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四大菩薩 (無限的慈悲—觀世音菩薩)

四大菩薩 (無限的慈悲—觀世音菩薩)   文珠法師講述 一九九二年十二月廿七日於香港九龍政府文化中心   一、慈悲的意義 二、慈悲的類別 三、慈悲的重要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聖號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性別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本跡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道場...

2012年6月16日 星期六

念佛妙行,眾善中王—淨空法師 (節錄自2012.6.6《大經科註》第363集)


念佛妙行,眾善中王淨空法師

(節錄自2012.6.6《大經科註》第363集)

蓋念佛妙行,眾善中王。乃妙中之妙,徑中之徑。於正因中,發心念佛,實為首要。

往生正因,正因裡頭,「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最重要的。念佛這種修行的方法,眾善中王。我們要行善、要修善、要積德,修什麼樣的善是大善?積什麼樣的德是大德?給諸位說,就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個善是無與倫比的大善,這個善也是無量無邊的大德,很多人不知道。所修的那些善法都是小善,為什麼說它小善?修那些善不能見佛,不能往生,不能見佛,不能成佛;修這個善能往生、能見佛、能成佛。你從這裡一比,完全明白了,最大的善是憶佛念佛,沒有比這個更大了。為什麼不把時間修這個大善,積這個大德?這種德善確確實實是無量無邊、無盡無數,無法形容,我們要認識它。一般人疏忽了是什麼?他對這個不認識,小善他認識,他知道,做一點好事。我們今天救這個地球,這種善,善功都不如念一句佛號,拯救地球這個善的果報在哪裡?頂多在天上。五欲沒有斷掉,欲界天,欲界斷掉了生色界天,出不了六道。念佛可以幫助我們出六道,你說哪個善大?這多少人不懂。

阿彌陀佛功德所以無與倫比,一切諸佛稱讚他為「光中極尊,佛中之王」,憑什麼?就是憑他這個方法太妙、太巧了。為什麼?太容易了,就一句名號,阿彌陀佛四個字,能有這麼大的成就。一切眾生聽到了,看到這個名號,四個字,聽到這個聲音,一歷耳根,永為道種,決定成佛。所以《法華經》上說,「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這話是真的。皆已成佛道不一定是現在,也許是來生,也許是後世,也許經過無量劫,但是他必定成佛道。一聲阿彌陀佛成佛道,不是普通佛,不是一般佛,極樂世界成佛的,都跟阿彌陀佛完全相同。這個功德到哪去找?我們有幸,不找,遇到了。這個遇到決定不是偶然,決定是過去生生世世與阿彌陀佛有緣,今生在此時此地又遇到了。我們曉得,這個法門就是憶佛念佛,妙中之妙,徑中之徑,這個徑是講徑路,快速。你學別的法門要經歷多少劫數才能成功,修這個法門一生就能成就。

到底要多久?《彌陀經》上說,若一日、若七日,最快的一天就成就,都是真的,都不是假的。一日,快的,為什麼他那麼快?沒有別的,用真心,就快了。所以,「三輩往生」、「往生正因」裡頭教我們發菩提心,你要真的發菩提心,一天就成就,為什麼?真心。阿彌陀佛用真心,我也用真心,一念就成就;佛用真心,我們用妄心,不相應。妄心用久了也會變成真心,什麼時候真心一念相應,立刻就成就。只要你肯憶佛念佛,現在就是不管你是真心、是妄心,憶佛念佛非常重要,妄心憶佛念佛到最後也變成真心,因為佛是真心。所以,徑中之徑,在正因當中,發心念佛,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實實在在是首要,第一要緊的功課。

「憶佛念佛」,常常想佛,不要想別的,想別的都是搞六道輪迴,錯了。我們把所有一切的想念放下,只想『阿彌陀佛』,這就完全正確。世間人最難捨的親情,我們連親情都要放下,去想阿彌陀佛,我是真愛這個親情。為什麼?我往生之後,他決定得生,我會幫助他,現在一般講我會加持他。我要不能往生到極樂世界,這個親情再親,沒有辦法永遠在一起。一口氣不來,每個人業力不一樣,各人到各人地方去投胎,永遠不再認識了。明白這個道理,了解這個事相,連親情都把它變成阿彌陀佛,決定得生。真的得生了,家人都被度了。

