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四大菩薩 (無限的慈悲—觀世音菩薩)

四大菩薩 (無限的慈悲—觀世音菩薩)   文珠法師講述 一九九二年十二月廿七日於香港九龍政府文化中心   一、慈悲的意義 二、慈悲的類別 三、慈悲的重要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聖號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性別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本跡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道場...

2012年9月3日 星期一

竹窗隨筆(初筆)白話解--古今人不相及



《竹窗隨筆》為明末高僧蓮池大師晚年的隨筆文集,辨禪、教、淨之正知見,乃至對佛儒融合也有一番精闢論述。而其中談到修行人生活行止的部分,更可以看到一代大師的風骨,真堪作我等佛子最佳典範。

竹窗隨筆(初筆)白話解--古今人不相及
明雲棲寺沙門祩宏 著
華藏講記組 恭譯

古今人不相及
本朝尊宿,自洪武至今,殆不多見。無論唐宋,只如元之中峰、天如諸老,今代唯琦楚石一人可與馳騁上下,況古之又古耶!得非世愈降、障愈深耶?豪傑固無文王猶興,畢竟星中之月而已。然則末法中人,不可妄自尊大而輕視古德,又不可甘心暴棄而不為豪傑也。
【註釋】
尊宿:德尊年長者。《觀經》序分義曰:「德高曰尊,耆(音「其」)年曰宿。」宿,讀音「素」,謂年齒高、歲數大。(摘自《佛學大辭典》、《漢語大詞典》)
洪武: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明太祖)的年號。(摘自《中國大百科全書智慧藏》)
中峰:元代臨濟宗僧。名明本,號中峰,又稱智覺禪師、普應國師。幼於天目山參謁高峰原妙。二十四歲從高峰出家,其後並嗣其法。自此居無定所,或泊船中,或止菴室,自稱幻住道人,僧俗瞻禮之,世譽為江南古佛。仁宗曾招請入內殿,師固辭不受,僅受金襴袈裟及「佛慈圓照廣慧禪師」之號,元英宗且歸依之。
後於至治三年八月示寂,世壽六十一。(摘自《佛學大辭典》、《佛光大辭典》)
__________如:元代沙門,名惟則,號天如。得法於中峰。註《楞嚴》,集唐宋之九解,附以補註,稱為《會解》,盛行於世。交光之《楞嚴正脈疏》曰:「自元末及今二百餘年,海內講聽《楞嚴》者,惟知有《會解》,而他非所尚。」馮夢禎之本住白文序曰:「是經譯梵以來,疏解者十餘家,唯天如《會解》,學者翕然宗之。以為是足盡《楞嚴》矣,不知是天如楞嚴,非如來所說之楞嚴也。」(摘自《佛學大辭典》)
琦楚石:元末明初僧。名梵琦(音「其」),字楚石。得法於元叟端(元代元叟行端禪師,叟,讀音「   」)。元代至正七年(公元一三四七年),順宗賜號「佛日普照慧辯禪師」。洪武三年,一喝而寂,世壽七十五。明朝國初第一等之宗師也。(摘自《佛學大辭典》、《佛光大辭典》)
馳騁:讀音「持逞」,指在某個領域縱橫自如,能充分發揮才能。(摘自《漢語大詞典》)
豪傑固無文王猶興:此句引用自《孟子.盡心章句上》:「待文王而後興者,凡民也;若夫豪傑之士,雖無文王猶興。」此為勉人自動向上。
古德:乃對古昔有德高僧之尊稱。(摘自《佛光大辭典》)
【譯文】
本朝(指明朝)佛門中的有德高僧,自開國初年洪武時期至今,幾乎不多見了。暫且不論唐、宋時期的有德高僧,就只論元朝的中峰明本禪師、天如惟則禪師等諸位長老尊宿,現代(指明朝)只有梵琦楚石禪師一人可與他們相比;況且唐宋時期及更遠前的朝代,出現更多的有德高僧呢!難道眾生的業障,一世比一世更深重,所以高僧愈來愈少?修行愈來愈難成就?即使沒有周文王那樣的聖人出現教化,豪傑之士也能自覺而奮發向善,但這種人畢竟極少數,就像繁星中的孤月而已。然而生於末法時期的眾生,是不可以妄自尊大而輕視古昔的有德高僧;但是,更不可甘心自暴自棄而不敢擔當為豪傑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