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四大菩薩 (無限的慈悲—觀世音菩薩)

四大菩薩 (無限的慈悲—觀世音菩薩)   文珠法師講述 一九九二年十二月廿七日於香港九龍政府文化中心   一、慈悲的意義 二、慈悲的類別 三、慈悲的重要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聖號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性別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本跡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道場...

2020年9月14日 星期一

蔡禮旭老師 :古人很理智,私跟公絕對不混淆在一起!

我們接著再來看下一句,是在第八冊一千零四十七頁,第四行。這段話也是在這一頁的一個典故,就在第一個故事,我們來看一下,這整個故事的過程,也就包含這一句經句了。

解狐與邢伯柳為怨」,解狐跟邢伯柳他們兩個結過怨。「趙簡主問于解狐曰,孰可為上黨守」,趙簡主就是趙簡子,也是個很好的國君,就請問解狐,誰可以當上黨這個地方的長官?就像縣長,去上党這個地方治理百姓。「對曰」,解狐就說到了,「邢伯柳可」,邢伯柳可以。結果「簡主曰」,趙簡子說到了,「非子之仇乎?」邢伯柳不是你的仇人嗎?「對曰」,解狐接著說了,「臣聞」,臣聽說。

【忠臣之舉賢也。不避仇。其廢不肖也。不阿親近。】

解狐講到,忠臣舉薦賢才,他是不會去計較私仇,只要這個人有賢才,哪怕跟自己有仇恨,也要為公而忘掉這個私仇;而他廢黜無德才之人,也是『不阿親近』,就是不徇私、偏袒跟自己關係好的人,秉公處理。我們俗話講,「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而這個「內舉不避親」是說,真的親近自己的人很有賢德,也不避諱人家說三道四,還是用;外舉就不避跟自己有仇恨的人了。我們看剛剛講到『廢不肖也』,罷黜這些沒有德的人、沒有才的人,也不顧及交情。不然就是以人情做公家的事了,這不妥當的,而且流弊非常大。這風氣一開,都是講人情,都是私而忘公,就要天下大亂了。

而范仲淹先生,當時他在審核官員,考核哪些人要升級;哪些人可以留任;哪些人要罷黜。當時跟富弼,富弼也是同朝的大臣,而富弼對範公非常景仰,心裡上應該都把范公當老師,他們一起在處理官員的這些任免問題。結果看到范公把一些官員劃掉,不行的,砍。富弼在一旁就說了:「大人,你這一筆劃下去,可能這一家人就要哭了,你劃下去,他免職了,他家可能就不好過了,沒收入了。」接著範公講到:「一家哭,總比這整個省或者整個縣的人民都哭好。」假如講人情,用了一個不好的官,那哭的可能是成千上萬的老百姓,成千上萬的家庭。所以您看,仁慈的人,他還是知道什麼時候該講原則,該下決心、下狠心。所謂「唯仁人為能愛人,能惡人」。哪些人一定要罷黜,這是仁慈的人做得到的,他不會婦人之仁。所以確實是「其廢不肖也,不阿親近」。

接著趙簡子說了,「簡主曰,善」,講得太好了。「遂以為守」,就下令讓邢伯柳當了上党的長官,去守護這個地方。「邢伯柳聞之」,邢伯柳知道這件事了,「乃見解狐謝」,去給這個解狐道謝,是他舉薦他的。「解狐曰,舉子公也」,推薦你是為公家,為秉公處理,「怨子私也」,我跟你曾結過冤仇,這個是私仇,私下的事。好,已經推薦你了,「往矣」,以後,「怨子如異日」,怨恨你還是跟以前一樣。公歸公,私歸私,很有味道。古人很理智,私跟公絕對不混淆在一起的。當然了,最好還是原諒他,也是同事,冤家宜解不宜結。不過恨一個人還能這麼公私分明,其實也是相當有功夫了。 

恭摘自《群書治要360》學習分享

蔡禮旭老師 2011/10/1 31

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