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四大菩薩 (無限的慈悲—觀世音菩薩)

四大菩薩 (無限的慈悲—觀世音菩薩)   文珠法師講述 一九九二年十二月廿七日於香港九龍政府文化中心   一、慈悲的意義 二、慈悲的類別 三、慈悲的重要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聖號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性別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本跡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道場...

2013年1月1日 星期二

為什麼阿彌陀佛獨勝諸佛如來--淨空法師



「次正顯彌陀獨勝之因。上品云:清淨莊嚴,超逾十方。今品又曰:十方諸佛所不能及。下復云:光中極尊,佛中之王。於平等法中,而又有如是差別者,蓋由於前世求道之本願不同也。」這節經文,後面這一半是為我們解釋,為什麼阿彌陀佛獨勝諸佛如來。前面第十一品裡面有「清淨莊嚴,超逾十方」,講西方極樂世界超過十方世界一切諸佛如來,這一品又說到「十方諸佛所不能及」,沒有能夠跟阿彌陀佛相比的。這個地方自然引起許多初學佛的同學懷疑,佛佛道同,菩薩有不同,等覺菩薩也不例外,可是成佛決定相同,因為無始無明連習氣都斷盡,哪有不同的道理?共同一個圓滿的自性,共同一個圓滿的性德,這是事實。為什麼他所現的報土不同?給諸位說,不現報土就同,現報土就不同。為什麼?現報土也好,現淨土也好,現穢土也好,諸佛如來跟阿彌陀佛都沒有起心動念。這個道理跟事實我們一定要清楚,清楚之後自然就肯定了,沒有懷疑了。為什麼不同?因不一樣。所以,我們今天修因,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不能不懂這個道理,不懂這個道理我們就錯了。將來你成佛,十方眾生有感你自然有應,可是自然所應的,無論是法身、報身、應身,他自然有差別。
這一品經裡面給我們很多啟示、很多信息。諸佛如來在因地都發大弘誓願,雖然都發誓願,這誓願裡自然是大同小異,小異那就有差別了。所以在此地我們看到,阿彌陀佛確實是無比的殊勝莊嚴。這都是由於前世求道,初學佛的時候比丘的身分,修行證果階段當中是菩薩身分,這個階段裡頭本願不相同。阿彌陀佛有四十八願,其他諸佛如來在因地沒有聽說發四十八願;縱然有大願,我們將這些大願擺在面前比較一下,不一樣。「彌陀第十三大願曰,我作佛時,光明無量,普照十方,絕勝諸佛,勝於日月之明千萬億倍。」這是在因地發的願。光明普照之處,也就是佛對一切眾生加持所在。而且他願超越諸佛如來,勝於日月之明千萬億倍。他成佛了,成佛沒這個現象,應一切眾生之感,現象出現了。眾生有感,彌陀有應,從這個應就顯示因地所發的大願願願兌現。是以「至作佛時,各自得之」,每個人在因地發的願,到成佛之後,在十方世界應眾生之感,現相就不一樣。我們細心去觀察,彌陀因中發的願,跟其他諸佛確實是不一樣,他的願可以說是太圓滿,沒有缺失,他是面面都顧到了。所以在應化的時候,譬如極樂世界實報莊嚴土是法身菩薩所感,彌陀自然應現的,方便有餘土是十方世界諸佛四聖法界眾生所感,凡聖同居土是十方世界六道眾生所感。眾生有感,彌陀就有應,感應道交不可思議。
古大德有說,極樂世界的殊勝就殊勝在凡聖同居土跟方便有餘土。實報土是明心見性所感得的,十方諸佛的剎土,就是實報土,大致都是相同的,沒有太大的差別。可是跟西方世界比還是有差別,原因在哪裡?彌陀因地的願比一切諸佛來得周圓、來得圓滿。不是沒有原因,有原因的。我們想發願,如果你沒有念過《無量壽經》,沒有讀過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你自己去想,我要發個什麼願,你寫四十八條,跟阿彌陀佛經上四十八條對一對,一不一樣,就明白了。許許多多事情我們沒想到,彌陀在因地上全都想到了。第一願,他成佛之後,他的世界裡沒有三惡道,沒有餓鬼、沒有畜生、沒有地獄,沒有修羅,也沒有羅剎。這是很難想到的,十方世界都有,為什麼沒有?所以很多很多菩薩在因地當中沒想到這個問題,他突然想到他同居土裡頭不要這些人。這個可以說是他的心思周密,在作比丘的時候,煩惱習氣沒斷,作菩薩的時候,無明沒破,他思慮周到,所以他的願行圓滿。到作佛的時候,度化眾生起作用了,他的神通、道力、智慧就比其他的諸佛如來要超勝。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節錄精華(第347集)--淨空法師2011/3/2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