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tube視頻連結 : https://reurl.cc/RbxZd9
Podcast : https://reurl.cc/Ok9WxX
目錄
【757】 免除災難比成就無上菩提更為急迫.
【758】 佛陀其實在三界以外就聽到有人跟他講三界起火了,那是什麼意思呢?
【759】 我們為什麼一念清淨心墮入到三界輪迴?
【760】 你在修六度功德的時候,為什麼這個果報你別貪愛?
【761】 圓頓止觀為什麼對大乘善根薄弱的人沒有用?
【762】 既然我們觀一切法如夢如幻,三界果報也是如夢如幻,極樂世界也如夢如幻,那為什麼往生極樂世界呢?
【763】 你不能同時顯真又破妄,沒那個本事
【764】 修學,一定是先對佛有信心,才能建立對法的信心
【765】 選擇法門成敗的關鍵,就是這個法跟你的根機要完全的相應
【766】 為什麼佛陀說「我今快樂」?
【767】 三乘的諸子從三界出去以後,為什麼只看到一片空地,沒有看到車?
【768】 離開三界以後,你要修什麼?
【769】 為什麼整個大白牛車最關鍵的就是那一隻牛?
【757】免除災難比成就無上菩提更為急迫
請大家打開講義第九十七面,我們看子二的「頌別喻」。
前面的經文是「重頌」裡面的總喻。總喻簡單地說,就是佛陀來到了五濁惡世,先把當時的環境做一個交代。當時的環境就是「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釋迦牟尼佛來到娑婆世界,它不是一個寂靜安穩的世界,它已經進入一種動蕩不安的五濁惡世。就是說,它到處是火,不管是欲界的火,不管是色界的火,不管是無色界的火,全方位地燃燒起來了。當然,對佛陀來說,這一點也就是他改變心意的主要因素,就是從成佛之道的教育政策改變成免除災難的政策。因為我們必須務實地面對生命,就是免除災難比成就無上菩提更為急迫。這個就是佛陀先交代當時是什麼樣的環境。
【758】佛陀其實在三界以外就聽到有人跟他講三界起火了,那是什麼意思呢?
子二、頌別喻 分三:丑一、頌長者見火喻;丑二、頌捨几用車喻;丑三、頌等賜大車喻
我們看別喻。
前面是講到三界火宅燒的情況,這以下說明:第一個,佛陀是看到火了。他不像凡夫是沒看到火。丑一、頌長者見火喻是時宅主 在門外立聞有人言 汝諸子等先因遊戲 來入此宅稚小無知 歡娛樂著長者聞已 驚入火宅那麼佛陀是怎麼樣看到火呢?
「是時宅主」,這個三界火宅是有一個管理員,就是釋迦牟尼佛,他是整個三界的教化主。他是怎麼看到呢?「在門外立,聞有人言。」在前面的長行說,佛陀是站在門內,然後用眼睛看到火。但重頌文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佛陀其實在三界以外就聽到有人跟他講三界起火了。那是什麼意思呢?三界以外就是佛陀還沒有出現應化身之前,在清淨法身的真如三昧當中,他的大悲心就跟眾生感應道交了,他就感受到眾生得度的因緣成熟了。
就是說,佛陀不是要八相成道才有應化身嗎?佛陀要出現一個跟我們長得差不多的色身,他必須要怎麼樣?要有一個母親,出胎,經過小時候的教育,然後結婚、生子、出家,最後成道。那麼在他還沒有受生在三界之前,他在哪裡?他在清淨的法身,大般涅槃,在他那個一念明了的心性當中。因為他當初就發願「眾生無邊誓願度」,所以佛陀的涅槃是有願力的涅槃,不像阿羅漢涅槃是空、無相、無願。有願他就有招感性。那麼剛好,三乘的諸子,跟佛陀有緣的這些眾生善根成熟,得度的因緣成熟,所以這個時候感應道交了。「聞有人言」,佛陀的內心跟眾生的善根感應了,這是佛陀見到火的主要因素。
【759】我們為什麼一念清淨心墮入到三界輪迴?
他見到什麼呢?前面是講能見的心,這以下講所見的境。
「汝諸子等,先因遊戲,來入火宅。」這個是根本無明。我們為什麼一念清淨心墮入到三界輪迴呢?因為真如不守自性,一念妄動,這個是更深的。
三界輪迴,最早是法執,就是有所得。按《楞嚴經》的說法,我們本來是安住一念的真如本性,那是如如智照如如理,就是一切如的境界。但是我們就好像覺得,我應該去得到一點什麼東西,就是真如不守自性,一念妄動。就是剛開始是說,我不能老待在真如,我應該到三界裡面去得到一個什麼東西才好。一種有所得心,這是法執。然後就一念妄動。但是,這個時候還沒有輪迴。我們說過,三界的因緣果報是我執引生的,它是由有所得心慢慢地醞釀變成一種我執。
我執就下一個了,「稚小無知,歡娛樂著」,就開始產生愛取。我執就是一種主宰,產生愛取就是追求三界的五欲的快樂。
先從有所得的法執變成一種我執的愛取,然後就正式落入輪迴了,就是根本無明落入枝末無明。
「長者聞已,驚入火宅。」也就是說,前面的長者見火是在三界的門內,是應化身,以智慧眼見到;這以下的見火是「在門外立」。而「聞有人言」,這是大悲願力的招感。這不太一樣。
【760】你在修六度功德的時候,為什麼這個果報你別貪愛?
