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四大菩薩 (無限的慈悲—觀世音菩薩)

四大菩薩 (無限的慈悲—觀世音菩薩)   文珠法師講述 一九九二年十二月廿七日於香港九龍政府文化中心   一、慈悲的意義 二、慈悲的類別 三、慈悲的重要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聖號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性別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本跡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道場...

2012年9月3日 星期一

竹窗隨筆(初筆)白話解--碧嚴集



《竹窗隨筆》為明末高僧蓮池大師晚年的隨筆文集,辨禪、教、淨之正知見,乃至對佛儒融合也有一番精闢論述。而其中談到修行人生活行止的部分,更可以看到一代大師的風骨,真堪作我等佛子最佳典範。

竹窗隨筆(初筆)白話解--碧巖集
明雲棲寺沙門祩宏 著
華藏講記組 恭譯

碧巖集
圓悟作碧巖集,妙喜欲入閩碎其板,淺智者遂病圓悟,不知妙喜特一時遣著語耳!夫雪竇百則頌古,先德謂是頌古之聖;而圓悟始為評唱,又評唱之聖也。而不免為文字般若。愚者執之,故妙喜為此說,碎學人之情識也,非碎碧巖集也。其言碎者,彷彿雲門一棒打殺之意也。神而明之,碧巖寸寸旃檀;執而泥之,一大藏板皆可碎也。噫!可與知者道也。
【註釋】
《碧巖集》:宋代圓悟克勤禪師所編。又稱《碧巖錄》、《圓悟老人碧巖錄》、《圓悟碧巖集》,全稱《佛果圓悟禪師碧巖錄》。為禪宗最具代表性的公案評唱集,屬四家評唱語錄之一。
本書是圓悟克勤禪師於宋徽宗政和年間,住持湖南澧州夾山靈泉禪院的時候,根據雪竇重顯的《頌古百則》,加以評唱,又經過他的門人編集而成的。「夾山」被禪師們稱為「碧巖」,因此圓悟克勤把他的評唱集取名為《碧巖錄》(或稱《碧巖集》)。
自從《碧巖錄》問世,宗門派別逐漸傾向於合流,而「禪機」也逐漸融化於「詩境」,對禪風變化的影響頗大,而圓悟的大弟子大慧宗杲禪師,發現學人參禪所答,非其實悟,總是出自《碧巖錄》的模仿,為了挽救學人不明根本、專尚語言以圖口捷的弊害,依「教外別傳不立文字」之宗趣,視《碧巖錄》為祕傳不授之書而當眾焚燬之,並禁止其流傳。三教老人在《碧巖錄》前面序文寫到:「圓悟顧子念孫之心多,故重拈雪竇頌;大慧救焚拯溺之心多,故立毀《碧巖集》。」同是為了子孫好,所做雖然相反,其心即一。故本書成後二百年間未見於叢林。直至元代大德年間由張明遠重刊,尊之為宗門第一書,方始盛行於緇素之間。
(摘自《佛光大辭典》、《中華佛教百科全書》、《現代佛教學術叢刊》)
圓悟:宋代僧,名克勤,字無著,又稱圓悟克勤、佛果圓悟。幼時出家,後至五祖山參謁法演,蒙其印證。與佛鑑慧懃、佛眼清遠齊名,被譽為叢林三傑,世有「演門二勤一遠」之稱,或稱「演門三佛」。政和初年至荊州,當世名士張無盡禮謁之,與之談論華嚴要旨及禪門宗趣。復受澧州刺史之請,住夾山靈泉禪院。時因樞密鄧子常之奏請,宋徽宗敕賜紫服及「佛果禪師」之號。政和末年,奉詔移住金陵蔣山,大振宗風。後居於金山,高宗幸揚州時,詔其入對(對:指帝王召見),賜號「圓悟禪師」,世稱圓悟克勤。後歸成都昭覺寺。紹興五年示寂,世壽七十三,諡號「真覺禪師」。(摘自《佛光大辭典》、《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妙喜:見第五十二頁。
雪竇:北宋雪竇重顯禪師。字隱之,號重顯。家世豪富,以儒業傳世。幼受家學,而志存出世,乃以妙齡離俗入道。得法於復州北塔之智門祚禪師。後轉徙明州雪竇山資聖寺,海眾雲集,大揚宗風,乃有「雲門宗中興之祖」之稱。又以師久住雪竇山,後世多以「雪竇禪師」稱之。於皇祐四年入寂,世壽七十三。諡號「明覺大師」。師曾製《頌古百則》,以闡明禪門玄旨。(摘自《佛光大辭典》、《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百則》:指雪竇重顯禪師所作的《頌古百則》。雪竇重顯禪師從禪宗公案及《維摩》、《楞嚴》、《金剛》等諸經中選取一百則的公案及經句,在每則公案或經句後面有頌古,所以其內容僅有「本則」及「頌古」而已。這一百則公案,主要是以雲門宗的公案為重點,從下列各則公案的統計上可知:雲門文偃十四則,趙州從諗十一則,百丈懷海四則,馬祖道一、雪峰義存、南泉普願各三則,《楞嚴經》、文殊、巴陵顥鑒、鏡清道怤、南陽忠國師、智門光祚、仰山慧寂、風穴延沼、投子大同各二則,其餘如《維摩經》等都是一則。