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四大菩薩 (無限的慈悲—觀世音菩薩)

四大菩薩 (無限的慈悲—觀世音菩薩)   文珠法師講述 一九九二年十二月廿七日於香港九龍政府文化中心   一、慈悲的意義 二、慈悲的類別 三、慈悲的重要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聖號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性別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本跡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道場...

2013年3月10日 星期日

智度三行--淨空法師



末後「智度三行,此智度有三種」,這個智是權智。第六是般若,是實智,那是智慧的體。前面跟諸位說過,方便、願、力、智,統統都是般若智慧起的作用,沒有般若智慧,這後面四條就全沒有了;運用到最巧妙,我們講最純熟、最巧妙,痕跡都找不到,那就是智度。這有三種,第一種「無相智,謂觀達一切諸法性本自空」,觀是觀照,像《心經》上所說的,「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著重在那個行。般若波羅蜜落實在生活、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這叫行,把般若波羅蜜做出來,這真叫得其受用。你看它第一個受用不就是此地講的無相智嗎?「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離苦得樂了。一切苦都沒有了,那就是一切都樂,一切都樂就是極樂世界,只有樂沒有苦,不但沒有苦,苦的名字都聽不到。再跟諸位說,苦沒有了,樂還有沒有?苦樂是相對的,有苦才顯得有樂,有樂才顯得有苦,這是相對建立的,苦沒有了,跟諸位說,樂也沒有了,那叫真樂!無苦有樂,樂還是苦,為什麼?你心地不乾淨,你還是被染污,你染污裡頭是有苦樂的染污,苦的染污沒有了還有樂的染污,樂的染污都沒有叫真樂。那我們要曉得,極樂世界苦樂二邊都沒有,這叫真樂。
觀照、了達一切諸法自性本空,你在一切諸法,面對一切諸法,六根接觸六塵諸法,你不會起心動念了。為什麼?六根、六塵、六識都是幻相,都不是真的,你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就冤枉了,你錯了。如果真有,你分別執著、起心動念還講得過去,叫情有可原,沒有,根本就沒有。連現代科學家都知道,他們研究的結論說這個世間沒有物質這個東西,這不就是說一切法自性本空嗎?那我們要問一問,徹底了解事實真相,他對於物質現象還會不會執著?不會了。為什麼不執著?執著不到,當體即空,了不可得,你怎麼能執著?不但外面這一切法你不能執著,包括身體、包括我們的思想都沒有辦法執著。為什麼?它也是空的,它不是真的。所以大乘教裡面佛說「萬法皆空」,這是真話,沒有一樣是實在的,這是極高深的智慧,真正明瞭諸法實相。相有性空,事有理空,你要是有執著,告訴你一句話說,因果不空;你要不執著,起心動念、分別執著統統都沒有,給諸位說,因果也沒有。因果從哪來的?起心動念因果就出現,不起心不動念因果就沒有了。這是大乘經的精義、精華。
第二種,「受用法樂智」,「謂修行證得一切種智,恆自受用,得大自在」。這講自受用,你自己親證得這個境界,所以法喜充滿。孔子所說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就是這個喜悅,這個喜悅是性德,所以常生歡喜心。彌勒菩薩給我們現的歡喜相,世俗人有很多人稱彌勒叫歡喜佛,其實那個樣子是什麼?那個樣子是我們本來的樣子。一切諸佛菩薩都是歡喜相,性德!它本來就是這樣的。現在為什麼歡喜沒有了?歡喜有,不是沒有,變質了,變成苦惱,迷了就變成苦惱,覺悟了就變成歡喜。所以這是苦樂的兩種相,而且苦樂是一不是二,總在迷悟不同,除這個之外沒有別的,體是一個,覺了就樂,迷了就苦。所以佛菩薩幫助苦難眾生離苦得樂,用什麼方法幫助?用教學,教學能幫助你覺悟,這一覺悟,苦就沒有了,樂就現前。所以離苦得樂,功在教學,功在覺悟。覺悟就要靠教學,教學特別要靠示範,教的人要把覺的樣子表現出來,他真覺了,如果他自己還沒有覺,他怎麼能幫助別人覺?自覺而後才能覺他。阿羅漢自覺,菩薩自覺之後覺他,到佛那個覺就大覺圓滿,圓滿就純粹是覺他,沒有自覺,自覺圓滿了。自覺到什麼時候圓滿?到妙覺圓滿,等覺還沒有圓滿,妙覺之後純是利他。所以這是菩薩位受用法樂智,修行證得一切種智。你看目標這樣的明顯,我們修行為什麼?修行目的在哪裡?目的在證得一切種智。
