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來所得的這八種音聲,這自性本具的。《梵摩喻經》裡有說,「八音為:一、最好聲,其聲哀妙」。這音聲好聽,像音樂一樣。哀,在中國古代裡面叫雅樂,多半用在祭典裡面所唱的歌。「二、易了聲,言辭辨了」,不是很深,你聽了都能夠聽得懂。如果聽不懂,就不能產生教化眾生的效果,一定要現前眾生能聽得懂,這一點要知道。講經講給誰聽?講給現在大眾聽。現在大眾是什麼程度?你講深了他聽不懂,聽不懂不就白講了?我這個年代,我們初出家的時候,當小和尚,老一輩的一個老法師,有一個法師講《楞嚴經》,照古註講,很多聽眾聽不懂。對老和尚很恭敬,恭敬禮拜供養。老和尚把他們看作上賓,那是富貴人家,達官貴人,老和尚招待他們。這些人說,老法師,你的經講得真好,可惜我們都聽不懂。老和尚很得意,「我講的經,你們要都聽懂了那還值錢嗎?」你看那個對答很妙,聽了真妙。講的經沒聽懂就等於白講了。聽懂那叫契機,他沒聽懂,你理沒講錯,你不契機。契理不契機,那就是我們現在講的廢話;契機不契理,那叫鬼話,妖魔鬼怪講的,那不是佛講的。我這個講的你很好懂,現在人一聽就明白。一個是講鬼話,一個叫廢話,不浪費時間嗎?理沒有講錯,言語大家都能聽得懂,這個才管用,才能叫大眾得利益。所以,言辭辨了,易了聲重要。
「三、調和聲,大小得中(聞者和融,自然會於中道之理)」。這一句不容易,確實只有明心見性這些大修行人有這種功夫,普通人做不到。音調和雅,音量得中,讓聽眾他能體會到所謂是弦外之音。說的人要有功夫,聽的人也要有程度,沒有這種程度,聽的人,還是印光大師所講的誠敬,心浮氣躁的人,佛來講都沒用處。沒有恭敬心的、對聖教有懷疑的,那都非常困難,他本身有嚴重的障礙。第四個,「柔軟聲,其聲柔軟(聞者喜悅,捨剛強意,自然入律)」。這個我們世間人可以能做到,跟上面合起來,柔和音。《還源觀》上教導我們,處事接物待人要柔和質直,質直就是我們處事待人接物要用真心,態度要柔和,我們一般講平易近人。對待人平等,自己真正能夠謙卑,能夠尊重別人,與別人很容易相處。這是處世待人基本的態度,菩薩統統具足。
第五,「不誤聲」,誤是誤失,就是錯誤,言語沒有錯失,「聞者各得正見,離九十五種外道之邪非」,這九十五種外道邪非到後面會講到。《華嚴經》跟《般若經》講九十六種外道,那一種從哪裡來的?那一種是佛教裡面的阿羅漢。你看,大乘裡面把阿羅漢算作外道,第九十六種外道。為什麼?那是佛法,但是是小乘佛法。如果執著小乘,不再進取了,就叫他做外道。小乘畢業的時候一定要回小向大,要入大乘,那就對了;小乘就很滿足,那就錯了。第六種,「不女聲。其聲雄朗,聞者敬服」,聽到的人尊敬你、服你,「魔外歸順」。魔王外道聽了你說法,都願意來皈依,都願意來向你學習,順就是向你學習的意思。
第七「尊慧聲,言有威肅」,有威嚴、有嚴肅,「如世尊重」,就是世間人對你特別尊重。「有慧人聲,聞者尊重」,有智慧的人,他的音聲讓別人聽到都會尊重、會歡喜。為什麼?智慧人所說的都是正論,沒有廢話,沒有錯誤的知見,讓人聽到,你看「智解開朗」,聽到歡喜。開悟的人當然沒有問題,沒開悟的人怎麼辦?經書讀多了就行。你常常去念,念多了印象深刻,我們錯誤的知見就少了,正知正見就多了。這就是四聖法界裡面的眾生,他們雖然還是用的八識五十一心所,用的妄心,可是他天天不離經教,每天都在學習。所以學習得很像,天台大師稱他們為相似即佛,他很像佛,不是佛。不是佛是什麼?佛用真心,他們用妄心,他沒用真心。可是妄心裡面全是佛法,雖是妄心,還好像是真的。所以,四聖法界叫相似即佛,聲聞、緣覺、菩薩、佛這四個等級,在西方極樂世界是方便有餘土。這是尊慧聲。第八「深遠聲,其聲深遠,猶如雷震(聞者皆證甚深之理)」。這一條也是只有佛才有,一般人沒有。他的音聲能震動人心,能震動煩惱,能叫人開智慧。這是《梵摩喻經》上所說的。
下面,「又八音者,嘉祥師云」,第一個是「響」,第二個是「徹」,響是聲音響亮,第二個是徹,徹是屬於明瞭,通常我們把清徹連在一起,清徹,清淨明瞭的意思。第四個「柔」,第五個「哀」,第六個是「亮」,第七個是「和」,第八個是「雅」,這是嘉祥師說的。「暢者,說也,申說也。如《阿彌陀經》曰:其音演暢五根五力等等」,這是《彌陀經》上,釋迦牟尼佛讚歎阿彌陀佛,其音演暢。極樂世界基本的這些教義,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這在凡聖同居土裡頭常講的。「妙聲者,妙法音聲也」。「彌陀具足八音,以演說妙法,故云八音暢妙聲」,這一句就是讚歎阿彌陀佛說法音聲的圓滿,這是世尊的讚歎。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節錄精華(第441集)--淨空法師2011/6/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