所以「憶佛念佛」,大勢至菩薩說「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憶是在心裡頭,心裡頭真有佛,叫憶佛、叫念佛,不一定在口頭上。但是口頭上念佛有好處,口頭上念佛是自他兩利,別人聽見,他就跟你有緣。我這裡念阿彌陀佛,他聽到了,我把阿彌陀佛的種子種在他八識心田當中。這個種子叫金剛種子,永遠不壞,將來遇到緣,就是這個種子遇到緣慢慢增長,他將來最後一定到西方極樂世界,成就早晚那總在遇緣不同。他將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最初的種子是你這一句阿彌陀佛給他種下去,所以跟你有緣。這是開口念佛有這些好處,還有鬼神能聽到。所以出聲念佛功德很大。



因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乃本經之宗,三輩往生之正軌,故重見於本品也。

對於修學大乘,「發菩提心」是第一個要具備的條件。所以一切大乘經論裡面常常可以看到,也就是多次的提醒,不斷的提醒。為什麼?我們沒發出來,需要提醒。發出來之後也需要提醒,怕退失了,會忘掉。就是我們在六道輪迴的時間太長,迷得太深,起心動念全是妄心。妄心修小乘可以,修人天福報沒問題,修大乘就有問題,它就障礙大乘。

菩提是覺,覺而不迷,妄心就是迷,菩提是覺,菩提是真心。《起信論》裡面說本性本覺,本來是覺,現在變成不覺,妄心就是不覺。又跟我們說,「本覺本有,不覺本無」,這就說明本有是不生不滅,本無是生滅,不覺是生滅法,生滅法不能夠成就明心見性,明心見性要用真心。所以菩提心就非常重要了。

菩提心的體就是真誠心;換句話說,真誠本有,不真不誠這本無,真誠是本有的。自受用就是清淨平等覺,日常生活當中,對自己來說要清淨平等覺。清淨,沒有染污,我們常常不知不覺就被染污。什麼是染污?執著是染污,執著身見、邊見、成見,執著有貪瞋痴慢。我們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是不是起分別執著?是不是有貪瞋痴慢?有喜歡的、有討厭的這就不行。這個什麼?這就染污,心不清淨了。清淨心裡頭沒有染污,用《金剛經》的話說,沒有四相,「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沒有這四相,這四相是染污;「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這是不平等。我們這個經上清淨平等覺,清淨是阿羅漢,平等是菩薩,覺就是佛,這裡頭是三寶,時時刻刻拿這個鏡子來照自己。眼見色、耳聞聲,在這個裡頭修清淨,離開六根六塵到哪裡修?沒地方修了。

所以修行確實就在生活當中,在生活當中沒有執著的念頭,沒有分別的念頭,沒有佔有的念頭,沒有控制的念頭,這叫真正修行,這是自受用。有自受用才有他受用,他受用是慈悲,悲是拔眾生苦。看到眾生苦,迷惑、顛倒、造業、受報,生起憐憫心、同情心,這是悲心。我們幫助他、關懷他,幫助他、照顧他,幫助他覺悟,這是慈心。慈是與樂,悲是拔苦,人要常常有這個心,這就是大乘菩薩心。淨土是大乘教,是一生成佛的大法,所以古大德有很多肯定這個法門是一乘法,一乘法就是一生成佛;大乘是成菩薩,一乘是成佛。我們想一生往生,往生就是成佛,要在境界裡頭去練這個功夫,這叫真修。



蓋無戒則同漏器,雖勤念佛亦難圓滿。

這兩句話非常重要,多少人疏忽了,所以念佛念了一生,最後不能往生。你要想他什麼原因?不外乎這兩句話。念佛念得很勤,最後不能往生,為什麼?功德漏掉了。功德漏掉,最容易漏掉就是發脾氣,自己一不高興,一發脾氣,火燒功德林,好不容易修習的功德,一個脾氣就完了。功德沒有了,福德有,發脾氣,福德在,功德不在,功德變成福德。

所以五毒要反過來,修什麼?修不貪、修不瞋恚、不愚痴。不愚痴,我都清楚、都明白,染淨、是非、善惡清清楚楚,智慧;如如不動是功夫,如如不動,清淨心才能現前。定慧等學,又清楚、又不動心,這是真修行、真功夫。所以要會用。在哪裡用?在生活上用,不貪、不瞋、不痴、不傲慢、不懷疑。傲慢、懷疑雖然好像沒有前面貪瞋痴那麼嚴重,但是孔子說得好,《論語》上有句話大家都很熟悉。孔子說,「如有周公之才之美」,假設有這麼一個人,他的才華像周公一樣,但是他有個毛病,「使驕且吝」,驕就是傲慢,吝就是吝嗇。夫子說,「其餘則不足觀也」,其他就不必說了,這個人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傲慢關係太大了,是菩提道上嚴重的障礙。

