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四大菩薩 (無限的慈悲—觀世音菩薩)

四大菩薩 (無限的慈悲—觀世音菩薩)   文珠法師講述 一九九二年十二月廿七日於香港九龍政府文化中心   一、慈悲的意義 二、慈悲的類別 三、慈悲的重要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聖號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性別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本跡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道場...

2022年1月11日 星期二

淨界法師宣講《妙法蓮華經》講記 050(視頻連結)

淨土教觀學苑 http://www.masterchingche.org/zh-tw

youtube視頻連結 : https://reurl.cc/aN2WlQ

目錄
【782】 在三界的修習叫做分秒必爭,就是你必須想辦法在墮落三惡道之前出來
【783】 到了三界以外,我們第一件事情,回到生命的原始點
【784】 修學為什麼不能一直停留在修善法、修空性上?
【785】 為什麼這個就是最好的車子,所有的成佛都是從這邊開始?
【786】 一旦要步入成佛之道,你第一件事情,找到成佛的正因,就是一念的離相清淨心,這是關鍵!
【787】 佛陀一開始沒有告訴我們,原來我們的心是清淨的、是具足的,而是以一個我空的假相、涅槃的假相來引導我們,那這樣子佛陀到底有沒有虛妄,有沒有說妄語?
【788】 佛陀的平等是契機式的平等,對你是好的,就是平等
【789】 生命會有痛苦,表示這個東西業力說了算,不是我們說了算
【790】 我們為什麼會痛苦,怎麼就落入生死輪迴,佛菩薩怎麼就不會生死輪迴?
【791】 如何滅除我們心中的愛取?
【792】 苦諦是一個關鍵
【793】 用我空觀破除了我執,為什麼說還沒有得到大乘的解脫?
【794】 平等的意思就是說,對你來說什麼情況比較好,那就是平等
【795】 接受《法華經》的,只有哪兩種人?
【796】 可以直接跟哪兩種人講一佛乘的實相(一)?
【797】 可以直接跟哪兩種人講一佛乘的實相(二)?
【798】 舍利弗尊者是聲聞人裡面第一個開悟的,他怎麼開悟的,諸位知道嗎?
【799】 佛陀講出六種人,不能為他宣說《法華經》


【782】在三界的修習叫做分秒必爭,就是你必須想辦法在墮落三惡道之前出來

請大家打開講義一百零二面。
這一段重頌的「合法」,主要講到佛陀解決三界火宅的方法是「捨几用車」,佛陀放棄了中道的實相而強調我空的真理,因為眾生的根機,很難在空跟有無礙的情況之下來了生脫死。因為一個執著心重的人,他要麼著有,要麼著空,你跟他講不取不捨這種中道平衡,對他是很困難的,根機不夠。根機不夠,寧可著在我空,雖然不圓滿,但起碼能夠了生死。所以我們說過,一開始不用要求圓滿,契機是妙法,治病是良藥。就是你在什麼位置,你先知道自己現在需要什麼。所以佛陀放棄了圓滿的茶几,而用三乘的方便,就是要趕快把這些三乘諸子帶離三界,因為時間緊迫。
所以,在三界的修習叫做分秒必爭,你必須想辦法在墮落三惡道之前出來。這樣講就簡單了。如果你一墮落三惡道,那就非常麻煩了。因為我們好不容易聽聞佛法,栽培各式各樣的善根,一到三惡道去,面目全非,重新整頓要花很多時間。所以針對整個三界的果報,必須快!我們必須要在墮落三惡道之前就趕快跳脫三界,最好是今生跳脫三界,佛陀的意思是越快越好。所以佛陀必須要「治亂世,用重典」,佛陀捨棄了中道實相,專講我空的智慧,而且強調苦諦,強調苦諦就是讓這個速度加快。厭離!

