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總是把教育孩子的話掛在嘴邊,卻看不到任何效果時,就該停下來問問自己,有沒有找到教育孩子的最佳時機?其實孩子對某些道理的領悟,也如禅悟一般,在適當的時機告訴他,會讓他茅塞頓開且印象深刻,教育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時機一:當孩子困惑時
每個孩子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都會遇到困惑,在這些時候,他們往往特別渴望別人的理解和得到問題的答案,而此刻也正是家長教育他們的最佳時機。
當孩子對某件事情感到困惑時,家長抓住孩子渴望學習經驗的心理,及時幫孩子進行必要的疏理,不失為教育的最佳策略。因為此刻,無論家長是擺事實,還是講道理,孩子都會很容易地接受,從而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時機二:當孩子取得成績時
生活中,孩子總會取得一定成績,如在學校中考得了好名次,被評為“三好學生”、“優秀團員”,或在某項活動中表現突出受到獎勵等。這個時候,孩子的情緒都會比較高昂,自信心也會比平常強,家長要善於抓住這個時機,在肯定和鼓勵的基礎上,給孩子提出新的目標和要求,引導孩子乘勢而上,把一時的熱情轉化成持久的動力。
當然,家長也不要忽視孩子因取得成績而引發的驕傲自滿情緒。驕傲是成功的大敵,做家長的千萬馬虎不得。許多孩子的學習成績經常大起大落,其原因就是驕傲自滿。因此,家長在表揚孩子取得成績的同時,還應該及時讓孩子懂得“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的道理。
另外,當孩子做了好事的時候,如給老人讓座、幫助同學解決困難、關心班集體等,家長一定要給予孩子及時的肯定和表揚。孩子做好事常常是無意識的,家長要善於把這種無意識引導到有意識,逐步培養孩子良好的品德。
時機三:當孩子犯錯時
綜觀古今中外,我們可以發現這樣一個事實:許許多多的名人或成功之士,在他們成功成名的背後都有著一個經典的故事——那就是他們在犯錯時,他們的父母在當時的情景下處理這些事情的方式方法,對他們有著深刻的影響,激勵著他們一生的成長。
無數事實證明:孩子的成長過程就是一個犯錯改錯的過程,而犯錯的過程就是教育孩子的最佳時機。因為只有在犯下錯誤的同時,孩子才更有可能深刻地去理解更多的人生道理。
因此,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孩子犯錯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孩子不敢面對自己的錯誤。這時候,家長就要幫助孩子去分析錯誤,引導孩子面對錯誤,最終達到改正錯誤的目的。
時機四:做客時
有很多孩子在家很聽話,但是到了客人家,就容易“人來瘋”,放任驕蠻,讓大人很沒面子。這時,如果家長當著客人的面大聲訓斥孩子,孩子不但不聽,甚至會故意大哭大鬧,弄得大家都很尴尬。因此,要使孩子在別人面前變得聽話、懂禮貌,家長就必須在做客前和做客中對孩子做一些相應的指導,並且在做客後及時對孩子的表現作出評價。此時,無論是表揚還是懲罰,都將給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
時機五:待客時
待客時,是孩子學習待人接物禮儀的最佳時機。
時機六:孩子對某些事物有濃厚興趣的時候
家長平時對孩子的行為要細心觀察,一旦發現孩子對某一事物特別有興趣,就要及時給予鼓勵和支持,抓住孩子興趣的“閃光點”因材施教。這樣做,說不定就會激發出孩子某一方面的智慧火花,引導孩子沿著自己的興趣走向成功。
時機七:就餐時
許多家長都有這樣的感受,平常工作忙,幾乎擠不出時間來教育孩子,於是一日三餐就成了教育孩子的一個好時機。如此一來,只要一到吃飯時間,家長便開始問功課、查成績、講孩子過錯,常常弄得孩子愁眉苦臉、哭哭啼啼,使就餐籠罩在一種不愉快的緊張氣氛中。
一位兒童心理學家指出,“餐桌教育”會給孩子造成心理壓抑和情緒低落,使父母和孩子隔閡加深,從而導致孩子不親父母的尴尬局面。
但是,這並不是說在餐桌上不能教育孩子。其實,吃飯時,家長完全可以教孩子認一認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告訴孩子這些菜生的時候是什麼樣子,燒熟了後又是什麼樣子,並讓孩子記住它們的名字。這樣,一邊吃東西一邊學習,孩子會吃得更香。
其實,餐桌雖小但意義重大。家長如果能夠營造一個愉快、舒適的進餐環境,就等於搭建了一個和孩子良好溝通的橋梁。在愉快的環境當中,孩子有發表自己“高見” 和“新聞”的機會,這樣既有利於孩子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又有利於父母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同時還有利於活躍進餐的心理氣氛。
時機八:當老師來家訪時
大多孩子最怕老師上門,因為,他的在校表現就會暴露出來,同時,孩子更怕家長將他在家的所作所為告知老師。因此,家長應懂得孩子的心理,在老師家訪時,把孩子的長處告訴老師,同時以提出希望的口氣間接地說出孩子的缺點以讓老師了解。
時機九:生活中任何一個合適的時刻
生活中,教育孩子的好時機有很多,當孩子有崇拜的對象時、當孩子受到挫折時、當孩子經歷失敗時、當孩子享受成功時……家長抓住這些時機,對孩子進行教育,每個孩子都會成長得很快。
教育孩子講究時機,當然,這需要家長用心去發現時機、用耐心去等待時機、用寬容的心去創造時機……只要時機得當、方法得當,每個孩子都不會讓家長失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