(摘自《禪宗典籍五五0種提要》、《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頌古:頌讚古則之意。即禪家就古人提撕的公案,以偈頌揭示其意旨,以令後學識得歸趣。頌古原是為了使人在諷詠吟誦時,能領會古則的妙旨,原屬一種禪文學,但因後人往往好新,求奇求變,乃反使簡勁風格陷於浮華冗漫。《禪林寶訓》卷四云︰「心聞曰,教外別傳之道至簡至要,初無他說。前輩行之不疑,守之不易。天禧間,雪竇以辯博之才,美意變弄,求新琢巧,繼汾陽為頌古,籠絡當世學者,宗風由此一變矣。逮宣政間,圓悟又出己意離之,為《碧巖集》。……於是新進後生珍重其語,朝誦暮習,謂之至學,莫有悟其非者。痛哉!學者之心術壞矣。紹興初,佛日(即大慧宗杲禪師)即碎其板,闢其說。」此意在痛斥頌古之弊,並對大慧宗杲提議將《碧巖錄》的刻板付諸一炬頗表
讚許。雖然如此,頌古之風在宋代以後仍然盛行於禪門之中,並未稍衰。(摘自《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古則:即古德所示之語句。於禪宗,舉凡佛祖之言句、古德所垂示之語句、古德悟道之公案、師家相見彼此勘驗之問答等,皆為後世參禪者所尊為規範之法則,故稱古則,或並稱古則公案。(摘自《佛光大辭典》)
評唱:品評提倡古人之說也。《碧巖錄》是圓悟克勤禪師以雪竇禪師所著的《頌古百則》作底本,在每則公案加上「垂示」(重點提醒)、「著語」(短評)、「評唱」,還有原來底本的「本則」及「頌古」,所以《碧巖錄》是由這五種文章所構成的。
「評唱」是在「本則」及「頌古」的後面所附的文章,詳細講解其有關事情,而且作一個概括的總評論,以便啟發開導學人的見地。(摘自《佛學大辭典》、《禪宗典籍五五0種提要》)
文字般若:凡是佛所說的一切教法,或是佛弟子所說的一切言教,不論是語言或是文字,都稱為文字般若。(摘自《佛學常見辭彙》)
雲門:唐末五代雲門文偃禪師,為雲門宗之祖。曾參學於道明門下,盡得其道。又謁雪峰義存,依住三年,受其宗印。同光元年,於雲門山創建光泰禪院,道風愈顯,海眾雲集,法化四播。
後漢隱帝乾祐元年,南漢王劉龔敕賜「匡真禪師」。二年四月十日上表辭王,垂誡徒眾,端坐示寂,世壽八十六,僧臘六十六。
北宋乾德四年,太祖復追諡「大慈雲匡真弘明禪師」。師之機鋒險峻,門風殊絕,世稱「雲門文偃」。於化導學人時,慣以一字說破禪旨,故禪林中有「雲門一字關」之美稱。此外,亦常以「顧、鑒、咦」三字啟發禪者,故又有謂之為「雲門三字禪」者。(摘自《佛光大辭典》、《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一棒打殺:禪林用語。乃揮拳棒喝,表現禪機之禪語。係禪師接引弟子所用之嚴格機鋒,以之驅除學人之惡見妄想。《雲門錄》卷中:「世尊初生下,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周行七步,目顧四方云:『天上天下,唯我獨尊。』師云:『我當時若見,一棒打殺與狗子喫卻,貴圖天下太平。』」(摘自《佛光大辭典》)
旃檀:讀音「沾談」,香木名。譯曰與樂,或是與藥,能除病故。出自南印度摩羅耶山,其山形似牛頭,故名牛頭旃檀。《慧苑音義》上曰:「旃檀,此云與樂,謂白檀能治熱病,赤檀能去風腫,皆是除疾身安之樂,故名與樂。」(摘自《佛學大辭典》、《翻譯名義集》)
【譯文】
圓悟克勤禪師作《碧巖集》,妙喜宗杲禪師看到學人執著其語,將「禪機」流於「詩境」,而不重實悟,所以欲至福建毀碎《碧巖集》的木刻板。見識淺陋的人也因此跟著非議圓悟禪師,殊不知妙喜宗杲禪師只是為了除去世人的執著,才說這樣的話!
雪竇重顯禪師作《頌古百則》,頌出古則奧義,古大德稱其為頌古之聖;圓悟克勤禪師在《頌古百則》每則公案後加上「評唱」,以便啟發開導學人的見地,因此被稱為評唱之聖。但頌古、評唱還是屬於文字般若的範疇,終究還是要靠學人自悟。由於愚昧的人對《碧巖集》的文字深生執著,所以妙喜宗杲禪師故意這樣說,是為了打碎學人的妄情識見,並不是要毀碎《碧巖集》啊!他所說的「碎」,正如同雲門文偃禪師所說「一棒打殺」的意思。
若學人能善學而有明智如神,則《碧巖集》的每個字都如旃檀,生香除病;但若一味地執著於文字相,則整部大藏經的經板也都可以碎去啊!
唉!這些話也只能對具正知見的人說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