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四大菩薩 (無限的慈悲—觀世音菩薩)

四大菩薩 (無限的慈悲—觀世音菩薩)   文珠法師講述 一九九二年十二月廿七日於香港九龍政府文化中心   一、慈悲的意義 二、慈悲的類別 三、慈悲的重要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聖號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性別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本跡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道場...

2012年10月24日 星期三

竹窗隨筆(初筆--圓滿)白話解--附錄:蓮池大師簡介



《竹窗隨筆》為明末高僧蓮池大師晚年的隨筆文集,辨禪、教、淨之正知見,乃至對佛儒融合也有一番精闢論述。而其中談到修行人生活行止的部分,更可以看到一代大師的風骨,真堪作我等佛子最佳典範。
竹窗隨筆(初筆)白話解--附錄:蓮池大師簡介
明雲棲寺沙門祩宏 著
華藏講記組 恭譯
附錄:蓮池大師簡介
蓮池大師,明代高僧,浙江杭州人,生於嘉靖十四
(公元一五三五),俗姓沈,名祩宏,字佛慧,號蓮池。晚年居雲棲寺,所以世稱「蓮池大師」或「雲棲大師」。他提倡念佛,風化被於一代,被推為蓮宗第八祖;他又和紫柏真可、憨山德清、蕅益智旭,併稱為明代四高僧。
蓮池大師幼習儒學,受鄰人影響,寄心淨土,書「生死事大」
四字於案頭,以自警策。二十七歲以後,在四年之間,連遭喪父、失兒、喪妻和喪母的刺激,即作「七筆勾」而出家受具。尋參四方,以遊方為務。明穆宗隆慶五年(公元一五七一年),入杭州雲棲山,居山中廢寺。師常精修念佛三昧,教化遠近,衲子雲集,遂成叢林。
蓮池大師的宗風以淨土法門為主,冬季坐禪,餘時兼講經論。這時南北戒壇久被禁止,他令受戒者自備三衣於佛前受戒而為作證明。在律學方面著有《沙彌要略》、《具戒便蒙》、《菩薩戒疏發隱》等,建立了律制的範例。他竭力提倡戒殺放生,同時修訂了「瑜伽燄口」、「水陸儀軌」及「朝暮二時課誦」(「諸經日誦」)的儀式。這些儀式,一直流傳到今天。
蓮池大師的教學是多方面的。他不但是淨土宗的大師,也是華嚴宗的名僧,因此受到兩宗學人的崇奉,清.守一的《宗教律諸宗演派》以他為華嚴圭峰下第二十二世。清.道光四年,悟開撰《蓮宗九祖傳略》,列雲棲為蓮宗第八祖。
蓮池大師對於華嚴和禪學的造詣雖都很深,但其思想的歸趣則在淨土。他認為淨土教並非和各宗對立。他的〈普勸念佛往生淨土〉說︰「若人持律,律是佛制,正好念佛;若人看經,經是佛說,正好念佛;若人參禪,禪是佛心,正好念佛。」但他也同樣重視經教。他在《竹窗隨筆.經教》中說︰「予一生崇尚念佛,然勤勤懇懇勸人看教。何以故?念佛之說,何自來乎?非金口所宣、明載簡冊,今日眾生何由而知十萬億剎之外有阿彌陀也?其參禪者藉口教外別傳,不知
離教而參是邪因也,離教而悟是邪解也。(中略)是故學佛者必以三藏十二部為模楷。」這都說明他極力要把淨土思想和各宗教義統一起來。
蓮池大師提倡的淨土法門仍以「持名」為中心。他撰《阿彌陀經疏鈔》卷一說︰「今此經者,崇簡去繁,舉約該博,更無他說。單指持名,但得一心,便生彼國,可謂愈簡愈約,愈妙愈玄,徑中徑矣。」他以攝心為學佛的要道,念佛為攝心的捷徑,並開「念佛門」、「止觀門」、「參禪門」為方便門,而指出「念佛一門止觀雙備」,從教理上闡明禪淨的一致。又說︰「念佛一門而分四種︰曰持名念佛、曰觀像念佛、曰觀想念佛、曰實相念佛。雖有四種之殊,究竟歸乎實相而已。」他又引古德說明觀想念佛的困難而強調持名的功德說︰「觀法理微,眾生心雜,雜心修觀,觀想難成。大聖悲憐,直
勸專持名號。良由稱名易故,相續即生。此闡揚持名念佛之功,最為往生淨土之要。若其持名深達實相,則與妙觀同功。」
蓮池大師對《阿彌陀經》的教理判釋,是採用華嚴家的主張。
他認為就教相來說,《彌陀經》為頓教所攝,並且兼通前後二教(終與圓)。他說︰「此經攝於頓者,蓋謂持名即生,疾超速證,無迂曲故。」
蓮池大師對於儒佛兩家的看法,雖認為兩者根本不同,但卻採取調和的態度。從《竹窗隨筆》的〈儒釋和會〉和《竹窗二筆》的〈儒佛交非〉、〈儒佛配合〉三條看來,可以理解他的思想。
蓮池大師一生雖專弘淨土,但也以文字作佛事。他的著述有《菩薩戒疏發隱》五卷、《彌陀疏鈔》四卷、《具戒便蒙》一卷、《禪關策進》一卷、《緇門崇行錄》一卷、《水陸法會儀》六卷、《楞嚴摸象記》十卷、《竹窗隨筆》三卷、《山房雜錄》二卷、《雲棲遺稿》三卷等三十餘種。這些著述於雲棲寂後,由他的僧俗弟子大賢、鄒匡明等蒐集編次,分為釋經、輯古和手著三類,總稱之為《雲棲法彙》。
蓮池大師晚年,疾發,益勤淨業,作三十二條不祥以警自他,又書「三可惜」、「十可歎」以督徒眾。明萬曆四十年(公元一六一二年,一說萬曆四十三年)示寂,世壽八十一。
全文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