丑二、頌捨几用車喻
那麼長者見火以後他採取什麼行動呢?
方宜救濟 令無燒害
告喻諸子 說眾患難惡鬼毒蟲 災火蔓延眾苦次第 相續不絕毒蛇蚖蝮 及諸夜叉鳩槃荼鬼 野干狐狗鵰鷲鴟梟 百足之屬飢渴惱急 甚可怖畏此苦難處 況復大火
這段經文是佛陀捨几,佛陀放棄了用大乘的圓頓法門來引導。大乘法門當然主要是華嚴時。華嚴時的修學,一個是勸導,一個是告誡。
我們看勸導門。勸導門就是佛陀「方宜救濟,令無燒害」。佛陀看到三界起火以後,他就要提出滅火之道。他一開始用最圓滿的方法,用大乘的圓頓止觀。也就是說,滅除三界的火、調伏我執,很簡單!直接發菩提心、修學六度。你心中有道法,你就沒有火。有些菩薩是這樣,他不用直接滅火,直接發菩提心,他那個我執就自然淡了。當然這有個前提,這個人的大乘善根要非常強。其實有些人他不直接跟煩惱對治,他修善,就直接可以滅惡,當然這是利根人。就是說,佛陀本來是想用大乘的圓頓止觀,直接發菩提心、修六度來滅火。這第一個,用六度的功德來勸諫。
第二個,告誡,「說眾患難」。就是說你在修六度功德的時候,你要怎麼樣呢?你不要貪愛這個六度的果報,你要有無所得心。告訴諸子,這三界,雖然說你修布施、持戒會讓你成就富貴身、尊貴身,但是這個果報你別貪愛,因為這個果報有過失。為什麼呢?「惡鬼毒蟲」,它有煩惱的過失。你貪愛三界的尊貴身,你變成大富長者、大國王的時候,你貪愛它,它讓你起煩惱。「得時多怖畏,失時懷憂惱」,你落入得失的貪瞋煩惱。這個煩惱不斷地活動就變成業障,「災火蔓延」,你就容易造生死業,最後就變成報障,就是「眾苦次第」。
最後,更可怕的是「相續不絕」。就是煩惱引生業力,業力引生果報,面對果報的時候你又起新的煩惱,就形成一種輪迴的力量。而且「毒蛇蚖蝮」— —你的貪瞋煩惱,跟心中的夜叉「鳩槃荼鬼」——邪知邪見,還有「野干狐狗」——貪愛的煩惱,跟各式各樣的「鵰鷲鴟梟」這種慢心,還有這種「百足之屬」,各種的煩惱,它們怎麼樣呢?互相作用。就是說,你本來是起貪煩惱,結果引生瞋煩惱,瞋煩惱引生高慢心,煩惱之間跟邪見之間還會交互作用。在煩惱跟邪見活動當中,你本身又沒有大乘的法食,所以「飢渴熱惱」,就「甚可怖畏」。
而且,這還是一種個人的火,個人的煩惱障、業障、報障。「況復大火?」
這個「況復大火」,古德解釋說,前面是講個人的業報,這以下大火是眾生的共業。比如說,一個家庭裡面哪一個人做事放逸、沒有章法,大家都要承受這個共業。社會也是這樣子。你看有些人,他對環境保護不在乎的,但是你環境保護不在乎,整個三界的災難起來的時候大家必須共同承當。就是共業所產生的叫大火,個人的叫小火。佛陀就是用這個方式來勸諫我們修習種種的功德,不要貪求果報。
【761】圓頓止觀為什麼對大乘善根薄弱的人沒有用?
