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個綱領叫“舉賢”,舉賢才。我們先看《孔子家語》這一句。我們看為官者、為領導者。古人為官者戴什麼帽子?進賢帽。帽子高低兩層,前面一層低,後面一層高,大家去看看宋朝、明朝當官的人戴的帽子,那叫進賢帽。後面比較高代表什麼?我所推薦的人都比我更好,我不嫉妒他們,讓他們都超過我。所以歷史上有名的公案就在這裡,我們翻到第二冊,兩百四十八頁。
不能嫉妒!一定要全心全意發掘人才、栽培人才,這個功德無量,這是盡忠很重要的工作。“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家裡面有好德行的後代,才對得起祖宗;團體裡有好的人才出現,才對得起國家、對得起團隊。
我們看,子貢問孔子說,現今的人臣,誰最賢德?“今之人臣,孰為賢乎”。孔子說,“齊有鮑叔,鄭有子皮”,齊國有鮑叔牙,鄭國有子皮。“則賢者矣”,這是真正的賢者。子貢說,奇怪了,齊國不是有管仲嗎?鄭國不是有子產嗎?這兩個人都是治國的賢才,把齊國跟鄭國治理得很好,應該是這兩個人能力很好。結果孔子講,“子曰,賜汝徒知其一,未知其二也”,你看的角度和考慮的點不夠,看得不夠深。接著說(這是我們經句裡挑出來的),“汝聞用力為賢乎,進賢為賢乎”,你是聽說出很多力的人比較賢德,還是不斷引進賢才的人,才是真正賢德?
這一點很多人分不清楚。他覺得每天忙,幹九個小時、十個小時,我最忠。結果幹到最後,他一個人幹,人都帶不出來,最後這些人都學不成,“都讓我領導去幹好了,我不幹了,我做到一半都被他拿去幹了。”最後他內傷鬱悶,“你瞧不起我的能力。”造成人心的障礙,這叫顛倒,領導把下屬的工作拿去幹,這叫顛倒。要層層負責,盡自己的本分才對,所以“進賢為賢乎”。領導者要以身作則,再來就是要教好、帶領好底下的人,而不是去幹他們的事情,這些認知不清楚,我們扮演這些角色扮演不好,然後心裡面不明理還自得其樂,“我底下人都沒能力,就我一個人強。”很多領導人幹出這種錯誤的心態。
所以,“子貢曰”。這麼一引導,子貢也明白了,“進賢賢哉”。孔子接著把理給講透。“然”,對的。“吾聞鮑叔達管仲”,鮑叔把他的朋友管仲,推薦到當他的上司,完全不嫉妒,所以鮑叔牙的後代十幾世都是齊國的名大夫,他庇蔭後代。進賢德之人受上天最豐厚的賞賜,嫉妒賢德之人受上天最嚴重的處罰。就像李斯害了他的師弟韓非子,最後他跟他的兒子被腰斬東市,因為他把國家的人才毀掉,這個罪業太重,最後斷子絕孫。所以,去嫉妒心重要、進賢重要,不然禍延子孫。“子皮達子產,未聞二子之達賢己之才者也”,沒有聽過管仲跟子產又推薦了賢人。真正的賢德是能推薦賢德的人更賢,鮑叔牙跟子皮。
所以我們的臣道,立節、盡忠、勸諫,還有舉賢,這些都是我們為人處世、為人臣重要的本分職責。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