【783】到了三界以外,我們第一件事情,回到生命的原始點

出來以後,我們說過,到了界外,你不能老是施設方便,你要開始怎麼樣?回歸到正途,回到真如本性。你要面對你本來面目了,你不能老是要糖果吃了。所以,佛陀一開始是安立了一個涅槃寂靜,到最後佛陀給的是一心真如。就是說,涅槃寂靜是不存在的東西,「但以假名字,引導於眾生」。我們希望追求一種快樂的感受,快樂感受有過失;佛陀告訴你一種沒有過失的快樂,叫做涅槃寂靜樂,大家就有興趣了。但是佛陀到最後說,涅槃寂靜樂是唯心所現的一個假相,佛陀要給你常、樂、我、淨,更好的東西。所以到了「會權入實」,入這個實法的時候,我們每一個人就要開始面對我們的真實面貌了。真實面貌就是所謂的一心真如。

【784】修學為什麼不能一直停留在修善法、修空性上?

我們剛開始修學是有所住。佛陀先講業果,所以我們一開始以善業為住。你看人天種性的人是歡喜善法,他善法越多越好,他做什麼事都想這件事情是不是個善法。他用善法來當作他修學的最高目標,只要是善法,只要能讓他來生得到快樂,他什麼事都肯做。但是這樣子有什麼缺點呢?自我設限,你把你的生命設定在善惡的業果。雖然是「饒汝千般快樂」,但「無常終是到來」,所以你就以善惡的業果把自己給框住了。人天種性是這樣子,以善法為住。

這種人天種性慢慢進步以後,佛陀講到空性,以空性為住。這好一點了,至少他能了生死了。他看到什麼事,就講「諸行無常、諸法無我」。你給我一個皇帝做,你給我大富長者做,我用無常的觀來觀察這種東西,「無常故苦,苦即無我」,這個快樂果報是不能掌控的。所以,以善法為住就是生死輪迴;以空性為住,達到出世的解脫,但是缺乏功德妙用。
所以我們一開始是先有所住,以空性為住而離開三界,就是法執嘛。法執好過我執,至少你執著的是一個清淨法。但是,諸位!你離開三界就不能這樣子了,你不能老是要求佛陀給你方便。這個時候我們應該怎麼樣?迴光返照,正念真如。我們要好好地冷靜下來,向內看一看:你從什麼地方來——生命的本來面目。所以到了三界以外,開始要成就無量的波羅蜜的時候,第一件事情,回到生命的原始點。就是把這些方便的法,善惡的業果、空性的這些法,全部撥開來。

【785】為什麼這個就是最好的車子,所有的成佛都是從這邊開始

禪宗二祖慧可大師見初祖,慧可大師講一句話:弟子心不安,請和尚安心。初祖說:將心來,吾與汝安!說你那個心不安穩,不安穩的心在哪裡呢?迴光返照,覓心了不可得!三祖遇到二祖,那個時候三祖身體很多病痛,說我乞求向和尚懺罪。二祖說:將罪來,吾與汝懺!你把罪找出來,我就讓你懺。三祖迴光返照,覓罪了不可得。二祖說,我已經幫你懺罪了。四祖遇到三祖也是這個概念,說我要乞求解脫法門。三祖說,誰綁住你了?結果一迴光返照,覓之了不可得。

就是說,我們一開始是需要方便,我們需要佛陀安一個法,讓我住在這個法,把我帶離三界,把我帶離罪業,把我帶離三惡道。但是我們總有一天要開始面對自己,我們的本來面目原來是「清淨本然,周徧法界」。其實我們向外追求的東西都是一個過程,「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自具足」,這個就是最好的車子,所有的成佛都是從這邊開始的。

【786】一旦要步入成佛之道,你第一件事情,找到成佛的正因,就是一念的離相清淨心,這是關鍵!

