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賢亦名遍吉」。實際上普賢跟遍吉的意思通,普就是遍的意思,吉祥就是賢的意思,所以也翻作遍吉。「《清涼疏》謂普賢有三」:第一個「位前(但發普賢心)」,發普賢心就是普賢菩薩。普賢心就是《華嚴經》上普賢菩薩十大願王,你要能發這個心,你就是普賢菩薩;你現在發這個心,現在就是普賢菩薩,這個要懂。發了要真幹,發了不幹,這位前普賢菩薩,有名無實,發了普賢心沒有去做。如果真照十大願王去做,我把它落實在我們生活當中,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你真幹,真幹就是「位中」,真幹,十條他真做到。這位中說等覺是最高的,是從哪個地方到等覺?從初信位到等覺。這五十一個位次他都有地位,普賢菩薩,小學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全是普賢菩薩。十信位是小學,十住是初中,十行是高中,十住、十行,我們比喻說,十行比喻高中,十迴向比喻大學,十地比喻研究所,等覺比喻博士班。這在學,在學就是位中。「位後普賢」,位後是已經成佛了,成了佛還退到菩薩位次上來,「得果不捨因行」。那是畢業之後再回到學校來教書,幫助同學,這叫位後普賢。成佛以後隨類化身,眾生有感他就有應,無論化什麼身,無論說什麼法,全是普賢行。這是普賢菩薩簡單的介紹。
「此即位後之普賢」,現在我們經上這一位普賢菩薩,他是位後普賢。同學們在此地,一定要有個正確的概念,那就是菩薩不是一個人,菩薩像我們現在到大學裡面念書,是一個學系。譬如說哲學系,哲學系畢業了,拿到哲學博士學位,這就畢業了,在學的時候都稱為哲學研究所的學生,觀音菩薩好比文學院,它是這麼個意思。所有學這個法門的人,從初發心學普賢菩薩的都是普賢菩薩,學觀音菩薩全是觀音菩薩,這個道理要懂,不能夠執著觀音是一個人,普賢是一個人,錯了。普賢菩薩無量無數無邊,數不盡,在這個法界虛空界裡頭,觀音菩薩也數不盡。還有一個人他學很多法門,換句話說,集許許多多菩薩是一身。譬如,孝親尊師這地藏菩薩,大慈大悲是觀音菩薩,一切都為眾生去想這就是普賢菩薩,純是智慧,不再用情執了,文殊菩薩,一個人具足這些大德,這是具足諸菩薩之德。菩薩是代表修德,佛是代表性德,性德是本有的,本有的現在迷了,我們把它找回來,用修德的方法去開發自性的性德,性修相應,我們的性德就透出來。性德不是修的,但是不用修,它透不出來,還是用修德把它引導出來。要知道,它不是修的,自性裡頭本有的。這智慧功德都是真實的,不是假的,而且能量全是無量無邊、無盡無數。所以有些人迷失自性,思想見解全是錯誤。這是位後普賢,位後普賢就是如來的化現,因為他已經成佛了,他現在示現菩薩身分,修普賢行,就稱他為普賢菩薩。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科註節錄精華(第58集)--淨空法師2011/11/2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