟圓教的菩薩。當然,圓教菩薩包括名字位、觀行位、相似位,只要沒有破無明證法身,都叫七方便人。

也就是說,他的重點在修空觀,修一心即空,修清淨心。那麼假觀是什麼時候修呢?你要破無明證法身以後才能夠去操作十法界十如是,然後現身說法。

日旋三昧。日旋三昧就是相同的。就是你是法身菩薩,你修一心即空,成就清淨心。三乘的聖人觀一切法空,無我無我所,成就了空性。這兩個是相同,但是淺深不一樣。

2217】我一開始沒學《法華經》,我走錯了,那我前面是不是要全部重來?

我們前面<化城喻品>講過,說聲聞人,欸,那我沒有修《法華經》,我一開始就接觸《阿含經》,我觀無常無我,我照見五蘊皆空,在五蘊當中沒有一個我,那麼我了生死了。那請問你,我遇到《法華經》以後,開始從因緣觀轉到修真如觀,開始用一念心性來修學,那我要不要重修呢?

不必重修。佛陀既然敢為你為實施權,他一定有辦法把你對接起來。所以佛陀說,你不用怕,也不用悲傷,也不要自責,你前面所修的都算。就是你前面修的是三百由旬,你後面把一念心性這一塊補上就好了。

你說,我一開始沒學《法華經》,我走錯了,那我前面是不是要全部重來?不必。這是佛陀高明的地方,就是,只要你學的是佛法,當然你學外道那不說了,不管人天乘、聲聞、緣覺、菩薩,到最後是可以串起來的,就所謂的同。

佛法的修學有同有別。你修空觀也好,修無常觀也好,你到最後都能夠會歸到一念的清淨心,只是淺深不同。就是智慧裡面有不同的,就是假觀是不同的,但空觀是相同的。

迴向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塗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淨土教觀學苑

妙法蓮心學院 版權所有

歡迎各方免費流通,若有轉載請注明出處。請勿用於商業盈利。

Copyright © masterchingch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官方網址:http://www.masterchingche.org/

 http://www.mflx.org/

信箱:info@masterchingche.org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c/淨土教觀學苑

Facebookhttps://m.facebook.com/www.masterchingche.or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