當然,我們剛開始不能接受,那必須要佛陀創造一個涅槃的假相,創造一個我空的法,來帶離三界。但是,離開三界以後,我們開始要面對真實的自己,就是所謂的正因佛性。這個就是《楞嚴經》說的圓滿的因地,成佛的因地。你只要沒有面對自己,嚴格來說,你還沒有在成就佛陀的資糧,還沒有。就是說,你要煮飯,你不是馬上去燒東西,你要找到米。你沒有找米,你用沙去煮飯,你一天到晚修空性,你修它三大阿僧祇劫,你還是空性。空性不能成佛,空性可以讓你解脫。所以,你一旦要步入成佛之道,第一件事情,找到成佛的正因,就是清淨心,一念的離相清淨心,這是關鍵!所以,為什麼說「是乘微妙,清淨第一,於諸世間,為無有上」?就是這個概念。就是佛陀先創造方便,想辦法先把你從三界拉出來;拉出來以後,我們開始面對眾生本具、諸佛所證的一念心性,就是大白牛車的問題了。

【787】佛陀一開始沒有告訴我們,原來我們的心是清淨的、是具足的,而是以一個我空的假相、涅槃的假相來引導我們,那這樣子佛陀到底有沒有虛妄,有沒有說妄語?

丑四、頌合佛言不虛 分二:寅一、總標不虛章門;寅二、別明不虛之義

我們看最後的總結。那麼這樣子講,佛陀一開始沒有講真話,沒有告訴我們,原來我們的心是清淨的、是具足的,而捏造一個我空的假相、涅槃的假相來引導我們,那這樣子佛陀到底有沒有虛妄,有沒有說妄語?這個地方值得我們探討。
頌合佛言不虛,意思就是佛陀是不虛妄的。它的理由有兩段。

寅一、總標不虛章門告舍利弗 汝諸人等皆是吾子 我則是父汝等累劫 眾苦所燒我皆濟拔 令出三界
佛陀說,「汝諸子等」,你們三乘的佛弟子,都是我多生多劫慢慢慢慢、點點滴滴,示現作你們的師父,示現作你們的兄弟姐妹,來教育你們,你們的善根都是我給的。所以佛陀是我們的法身父母。儘管我們多生多劫以來,「眾苦所燒」,為這個生老病死的業報身所燒,但佛陀總是不離不棄,多次地示現人間,用種種的方便來救拔我們離開三界。這個是說明父子情深,方便救拔。
看第二段。

我雖先說 汝等滅度但盡生死 而實不滅今所應作 唯佛智慧
障礙既除,佛陀必須要「會權入實」了。我雖然前面說「汝等滅度」(三乘的諸子在三界裡面遊戲,追求快樂,所以佛陀不得不創造另外一種快樂,一種沒有過失的快樂來引導我們,所以這個叫做滅度,一種沒有過失的寂靜快樂),但是這種快樂其實只是「但盡生死」,它不是真正的圓滿的滅度。「今所應作,唯佛智慧。」我的目的只是把你從生死裡面帶出來。你已經離開了這個三界的生死,你就不應該再要求佛陀一天到晚給你蛋糕吃、給你糖果吃、給你方便,你要面對的是真實的智慧了,你要面對你自己內心深處的那個真實智慧。
古德說這段經文跟前面的三段是不太一樣。我們說過,前面的三段說明「不虛」,偏重在法。佛陀答應給你三車,結果給你一個更好的大白牛車。所以這一比較,大白牛車比三車還高貴,所以「以重奪輕故不虛」。
前面的不虛偏重在所給予的功德之法,這個地方的不虛偏重在佛陀內心的平等。這個地方佛陀訴諸感情,父子情深。作為一個父親,我怎麼可能對大兒子比較好、對小兒子不好?不可能!哦,你是菩薩,你是長子,我給你大白牛車;那你是二乘人,你是庶子,你是次子,小兒子,我給你羊車、鹿車?不可能!所以,這個地方佛陀的平等不是約法安立平等,是約心。就是說,「三界眾生,皆是吾子,我則是父」。

