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四大菩薩 (無限的慈悲—觀世音菩薩)

四大菩薩 (無限的慈悲—觀世音菩薩)   文珠法師講述 一九九二年十二月廿七日於香港九龍政府文化中心   一、慈悲的意義 二、慈悲的類別 三、慈悲的重要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聖號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性別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本跡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道場...

2012年10月24日 星期三

竹窗隨筆(初筆)白話解--根原枝葉



《竹窗隨筆》為明末高僧蓮池大師晚年的隨筆文集,辨禪、教、淨之正知見,乃至對佛儒融合也有一番精闢論述。而其中談到修行人生活行止的部分,更可以看到一代大師的風骨,真堪作我等佛子最佳典範。

竹窗隨筆(初筆)白話解--根原枝葉
明雲棲寺沙門祩宏 著
華藏講記組 恭譯

根原枝葉

末法人業經論,其所尚,多在名繁相劇而難為記持者,義幽理晦而難為剖析者,文隱句澀而難為銷會者。以是騁辯博,誇新奇,而衲僧腳跟下一大事因緣置之罔聞。又寧知彼名相義理文句,皆從此中流出;是則攻枝葉而昧根原,永嘉所以浩歎也,故曰:「但得本、不愁末。」祇恐時人於此信不及、放不下耳。
【註釋】

.業:從事某種工作。(摘自《國語字典》)
.記持:猶言記存在心。(摘自《漢語大詞典》)
.騁:讀音「逞」,施展、顯示。(摘自《漢語大詞典》)
.辯博:博學,知識廣博。(摘自《漢語大詞典》)
.衲僧:又云衲子,禪僧之別稱。禪僧多著一衲衣(補綴朽舊的破布所製成的法衣)而遊方,故名。但衲衣為頭陀比丘(俗稱行腳乞食的僧人)之法衣,不限於禪僧。(摘自《佛學大辭典》、《佛學常見辭彙》)
.腳跟:指本來自我。蓋腳跟著地,即以腳跟堅著於大地而絲毫不動搖,故用以比喻本來自我。(摘自《佛光大辭典》)
.一大事因緣:出自《法華經》。一切如來出現於世,皆為開示一切眾生本有實相,令其咸得悟入佛之知見。捨此則非如來出世本懷,經云:「如來惟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是也。「一」,即一實相。「大」,其性廣博。「事」,如來出世度生之儀式。「因」,眾生具此實相而能成機感佛。「緣」,如來證此實相而能起應度生。(摘自《三藏法數》)
.永嘉:見第二四三頁。
.浩歎:亦作「浩嘆」,長嘆,大聲嘆息。(摘自《漢語大詞典》)
.但得本、不愁末:出自《永嘉證道歌》,云:「爭似無為實相門,一超直入如來地。但得本(根源),莫愁末(枝末),如淨琉璃含寶月。既能解此如意珠,自利利他終不竭。」(摘自《大正藏》第四十八冊)
【譯文】

末法時期從事經論研究的人,他們所崇尚的,大多是在那些繁雜的名相術語,而且難以記誦受持;以及義理深奧隱晦且難以辨析的部分;還有,精深艱難的文句且難以融會的部分。於是用這些來彰顯自己的學識廣博,誇耀自己的新穎奇特,而將出家修行人最緊要的生死大事、明心見性,這一大事因緣置之不理。又怎知那些名相、義理、文句都是從這心性根本中流露出來的,而他們只是致力於不重要的枝末處,而忽略了重要的修行根源,這便是永嘉大師嘆息的原因。所以
《永嘉證道歌》中說道:「但得本,不愁末。」只怕現代人對這些道理沒辦法相信,而且無法放下妄想執著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