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四大菩薩 (無限的慈悲—觀世音菩薩)

四大菩薩 (無限的慈悲—觀世音菩薩)   文珠法師講述 一九九二年十二月廿七日於香港九龍政府文化中心   一、慈悲的意義 二、慈悲的類別 三、慈悲的重要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聖號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性別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本跡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道場...

2013年6月27日 星期四

淨空法師講: 聽而無聽,無聽而聽


所以馬鳴菩薩在《起信論》告訴我們學習的心態,重要!他說了三句話,看經不要執著文字相,聽講不要執著言說相,叫離一切相。文字、語言都是假的,換句話說,它不是真理,所以不能執著。第二個,不能執著佛經上講的名詞術語,這也是假的,這叫名字相。言語、文字是個工具,名字相,就是名詞術語,也是一種方便法,教學的方便,它也不是真的。跟你說菩薩、說佛,你都執著真有佛、真有菩薩,這錯了;你要說真沒有佛、真沒有菩薩,你也錯了,為什麼?你都是執著。不執著,聽了、看了不起心不動念,這就是正定。你不要去肯定它,也不要去否定它,你就是用心去聽,聽久了豁然大悟。為什麼?你是用真心在聽。起心動念是妄心,分別執著那就更不必說了。起心動念是第一個妄心,叫無明,無始無明;從無始無明生分別,所以分別是第二個妄心;從分別生執著,執著是第三個妄心。你全用妄心去聽,怎麼能聽得懂佛說的?佛說法,說而無說,無說而說。我們用什麼態度來聽?聽而無聽,無聽而聽,這樣就接軌了,就能體會到了。
佛法的難處,真正的難處在這個地方。不會的,學佛全學了知識,把這個東西聽得多、記得多,變成儒家所說的記問之學。孔子對記問之學下了個評語,「不足以為人師也」,就是你不能做人榜樣,你自己迷惑不通。這就是說常識、知識不能解決問題,一定要智慧,一定要清淨心,要真心。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科註節錄精華(第8集)--淨空法師2011/10/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