所以,這個地方的經文強調不虛是訴諸父子的情感。父子情深,所以內心是平等的,是這個概念。


【788】佛陀的平等是契機式的平等,對你是好的,就是平等

寅二、別明不虛之義 卯一、明皆是佛子理應平等;卯二、明不能受大乃說三乘;卯三、明後若堪受還與大法

我們看寅二的「別明不虛之義」。
這個平等是怎麼一個平等法呢?佛陀的平等,跟我們說的齊頭式的平等不一樣。佛陀的平等是契機式的平等,就是說,對你是好的,就是平等。

卯一、明皆是佛子理應平等
若有菩薩 於是眾中能一心聽 諸佛實法諸佛世尊 雖以方便所化眾生 皆是菩薩
如果我們具足大乘善根,一開始就能夠接受中道實相,能夠同時離一切相、即一切法,能夠同時深入三界的果報又不貪染三界……如果我們有這個本事,佛陀當然會說諸佛實法,一定會跟我們講說稱性起修:你既然有這個根機,那你也不要離開三界了,你直接修《華嚴經》,直接修菩提心,修六度法門。什麼叫成佛之道?三界就是你成佛之道!那麼佛陀直接講真實話,就不跟你講方便了。對我們根性夠的人是這樣子的,所謂「諸佛世尊,雖以方便,所化眾生,皆是菩薩」。其實所有的都是菩薩道,只是說你的菩薩道是後半段的菩薩道,還是前半段就走菩薩道。這個地方是說,佛陀的平等就是內心是平等,但是要落實到教育那就要看根機了。你如果是這種根機,那當然佛陀直接講大乘法,那就不要再跟你講什麼我空法空了,直接講一念心性稱性起修了。這第一個。
那如果我們沒辦法接受呢?看第二個。


【789】生命會有痛苦,表示這個東西業力說了算,不是我們說了算

卯二、明不能受大乃說三乘
若人小智 深著愛欲為此等故 說於苦諦眾生心喜 得未曾有佛說苦諦 真實無異
假設我們的智慧善根,特別大乘的善根薄弱,根鈍而且是遮重,貪愛的煩惱又特別重,根鈍遮重的情況下,為此等眾生說於苦諦。貪愛心重的人,一旦涉入到三界的菩薩道,可能會貪求三界快樂的果報,所以這個地方佛陀就不能講中道實相了,就講苦諦,強調三界的過失。說三界的快樂是無常的,是不可掌控的,所以無常故苦。誰願意得到一個不安穩的東西呢?這個不安穩就是痛苦,既然痛苦,表示生命不可掌控。你如果能夠掌控生命,你會讓自己死掉嗎?不可能。你如果能夠掌控生命,那生命就不應該有死亡的問題、生病的問題了。所以無常故苦,苦即無我。生命會有痛苦,表示這個東西業力說了算,不是我們說了算。
這個苦諦對我們來說相應,「眾生心喜」,契機就心喜,就感到受益,「得未曾有」。所以,「佛說苦諦,真實不虛」,的確是個痛苦。佛陀說方便,其實也合乎事實。這是第一個。

【790】我們為什麼會痛苦,怎麼就落入生死輪迴,佛菩薩怎麼就不會生死輪迴?

若有眾生 不知苦本深著苦因 不能暫捨為是等故 方便說道諸苦所因 貪欲為本
我們知道痛苦以後要找原因。我們為什麼會痛苦,我們怎麼就落入生死輪迴?那佛菩薩怎麼就不會生死輪迴呢?

「若有眾生,不知苦本,深著苦因」,所以就貪著三界的快樂跟執著,「不能暫捨,為是等故,方便說道,諸苦所因,貪欲為本」。
輪迴的根本就是愛取。對於快樂的果報,產生貪愛也就算了,我們還產生堅固的執取,去掌控它,從今生來講叫做主宰,對來生叫做期待,我們對來生有一種快樂的期待。對今生的快樂有一種主宰性,對來生有期待性,這個就是生死的根本,這種心態就是生死的根本。所以先講苦果,再講苦因。

【791】如何滅除我們心中的愛取?

