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個『明行足』。明是智慧,有多解。下面舉《大論》,《大智度論》,「宿命、天眼、漏盡,名為三明」。這是什麼?六通裡頭的三種,這三種特別殊勝,所以講三明六通。三明六通一共只有六個,不是九個。這裡頭三明是六通裡面的宿命、天眼、漏盡,這三個。「《會疏》與《淨影疏》同之」,都把這個地方的明解釋為三明。「但《淨影》又謂:明是證行,證法顯了,故名為明」。明是智慧,般若智慧,智慧才能夠證得。對於一切法,世出世間一切法顯明了悟,說了解也可以,完全通達明瞭,這叫明。「是說較深」,這個意思比前面講的有深度,「蓋《華嚴》一經唯是信解行證,若於行法顯了明證,如是方為明也」。這舉《華嚴經》為例子,《華嚴》這部經清涼大師把它分為四科,就是四大部分,信、解、行、證,真的是圓滿的法輪。於行法顯了明證,信了、理解了要把它做到,從行裡面去證實。證,證的什麼?證的前面信、解、行是一不是二,行是行其所解,解是解其所信,一而三,三而一,這叫證。所以這才能稱之為明,這個意思比前面深。
「《涅槃經十八》曰:明者,名得無量善果」,善果是什麼?「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個明是真正得無上正等正覺,才能稱之為明,這都是果地上的。「是說最深」,這個說法,只有菩薩修成佛果才是明,明行足,「蓋以得無上正等正覺為明也。今釋本經,以《涅槃》之說為妥」。《涅槃》就是得無上正等正覺這才叫明,這是在本經明行足,念老是用這個做標準。「又行足者,《涅槃經十八》曰:行名腳足。腳足者,名為戒慧」,乘是戒,慧是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名為明行足」。行就是現在所講的真幹,是這個意思。明是智慧,智慧明瞭、能真幹,你才能得無上菩提,這才叫做明行足。這是《涅槃經》上說的,說得也很好。「《淨影疏》同之。疏曰:龍樹說,戒空慧等,名之為行。此二」,這個二就是一個是戒,一個是空慧,「圓具」,圓滿具足,這叫足。所以足在大乘教裡頭,常常用它來形容圓滿具足,表這個意思。「又《會疏》稍異」,《會疏》的說法,「行足者,謂身口意業,真正清潔,於自願力一切之行,善修滿足,故號明行足」,這個意思比較淺。所以,念老他取《涅槃》,就是前面《涅槃十八》所說的,這個意思很好。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科註節錄精華(第109集)--淨空法師2011/12/2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