這樣來滅火,看看有沒有效果。
諸子無知 雖聞父誨
猶故樂著 嬉戲不已
作為佛陀,當然會把他最好的東西送給兒子,由兒子來繼承,所以,佛陀把他自己所經歷的這種大乘圓頓的功德,直接把這個法傳給他的兒子。但是,「諸子無知」,三乘的弟子過去在兩萬億佛所的時候,曾經跟佛陀學過這些大乘法門,但是當佛陀離開以後,他們在三界不斷地打滾,我們知道,五濁障大不障小。在這個汙濁的環境裡面,對大乘的善根傷害是很大的,所以他們的大乘善根已經慢慢地退失,已經到了一種無知、薄弱的情況。所以,如果佛陀用這麼高深的,直接用無所得心來修六度,他怎麼樣呢?「猶故樂著,嬉戲不已。」他對三界的火沒有產生一種覺知的功能,還是一樣執著快樂的假相,對火還是沒有產生滅除的效果。
這個地方我們解釋一下,圓頓止觀為什麼對大乘善根薄弱的人沒有用?就是說,圓頓止觀的修法,簡單就四個字,就是「無住生心」,在無住的情況生起菩提心。這個無住是理觀,就是你一念安住真如本性,莫向外求,在無住的情況,內觀真如,外修六度。無住是沒有錯了,因為一旦向外求,你就落入了業力的陷阱。
在《楞嚴經》上這樣說,你向外追求,因果會報答你;但是因果報答你,你要付出代價。就是說,你要訴諸因果的報答,那你就要受因果的折磨。這很公平。就是我修了布施、我念佛,我應該有個回報。好,你想要回報,因果就回報你。但是,你讓因果來回報你,你就要付出代價,「有諸煩惱故,有諸業力故,有老病死故」,這個三界之火就會燒你。如果說,我在修的時候我是無所求,我只是「託彼依正,顯我自性」,我透過念佛、透過六度開顯自性的功德。就是我不求因果回報。恭喜你!真如就要回報你了。總之,你一定要有回報,就一定會有回報,要麼就因果回報你,要麼就是你的真如本性回報你。但是真如本性回報你的時候沒有過失,那叫做功德的顯現。
但是,這種思想一般人不容易接受,因為違背我們一般輪迴的習性。我們輪迴,為什麼?我們就有所得嘛。所以首先這個理觀就很難建立了,更不要說事修了。就是說,你努力地去修習一切的善法,但是請你不要求因果回報,真如會回報你。這種觀念要接受就很難,更何況事修!這個事修還要有因緣的抉擇,「應無所住」,還要「而生其心」。
我們講生心。按照華嚴的思想,這個生心是生菩提心。但是這個地方有問題,就是,你如果是根利遮輕、煩惱淡薄的人,直接發菩提心就可以了。但是如果你善根薄弱,煩惱又重,你不能直接發菩提心,不可以的,你要先發出離心。就是說,當我們是生長在一個平和、安定的環境,可以直接在無所得的心中「應無所住」而發菩提心。但是經過五濁惡世的時候,你就要先生出離心。
【762】既然我們觀一切法如夢如幻,三界果報也是如夢如幻,極樂世界也如夢如幻,那為什麼往生極樂世界呢?
有人問蕅益大師說,既然我們觀一切法唯心所現,一切法如夢如幻,那三界果報也是如夢如幻,極樂世界也如夢如幻,那你為什麼往生極樂世界呢?你應該是平等地面對娑婆跟極樂吧?蕅益大師說,不對!他說,無住生心這個「生心」要抉擇。無住雖然無所得,但是無所得中要有智慧判斷。他說這個三界之夢是惡夢者也、添夢者也。你這個是一個惡夢,而且你越輪迴越糊塗,障道。極樂世界是好夢者也、醒夢者也。
蕅益大師說,我們不能忽略了因緣的抉擇。他說,你晚上睡覺的時候都要找一個好的枕頭,否則你一個晚上就睡不安穩。就是說,我們睡覺雖然無所得,但是你起碼要求安穩。他說,你晚上睡覺的時候都要找一個適合的枕頭,對來生的規劃你怎麼能夠不取不捨呢?你怎麼會把你的生命丟到三界火宅而放棄淨土的功德呢?