那怎麼辦呢?當然就要滅除苦因了。
什麼叫做滅諦?我們看下一段。

若滅貪欲 無所依止滅盡諸苦 名第三諦
佛陀的重點在滅除我們心中的愛取,就是以無常、無我的智慧——無常故苦、苦即無我,把我愛執那個「我」拔掉,你不要看到什麼東西都跟「我」連接。這樣子這個「我」被破壞以後,三界的果報就沒有依止處了,「滅盡諸苦,名第三諦」。就是滅諦。
前面是苦諦、集諦,這是滅諦。滅諦就是修無常、無我的智慧,來斷除我們對貪愛的相續。
這就是最後一段。為滅諦故 修行於道離諸苦縛 名得解脫
那麼最後的解脫,什麼叫解脫呢?「為滅諦故」,為了成就涅槃的緣故,修行這個無常、無我的道,就是智慧,所以離開三界的果報,這個就是所謂的解脫。其實與其說我們從痛苦的果報解脫出來,倒不如說從我們心中的妄想解脫出來。

【792】苦諦是一個關鍵

這個地方強調的就是苦集滅道。其實苦集滅道分成兩塊,苦諦是一個關鍵。就是說,生命的改變,你要先瞭解自己。就是當我們知道我們生命的現象是痛苦的,我們才會產生改變。
比方說,往生極樂世界。你為什麼往生極樂世界呢?很多人說這裡就是極樂世界,但蕅益大師不同意。他說三界是讓你墮落的地方,極樂世界是一個好夢的地方。就是說,我們今天要離開三界的果報,首先要告訴自己為什麼要離開,所以你要知道三界的果報是痛苦的。這個痛苦包括諸天的快樂,因為這種快樂是無常的,是不可掌控的,所以首先瞭解生命的現象,第二個才是真正地學習正確的方法。這兩個重點,苦諦是一個,出離心;第二個,集諦、道諦跟滅諦就是一個方法,就是無常、無我的方法。

【793】用我空觀破除了我執,為什麼說還沒有得到大乘的解脫?

卯三、明後若堪受還與大法

是人於何 而得解脫但離虛妄 名為解脫其實未得 一切解脫佛說是人 未實滅度
「是人於何,而得解脫?」前面說過,三界的解脫,這個解脫是怎麼安立的?它只是遠離虛妄,就是破妄。我們在三界裡面,本來三界沒有錯。你看聖人他要廣度眾生,要積功累德,他也是來到三界,他怎麼就沒有生死呢?他怎麼就沒有起火呢?我們自己捏造一個我執的掌控,所以佛陀用我空觀破除我執,從這個地方安立解脫。是遠離我們心中的一種我執的妄想,這個叫解脫。其實,從成佛之道來說,我們自性的功德還沒有真正地開顯,所以從菩提道的角度,還沒有得到大乘的解脫。所以「佛說是人,未實滅度」,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794】平等的意思就是說,對你來說什麼情況比較好,那就是平等

我們看最後一段。斯人未得 無上道故我意不欲 令至滅度我為法王 於法自在安隱眾生 故現於世
這些二乘的諸子,透過無常、無我的智慧離開了三界,但是沒有成就無上菩提道。作為佛陀,我們前面說過,佛陀的心是平等的,佛陀不可能忍心把二乘人永遠放在偏空涅槃,不可能的。我不可能讓你永遠活在偏空涅槃。為什麼呢?因為我作為一個法王,「於法自在」,佛陀有無量的波羅蜜,無量的功德莊嚴,我只是為了安穩眾生而出現世間。

這個地方經文是說佛陀的不虛、佛陀的平等。並不是說,我是父親,我給你們每一個都一樣的東西才叫平等。這個不是平等。平等的意思是說,對你來說什麼情況比較好,那就是平等。當我們的善根夠的時候,佛陀直接講一佛乘,那你就不要離開三界了,也不要往生極樂世界了。你有這個本事接受中道實相,你在三界操作的時候,真的做到「猶如蓮華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那恭喜你!那你四聖諦也不要修了,你直接發菩提心修六度。
當然,我們如果做不到這一點,那佛陀必須要一步一步,先知苦、斷集、慕滅、修道,先離開三界,然後再講真實的一佛乘的思想。這個地方就是說,「我為法王,於法自在,安隱眾生,故現於世」,先得安穩,再求自在,這個是佛陀的態度。所以從佛陀的發心來說,是平等的。
那麼到這個地方,等於是整個〈譬喻品〉的內容都結束了。


【795】接受《法華經》的,只有哪兩種人?