經教裡面都教給我們,你看連《還源觀》,《還源觀》裡面教我們「柔和質直」,這是講態度。普賢菩薩十大願王教我們「隨喜功德」,教我們修隨喜,「恆順眾生」,我們希望我順從別人,不要求別人順從我。要求別人順從我,這個裡頭就有傲慢,要求我順從別人。中國老祖宗說了一句話說得最好,「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六祖大師教人「不見他人過」,要常常看到自己的過失,不要看到別人過失。看到自己的過失自己會改過,行善積德,提升自己;看到別人的過失,我們的清淨心就被人家染污了。那我看到了怎麼辦?不要放在心上,這個方法好,不放在心上,心永遠保持清淨。我們功夫還不純,保持人家善的可以,絕不保持人家不善的。功夫純了之後,善的也不保存,真清淨。是非、善惡、邪正心裡頭都不著,都沒有。

如果到這個境界裡面,念佛人講功夫,最起碼的功夫叫功夫成片,也就是初步的一心不亂就得到了。這雖然不是很深的,有這個功夫,往生就可以自在。自在什麼?想什麼時候走什麼時候就走得了,佛都來接引你。你功夫純了,你煩惱、習氣沒斷,但是功夫純了,你說這多重要!人有這種功夫,在這個世間得自在了,想住就住,想走就走,什麼時候想走,佛什麼時候就來迎接,自己的心跟佛心是通的,相應的,「一念相應一念佛」。這個道理我們很清楚,佛身在一切處,我們這一念相應,佛就現身,現身就在面前,不來而來;佛拿著蓮花接我們去往生,不去而去。相上宛然,好像是有來去,理上絕對沒來去,我們今天理跟事都明白了。理事明白了,對於往生這樁事情一點懷疑都沒有,這就叫得大自在,就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戒律,我們學淨土的同學,最高的指導原則就是淨業三福,這個總必須要記住。「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眾戒,《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三皈五戒、沙彌十戒夠了,這些我們能夠不犯,真的是彌陀弟子。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念念不忘阿彌陀佛,也可以說念念不捨阿彌陀佛,心上真有這叫真念,口上不念沒有關係,心上真有。在什麼地方培植?就在日常生活當中,時時刻刻要培養我們心裡頭真有阿彌陀佛。最好的方法,看一切人是阿彌陀佛,看一切事是阿彌陀佛,看一切萬物都是阿彌陀佛,這就是你念念都沒有離開阿彌陀佛。這個看法是真的是假的,是有意是無意的?沒有真假,沒有有意無意,一切法是一體。阿彌陀佛是自性,一切法都是自性現的,都沒有離開自性。所以心裡頭總歸一句阿彌陀佛,決定得生淨土。

這就是戒,戒在我們生活當中,受與不受沒關係,那是形式,要真修。以前章嘉大師告訴我,你修一條,這條戒你就得到了。我學不殺生,連小動物我都不會傷害牠,這條戒你就得到了。學不偷盜,決定不佔別人絲毫便宜,寧願吃虧、寧願忍讓,不佔人一點便宜,這偷盜戒做到了。邪行,連念頭都不生,要用這個功夫,有念頭都不行。煩惱、習氣很重怎麼辦?常常想到西方極樂世界,我這一生唯一的一個目標就是到極樂世界,極樂世界需要具備哪些條件我應當要具足,我不具足去不了。有這樣的目標、這樣的方向,戒律很容易持,一點都不難。習氣才現前,立刻就化掉了,一句阿彌陀佛就化解掉,這叫功夫得力。什麼功夫?念佛的功夫,念這句佛號真管用,真能把煩惱、業障化掉,這功夫。

