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四大菩薩 (無限的慈悲—觀世音菩薩)

四大菩薩 (無限的慈悲—觀世音菩薩)   文珠法師講述 一九九二年十二月廿七日於香港九龍政府文化中心   一、慈悲的意義 二、慈悲的類別 三、慈悲的重要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聖號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性別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本跡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道場...

2012年11月23日 星期五

真實學問從性德流露--淨空法師



釋迦牟尼佛首先表演給我們看的,佛陀的自行就是入定,出了定就是教學。有人向他請教他出定,他所教的寫成文字就是經典。他當時在講的時候,他沒有講稿,他也沒有任何材料,隨口而出,記錄下來是最好的文章。這是學問,學問從哪裡來的?從德行來的,身心沒有惡念,沒有邪行。佛陀只有三樁事情,每天就這三樁事情,不是在講經,就是入定,再一個就是去托缽,就這麼簡簡單單的生活過了六十年。四十九年教學,十二年學習,六十年。三十歲開悟之後,這個末後的四十九年,我們看起來這個生活太呆板,這種生活有什麼意思?這個生活裡頭大樂,一般人嘗不到。
祖師大德們在沒出名,修學過程當中也很簡單。你看在寺廟裡面,講從前不是現在。從前在寺廟裡修行,早晚課之外,早晚課是共同的,專門學一部經論,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他不是在讀經,他就是在講學。求學過程當中,每天如果講一個小時,一個小時至少要十個小時去準備,去備課。他要專心,專心就是修定,閱讀經文就是智慧。有人備課是很簡單的,不要找很多參考資料,就這一部經,在講經之前,他把它念個幾十遍,讀書千遍,其義自見,就這個意思。不懂的地方怎麼樣?念過去不講解,念沒錯,講會講錯,念哪裡會有錯?一門深入,這一部經講完的時候從頭再講,聽眾不一樣。跟你來學,來聽你講經的,這一部經講完了,離開了,後面那一批又來了。人數不拘,兩個、三個都好,我來講給你聽,完全是從自性裡流出來的,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你愈熟悉,意思愈明顯,這麼來的,不需要找這些參考資料。這就是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慧開了之後跟你講。古大德用的方法跟現在人不一樣,這些方法全從釋迦牟尼佛那裡學來的,古人哪有那麼多參考書?那時候沒印刷,書都是手抄的。世尊當年在世的時候,根本就沒有書籍,經典是釋迦牟尼佛滅度之後弟子們結集的。那我們就能想到,釋迦佛當年在世的這些弟子,他們的學習除了聽經之外,也有研究討論、心得分享,沒參考資料。參考資料只是能夠記得什麼?佛去年在哪裡講,前年在哪裡講的,拿來做印證,如此而已。愈簡單還愈有效果。現在這一大堆資料擺在旁邊的時候,把自己頭腦搞亂掉,什麼都學不到。
我們在台中那時候學經教,老師規定參考的註解只能選一種,為什麼?你不亂,你的思想脈絡是一條線。你找兩個人的參考書,他兩個人的想法不一樣,講法也不一樣,你無所適從;三種參考書就是三叉路口,四種參考書就是十字街頭,你學不到東西,這個道理要懂。那我們想古人這個原則,古聖先賢都是從這個路走出來的。他們怎麼會有那麼大的成就?我們今天資料比他豐富一百倍都不止,為什麼跟人家相比,他的百分之一我們都做不到。我們的智慧不如他嗎?不見得。我們的德能不如他嗎?也不見得,為什麼差距這麼大?方法錯了,用心不一樣。古人的心是真誠的,沒有自利的心,也就是沒有為自己的心。今人自利的心太重,對自己名聞利養沒有好處的不要,可以取得名利的才學。所以心不誠、心不敬,真的好東西他也學不會,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我們真想成就,頭一個對佛菩薩相不相信?有沒有懷疑?我這一生,告訴諸位,讀的書不多,蒐集的書很多,是提供給大家用的。我不要這東西,我今天講一樣東西就要這一樣東西。這一次跟諸位在一起學習《無量壽經》黃念祖老居士的註解,我的參考資料只有四種,一種是《中文大辭典》,一個是《佛學辭典》,一個是《三藏法數》,再一本是《教乘法數》,就這四樣東西。他在這裡面引用的好多東西,我不會去找原本去查,太累了!我查什麼?《三藏法數》,大多數《三藏法數》裡統統都有,《佛學大辭典》都有,不多,很簡單。真正遇到障礙、遇到困難,一切放下去拜阿彌陀佛,拜上三百拜好像就知道了,就明白了。這李老師告訴我的,求感應,誠心誠意求三寶加持。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節錄精華(第294集)--淨空法師2011/2/2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