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四大菩薩 (無限的慈悲—觀世音菩薩)

四大菩薩 (無限的慈悲—觀世音菩薩)   文珠法師講述 一九九二年十二月廿七日於香港九龍政府文化中心   一、慈悲的意義 二、慈悲的類別 三、慈悲的重要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聖號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性別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本跡 四、慈悲的代表—觀音菩薩的道場...

2012年10月24日 星期三

竹窗隨筆(初筆)白話解--出谷喻二



《竹窗隨筆》為明末高僧蓮池大師晚年的隨筆文集,辨禪、教、淨之正知見,乃至對佛儒融合也有一番精闢論述。而其中談到修行人生活行止的部分,更可以看到一代大師的風骨,真堪作我等佛子最佳典範。

竹窗隨筆(初筆)白話解--出谷喻二
明雲棲寺沙門祩宏 著
華藏講記組 恭譯

出谷喻二

三迦葉、目犍連諸阿羅漢,先師外道已有成驗,自負不淺淺矣。而一聞佛、一見佛,幡然改圖,積歲所尊所崇棄之如鴻毛,故能續佛慧命,師表萬世也。向使先入之言牢主於中,硬豎剎竿,堅壁自固,喻如病者死守舊醫,縱有新方,掉首不顧,雖千佛出世,其將若之何!
【註釋】

.三迦葉:指佛弟子優樓頻螺迦葉、那提迦葉、伽耶迦葉三兄弟。迦葉是姓,三人皆以所住地名為名。三人由於過去曾在毗婆尸佛時共起剎柱(建造塔寺)、建立塔婆(塔廟)的因緣而成為兄弟。初屬事火外道(古印度外道之一),大哥是頻婆娑羅國王的老師,帶領五百弟子,其兩名弟弟則分別帶領三百名及二百名弟子。佛成道後不久,三迦葉聞佛說法,遂與千位弟子改宗佛教,成為阿羅漢。(摘自《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目犍連:又作摩訶目犍連、大目犍連、目連。為佛陀十大弟子之一,被譽為神通第一。自幼即與舍利弗交情甚篤,同為刪闍耶外道(古印度勢力較大之六種外道之一)之弟子,各領徒眾二百五十人。嘗與舍利弗互約,先得悟解脫者必以相告,遂共競精進修行。後舍利弗因逢佛陀弟子阿說示(五比丘之一),而悟諸法無我之理,並告目犍連,目犍連遂率弟子一同拜謁佛陀,蒙其教化,時經一月,證得阿羅漢果。(摘自《佛光大辭典》)
.幡然:劇變的樣子。幡,讀音「翻」。(摘自《漢語大詞典》)
.改圖:改變計畫。(摘自《漢語大詞典》)
.積歲:多年。(摘自《漢語大詞典》)
.鴻毛:鴻雁之毛,常用以比喻輕微或不足道的事物。(摘自《漢語大詞典》
.剎竿:又作剎柱。即木造層塔之中心柱,或指支撐塔上傘蓋之竿。後世,建造塔寺每以「立剎」代之,又以剎而代塔,即由此緣由。又禪宗寺院為示說法或法會所揭之旗竿。剎,讀音「岔」。(摘自《佛光大辭典》)
【譯文】

佛陀的弟子中,有三迦葉、目犍連等諸大阿羅漢,原先師事外道,已有相當的成就效果,因此自恃高明,非比尋常。然而一聽到佛的言教,一見到佛的身教,便迅速徹底地改邪歸正,把多年來所尊崇的外道,當成微不足道的事物而丟棄。正因為他們有這種魄力胸襟,所以能續佛慧命,成為萬世師表。
假使他們當時將先前接受的外道教義牢記在心中,如同堅硬的.竿、堅固的壁壘一樣牢不可破,就像病人固執地遵守原來的藥方,即使有新的特效藥方,也不肯嘗試。若是這種人,縱然逢千佛出世,對他們也是莫可奈何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