「饒益有情」是菩薩利他行

【饒益有情。所作善根。悉施與之。令得安樂。】

要常常有這個心,這就是度眾生的心,這是大慈悲心。大慈悲心不可思議,大慈悲心跟佛相應,佛具足大慈悲。「饒益有情是菩薩利他行。如《普賢行願品》曰:菩薩若能隨順眾生,則為隨順供養諸佛。若於眾生尊重承事,則為尊重承事如來」。這一句重要。我們今天,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放不下,原因在哪裡?原因在分別。你是眾生,你不是佛,我對你不需要尊重,我對你不需要供養。這個供養裡頭,有尊重、有愛護、有關懷、有幫助,這都屬於供養。我認為沒有供養你的必要,這是什麼?這就有分別,有自有他,不知道自他是一體。菩薩恆順眾生,菩薩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只有在什麼情形之下,菩薩不去幫助、供養這個眾生?眾生不接受,那菩薩就不去理他。不接受你要找他,他會反駁,他不但不生歡喜,他有怨恨,讓這個眾生造更重的罪業。所以他不喜歡,不去惹他,離他遠遠的。這就是經上所說的,也是一條戒律,「菩薩所在之處,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不要叫眾生生煩惱。叫眾生生煩惱就結下怨,這個怨雖然很輕、很微薄,但是如果常常累積,就變成重大的怨恨。

菩薩往往從極其微細地方他下手,所以他心清淨,心能真誠平等覺,平等覺是本性,是真心,回到清淨平等覺。凡夫的心粗,粗心大意,重大的可以不犯,能守得住,極其微細的常常會起現行。這種微細經長時間累積,就變成很深的習氣,習氣是這麼來的。所以,要學恆順眾生,眾生做錯事情也可以恆順,這個錯是不大,不是重大錯誤,就能隨順,就能夠忍受,修忍辱波羅蜜。重大的,那不能忍受,就要說出,要勸導他,柔和勸導,幫助他改正。菩薩對待眾生他用真誠愛心,所以眾生都能夠接受,都能夠聽從教誨,也就是聽從勸導,樂於改過自新。凡夫勸眾生帶著有傲慢的習氣,有責備的習氣,有訓導的習氣,他不服。他知不知道錯?知道錯,知道錯不服你,他反抗你。這就是菩薩所謂道行深,道行深什麼叫道行?菩薩有智慧,菩薩有善巧方便。菩薩有沒有發脾氣的時候?有。這個眾生犯了錯誤,應該用嚴厲的發脾氣他才會接受,行。



自作之一切功德與善根,悉皆施與一切眾生,令彼離苦得樂。

功是功夫,功夫是因,德是收穫,是果報,與善根,「悉皆施與一切眾生,令彼離苦得樂」。這是當前迫切需要的,一切眾生迷惑顛倒造作罪業,感召的災難。這個災難很多人都覺察到,好像都快要爆發了。怎樣幫助他?這段文字講得好,我們把自己修的功德、善根,這個善根,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不貪、不瞋、不愚痴、不傲慢、不懷疑,這是善根,一切善都從這個根生的。自己的毛病、習氣知道一定要改,懺悔、改過也是善根。把這些善根供養一切眾生,這是迴向,迴向就是今天人講的分享,佛法的名詞叫供養。供養給一切眾生,真有效果,讓這個地區災難減輕。我們絕不求果報,我對你這麼好,我每天給你迴向,給你消災,希望你有什麼報答我,沒有這個念頭。只是希望大家能化解災難,大災難化成小災難,小災難化成無災難,每天用的是這個心。這個心純,純是真心,不夾雜妄念在裡頭,不求回報。只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就求這樁事情,其他的什麼都不求。也不必要求眾生要對我怎麼好,不需要,完全都不需要。只有個純,精純的一個方向、一個目標,求生極樂世界。

往生極樂世界之妙果:生相同佛、聞法不退

生相同佛

「是人命終,如佛色相」。其人如佛,真金色身,卅二相;並具種種如佛之功德莊嚴。

往生到極樂世界,往生的人,自己看到自己走向蓮花,那個蓮花是他自己念佛功德之所成就。我們在這個世間念佛,極樂世界七寶池裡頭就有一朵蓮花生出來,花苞。我們念佛的功夫深,念佛的功夫很勤,這個花就天天長大,光色就非常好。我們命終的時候,這個花就開了,那是什麼?來接引我們,佛就拿著這個花,這花上有自己的名字。極樂世界有生滅現象就是蓮池裡的花,其他的沒有,因為其他的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的,成就的。這個花是彌陀的本願,但是是念佛人他的功夫,念佛人如果不想往生,這個花就枯掉,就沒有了。所以自己看到自己登上蓮台、蓮花,蓮花就合起來,就到極樂世界了。