這個地方就是說,如果我們今天訴諸大乘的圓頓止觀,不用改變環境、在三界歷練,對我們根鈍遮重的人來說是不適合的。對我們來說,我們的成佛之道不能一次到位,我們必須兩階段的修學,就是要先離開三界,再談成佛之道。這個就是為什麼當時不契機,就是因為三乘的諸子輪迴已久,大乘的善根已經退轉了,而且煩惱已經粗重了。在根鈍遮重的情況之下,法大機小。就是修學已經不是一次到位的成佛之道,而是兩階段式的成佛之道,一定要先權後實。
【763】你不能同時顯真又破妄,沒那個本事
寅二、用車 分三:卯一、頌擬宜三車;卯二、頌三車希有;卯三、頌適
子所願
「用車」當中有三段。
卯一、頌擬宜三車是時長者 而作是念諸子如此 益我愁惱今此舍宅 無一可樂而諸子等 耽湎嬉戲不受我教 將為火害即便思惟 設諸方便
這個長者透過這種圓頓的教法,他發覺沒有效果。因為諸子還是一樣耽著快樂遊戲,沒有出離心,雖然修六度,但是也容易被火所燒。所以佛陀就覺得說,這個應該兩階段,所以,「是時長者,而作是念:諸子如此」,就是如此的愚癡、大乘善根如此的薄弱,「益我愁惱」,實在是令我感到憂愁苦惱。如今這個三界之宅已經是怎麼樣?「無一可樂」,可以說是內憂外患,外有大火,內有煩惱邪見。「而諸子等」對這件事情卻不覺不知,「耽湎嬉戲」。就是對我們凡夫來說,我們沒有一個人看到火。外道還不錯,他們還看到火,還修禪定,想要逃離,而我們凡夫是根本不知道什麼是火。我們看到的就是財色名三個,三種的貪愛,所以沒辦法接受這種大乘的圓頓的引導,「將為火害」,來生終將因此而墮落。
所以佛陀怎麼樣呢?開始設諸方便,佛陀要把破妄跟顯真切開來,你不能同時顯真又破妄,沒那個本事。就是先專心地免除災難,然後再開顯自性的功德。就是先給三車,然後再給他大白牛車,就是用對接的方式。
【764】修學,一定是先對佛有信心,才能建立對法的信心
卯二、頌三車希有
告諸子等 我有種種珍玩之具 妙寶好車羊車鹿車 大牛之車今在門外 汝等出來吾為汝等 造作此車隨意所樂 可以遊戲
佛陀在講三車之前,先讚歎三乘的功德。
「告諸子等:我有種種珍玩之具,妙寶好車。」他說,諸位!你不就是要追求快樂嗎?我們今天為什麼不想離開三界火宅呢?佛陀不談高深的道理了,用另外一個快樂來取代三界的快樂。他說,我有一種更快樂的東西。什麼快樂呢?羊車、鹿車、牛車。這種快樂比你在三界裡面去貪求的財色名食睡的快樂更快樂,而且是沒有過失的快樂。
那這個快樂在哪裡呢?「今在門外」,我把羊車、鹿車、牛車這種遊戲的快樂,放在三界外等你們。只要「汝等出來,吾為汝等,造作此車」,我已經為你們準備好了。那麼你們乘此三種車,「隨意所樂,可以嬉戲」,你們可以隨心所欲地自在解脫,可以到處遊戲。而這種遊戲的快樂,是超過你在三界的快樂。
這個地方在說明佛陀善用眾生的希望。前面大乘佛法是要改變你的希望,就是你不能追求三界的快樂。說實在,我們很難一開始就落入無所得。因為長時間的輪迴,我們生生世世就是追求快樂,這養成一種堅固的習性。如果現在說你什麼都不能追求,那對他來說,這個法他沒有感覺。那你現在說,你要追求快樂,我有更好的快樂。那這個時候就怎麼樣?相應了。
但這個地方有一個經文值得我們注意,就是「吾為汝等,造作此車」。這個地方古德有一些發揮,我們說明一下。就是說,修行要靠自己,怎麼佛陀幫我們把車造好了呢?這個地方是表示一種作證,叫做作證。就是說,「此是苦,汝應知」,但是從「造作此車」,「此是苦,我已知」;乃至於「此是道,汝應修;此是道,我已修。此是滅,汝應證;此是滅,我已證」。這個地方就是說,佛陀以過來人的身分作證,這個苦集滅道我是走過來的,所以你們放心,這是一個可通達的道路。不是說佛陀把這個車造好,而是說這一個路是通達的,我已經走過來了。所以我們佛教修學,一定是先對佛有信心,才能夠建立對法的信心。佛一定是以過來人的身分來帶動我們。這就是「我為汝等,造作此車」,就是這個「車」我已經走過了,是這個意思。
【765】選擇法門成敗的關鍵,就是這個法跟你的根機要完全的相應
卯三、頌適子所願諸子聞說 如此諸車即時奔競 馳走而出到於空地 離諸苦難
前面佛陀先滿足眾生的需求。
我們為什麼離不開三界呢?雖然我們每一生在三界裡面可以說是受盡了折磨,老、病、死可以折磨我們,各式各樣的痛苦,但是我們對三界的果報還是很喜歡,因為在痛苦中有快樂。其實我們平心而論,這一輩子我們受的痛苦遠多於快樂。幾乎每一個人到了五十歲都會同意說生命是苦多樂少,每一個人都會同意。但是我們為了那一點快樂,我們會希望來生繼續追求。
