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四大菩薩 (無限的慈悲—觀世音菩薩)

四大菩薩 (無限的慈悲—觀世音菩薩)   文珠法師講述 一九九二年十二月廿七日於香港九龍政府文化中心   一、慈悲的意義 二、慈悲的類別 三、慈悲的重要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聖號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性別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本跡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道場...

2013年1月8日 星期二

佛教故事--五百歡喜丸



從前有一位荒淫無度的婦人,欲望熾盛且討厭她的丈夫,每每想方設法要殘害他卻都無法得逞。有一次,婦人的丈夫要前往鄰國,於是她想到一個計謀,決定製造毒藥丸來加害她的丈夫。婦人騙他說:「我怕你前往遠地,一路上飢餓困乏,所以特別製作了五百顆歡喜丸讓你帶在身邊。你若去到鄰國,便可拿來食用。」丈夫相信婦人的話,不過一路到鄰國都還未食用。到了晚上,丈夫準備在林間過夜,因害怕有野獸侵襲,便爬到樹上躲避而將歡喜丸忘置於樹下。就在此時,剛好有五百位盜賊,偷了國王的五百匹馬及寶物來到樹下,大家因為倉促逃跑而非常飢渴,看到樹下有歡喜丸便各取一顆吃了下去,結果因毒性發作而統統死亡。

到了天亮,躲在樹上的人下來看到這些盜賊死在樹下,便佯裝以刀箭砍射死屍,並且收拾這些馬匹及財寶前往鄰國。這時,鄰國國王集結眾人尋著足跡追來,在半路上與他相會。國王問:「你是何人?在哪裡得到這些馬?」此人回答:「我是某某國的百姓,在路上與一群盜賊互相廝殺,現在這五百位盜賊全都陳屍在樹下,所以我取了這些馬及珍寶要來投效國王。您若不相信,可以派人前往察看。」國王馬上派遣親信前往求證,果然如其所言。國王非常高興,讚歎從未見過如此勇猛之人,回國後即賜予豐厚的賞賜、爵位及一聚落。

此時,國王的舊臣們都起了嫉妬心,稟白國王說:「這個人是遠來者,是好是惡尚不能信服,怎麼能這麼快讓他得到如此優厚的寵遇,乃至於爵位、賞賜都超過我們?」遠來者聽到後便說:「有哪一位自認勇健之人願意與我比試,請到平原處較量技能!」舊臣們都十分驚恐,不敢接受其挑戰。

後來,這個國家的曠野中出現了一頭兇猛的獅子,常常咬死路人而斷絕至國內的通道。此時,舊臣們共相商議:「那個遠來者自稱勇健無人能敵,他如果能殺了這頭惡獅,為國除害,才是真正的奇特。」便將這個決議稟報國王。國王聽聞以後,即賜與遠來者刀杖並令他前去。

遠來者受了國王的命令,只能鼓起勇氣前往獅子經常出沒處。獅子看到這人即大聲吼叫並向他撲來,遠來者見狀,便驚恐地爬到樹上。獅子張口仰頭,此人驚慌害怕,一時失手,所握的刀子落入獅子口中,獅子隨即喪命。遠來者非常歡喜,趕緊回去稟告國王自己已滅除國家大患,不僅受到國王更加的寵遇,該國人民也終於認同他,並對他敬重信服。

在這個故事當中,婦人的歡喜丸比喻不淨施;國王派遣的使者比喻善知識;至鄰國處比喻於諸天;殺群賊者比喻得須陀洹果時,斷除五欲及諸煩惱;遇到鄰國國王,比喻遭值賢聖之人;國中舊臣生嫉妬者,比喻諸外道見有智者能斷除煩惱及五欲,便生誹謗;遠來者邀群臣較量技能,舊臣無人敢與之比試,比喻外道不敢抵抗;殺獅子者,比喻破魔,既斷煩惱又伏惡魔;獲得封賞,比喻得到無著道果;每常怖怯者,比喻能以弱而制於強。雖然剛開始時沒有以淨心布施,但遇到善知識時便能獲得殊勝果報。不淨之施猶尚如此,何況是善心歡喜的布施?所以應當於福田處勤心修習布施。
典故摘自《百喻經‧卷三》

省思
「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一個不經意的布施,若能值遇善知識的諄諄引導,於福田處精勤下種,小小的善因,終究能得到殊勝果報。
圖文來源:中台世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