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律儀是自己修善,你都能把它做到,《弟子規》做到,《感應篇》做到,《十善業》做到,然後三皈五戒、《沙彌律儀》你自自然然就很容易做到,這是真正的佛弟子。攝善法增長菩提。攝善法戒也就是十善法,戒律上沒說,要做。只要是對自己真正有好處的,對自己身心健康,幫助自己斷惡修善,戒律上沒說也要做,這增長菩提。第三個饒益有情,對一切眾生有好處、有利益,佛經上也沒有說,我們遇到了要不要做?要做。我舉一個例子,有一年我到北京訪問,住在國際旅店,我從樓梯上下來,遇到美國一個同修,華僑徐先生,碰到了非常歡喜。他住在馬里蘭州,常常到我們華府,那個時候還不叫淨宗學會,華府佛教會,所以我們很熟。他告訴我,他非常歡喜,他說我兒子今天娶媳婦,媳婦是日本人,今天來了很多貴賓來賀喜。他請程思遠,是政協的副主席,請他做證婚人。所以來的有好幾個部長參加,日本的大使,還有日本很多企業家,這是很殊勝的一個婚禮,新娘跟新郎都是北大的學生,他們同學,日本人。看到我把我拉去,也叫我去做證婚人。我就坐在證婚人桌上,我跟程思遠坐在一起,一僧一俗。這是饒益有情,這些大官平常接觸不到佛教,他們看到我好像很稀奇。證婚人一定要講幾句話,所以我就曉得我可以講十分鐘的佛法,把佛法介紹給大家。我是臨時去的,所以也沒有準備素菜,我就吃肉邊菜,拿一杯酒跟他敬,他說佛教怎樣這麼自在?我說是啊!佛教不是不吃酒的嗎?是啊,不飲酒,真正不飲酒的定義是不能喝醉,因為你喝醉就亂性,我這一杯不會醉,我敬大家。十分鐘,這個宴會大概是一個小時,大家都歡喜,從來沒有聽到過佛法,在這個場面,我們參加,這個機會是度眾生的,是讓這些人去種善根。饒益有情,這是佛門大慈大悲的表現,這不是破齋、不是破戒。所以持戒一定要懂得開遮持犯,在什麼場合當中是用什麼樣方式來表達,不是為自利,是利他。這是一個例子。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節錄精華(第302集)--淨空法師2011/2/2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