所以佛陀就善用我們追求快樂的心態。好,你就是要追求快樂,那我給你一個更大的快樂。所以「諸子聞說,如此諸車」,這是聞慧。重點是怎麼樣?契機了。雖然這個法門不是很高深,沒有以無所得廣修六度那麼高深,但關鍵是相應了,所以他聽進去了,這句話他聽進去了。聽聞以後產生了信解,聞慧。「即時奔競」,開始產生了深入的修學,叫做思慧跟修慧。「馳走而出」,見道位,證得我空。他透過苦集滅道、無常無我的智慧,開始把這個「我」給放棄了,最後到於空地,到一個沒有火的地方,我空之地,「離諸苦難」。
「適子所願」,這段很重要!諸位!我們每一個人都會選擇自己的法門,成敗的關鍵就是這個法跟你的機要完全地配合。所以我們修行千萬不要好高騖遠,說你的根機是這樣,一定要找一個這樣的法門,然後你這個法門修起來卻一點感覺都沒有。那你就很難成就了,法大機小。
所以印光大師說,法門沒有高下,契機就是妙法。我們舉一個例子,就以淨土宗來說。其實我們看《阿彌陀經》,佛陀對極樂世界的功德講得很多,快樂的功德、解脫的功德、成佛功德,他講得很多元化,因為佛陀不知道你到底是哪一個契機。但是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把《無量壽經》跟《阿彌陀經》讀完以後,你要找一個你自己的淨土法門。比方說,有些人對衣食自然產生好樂,他一輩子為衣食奔忙,他覺得這個衣食自然能夠啟動我的好樂、讓我欣求極樂。好,你就把衣食自然拿過來。有些人覺得說,具足神通,我可以用神通去其他世界到處旅遊。你把你所喜歡的東西都整合起來,你自己要規劃出你自己心中的極樂世界。重點是讓你怎麼樣?欣求!我們最怕念佛人念到最後這個佛號完全沒有感覺。其實淨土宗天不怕地不怕,就怕你無所求。你問他念佛幹什麼?他不知道。就是這部車子前面沒有那隻牛在引導,他修行沒有一種意樂,沒有一種目標,那這個佛號就糟了,這個佛號沒有引導性。
諸位!三乘法門為什麼能夠讓諸子快速成就?因為剛好滿足他的意樂。修行,只有你自己能夠去決定自己的成敗,就是你要有自己的增上意樂,被動的就完全沒辦法了。所以他的成功來自於他的根機是這樣子的,他剛好找到一個能夠引導他產生意樂的法,這完全配合了。這很重要!我再講一次,千萬不要好高騖遠,找一個你完全沒有感覺的法來修學,你這個法修起來就沒有力量了。所以他那個成敗在這裡,就是三乘法門雖然不圓滿,但關鍵是「適子所願」,它能夠帶動他的精進,所以他成功了。
【766】為什麼佛陀說「我今快樂」?
丑三、頌等賜大車喻 分四:寅一、頌父見諸子免難歡喜喻;寅二、頌諸子索車喻;寅三、頌等賜諸子大車喻;寅四、頌諸子得車歡喜喻成功以後,我們看佛陀後半段怎麼做,看丑三的「頌等賜大車喻」。這個地方有四段。
寅一、頌父見諸子免難歡喜喻
長者見子 得出火宅住於四衢 坐師子座而自慶言 我今快樂此諸子等 生育甚難愚小無知 而入險宅多諸毒蟲 魑魅可畏大火猛燄 四面俱起而此諸子 貪著嬉戲我已救之 令得脫難是故諸人 我今快樂我們前面說過,契機是妙法,治病是良藥。三乘的諸子,佛陀施設了這種涅槃的快樂來引導他,結果相應了。相應以後就怎麼樣呢?可以說是「馳走而出,到於空地」。到於空地以後,我們看長者對這件事情他的反應怎麼樣?「長者見子,得出火宅。」終於離開了三界火宅了,住在這種四諦的道法當中。
這個時候長者是怎麼樣?「坐師子座。」我們前面說過,佛陀剛進入火宅的時候看到火燒,佛陀是在門外立,佛陀是站著,非常的怖畏,是很著急的。這個時候把他們諸子帶出火宅以後,佛陀是坐下來了。坐下以後,心中甚自慶幸,說,「我今快樂」,我現在的心情不再感到驚怖了,而是怎麼樣?非常快樂。為什麼呢?「此諸子等,生育甚難。」這個三乘的諸子,我對他們是生也難、育也難。什麼叫生呢?就是過去在兩萬億日月燈明佛當中,我不斷地栽培他們的善根,叫做生,過去以大乘的善根來生。第二個,今生以小乘的四諦法來教導,叫做育,讓他成熟。所以他的生跟育都甚難。
諸子因為「愚小無知」,根鈍遮重,「而入險宅」當中。在那裡「多諸毒蟲」,就是貪瞋煩惱;還有「魑魅可畏」,各式各樣的邪見;加上「大火猛燄」,眾生的共業互相地影響,所以說是身受心法四面起火。在起火當中諸子們完全不在乎這個火,他在乎的是心中的妄想,怎麼樣滿足心中五欲快樂的那個妄想。所以佛陀用另外一種快樂來引導他們,把他們帶出三界。今得脫離三界,「是故諸人」,得以免難,而我的內心感到快樂。
這個地方我們說明一下。照理說,施設三乘不是佛陀的本意。佛陀出世本來是要直接讓我們成佛的,按照佛陀的本意,他是不想走那麼多彎路的。所以,施設三乘對佛陀來說即便成功了,他應該是心情有所遺憾才對。就是說,佛陀本來給你更好的東西,結果你只得到次等的東西,按說佛陀應該是有所遺憾。
那麼為什麼佛陀說「我今快樂」?
