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窗隨筆》為明末高僧蓮池大師晚年的隨筆文集,辨禪、教、淨之正知見,乃至對佛儒融合也有一番精闢論述。而其中談到修行人生活行止的部分,更可以看到一代大師的風骨,真堪作我等佛子最佳典範。
竹窗隨筆(初筆)白話解--螯蠣充口
明雲棲寺沙門祩宏 著
華藏講記組 恭譯
螯蠣充口
晉何胤謂:「 蟹就死,猶有知而可憫;至於車螯蚶蠣,眉目內缺,唇吻外緘,不榮不瘁,草木弗若,無聲無臭,瓦礫何異?固宜長充庖廚,永為口食。」噫!是何言歟
此等雖無眉目唇吻、榮瘁聲臭,寧無形質運動乎?有形質而能運動者,皆有知也。汝不知其有知耳?況眉目等實無不具,特至微細,非凡目所見,而欲永為口食,胤之罪上通於天矣!
【註釋】
① 螯蠣:此泛指水產生物。螯,讀音「熬」,螃蟹。蠣,讀音「力」,牡蠣。(摘自《漢語大詞典》)
② 何胤:魏晉南北朝人,字子季。何胤精信佛法,一生持戒不懈,但講究食味。早年用餐時特別鋪張,後雖稍有收斂,但仍難禁肉食,於是平時吃些白魚、魚乾、醃的蟹等,都是醃臘風乾之物,雖是肉食,因不見生物,也就搪塞而過。有次欲食新鮮的蚶蠣,心有內疚,便提出來讓學生們評議。學生鍾岏進曰:「蚶蠣之類,眉目內藏,混混沌沌,不要說低等生物,連草木也不如,簡直就像瓦礫之類,大可放心取食。」這顯然是為吃肉找藉口。崇信佛教的竟陵王子良聽到這種議論後,非常氣憤,責其歪曲佛道。為此,周顒居士曾與胤書,勸其改食吃素。到了晚年,何胤終於改吃素食。胤,讀音「印」。(參考《南史》卷三十)
③ :讀音「蛆」,鱓(音善)魚類。鱓似鰻魚而細長,亦似蛇而無鱗,有青黃二色,生水岸泥窟中。(摘自《康熙字典》)
④ 就死:被殺。(摘自《漢語大詞典》)
⑤ 車螯:蛤的一種。生活在淺海底,是一種有介殼的軟體動物。(摘自《漢語大詞典》)
⑥ 蚶:讀音「憨」,軟體動物,有兩扇貝殼,生活在淺海泥沙中。
(摘自《漢語大詞典》)
⑦ 唇吻:指口、嘴。(摘自《漢語大詞典》)
⑧ 緘:讀音「間」,閉藏、封閉。(摘自《漢語大詞典》)
⑨ 不榮不瘁:不盛不衰。瘁,讀音「翠」,憔悴、枯槁。(參考《漢語大詞典》)
⑩ 瓦礫:破碎的磚頭瓦片。礫,讀音「粒」,小石、碎石。(摘自《漢語大詞典》)
⑪ 庖廚:指廚房,或指廚師,或引申為肴饌。庖,讀音「袍」。
(摘自《漢語大詞典》)
⑫ 形質:肉體,軀殼。(摘自《漢語大詞典》)
【譯文】
魏晉南北朝的何胤曾說:「 、蟹這一類的水產生物,被殺死時,因為牠們是有知覺的,所以值得憐憫。至於蛤、牡蠣這些貝類,牠們體內缺少眉毛和眼睛,體外也見不到嘴巴,終年沒有盛衰的現象,不如草木尚有生機;既不能出聲,也沒有嗅覺,與瓦石簡直沒有差別。因此可以常備於廚房,充為日常食用。」
咦!這是什麼話呀!這些生物雖然沒有眉目嘴巴,不盛不衰、無聲無嗅,好像沒有生命的狀態,難道牠們沒有肉體和活動嗎?凡有肉體而又能活動的生物,都具有知覺,只是你不知道牠們有知覺而已。況且眉目等器官,實際上牠們並非沒有,只不過特別微細,不是凡夫的眼力所能看得見的,而何胤竟提議要把這一類的生物永充口食,罪過真大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