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四大菩薩 (無限的慈悲—觀世音菩薩)

四大菩薩 (無限的慈悲—觀世音菩薩)   文珠法師講述 一九九二年十二月廿七日於香港九龍政府文化中心   一、慈悲的意義 二、慈悲的類別 三、慈悲的重要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聖號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性別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本跡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道場...

2012年10月24日 星期三

竹窗隨筆(初筆)白話解--生死根本



《竹窗隨筆》為明末高僧蓮池大師晚年的隨筆文集,辨禪、教、淨之正知見,乃至對佛儒融合也有一番精闢論述。而其中談到修行人生活行止的部分,更可以看到一代大師的風骨,真堪作我等佛子最佳典範。

竹窗隨筆(初筆)白話解--生死根本
明雲棲寺沙門祩宏 著
華藏講記組 恭譯

生死根本
黃魯直之言曰:「深求禪悅,照破生死之根,則憂畏淫怒無處著腳。但枯其根,枝葉自瘁。」此至論也,但未明言孰為生死根者。又「禪悅」下,要緊在「照破」字。若得禪悅便謂至足,則內守幽閒,正生死根耳。須是窮參力究,了了見自本性,則生死無處著腳。生死尚無處著腳,憂畏淫怒何由而生?
【註釋
.黃魯直:即北宋詩人及書法家黃庭堅,字魯直,號涪翁,又號山谷道人。其擅長詩、文、詞、草書,與蘇軾並稱為「蘇黃」。曾入仕途,政績卓著,然以黨見遭謫貶。早年好作艷辭,僧人法秀呵斥之云︰「汝以綺語動天下人淫念,不懼入泥犁耶!」黃庭堅聞言悚然悔謝,銳志學佛。據《居士傳》卷二十六所載,黃庭堅年四十餘,過泗州僧伽塔時,曾對佛發大誓願︰「願從今日盡未來世,不復淫欲、不復飲酒、不復食肉」云云。其著作,後人編為《豫章黃先生文集》。此外,其所創江西派詩風,不僅影響當時文壇及南宋而已,亦頗受日本室町時代五山僧的垂青,對日本漢文學的發展影響頗大。(摘自《中華佛教百科全書》、《中國大百科全書智慧藏》)
.禪悅:入於禪定,快樂心神也。《華嚴經》曰:「若飯食時,當願眾生,禪悅為食,法喜充滿。」《維摩經.方便品》曰:「雖復飲食,而以禪悅為味。」(摘自《佛學大辭典》)
.照破:以般若智慧破無明障,見真如本性。(摘自《佛光大辭典》)
.憂畏淫怒:泛指人之情緒、欲望。(參考《佛光大辭典》「七情六欲」解釋
.著腳:立足。(摘自《漢語大詞典》)
.瘁:讀音「翠」,憔悴、枯槁。(摘自《漢語大詞典》)
.內守幽閒:《楞嚴經》卷一云:「縱滅一切見聞覺知,內守幽閒,猶為法塵分別影事。」幽閒者,內心寂境也;此境即凡外權小在定所守之境。凡外權小執此幽閒,以為就是法性深處;而不知此境尚且還是妄識所緣法塵的虛妄分別影像。(參考《楞嚴經正脈疏》
.了了見:謂人眼根清淨不壞,自觀掌中阿摩勒果,了了分明;菩薩見於菩提涅槃之果,亦復如是,是名了了見。《頓悟入道要門論》上曰:「體寂湛然,無有去來,不離世流,世流不能流,坦然自在,即是了了見也。」(摘自《三藏法數》、《佛學大辭典》)
【譯文】
北宋詩人黃庭堅曾說:「深求禪悅,照破生死之根,則憂、畏、淫、怒無處著腳。但枯其根,枝葉自瘁。」這句話說得相當正確精闢,但卻沒有說明什麼是生死輪迴的根本。又「禪悅」這句底下,要緊在「照破」這二字。如果得到禪悅便以為滿足了,則執著在此禪悅境界裡面不肯捨離,這執著正是生死輪迴的根本。所以得禪悅後,還必須極力的參透,以真實智慧破除無明,直至了了見自真如本性,這樣生死的根就不存在了。連生死尚且不存在了,憂、畏、淫、怒這些
情緒、欲望又會從哪裡產生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