他的理由就是這樣子,因為「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佛陀很清楚,這個人,我只要有辦法把他引導離開三界,後半段我一定會讓他對接的,一定可以的。所以古德說,為什麼佛陀說「我今快樂」呢?因為只要這個人入了聖位,他一定會相信真如的法門。除非你是凡夫,你聽《法華經》你不相信,你不知道「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其實,每一個法門一定要進入真如的,你不可能永遠心外求法,你不可能在真如之外創造一個空性,永遠住在心外的空性,沒有這回事情。
所以,雖然這些人沒有進入真如本性,沒有達到佛陀預設的目標,但是佛陀心裡有數,這些人已經跑不掉了,因為他走的路是「為實施權」。只要他入聖位,入空性,不管這個空是小乘的空,是心外求法、帶有法執的空,通通沒關係,佛陀一定會把他後半段對接過來。所以佛陀是非常有把握的,因為所有的因緣的施設都在佛陀的掌控當中,所以佛陀「我今快樂」。
【767】三乘的諸子從三界出去以後,為什麼只看到一片空地,沒有看到車?
寅二、頌諸子索車喻爾時諸子 知父安坐皆詣父所 而白父言願賜我等 三種寶車如前所許 諸子出來當以三車 隨汝所欲 今正是時 惟垂給與
諸子待佛陀創造一個涅槃寂靜樂的假相以後,就相應了,因為這種快樂是他們追求的,而且是沒有過失的、沒有火燒的快樂。但出來以後到了空地,結果他沒看到車,沒看到車就著急了。「知父安坐」,看到佛陀坐在師子座,心情很快樂,這些三乘的諸子就來到了佛陀面前說:「願賜我等,三種寶車,如前所許。」您老人家答應,說我們只要離開了三界這種有過失的快樂,您會給我們三種寶車,可以到處遊玩,創造更多的快樂。我們現在已經出來了,您老人家是不是要把您當初許下的諾言,這種羊車、鹿車、牛車賜給我們?讓我們能夠隨心所願,自在遊戲?而「今正是時,惟垂給與」,現在就是您給我們車的時候了。
我們看這段經文,可以看到兩件事情:
第一個,三乘的諸子出去以後,結果只看到一片空地,沒有看到車。這第一件事情。為什麼?因為佛法裡面的階位很多都是假名字,「但以假名字,引導於眾生」。比方說菩薩,你看十地菩薩,別教的菩薩,別教的十地全部是空位,有位無人。諸位你想想看,哪一個人證得初地還是別教,還沒有入真如本性?不可能!所以別教的十地只是一個假名字。你一旦入了初地,你一定入真如本性,一定入圓教了。所以十地的位次是假名,二乘的涅槃也是假名。世界上沒有那種偏空的涅槃,說你進去以後沒有色受想行識,沒有感受,沒有想法,灰身泯智,世界上沒有這個東西。那為什麼有呢?「但以假名字,引導於眾生。」我是讓你免除災難用的。這第一個,諸子出去以後只看到一片的空地。
第二個,內心著急了。諸子跑出去以後,我們看長者的內心是「我今快樂」,坐在師子座上非常的安詳快樂,但是諸子是非常著急,他趕快要索車了。他經過阿羅漢,四生成就,第一生中栽培善根,第二生善根增長,第三生善根成熟,第四生出家,煩惱脫落。阿羅漢,小乘四諦法,最快四生。經過四生的修學,他覺得說,你應該給我涅槃了,所以他是非常著急了,趕快要入涅槃了。但是,佛陀把他們帶出去以後,他看不到涅槃。所以這個時候,我們看佛陀給他什麼東西,看寅三的「頌等賜諸子大車喻」。
【768】離開三界以後,你要修什麼?