什麼叫一切種智?套一句宗教的話來說,「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宇宙之間萬事萬物你沒有一樣不知,你沒有一樣不能。這個能是什麼?能生能現。我們六道眾生在這個境界裡頭,自己一定要知道,能生能現,就是不知,不知就是迷。自性所生所現,因為我們迷的念頭把它變質了,原本是一真法界,現在把它變成六道輪迴,變成三途苦報。誰變的?自己變的,自作自受,不是別人變現出來給我們受,沒這個道理,統統是自己變自己受。我們自己身心,跟遍法界虛空界一切這些眾生什麼關係?就好像現在的網路一樣,這也是我們看不見的一個網,非常的嚴密,重重無盡,都在這個網路當中。這個網路確實牽一髮而動全身,一個細胞動了,一個電子動了,更小的,一個量子動了,全都知道,遍法界虛空界所有眾生,因為什麼?我們是連體的,網路連體的,他那裡發些什麼,我們統統都接收到。而且我們自己身體也是個發射台,我們將我們自己所有一切狀況不斷向外發射,同時也收遍法界虛空界所有的信息。
我們這個身體、這個念頭是一個收發台,能收能發,因為我們迷惑,把我們的智慧德能都障礙住了。智慧德能並沒有破壞,它不生不滅,雖然沒有被破壞,但是我們對它起了個負作用,把它染污了,把它變質了。它本來是純善純淨,真善美慧,我們現在把它扭曲,變成煩惱,變成惡業,變成六道三途,扭曲了。佛菩薩的教學、聖賢的教學,沒有別的,希望我們覺悟,把它還原,不要扭曲,還原。還原就是最好的,就是最真實的、最圓滿的、最幸福的,也是最和諧的。自性裡面無量的德能統統開顯了,佛家說大慈大悲,儒家講仁義忠恕。回歸到這裡,就是回歸到圓滿,回歸到至善,《大學》裡面說「止於至善」,這是聖賢教育,這是佛菩薩的教育,證得一切種智。一切種智,今天講的科學與哲學都在這裡頭,而且是達到究竟圓滿。科學的究竟圓滿,哲學的究竟圓滿,這個境界是什麼?妙覺佛果的境界,恆自受用,得大自在。恆自受用是自受用,得大自在是他受用。大自在從哪裡顯?眾生有感,他就有應,感應道交絲毫不爽,這是得大自在的相。
智度第三種,「成熟有情智」,這是妙覺果位,就是前面一條講的得大自在。「謂教化饒益一切眾生,成就道果」,這叫得大自在。你看教化,教是教學,化是講教學的成就,通過教學的手段,讓接受教育的學生,都能夠變化氣質,都能夠化惡為善、化迷為悟、化凡為聖,所以化是成績表現。教要不能變化,等於白教,教育沒收到效果。今天這個社會教的是什麼?它有沒有變化?有,跟著教起變化。今天全世界,從小朋友上幼稚園,三、四歲,聰明的小朋友,三、四歲上幼稚園,老師教他、家長教他,教什麼?競爭。他有沒有變化?有,他真的就競爭。從幼稚園到大學研究所都教競爭,再提升一級叫鬥爭,鬥爭再提升就是戰爭,這個世界上你能說沒有戰爭嗎?從小就教你。戰爭的結果是什麼?戰爭的結果是整個地球同歸於盡,人類藉著科技這種能量能夠毀滅地球。科技發展到最後就是這個結果,我們不能不知道。
這樁事情怎麼來解決?誰能解決得了?沒有人。李老師往生的前一天,告訴身邊的學生們,這是同學把話轉給我的,老人說:世界亂了,諸佛菩薩、神仙下凡都救不了,你們唯一的一條生路就是念佛求生淨土。李老師最後的遺言、最後的教誨,是教我們一心念佛,專求淨土。這話是真的,不是假的。今天這個世界普遍推行這種教育,競爭的教育、損人利己的教育,這種教育繼續發展下去,我們了解它走的是死路,它走絕了。讓人家起心動念是什麼?有我就沒有別人,有別人就沒有我。跟任何人都是敵對的,跟父母是敵對的,夫妻是對立的,兄弟姐妹跟哪一個人他都是對立的,諸位想想這個世界怎麼可能有和諧?不可能!中國古聖先賢教育,從嬰兒就開始教起,教什麼?教讓。小孩不懂事的時候,忍讓;漸漸長大懂事了,十二、三歲懂事了,謙讓;成人禮讓,不爭;最高的境界,於人無爭,於世無求。它是和諧的,它是符合仁義道德的,它與自性性德相應。這種教育推行到極處是聖賢,人人成聖成賢;世界呢?極樂世界、華藏世界。全都是人造成的,就看你走哪個方向,這就是前面講的選擇的能力,你要有智慧去選擇,你選擇的是真正幸福,你選擇的還是毀滅?
教化饒益一切眾生,益是利益,饒是最豐富的利益,最圓滿的利益,最究竟的利益,教化眾生。成就道果,道果是什麼?是佛道,一切眾生本來是佛,讓一切眾生統統回歸到佛境界。你本來是佛,你本性本善,回歸到你的本善,這個教化就圓滿,教化就成功。底下括弧有個簡單解釋,就是解釋一切種智,一切種智什麼意思?「知一切道」,這個道是講的理,宇宙人生的理明白了;「知一切種」,種是種種,一切種種意思是指的相,現象。現象很複雜,現象的作用,用《華嚴經》的三個字來說,一切道就是體,一切種就是相跟作用,這就是把宇宙之間萬事萬物全都包括在裡頭了,這叫佛智。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節錄精華(第481集)--淨空法師2011/7/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