這個蓮花合起來,合在裡面的人就產生了蛻變,變化。就像蠶,蠶在繭裡面,在繭裡面牠就變成蛾,牠一出來,長翅膀了,牠就會飛,牠在裡面變。因為我們這個就是精神現象,他也是屬於阿賴耶的,在蓮花裡頭把阿賴耶全部脫掉,擺脫掉了。這就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換了個什麼身?法性身,跟佛一樣的身。而且相貌變了,相貌變得跟阿彌陀佛完全一樣,經上說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那是隨順我們這個世間人說的,實際上不是的。實際上一定要去看《觀無量壽經》,《觀經》裡面,佛沒有說隨順我們說的。阿彌陀佛身有八萬四千相,每一個相有八萬四千好,每一個相好發八萬四千光明,每一個光明都普攝,攝受一切眾生,《觀經》上說的。我們在蓮花裡頭脫胎,產生了大的變化,這個變化就變成跟阿彌陀佛一樣的身、一樣的相。

蓮花一開,就見到佛了,「花開見佛悟無生」,得到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即使是在凡聖同居土,那是什麼?自己見思煩惱的習氣沒斷,就叫凡聖同居土。實際上跟實報土的法身菩薩沒有兩樣,這個要知道,極樂世界是平等世界。外面完全平等,裡面個人的煩惱習氣他還沒斷,帶業往生,有人帶得多的,習氣厚的,這就叫凡聖同居土。實際上,凡聖同居土找不到,古人所謂「一生一切生」,生到同居土,同時生到方便土、實報土、常寂光土,一生一切生,這是事實真相。自己的習氣,帶的這些業,到極樂世界很快就消除掉。為什麼?緣沒有了,裡頭有因,外頭沒有緣,所以很容易斷掉。

這麼好的一個地方,我們不去,要留戀在這個地方,你說有什麼意思?得要把它想破、要想通,想破、想通了,不是我們做不到。一定要知道,凡是我們做不到的,佛決定不講,佛所講的東西我們做不到,那不叫白講了。凡是佛所講的,在我們這個世界講的,就是我們這個世界眾生肯定可以做得到的,這是佛的慈悲,這是佛的智慧。我們是做不到的話,不會講。淨土法門真的是人人可以做得到,無論男女老少、賢愚不肖,上上根人、下下根人,統統都可以做得到,老實念的,沒有人做不到。

「其人如佛,真金色身,三十二相;並具種種如佛之功德莊嚴」。這個裡頭只有三十二相這一句,是恆順、隨順我們世間眾生說的。實際上是無量相好,《觀經》上講八萬四千相,每個相八萬四千好。古大德也有把它籠統說了一句,「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這是真的。難得的是同時具足種種如佛,這個佛是阿彌陀佛,跟阿彌陀佛一樣的功德莊嚴。功德莊嚴究竟好到什麼程度?天親菩薩在《往生論》裡面給我們說了二十九種莊嚴,這就是解釋此地種種如佛的功德莊嚴。西方極樂世界依報,是我們生活的環境、學習的環境、活動的環境,講了十七種;正報莊嚴,有佛,阿彌陀佛八種莊嚴,十方世界往生到極樂世界這些大眾,到極樂世界都是菩薩,四種莊嚴,總共二十九種。這生相同佛!

聞法不退

「生寶剎中,速得聞法」。此人命終,色相如佛,並速得聞法。

聞法不稀奇,稀奇在哪裡?『永不退轉』這一句,這個太難了。我們這個地方會退,一生勤苦修學,記憶力很好,但是年老了,記憶就衰退,這是真的。老年人,怎麼這記不住了!這是在娑婆世界普遍的現象。人到衰老,能夠保持像現在人所說的,沒有老人痴呆症就不錯了。記憶衰退這還是小事,就怕變成痴呆,那個麻煩就大了。痴呆是什麼?業障。極樂世界決定沒有這種現象,你看看聞法永遠不退,也就是說,你永遠都能記得清楚。

到那個地方你就聽到阿彌陀佛講經說法,花開見佛,見報身佛。花沒有開?沒有開在蓮花裡面,有化身佛教你。那個蓮花很大,在蓮花裡頭就像我們在這個世界,在地球上一樣,你沒有感覺到那是蓮花,它太大了。這個裡頭有佛,觀音、勢至菩薩,還有很多菩薩、聲聞,我們同學伴侶,統統在花裡面見到,確確實實一切法從心想生。「此人命終,色相如佛,並速得聞法」,極樂世界六塵說法,這叫妙果。

(本篇節錄自2012.6.6《大經科註》第363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