寅三、頌等賜諸子大車喻
長者大富 庫藏眾多金銀琉璃 硨磲瑪瑙以眾寶物 造諸大車
這是一個總標。佛陀本來是要給他們羊車、鹿車、牛車,在空性裡面到處遊玩,在空性的寂靜當中創造快樂。但是羊車、鹿車、牛車呢,畢竟是一個很單薄的車子。佛陀是給他什麼呢?「長者大富,庫藏眾多。」這個諸子的父親是一個大富長者,他的庫房裡面有很多的珍寶,所以他就用各式各樣的珍寶,用各式各樣的波羅蜜,「金銀琉璃,硨磲瑪瑙」,創造一個廣大的車子。這是總標。
我們看別釋。別釋裡面把車具跟大白牛分開來,先把這個事修跟理觀分開來。
先看車具,就是這個大白牛車的車具。
莊校嚴飾 周匝欄楯四面懸鈴 金繩交絡真珠羅網 張施其上
金華諸瓔 處處垂下眾綵雜飾 周匝圍繞柔軟繒纊 以為茵蓐
上妙細㲲 價值千億 鮮白淨潔 以覆其上
一般「大白牛車」我們都是分開講。先講車上的資具,就是講事修,六度的事修;再講理觀,就是這個大白牛。看事修。
「莊校嚴飾。」離開三界以後,沒有人再去管五蘊了,沒有人觀察不淨、苦、無常、無我,那是你的過去了。你現在要修什麼車呢?修六度萬行之車,就是廣修六度,成就六波羅蜜的功德,就是「莊校嚴飾」,用六度的妙因成就這種莊嚴的妙果。
第二個,「周匝欄楯」。大白牛車,在修善法的時候它自然產生一種欄杆的保護。這個欄杆保護就是陀羅尼,它能夠攝持善法不失,遮止惡法而不起,它能夠主動地滅惡生善。也就是說,一旦悟入真如本性以後,它那種離相的清淨的力量,無所得心自然現起,它能夠滅惡生善。
「四面懸鈴。」四面懸鈴就是說法,成就四無礙,就像鈴聲一樣的音聲美妙。
「金繩交絡。」這個應該是在後面,要先講「真珠羅網」。「真珠羅網,張施其上。」這是整個大白牛車最關鍵的,就是寶蓋。我們看車子,最重要就是上面那個寶蓋。這個寶蓋就是菩薩的四無量心,慈悲喜捨,他的願力,六度的推動者。其實,我們離開三界心量是狹隘的,大部分都是為了自己,很少人說我為了要讓一切眾生都得度而往生極樂世界。所以我們一般來說離開三界都是為了離開痛苦,以自身為考量。但是你離開三界、悟入真如本性以後,你的心態不一樣,你變成真珠羅網。就是這個網互含互攝,就是慈悲喜捨四無量心。
這個四無量心,只有慈悲喜捨是不夠的,只有發心不夠,還要有願力,用黃金的繩子把這個寶蓋給綁好,遇到大風吹它不會吹倒。就是以四弘誓願來堅固我們的慈悲喜捨四無量心。這個「金繩交絡」就是把這個寶蓋綁好。
「金華諸瓔,處處垂下。眾綵雜飾,周匝圍繞。」金色的華跟種種的瓔珞是比喻四攝法。我們前面是為了自利而離開三界,離開三界以後變成利他為主了。因為你面對的不是離開痛苦,你開始創造功德了,用四攝法。還有種種的綵,這個「綵」就是有顏色的絲織品。各式各樣彩色的絲織品,垂在這個寶蓋的四周,垂下來,就像幡一樣,就表示一心真如所起的利他方便。這個綵就是利他方便。這個「金華諸瓔」是四攝法。
「柔軟繒纊,以為茵蓐,上妙細㲲,價值千億,鮮白淨潔,以覆其上。」這個是菩薩休息的地方。就是我們前面說過,它的這個車子的中間有很多柔軟的繒纊(繒就是五色的絲織品,纊就是彩色的棉布),來當作坐墊。在這個墊子上面有什麼呢?有上妙的細㲲,這個㲲就是白色的絲織布,特別的精緻,價值千億,顏色是白色的,來覆蓋這個墊子的上面。這個白色的細㲲表示無分別智。菩薩修學六度的時候,面對無量的眾生,他有時候疲累,所以他要入無分別智的這個真如三昧稍作休息。也就是說,他從前面的有所得,離開了三界而追求涅槃快樂,到了三界以外就進入無所得來廣修六度。
【769】為什麼整個大白牛車最關鍵的就是那一隻牛?
