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四大菩薩 (無限的慈悲—觀世音菩薩)

四大菩薩 (無限的慈悲—觀世音菩薩)   文珠法師講述 一九九二年十二月廿七日於香港九龍政府文化中心   一、慈悲的意義 二、慈悲的類別 三、慈悲的重要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聖號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性別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本跡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道場...

2012年12月23日 星期日

佛教故事--清淨三業 內護己心



一日,波斯匿王在靜坐時,思惟什麼是「護己」?什麼是「不護己」?最後得到一個結論:「若人修善,即是護己;若行惡事,則是不護己。」於是起座前往佛陀所在的祇園精舍。
波斯匿王至誠頂禮後,請示佛陀:「世尊!我在靜坐中思惟如何是『護己』,如何是『不護己』?我認為修善就是護己,行惡就是不護己,這樣的知見是否正確?」佛陀回答:「沒錯,確實是如此。若有人以象兵、馬兵、車兵、步兵守護在自己身旁,這也不是真正的護己。為什麼呢?因為不是內護。若人能夠清淨身口意三業,修善積福,即使沒有四兵圍繞守護,亦是真正的護己。因為行善能使內心產生正向的力量,此內護力量勝過外在生滅事相的保護作用,這才是真正的護己。」
接著,佛陀又對大眾說了一首偈子:
  「若人欲自護,當護身口意,
   修行於善法,有慚亦有愧。
   不護三業者,邪見及眠睡,
   障蔽諸善法,隨從於惡魔,
   則為自毀傷,是以應自護,
   修定及智慧,常念佛所教。」
比丘們聽完佛陀的教誨,皆心生歡喜,信受奉行。

典故摘自《別譯雜阿含經‧卷三》
省思
《佛遺教經》云:「求善知識,求善護助,無如不忘念。……若念力堅強,雖入五欲賊中,不為所害。譬如著鎧入陣,則無所畏。」欲保護自己的法身慧命,唯有從修善斷惡、清淨身口意三業開始。若能保持正念,不為五欲煩惱所誘惑,這念不生不滅的真心即能彰顯。
圖文來源:中台世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