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窗隨筆》為明末高僧蓮池大師晚年的隨筆文集,辨禪、教、淨之正知見,乃至對佛儒融合也有一番精闢論述。而其中談到修行人生活行止的部分,更可以看到一代大師的風骨,真堪作我等佛子最佳典範。
竹窗隨筆(初筆)白話解--想見崑崙
明雲棲寺沙門祩宏 著
華藏講記組 恭譯
想見崑崙
漢莊伯微,每於日落時,面對西北,想崑崙山。久之,見崑崙仙人,傳法得度。此彷彿與西方日觀相似,但彼屬妄想,不修正觀耳。久積妄想,以精誠之極,尚得遂其所見;況一心正觀,三昧成就,而不往生者哉!
【註釋】
.莊伯微:漢時人,少時好長生道,不知求道之方,惟以日入時正西北向,閉目握固(屈指成拳),想崑崙山(傳為諸仙薈萃的仙山)。積三十年,後見崑崙山仙人授以金液方(古代煉丹術的一種),遂以得道。《真誥》云:「猶是精感道應使之然也,非此術之妙也。」(摘自《洞仙傳》、《真誥》、《四庫全書
子部 廣博物志》卷十二)
.西方日觀:即十六種觀法,出自《觀無量壽佛經》。念佛行者由憶念彌陀佛身與極樂淨土,得以往生西方,總其觀行有十六種。其第一觀,即日觀:正坐西向,諦觀於日,令心堅住,專想不移,見日欲沒,狀如懸鼓,既見日已,開目閉目,皆令明了。(摘自《佛光大辭典》)
.正觀:觀與經合,則稱正見,即正觀也。正觀有多種解釋,《優陀羅經》謂:「相對於外道之邪觀,以正慧瞭知真如稱為正觀。」善導於《觀無量壽佛經疏》卷三,解釋《觀無量壽佛經》之日想觀:「以心境相應為正觀,不相應為邪觀。」(摘自《佛學大辭典》、《佛光大辭典》)
.一心正觀:謂專心一意正念而歸之於佛。一心,指真實信心、深心。(摘自《佛光大辭典》)
.三昧:華譯為正定,即離諸邪亂,攝心不散的意思。(摘自《佛學常見辭彙》)
【譯文】
漢朝莊伯微,年輕時就喜好道家的長生之術,每天於日落時面對西北方,觀想崑崙山。三十年後,果然見到崑崙山仙人,並傳授道教法術給他,因此得道。他這種觀想法就跟淨土念佛法門十六觀中的「日觀」相似,但是他的觀想屬於妄想,不是修正觀。雖是久積妄想,但因他的真誠心到了極處,所以還能稱其心願見到崑崙山;何況專心一意、正念而修念佛三昧,成就正定能離諸邪亂、攝心不散,哪有不往生西方淨土的道理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