我們看這部車。
有大白牛 肥壯多力
形體姝好 以駕寶車多諸儐從 而侍衛之以是妙車 等賜諸子
整個大白牛車,最關鍵的就是那一隻牛。就是說,你修六度也好,修各式各樣的四攝法也好,目的都是開顯自性的功德,所以在整個真如的修法裡面是不向外求的。不向外求,他憑的是什麼呢?憑的就是那種一心三觀的中道智慧,就是那一隻牛,那個引導者。
這隻牛,「肥壯多力」。肥壯多力指的是,大乘的五根能生諸善,五力能夠摧破諸惡,他能夠從這個地方來滅惡生善。「形體姝好」,這個形體姝好指的是一念心性具足萬德,它以具足無量的功德來駕馭這個寶車。而且「多諸儐從,而侍衛之」,有各式各樣的方便波羅蜜。結論,「以是妙車,等賜諸子」。
這段經文的大意是這樣子,就是說,諸位!我們離開三界,強調的是個人化,沒有標準答案。你為了神通廣大而求生淨土,成功了;有些人是為了壽命久遠,他覺得經常輪迴讓我沒有安全感,我什麼都不為,我就為了壽命久遠往生,也可以。就是方便有多門,離開三界有無量的理由。所以諸位!解脫道是個人化的,因為他面對的是五蘊,你有你的五蘊,總之怎麼樣啟動你的想蘊,讓你的想蘊產生意樂,對你就是妙法。
但是諸位!你離開三界以後,那就不是五蘊了,那就是回家了,你面對的東西就所有都一樣了,叫做「等賜大車」。這段經文最關鍵的就是那個「等賜」,就是說你就不能再迴避真如的問題了。佛陀剛開始可以滿足你的需求,從你的五蘊裡面找到你要的東西讓你出來。比方說我們今天求生淨土,各有各的理由:我為了身相莊嚴而往生,我為了能夠親近諸佛,我不要在娑婆世界老是看到佛像,我要看到真正的佛。沒關係,什麼理由都沒關係,只要你能夠往生,對你就是妙法。
所以離開三界是差別相的。但是諸位!你到了極樂世界,我跟你保證,跟你心中現在想像的會完全不一樣。那完全是唯心所現的,那是一種內心的世界,但是一定會比你現在想像的更好。為什麼佛陀說,我雖然用方便法門把你們帶出來,我不虛妄?因為以重奪輕,因為我給你更好的東西。但是,如果佛陀現在把極樂世界的真實相告訴你,你可能就不想去了,因為它不能激發你現在的需求。
佛陀在攝受眾生的時候他講兩番話。他對於三界的根鈍遮重的眾生講的是一套,重點是要讓你喜歡,要有意樂。但是你一離開三界以後,你是個大人了,佛陀就把方便拿開了,你要面對的是真如本性,那是另外一個境界。
所以,離開三界是差別法,開出三乘;進入了界外,那就是等賜大車,不管你過去是怎麼回事。你說你過去喜歡布施,他過去喜歡持戒;你因為布施而學佛,他因為持戒而學佛,那個都沒關係,那個是你的過去。不管你來自何方,離開三界以後到了極樂世界,你面對的東西只有一個,就是「如」,怎麼樣去開顯你自性的功德。所以到了外面,世界上只有一部車,就這一部車,就是大白牛車。
就是說,我們是活在因緣所生法,結果我們操作錯誤,落入火宅。真如本性是我們的家,但是我們從因緣要回家有困難,因為你回不了家,這個境界太高了。所以佛陀在因緣跟真如中間放了一個休息站,叫做空性,我空的真理。那麼從因緣回到我空,叫做「方便有多門」,各憑本事。你修淨土,他修四念處,都沒關係,只要你相應,不管過程,只要讓你相應。到了空性以後,要走後半段,對不起,「歸元無二路」,我不管你過去是怎麼想的,你現在只能面對真如,沒有其他的車子,就這部車了。所以,解脫道是多元化的,菩提道是一條路,是這個概念,叫做「會三歸一」。
我們看總結。
諸子是時 歡喜踊躍乘是寶車 遊於四方嬉戲快樂 自在無礙
諸子本來要的是三車,他要的是涅槃寂靜樂。他當初在三界裡面為什麼要減少飲食、減少睡眠,放棄所有的追求?是因為他喜歡涅槃寂靜樂。但是他出來以後,沒有涅槃寂靜樂這個東西,那他們會感到失望嗎?不會!
「諸子是時」,因為他們已經變成大人了,他們的眼界開闊了,「歡喜踊躍」,他不但沒有失望,反而更加的高興,因為他得到更好的東西。「乘是寶車,遊於四方」,依止這個一念心性的寶車,在四諦,在四方當中到處遊玩,經歷了所謂的菩薩的四十一個階位,「嬉戲快樂,自在無礙」,享受常樂我淨的四種功德。我們從《法華經》這段譬喻,可以看得出來佛陀一代時教是怎麼規劃的,就是先免除災難,再等賜大車,就這一個過程。
迴向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塗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淨土教觀學苑 版權所有
歡迎各方免費流通,若有轉載請注明出處。請勿用於商業盈利。
Copyright © masterchingch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官方網址:http://www.masterchingche.org/信箱:info@masterchingche.org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c/淨土教觀學苑
【Facebook】https://m.facebook.com/www.masterchingche.or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