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四大菩薩 (無限的慈悲—觀世音菩薩)

四大菩薩 (無限的慈悲—觀世音菩薩)   文珠法師講述 一九九二年十二月廿七日於香港九龍政府文化中心   一、慈悲的意義 二、慈悲的類別 三、慈悲的重要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聖號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性別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本跡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道場...

2013年2月23日 星期六

一心太可貴了--淨空法師



「由上可見,念佛達於一心」,達是到達,你念佛的功夫念到一心不亂,「而得往生者,品類懸殊,上則聖賢,下及凡夫」,他這個品位九品全有,從上上品到下下品。「念佛達於一心,乃至能發一念淨信,獲得一念淨心,發一念心念於彼佛,皆得往生」。顯示出法門廣大,今天社會上所謂是多元文化,不同國籍、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信仰、不同的種族,但是他同一個自性、同一個根源。所以臨終要遇到這樣的緣,在那個剎那之間他真能信,真願意往生,真念這一句阿彌陀佛,不夾雜一絲毫妄念,這就是一念淨心,這一念淨心念阿彌陀佛,皆得往生,一心太可貴了。「其最下者,則為五逆十惡,臨終發願,至心念佛,十聲相續,乃至僅得一聲」,就他最後斷氣那個時候,那一聲是阿彌陀佛。「以暗契理一心故,亦得往生。此顯一心功德,最為第一」。這個地方講其最下者,說的是誰?他沒有念佛往生之前造五逆十惡,這在前面講三輩往生裡頭下下品。可是這種人臨命終時遇到善友,一提起立刻相信、立刻發願求生淨土,至心念佛,這至心兩個字太重要,至心是什麼?真心,沒有懷疑、沒有夾雜叫至心。十聲相續,甚至於十聲還來不及,只念了一聲、念了一句,他就往生。但是這一句,這一句卻暗契理一心,這是不可思議的境界,暗契理一心。此顯一心功德最為第一,佛在講經的時候說過多次,「制心一處,無事不辦」,我們前面讀過「止心一處」,止觀的止,我們把心止在一處,無事不辦。這個人雖造五逆十惡,在臨命終時能把心止於阿彌陀佛,最後一念,一念的心,什麼都沒有,全體就是阿彌陀佛。「淨土持名法門,微妙難思,五逆十惡臨終念佛,暗合道妙,契理一心,即超生死,而登不退。」這個不退是圓滿的三不退,妙就妙在哪裡?暗合道妙,契理一心,這八個字不可思議!契理一心,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是上輩往生。他在世間是什麼?世間是五逆十惡,臨終往生的時候居然是上輩往生。「極顯持名法門究竟方便,不可思議」,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我們再看底下這一段,念老給我們分析的,分析得太精彩了。「以上兩類往生,一者三輩往生,皆由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此則本經之宗也」。這是淨土宗修行最高的指導原則,都是由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二者,一念淨信,一念往生,皆由一念。一念者,實相也,乃本經之體也」。後者比前者更殊勝,前者是本經之宗,後者是本經之體,這還得了嗎?這一念,一念是實相,這一念就是自己的自性,這一念就是自己的真如本性、真心理體。「且一念之淨心,舉體是菩提心」,圓滿的菩提心,「念於彼佛正是專念」,比前面所講的一向專念還要專。「故知一心三輩,亦不外於本經之宗也」。跟本經之宗相應,顯示出本經的宗旨,修學最高的指導原則,一心三輩跟這個最高指導原則完全相應。淨宗持名法門究竟方便,不可思議!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節錄精華(第424集)--淨空法師2011/5/2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