辛三、勸信流通 分二:壬一、總標;壬二、別釋
我們看辛三的勸信流通。這最後一科,對本經的所謂的「會權入實」的妙法,做一個勸信流通。這個地方有兩段。
壬一、總標

汝舍利弗 我此法印為欲利益 世間故說在所遊方 勿妄宣傳
佛告舍利弗說:「我此法印,為欲利益,世間故說。」佛陀說一佛乘的法印中道實相,在《法華經》直接開展出來眾生本具、諸佛所證的一佛乘的思想,是為了利益一切世間而宣說的。佛陀就提醒所有的菩薩,在未來世中遊化四方,要弘傳本經,一定要注意觀機逗教,不能夠隨便地來弘傳《法華經》。我們解釋一下。
其實《法華經》,除非你善根很強,初學者真的不適合。初學者你應該去學四諦法門,去學十二因緣等等。弘傳《法華經》有一個條件,就是你根機要利。你可以有煩惱,沒關係,你可以根利遮重或者根利遮輕,都可以。接受《法華經》只有兩種人:
第一個,根利遮輕。根利遮輕的人他就是怎麼樣?他不要權法。這說明什麼?蕅益大師說,根利遮輕是在淨土中直接修《華嚴經》的人。他為什麼招感淨土呢?他煩惱淡薄嘛!所以他直接就修《華嚴經》,他不需要權法,直接修實法。

第二種人,就是我們這種,根利遮重,善根強但是煩惱也重。所以我們必須怎麼樣?有實法、有權法,要權實操作。就是站在一念心性的角度,面對如夢如幻的生死,修如夢如幻的我空觀,來調伏生死,往生淨土。還是要假借權法,就是根利遮重。
但是,前提都要善根強。如果善根不夠,他要麼不信,要麼謬解,那麼後果不堪設想,後面他可能產生毀謗。所以,我們在弘傳《法華經》,佛陀特別提醒,弘法利生(我再講一次),不一定要馬上告訴眾生真話,重點是他能不能接受。你說,我告訴他真如本性本來本具,這沒有錯啊。這不是錯不錯的問題,對他沒有好處,這個法是不能說的。弘法的目的只有一個,是利益眾生。所以「為欲利益,世間故說」。
權法的法印叫做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這個沒什麼禁忌,「無常故苦,苦即無我」,趨向涅槃寂靜這種法,你跟誰講都可以。但是一佛乘的法甚深微妙,如果他產生錯解,產生不信,產生毀謗,那叫做斷佛種,那這個問題就嚴重了。因為它是不思議境,你根機不夠,那你就先學三法印,這個一實相印先不要學。是這個概念。

【796】可以直接跟哪兩種人講一佛乘的實相(一)?

壬二、別釋 分二:癸一、釋可說不可說;癸二、釋可通不可通那麼什麼情況可說,什麼情況不可說呢?佛陀列出個標準。
若有聞者 隨喜頂受
當知是人 阿惟越致
佛陀這個地方的意思,他講出兩個重點,有兩種人你可以直接跟他講一佛乘的實相,「正直捨方便,但說無上道」。第一個,他有智慧的善根;第二個,他智慧善根不夠,但是他對佛陀的信心十足,他靠信。這兩種其中一種,要麼有信心,要麼有智慧。
我們先看智慧。第一個,這種人現生的善根是不退的。

