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窗隨筆》為明末高僧蓮池大師晚年的隨筆文集,辨禪、教、淨之正知見,乃至對佛儒融合也有一番精闢論述。而其中談到修行人生活行止的部分,更可以看到一代大師的風骨,真堪作我等佛子最佳典範。
竹窗隨筆(初筆)白話解--孚遂二座主
明雲棲寺沙門祩宏 著
華藏講記組 恭譯
孚遂二座主
太原孚上座,於揚州孝先寺講涅槃經,廣談法身妙理,有禪者失笑。孚講罷,請禪者茶,白云:「某甲狹劣,依文解義,適蒙見笑,且望教誨。」禪者云:「不道座主所說不是,然只說得法身量邊事,實未識法身在。」孚曰:「既如是,當為我說。」曰:「座主還信否?」曰:「焉敢不信!」曰:「請座主輟講旬日,端然靜坐,收心攝念,善惡諸緣一時放卻。」孚一依所教,從初夜至五更,聞角聲,忽大悟。又良遂座主參麻谷,谷荷鋤入園,不顧,便歸方丈閉卻門。
次日復求見,又閉卻門,遂乃敲門。谷問是誰?遂方稱名,忽大悟。此二尊宿,祇緣是虛心下賢,不存我慢故。今人自高,焉得有此?
【註釋】
① 孚上座:孚公,即唐末五代雪峰義存禪師之法嗣(繼承法系的人),世稱太原孚上座。孚,讀音「福」。(摘自《佛光大辭典》)
② 良遂座主:唐朝良遂禪師,屬南嶽懷讓法系,世稱壽州良遂。良遂禪師曾兩度參謁寶徹禪師,寶徹禪師或荷鋤鋤草或閉門不見,使師兩次均遭閉門羹,引發師悟道之因緣,此即馳名叢林之公案「麻谷鋤頭鋤草」。復以師之大徹大悟而究竟禪旨之因緣,禪林中遂以「良遂盡知」一語,表示禪徒已達徹悟之境界。(摘自《佛光大辭典》)
③ 麻谷:唐代僧,法號寶徹。出家後參謁馬祖道一,並嗣其法。後居於蒲州(山西)麻谷山舉揚禪風。有「麻谷振錫、麻谷手巾、風性常住」等著名公案流傳於禪林。(摘自《佛光大辭典》)
【譯文】
唐末五代禪僧孚公,世稱太原孚上座,在揚州孝先寺講解《涅
槃經》,演說闡明法性深妙義理,座下有位禪師聽了不自覺的發笑。孚上座講完後,請這位禪師喝茶,並謙虛的向他請教:「本人學識淺薄,講經只是依文解義,剛才適蒙見笑,祈望多多教誨。」
禪師說:「我並非笑座主所說的不對,只是剛才座主雖廣談法身妙理,也只不過說得法身量邊事而已,其實並未真正識得法身在。」
孚上座說:「既然這樣,請師為我開示。」
禪師問:「座主還信得過我嗎?」
孚上座回道:「怎敢不信?」
禪師說:「那就請座主停講十天半月,端身靜坐,收心攝念,把善惡諸緣都暫時放下。」
孚上座聽了以後,即依禪師所教,晝夜無間,於天將明時,聞鼓角聲,忽然大悟。
還有良遂座主參謁麻谷山寶徹禪師的公案。麻谷禪師見良遂座主來,即扛著鋤頭入園鋤草,未理會良遂禪師,鋤草後,即回方丈室並把門關起來。第二天良遂座主又來拜見,麻谷禪師仍閉門不見。良遂座主就敲門,麻谷禪師問:「是誰敲門?」良遂座主才剛稱名回答,就忽然大悟。
我們看這兩位德尊長者的成就,都是因為虛心下賢、不存我慢所致。今人自以為是、貢高我慢,怎能有此悟道境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