「若有聞者,隨喜頂受,當知是人,阿惟越致。」如果有人聽了《法華經》以後,知道一佛乘的思想,知道我們眾生本具的一念心性就是大白牛車,他怎麼樣呢?隨喜讚歎,恭敬受持。那這個人就不簡單了,那就不退轉了。
當然,不退轉有兩種:一種是功德不退轉,一種是善根不退轉。功德不退轉就比較高了,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那他是聖人的境界。我們一般對《法華經》的不退轉,是善根不退,就是過去生有聞思的智慧,產生信解,這個善根是不退的。所以這個地方就我們凡夫來說,偏重在善根不退。聖人聽聞《法華經》能夠接受,那叫一個功德不退。第一個善根不退,約的現生。

第二個約的過去。看第二段。若有信受 此經法者
是人已曾 見過去佛恭敬供養 亦聞是法
如果有一個人,第一次聽《法華經》就能夠信解受持:他馬上相信,雖然不能馬上做到,至少他隨喜讚歎,那麼這個人就不是一般人,一定是過去生有親近過佛。也不一定說一定是正法時代見過佛陀,從廣義來說,他可能是在佛陀的正法、像法、末法時代聽過《法華經》的。因為《法華經》是一個難信之法,所以他不可能是第一次聽,他是這樣子的,他一定是複習而不是學習。
這個講到他過去一定有善根。前面講現在,這個講過去。
【797】可以直接跟哪兩種人講一佛乘的實相(二)?

我們看未來。這個人聽《法華經》以後能夠信受,他的未來是什麼情況。看第三段。
若人有能 信汝所說則為見我 亦見於汝及比丘僧 並諸菩薩
如果有一個人能夠「信汝所說」,懂得萬法唯是一心、一心衍生萬法,知道雖然我業障深重,雖然阿彌陀佛萬德莊嚴,但是這都是唯心所現。我們如果把阿彌陀佛變現萬德莊嚴那個能變現的心,跟我業障深重能變現的心拿出來,那兩個心是一如無二如。你能夠相信心佛眾生三無差別,那麼你就是見到佛陀,也是見到僧寶,也是見到法寶。你能夠稱性起修,那對你來說就沒有所謂正法、《法華經》

像法、末法的問題了,因為一念心性是超越因緣的,那對你來說就是正法時代了。所以,這個人未來得度的因緣就特別好,他一定能夠見佛、見法、見僧。這是講到依止智慧的善根來信入《法華經》,這種人智慧善根強,可以。
第二種人是智慧善根弱,但是信心強。我們看下面這一段。

斯法華經 為深智說淺識聞之 迷惑不解一切聲聞 及辟支佛於此經中 力所不及汝舍利弗 尚於此經以信得入 況餘聲聞其餘聲聞 信佛語故 隨順此經 非己智分

這個《法華經》的一佛乘妙法,原則上只能為具足大乘善根的深智者說,一般的凡夫、二乘,我法二執特別重,他的內心是迷惑不解的。我們一般人都是有法執的,你跟他講善惡的因果,他就執著這個因果;你跟他講空性,他就執著空性。就是你講有、講因果,他就著有,你講空性他就執空。這個法執重的人是很難信入的。
那麼這包括誰呢?聲聞、辟支佛,在這個經中是「力所不及」。這個地方我們說明一下,這有差別。如果是一個入了聖位的人,二乘人,只要入了初果,你跟他講一佛乘的思想,他一定可以接受,至少他不會毀謗,只有增上慢人會。
二乘人沒有毀謗,因為他證得空性。什麼叫空性?就是心性的一部分。我們再講一次:真理只有一個,不管是空性也好,妙有也好,都是從一念心性顯現出來的。所以一旦他證得空性,只要是佛陀開顯的空性,他一定可以信受《法華經》。

當然,他可能要有一些過程,因為他法執很重,對空性的執著很重,他過程會產生疑、產生悔,但是他終究可以證入的。

【798】舍利弗尊者是聲聞人裡面第一個開悟的,他怎麼開悟的,諸位知道嗎?

「汝舍利弗,尚於此經,以信得入,況餘聲聞。」
舍利弗尊者是聲聞人裡面第一個開悟的。他怎麼開悟的?諸位知道嗎?他是對佛陀的信心。舍利弗尊者一開始聽《法華經》的時候,他是怎麼反應?他說:「將非魔作佛,惱亂我心耶?」他聽到說:「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但以假名字,引導於眾生。」你說偏空的涅槃是假的,世界上沒有偏空涅槃。諸位!阿羅漢成就涅槃以後,是著急要入涅槃,你跟他講說這個涅槃是一個假相,是一念心性所現的一個暫時的化城的假相,他怎麼可以接受呢?所以他第一個反應,「將非魔作佛,惱亂我心耶?」
還好,佛陀用大悲心攝受他。還好,這些聖人有四不壞信,他對佛陀的信心是堅固的。所以,即便他不能依法信入,至少他依人,他修皈依,佛陀引用五佛說法才讓他們慢慢地信入。所以,二乘人雖然法執重,但是他好就好在對佛陀有堅定不移的信心。其餘的聲聞,「信佛語故,隨順此經,非己智分」。其他法執重的,都必須要仰信佛語而成就一佛乘的思想。
所以說,這個一佛乘的法,它是不思議境,要麼過去有栽培善根,要麼對佛陀有堅定的信仰,是這樣的一個情況信入的。對這兩種人都是可以說《法華經》的。

【799】佛陀講出六種人,不能為他宣說《法華經》

癸二、釋可通不可通 分二:子一、約大悲門莫為惡人說;子二、約大慈門應為善人說

這個法寶流通要揀別根機,分兩段。
子一、約大悲門莫為惡人說 分四:丑一、非機不解;丑二、謗毀業因;丑三、謗毀罪報;丑四、大悲莫說

有些邪惡之人是不能說的。為什麼呢?
丑一、非機不解
又舍利弗 憍慢懈怠計我見者 莫說此經凡夫淺識 深著五欲 聞不能解 亦勿為說

這以下佛陀講出六種人,你不能為他宣說《法華經》,應該先用方便法門,用業果、用空性來引導他。什麼人呢?
第一個,憍慢。憍慢的人就是自恃己德,然後把自己的內心高舉,高估了自己。他可能種姓高貴,或者色力莊嚴,或者聰明財富等等,特別高傲。這種高慢心特別重的人,你不能馬上為他說《法華經》。
第二個,懈怠。懈怠的人就是怎麼樣呢?得少為足,胸量狹小,他不想再進步了。

第三個,計我見者。這一般來說是外道。外道是我執我見特別重,「莫說此經」。

第四個,凡夫淺識。凡夫淺識是指一般的世智辯聰,他是書讀的很多。有些學者,小聰明,但是執著名相特別重的,這種人也不適合說《法華經》。

第五個,深著五欲。就是這個人攀緣心很重,對於五欲的貪愛很粗重,所以他向外攀緣的心很強,他也很難迴光返照的。

第六個,聞不能解。根機比較遲鈍,聽聞以後不能理解的。

所以這六種人,憍慢、懈怠、計我見者、凡夫淺識、深著五欲、聞不能解,都不能夠為其宣說《法華經》。這個《法華經》,你要信入,你這個我執、法執要淡薄一點,就是說有所得心要輕一點。一般有所得的人,他心是向外的。凡夫執著我,二乘人、權位菩薩會執著法,認為有一個功德法,就追求功德。一個人會迴光返照,一定是我執法執輕,而且要夠謙卑。
如果我們今天沒有觀機,那產生的後果,你可能就害了他,非常嚴重。後面會說明毀謗的業因跟它的果報。所以,我們在弘揚《法華經》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考慮他的善根。


迴向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塗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淨土教觀學苑 版權所有
歡迎各方免費流通,若有轉載請注明出處。請勿用於商業盈利。
Copyright © masterchingch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官方網址:http://www.masterchingche.org/

信箱:info@masterchingche.org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c/淨土教觀學苑

【Facebook】https://m.facebook.com/www.masterchingche.or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